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

這既是真的,也是假的。

蕭如薰這話一說出來,三位閣臣就完全知道了蕭如薰的意思。

皇帝說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皇帝說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它就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兒。

“朱元璋十幾萬大軍北伐都得不到的東西,輪到我了,卻給人自己送回來了,這難道不是一則很值得流傳下去的佳話嗎?”

蕭如薰笑眯眯地看着面前的三位輔臣。

三位輔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連連稱是。

“前明太祖皇帝八次北伐未能得到傳國玉璽,前明成祖皇帝五次北伐也未能得到傳國玉璽,而陛下如今不費一兵一卒,就讓蒙古大汗親自將傳國玉璽送回,這傳出去,世人都該知道,大秦遠勝大明。”

王錫爵率先開口,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蕭如薰點頭。

“是這個道理,得叫人好好的宣揚一下,葉閣老,記着叫底下的州縣鄉的官員都張貼布告,告訴他們,叫他們宣揚,前明太祖成祖都得不到的東西,朕得到了,還是蒙古大汗親自送來,不管識字的不識字的,朕都要叫他們知道。”

蕭如薰目光灼灼的看着葉向高,葉向高連忙領命。

“臣遵旨。”

如此一來,天下人都知道消失了很多很多年的傳國玉璽,大明曆代皇帝求之不得的傳國玉璽,重新回到了漢家皇帝的手裡,還是敵對的蒙古大汗親自送來的。

然後蕭如薰看着這枚小小的玉璽,又伸手拿了起來,端詳了一下。

“就這麼一個小玩意兒,惹得華夏大地千百年來動盪不安,得到就是正統,得不到就是僞朝,你說這個東西它真的能代表正統嗎?”

蕭如薰又把目光投向了三位學識淵博的輔臣身上。

王錫爵又開口道:“回陛下,傳國玉璽從始皇帝開始傳承,其中的寓意非常深遠,其意義遠遠不止一枚玉璽那麼簡單。”

蕭如薰一笑。

“依照朕的看法,這枚玉璽,不代表權力,也不代表正統,更不代表人心,它只是一張遮羞布。”

三名輔臣面面相覷,不知道皇帝是什麼意思。

“不明白?玉璽在誰的手上,就聽從誰的號令,漢獻帝當真是願意禪位嗎?當真是大漢氣數已盡,一定要禪位給曹丕不成?那些食漢祿四百年的士人們就不知道曹丕是怎麼坐上皇位的嗎?

不過是曹丕和他們達成了一致,曹丕能給他們更多的東西,而漢獻帝給不了,底下的世家大族覺得漢獻帝已經沒有價值了,所以一起拋棄了漢獻帝,拋棄了四百年大漢.

與其說曹丕篡漢,不如說是當時的那朝廷裡所有的人一起篡漢,但是篡漢需要理由啊,需要遮羞布啊,不能明目張膽地說,我就是要造反,我就是要篡漢,傳國玉璽就是最好的遮羞布了。

漢獻帝獻上了傳國玉璽,曹丕接受了,傳國玉璽到了曹丕手裡,底下的世家大族們就給傳國玉璽加上了一點神秘的色彩,讓所有人都覺得得到傳國玉璽就是真命天子。

其實這不過是隻是一枚玉印罷了,方圓數寸,還不及朕的手掌大,這就是國運?這分明是一張千百年來所有叛逆之人的遮羞布,大家要的不是玉璽,而是遮羞布,不想讓自己的卑鄙和無恥暴露於世人眼中罷了。”

蕭如薰握掌成拳,將這枚小小的玉印握在了手心裡。

“不管是真是假,它終歸是對我大秦有意義的事情,前秦失去,傳來傳去又回到了大秦手裡,這是何等完美的寓意啊!朕的皇位更穩當了,不是嗎?後世讀書人也不敢妄議此事了,不是嗎?”

三名輔臣忙跪下,口稱『陛下聖明』。

“聖明?呵呵呵呵呵呵……聖明?”

蕭如薰搖頭低聲地笑了:“王卿,李卿,葉卿,這枚玉印不是傳國玉璽,是朕,是你們,是滿朝文武的遮羞布啊!呵呵呵呵呵……到頭來,朕也免不了這俗,也超脫不了這宿命!天意啊!哼!”

