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六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

碎成渣渣的茶杯橫在趙志皋和沈鯉面前,看得兩人心驚膽戰。

“邊關將士連飯都吃不上,還打什麼仗!站都站不起來,難怪兵敗如山倒!你們這些混帳躲在京城裡大魚大肉,卻敢叫朕的士兵飢腸轆轆!你們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嫌腦袋待在脖子上太久了不舒坦!”

皇帝真的暴怒了,兩人嚇得一起再次跪伏於地,趙志皋連忙解釋道:“陛下,還記得之前老臣和張位在您面前辯論過的事情嗎?老臣主張立刻調漕運糧往大同邊關,但是張位橫加阻撓,老臣無能,沒能壓住他。”

朱翊鈞猛然想起十幾天前張位和趙志皋吵到自己面前的事情,頓時一愣。

當時趙志皋力主將糧食運往邊關,而張位力爭不可,主張要將這批糧食運到京城外面賑濟京畿百姓,理由是京畿百姓一旦因爲飢餓而民變,將直接威脅京師,而大同那兒多少還能再撐撐,就等下一批。

當時自己也是考慮到京畿百姓距離京城更近,萬一鬧事,怕是京城不安全,皇帝顏面盡失,所以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事情後來居然就給忘了。

可是……

現在回頭想想,百姓的威脅怎麼比得上蒙古人?百姓鬧事調京師禁軍管控場面就足夠了,還有挽回的餘地,大不了全部送到緬甸,可是蒙古人……那是要命的啊!

朱翊鈞在心中暗暗譴責自己糊塗的同時,也更加痛恨誤導自己的張位。

“張位何在?”

“陛下,老臣要參奏張位一本!”

趙志皋忽然這樣說道,把朱翊鈞弄愣住了。

“國難當頭,你們還要鬥?!”

“陛下,老臣已經年老了,時日無多,真心不是爲了權位爭鬥,而正是爲了這次的國事!那張位因爲看着老臣年老,身居次輔之位的同時也在覬覦首輔之位,一門心思想要做出政績,得到羣臣的支持,也能得到陛下的青睞,便肆意妄爲!

此番老臣本要戶部按照老臣的要求,即刻調撥糧食到大同,不去理睬張位,可是張位從中作梗,愣是要和老臣唱反調。

可恨下面官員,看着老臣老邁不堪用,以爲張位定然是下一任首輔,來不及的討好張位,居然對老臣的命令陽奉陰違,視老臣的命令如無物,老臣無能,居然無法爲陛下辦事,還請陛下斬了老臣,以泄此憤!”

沈鯉一聽這話就瞪圓了眼睛,稍微一琢磨,更是驚訝——真看不出來,老趙好狠的心,好刁鑽的能耐,這是要致張位於死地啊!

尋常時節皇帝要殺人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眼下不同,蒙古寇邊,大同潰敗,羣臣人人自危。

最大的苦主朱翊鈞要殺人,誰也不敢攔,誰也不會攔,不至於連個發泄的窗口都不給,生怕皇帝發飆徹底和羣臣鬧翻,那就完蛋了。

這時候皇帝要殺誰,羣臣只會把他當作替罪羊,期待着皇帝殺了他,大家的日子就好過,即使他是內閣閣臣。

正好,一個蘿蔔一個坑,死一個,咱們就能再上一個,搞不好即使皇帝不殺,他們也要四下活動,非要幹掉一兩個閣臣騰出一兩個位置不可。

這就叫在危機當中尋找機遇,把不利的局面扭轉爲利於自己的局面,成熟的政客很善於這樣做,這是非常可貴的個人覺悟。

現在趙志皋祭出苦情牌,讓原本只打算把張位趕走的朱翊鈞更加確定此事張位負主要責任,欺凌年邁首輔,作威作福,肆意指使下官猶如自家家奴,條條都犯皇帝的大忌諱。

更別說張位此前曾經率領羣臣逼迫皇帝立太子,又在想要做首輔的時候急於討好皇帝,腦袋一暈,居然懲治了幾個試圖騷擾皇帝的言官,兩面不討好,搞得裡外不是人。

要不是他沒有有力的競爭者,而朝中江西一系的文官都支持他,搞不好還真的沒有當首輔的希望。

可是事情就壞在張位太想當首輔太喜歡權力這上面,甚至於他喜歡結黨營私,似乎是朝着張居正靠攏,皇帝那麼敏感的人,怎麼會察覺不出來張位的野心呢?

趙志皋剛纔又賣老賣慘,狠狠的推了一把本來已經在懸崖邊上的張位,徹底把他打入了無底深淵。

沈鯉悄悄的看了看面色極其不好的朱翊鈞。

皇帝年紀還是輕了,沒經過官場的磨練,道行淺,一搞就被忽悠的不要不要的,不過趙志皋做的也沒錯,沈鯉心裡面也是覺得張位的確該死,爲了他當首輔,他幾乎是拿整個山西的百姓來做祭品。

哪個首輔是要靠幾百萬的百姓來做祭品才能當上的?如果有,大明朝早就完了。

只是如此這般,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

“着東廠錦衣衛速速拿下張位,將其革職下獄,抄家,所得家產充公,家中男女老幼一併下獄,待日後查明事實之後再做決斷!”

