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陣前數語”

乾寧四年正月十五,高仁厚在蔡州北關城等到了胡真。

今日是元宵節,折宗本下令全軍大酺。

嗯,大酺是真的,確實發下了酒食,而且動靜搞得很大,讓蔡州守軍都知道了。同時這也是一個計謀,試圖引誘守軍出來偷襲,威勝軍對此做了準備。

只可惜,戴思遠、張全義太慫了,居然不敢出城,讓折宗本的媚眼全做給了瞎子看。

胡真的精神頭不錯。

他的家暫時安在洛陽,夏王曾經賞了兩名美姬,出身都不錯,受西門重遂致仕事件牽連,全家流放。胡真娶了其中一人爲妻,此女已經懷孕了,喜得胡真抓耳撓腮,終於又有後了!

高仁厚很理解他的心情。當年他戰敗失了東川帥位,也是夏王幫他索回了家人,這份人情可不小,他一直記得。

“見過折帥,見過高帥。”胡真恭恭敬敬地行禮。

折宗本、高仁厚還禮。

胡真以前也是一方大帥,奈何命運弄人,如今一切都得從頭做起。好在夏王仁厚,待他不薄,聘他爲王府諮議參軍,時不時還賞賜些財物。

洛陽廢墟持續不斷地清理中,目前修建了第一批宅子,夏王又賜了一套給他,讓他安置家眷。這份胸襟氣度,確實讓人心折,因此胡真辦事還算勤勉,已經立了不少功勞。

“胡參軍,蔡州之事,如果只勸得張全義兄弟來降,可有把握?”折宗本開門見山地問道。

活到他這個份上,其實不太在意那些斬首、破城之類的功勞了。女兒貴爲王妃,外孫是世子,將來女婿開國,折家貴不可言,還追求那麼多功勞作甚?尾大不掉?讓女婿痛下殺手?

其實這次出兵攻朱全忠,他都不是很提得起興致。攻滅朱全忠之後,他都打算隱退了。沒幾年好活了,還不如頤養天年,讓女婿放心點。

若不是心中總有些隱憂,他也不會把着威勝軍這三萬餘人不放,甚至費盡心思爲其索取器械甲冑,嚴加操練,以期培養爲一支勁旅。

威勝軍,可不一定是爲自己準備的。如果可能的話,他更願意它成爲天子親軍,也好讓軍中一干折家子弟有個好去處。

至於淮寧軍,再說吧。

“回折帥,張全義雖是武人出身,但當年黃巢軍中,他就不是很能打。長安四面遊奕使,彭攢、季逵、朱全忠、張全義,應以彭攢、季逵最能打。另有先鋒大將柴存,中軍大將王播、孟楷等,都是一時之選。”胡真說道:“張全義跑到洛陽後,對外征戰主要依靠義兄弟李罕之。依附朱全忠後,更是仗着全忠的威風,才得以站穩腳跟。便是其弟張全恩,都比全義勇武。此人在軍中的威望,怕是不太行,即便他貴爲奉國軍節度使。”

折宗本、高仁厚相顧無語。

合着李罕之沒罵錯啊,張全義就是一田舍夫,也不知道他怎麼混上來的,莫不是靠經營關係?

胡真的言外之意他倆都聽出來了。張全義鎮蔡州時間不算很長,威信未固,權力未張,還屢吃敗仗,上上下下都對他失去了信心。不然的話,戴思遠帶着幾百殘兵敗將而來,輕易就能接過指揮權?有那麼容易?

換個兇悍點的武夫,直接和戴思遠火拼起來了,叫你敢動我的兵,不想活了麼?

張全義,真是愧爲武人,太窩囊了!

“那就是還要說動戴思遠。”高仁厚說道。

“高帥可有方略?昔年在川中……”折宗本轉頭望向高仁厚,笑道。

高仁厚也笑了。折令公就是會說話,撓到了俺老高的癢處。

草賊阡能之亂,賊將使出了詐降計。高仁厚施展攻心戰,賊將意識到已失計,欲斬使者,結果爲賊衆所執,獻於高仁厚,假降變成了真降。

“戴思遠其實不難說動。”高仁厚說道:“契苾璋於上蔡大破賊軍,俘斬六千,飛龍軍幾乎全軍覆沒。戴思遠就這樣回汴州的話,會是什麼下場?”

折宗本點了點頭,道:“上蔡兵敗之後,戴思遠其實可以遁回陳州,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可知其中奧妙。”

“折帥真是目光如炬。”胡真讚道:“戴思遠此人,我素知之。其人也算是元從了,乃全忠同鄉,宋州碭山人,曾祖曾爲碭山令,然家道中落,生計艱難。跟隨全忠起事後,因爲年紀太小,並未立下多少功勞,素爲朱存、朱珍、丁會、張存敬、鄧季筠之輩所輕,不是很得志。全忠鎮汴之後,大力提拔新人,戴思遠、氏叔琮、朱友恭、寇彥卿、王檀之輩崛起,他也很一般,不算庸將,但也稱不上良將。此番軍敗,損失了飛龍軍,便是天大的情面,怕也要被嚴懲。你看他連汴州都不敢回,顯然心中有數。”