蕭如薰一鬆手,把這小玉印隨意丟在了地上,跟垃圾一樣,看都不看一眼。

而後,他邁步離開了書房,留下三位輔臣盯着那掉落在地的『傳國玉璽』,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

這枚傳國玉璽給了蕭如薰很大的幫助,這是毋庸置疑的,蕭如薰一點也不否認,所以布延到底有什麼需求,蕭如薰大概也能想到,明面的飲酒之後,蕭如薰暗中秘密召見了布延。

“這枚玉璽是先人傳下來的,但是事到如今,已經沒有意義了,本汗想用這枚玉璽調動各部落聽命,他們都嘲笑本汗不識時務,本汗是汗國的汗王,是蒙古之主,是黃金家族的後裔,他們居然如此侮辱本汗,本汗不能接受。”

wωw✿ тTk an✿ C 〇

布延在蕭如薰面前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將自己心中的仇恨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本汗知道,大皇帝陛下一定也想要邊疆穩定,本汗也要汗國穩定,想和大秦和平往來,但是各部落根本不聽命令,他們總是私下裡決定要進攻誰,根本不理睬本汗的制止。

比如科爾沁部落,那就是非常奸詐狡猾的一支,他們的首腦翁果岱十分兇殘,爲人特別貪婪,總是無緣無故進攻其他的部落,甚至敢於襲擾本汗的領地,本汗對此一點辦法都沒有。

本汗聽說大秦的軍隊和科爾沁部落還有過聯合,大皇帝陛下千萬不能相信他們,他們就是一羣草原狼,絕對不能相信!”

蕭如薰沉默了一會兒,默默點點頭。

“所以大汗的目的是爲了和大秦結成聯盟,讓大秦幫助大汗取回曾經的地位?降服科爾沁和其他不聽命令的部落?”

“是的,大皇帝陛下如果願意,本汗願意成爲大秦的盟友,和大秦步調一致,只要那些部落有任何的不軌之舉,本汗願意全力以赴幫助大秦,一起討伐消滅他們,這樣本汗的目的達到了,大秦的邊境也安穩了。”

布延滿臉的堅定。

似乎真的做到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一般。

九百八十三 大秦宗室(上)一千二百六十三 那你爲什麼要流淚?七百一十八 輝煌的勝利六百二十九 鳩佔鵲巢一千一百七十九 韓擢抵播州二百三十九 蕭如薰召開三方會談三百九十三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上)一千三百零二 皇帝即國家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七百一十一 誠意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還是比吃自己人要好三百零三 燧發槍(下)一千三百零七 希望之光三百四十二 手足無措的莽應裡(下)六十九 蕭李爭鋒(上)九十九 平壤終焉六百六十八 沈一貫的野心不斷的膨脹着(下)一千二百五十七 名存實亡的暹羅(上)五百二十三 紫荊關不保?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七百八十八 良知(下)四百一十一 合作(下)一千零四十九 毛文龍請戰四百一十 合作(上)五十九 巨人始動三百五十九 夜襲(四)一百三十二 血戰碧蹄館(一)一千一百四十六 治蝗(下)六百一十三 進兵計劃一千一百八十八 前田利家死了四百三十三 喪心病狂(上)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五百四十六 消失的北虜(下)一千零五十六 炸營二十二 他是怎麼做到的?一千一百八十五 兩全之策九百一十七 有升甫在,我無憂矣一千一百二十九 打到天崩地裂也要繼續打二百八十七 出兵之議三百六十八 進擊的明軍六百五十一 讓漢人退讓,讓漢人服軟三百五十 瘟疫爆發九百九十二 注音(上)二百七十八 不爽的李成樑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一千三百一十八 徐光啓下鄉(下)楔子 秀吉的野望九百九十三 注音(下)四百四十九 山頭一千二百三十六 後陽成落網一千一百零九 皇族九百五十二 終極目標一千一百六十一 猜忌五百四十三 被扭轉的戰局四百零八 條件(上)一千三百五十八 藏兵來援五百六十二 死有餘辜(下)一千三百二十 最初的試驗五百零五 向使蕭鎮南在此,何愁北虜不破?一千二百三十三 成立自衛隊六十五 戰與和(下)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將軍之路九百四十一 大明還有如此多的忠臣良將五百九十 決戰科場之巔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對北邊那個所謂的朝廷充滿了蔑視四百八十二 塞北的嚴寒七百八十一 殺賊!九百零一 螳臂當車七百二十五 蠢貨一千二百六十一 切記你我吃的都是誰家的俸祿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三十八 許朝欲降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一百五十七 落後的水戰戰術(三更)一千零五十三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九百七十八 混亂的朝鮮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一百八十一 倭寇水師全滅八百九十三 誅殺(上)五十九 巨人始動一百四十二 淪爲鬼域的漢城五百四十七 爲了活命(上)四百五十八 菲律賓海戰(二)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七百六十二 趙志皋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些什麼四百三十二 興師問罪(五)七十二 癡兒啊!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八百五十 沒人可以阻止我一千零一十五 嫡長子一千三百一十 趙士禎不想深究一千二百五十四 閱兵式七百六十四 蕭總督,陛下有請四百二十五 蕭如薰的套路一千二百五十 最後的港灣二百六十一 十萬兩白銀一千零三十 生存戰爭一千二百九十四 朕與你們的遮羞布一千一百五十一 宋承恩的投桃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