盛怒之下的朱翊鈞雖然說着『日後查明事實』,但是事實就在趙志皋的口中,就在朱翊鈞自己的心中,張位必死無疑。

“趙志皋,朕別的也不說了,張位,朕已經拿下了,蒙古人的事情,你打算怎麼辦?別再給朕整些虛的,朕要聽切實可行的計劃,否則,你就可以回家養老去了!”

朱翊鈞盯着趙志皋就像是盯着仇人,把趙志皋給看的渾身不自在。

“陛下,惟今之計,首先要護住根本,萬萬不能叫北虜破了平型關,需速速派遣大軍支援平型關,若是情況不妙,平型關失陷,則無論如何也要力保紫荊關不失!這些北虜的胃口不小,否則將大同劫掠一番就該北返。

結果攻雁門關不止,居然還要攻打平型關,走俺答的老路,一看就是欲圖不軌,朝着更富庶的京畿一帶而來。

這些北虜顯然事先就有準備,不是倉促之下的南下劫掠,老臣建議,立刻選精兵強將馳援平型關,同時分兵支援雁門關,將此二關保住,則情況尚可控制!”

“精兵強將?朕哪裡知道什麼兵什麼將?把石星叫來!朕要親自問清楚!”

身邊太監立刻衝了出去喊人,朱翊鈞則坐在龍椅上心急如焚。

這下子事情可大了,真的大了!

大同八萬駐軍,居然一觸即潰,短短几天之內兵敗如山倒,防線如同紙糊,大同既然如此,那山西呢?那宣府呢?那薊鎮呢?

朱翊鈞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感。

一千一百九十八 失敗的談判(下)五百零八 王世揚的決心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風晚宴三十 背鍋頭號種子選手朱翊鈞七百一十三 先斬後奏一千二百六十八 陳龍正已經活在當下了一千零二十四 代善入京二百一十 豐臣秀吉的最後時刻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擇(上)九十 最後的準備二百九十七 李如鬆開始思考九十四 平壤攻略九百三十三 這座城池似乎已經不太適合作爲京師了九十二 帝國最後的榮耀三百六十九 袁黃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五百一十 扯力克的決心五百七十八 趙志皋最後的努力七百五十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八百七十七 進軍松江府九百二十三 黃袍一千三百四十二 有面子的熱那亞總督(下)四百二十 莫不是呂宋島上的佛朗機人得罪了蕭鎮南?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一千三百三十六 鄉村遊醫計劃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六百二十三 多謝總督!一千二百 正式開戰(下)四百八十 拜訪徐光啓(下)三百五十七 以倭治倭六 備敵五百八十二 背叛二百一十八 朝廷的壓力四百零六 尊敬的蕭將軍,您好一千一百 各打五十大板一千二百六十九 萬念俱灰的袁黃六百零二 去去就來三百零五 暹羅(上)一千三百三十五 醫部一千二百四十二 精明的麻威九百三十九 劉黃裳開城三百八十七 簡單的軍人六百三十三 仁義之名?八百三十六 這纔剛剛開始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與遺臭萬年一千三百七十一 兒孫滿堂八百一十四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一百一十四 九世猶可以復仇乎?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覺得你太過分了嗎?九百一十三 趙虎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八百八十三 再無聲息的徐有慶七十九 寶刀未老袁了凡八百八十二 給他們一個驚喜六百五十八 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六百五十五 一個都不會放過七百六十 有弟兄們在,此事就有希望二百七十一 李太后駕到四百四十五 無奈的趙志皋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這個鍋背得冤吶!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緬甸鎮(下)一千一百九十 永遠懷疑八百四十九 再會葉夢熊八百六十九 寒風瑟瑟一百二十六 利益驅動的猛獸七百二十 十年之內,北虜不復爲患矣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爲了第一個覺悟的人九十四 平壤攻略五百零二 炸膛的火器五百零九 陰狠的套路一百六十八 假和談與不速之客二百六十五 重新起航六百七十六 無法忽視的一天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一百六十五 時代的腳步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五百八十八 沈一貫的邀請六百五十六 赫力圖的動搖五百一十六 蕭鎮南到京城了!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七百六十九 這是清君側!一千零五 愚蠢的熱那亞人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八 難行之路九百九十七 趙世卿死了一千三百二十四 無藥可治的病一千一百零二 戰爭已經開始七百九十九 季馨沒死?六百二十七 光明之心五百二十二 忐忑的李如鬆九百八十八 夜色漸濃二百三十七 德川家康的窘境七百零五 朝臣開始忌憚蕭鎮南了?一千零二十一 衛改府六百七十九 歷史變局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頭唱征服吧!三百六十四 大決戰四百五十二 船八百六十三 馬千乘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