資歷不錯,但又比不上最老的那一批人。

能力不差,可又比不上頂尖的那一撥人。

說是同鄉,可朱全忠少時就隨母親搬到了徐州蕭縣。徐州豐縣人朱珍打小就和就全忠偷雞摸狗,這才叫同鄉。蕭縣人張朗精於騎射,朱全忠見之大喜,着力提拔。全忠認爲自己是哪裡人,已經很清楚了。

戴思遠,就那樣了,想憑藉固守蔡州之功,免於全忠處罰,可見在樑軍內部地位並不怎麼高。

“那就兩個一起勸。主動來降,總比被我破城後淪爲階下囚要強。”高仁厚一錘定音道:“折帥亦得做好攻城準備,打得狠一點,打消他們的僥倖之心,有助於勸降。”

“我省得。”折宗本說道。

從朗山縣過來的蕃人以及唐鄧鄉勇要付出血的代價了,威勝軍也不可能一點不攻城,希望他們早點降吧。

三人計議一定,片刻之後,數騎出營,奔至中城外,連續向城內射了十餘箭,然後打馬回營。

******

正在巡營的張全恩第一時間看到了軍士送來的勸降信。

不用多說,親兵親將立刻將各種勸降信收繳起來,但他們也不敢確定戴思遠的人究竟有沒有拿到或知道些什麼。

看完勸降信的張全恩有些驚訝,臉色也變得很複雜。他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自己的妻兒在汴州,長子還死於夏賊之手,按說仇恨不小。但兄長長子間接死於邵賊之手,妻女皆被擄去,他都不在乎,還有什麼好說的?

張全恩神思恍惚地進了節堂,見到正在與幕僚們議事的兄長,便默默等着,因爲他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蔡州地平壤沃,河川縱橫。去歲種下的麥苗,今春毀了不少,可惜了。”張全義說道。

“大帥,或可與裴判官分說一下。魏州送了那麼多錢糧過來,勻一部分至蔡州,難關也就過去了。”幕僚說道。

“也是。”張全義點頭:“此事我親自來辦。”

“大帥可真是愛民如子。”幕僚讚道。

張全恩默默聽着,突然覺得有些可笑,好像蔡州真的還有希望一樣。

即便氏叔琮來了,夏賊解圍而去,但他們隨時可能再來,百姓被徵發從軍,輾轉於溝壑之間,還能安心種地?

大門外響起一陣嘈雜聲。

張全恩一驚,一躍出了廳門。還好,院中護衛皆在,頓時放下了心。

嘈雜聲越來越近,很快,戴思遠高大的身影出現了,他帶着數十隨從,披着甲冑,面色不虞。

“戴都頭。”張全恩亦披掛齊整,遠遠行禮。

戴思遠朝廳內看了看,隨後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原來賢昆仲都在啊,怕是已經商議完畢了吧?說吧,何時投賊?是不是要把我等獻出去?”

“戴都頭何出此言?”張全恩大聲道:“折宗本、高仁厚不是許你衙將之位了麼?年俸十萬錢,怎麼?還不滿意?那我還擔心你把我等拿去做進身之階呢。”

衙將不出徵,那也就是在都虞候司點卯上直,沒得鳥用。戴思遠不滿意這個條件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想更進一步,保不齊就會斬了張家兄弟獻城。

死人是不會說話的,誰知道城裡發生了什麼,還不是任戴思遠自己說?想必夏人也不會深究。張全恩不得不防。

已經有軍士聽到這邊動靜,慢慢聚集了過來。張全恩手一招,數十人列於身側,兵刃在手,面容嚴肅。

“怎麼回事?”張全義聽到弟弟的高喊聲,那幾乎就是示警了,立刻神色驚疑,帶着幾名貼身隨從出了門。

戴思遠被張全恩這麼一嗆,心中不怒反喜,知道張家兄弟也是剛得到消息,慶幸自己沒來晚。

若被矇在鼓裡,城中絕大部分都是奉國軍衙兵,他也不敢信任,萬一被張家兄弟擒了或殺了,找誰說理去?

互相缺乏信任,就是這個樣子了。

“兄長,軍士們在城樓上撿拾到了夏…夏人射進來的勸降信。弟也是剛剛看到,戴都頭也知曉了。”張全恩死死盯着戴思遠,手一直撫在劍柄上,慢慢走到張全義身側,掏出那份勸降信,遞了過去。

“我與邵賊勢不”張全義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張全恩打斷了。

“兄長,繼祚、繼孫侄兒還活着。”張全恩壓低聲音道。

“什麼?”張全義極爲吃驚。

戴思遠不耐煩地看着張家兄弟,腳下卻不停,悄悄後退幾步,靠近了帶過來的親兵。

張全義一把搶過勸降信,仔仔細細看了兩遍,神色變幻不定。

他就三個兒子,長子已經死了,次子、三子被夏人抓走,生死不知。如今得知他們還活着,那份驚喜就別提了。

張全恩有些心酸地看着兄長。新嫂嫂蔣氏嫁過來的時間也不短了,一直沒誕下子嗣。兄長今年四十六歲了,不知道還會不會有後。如果繼祚、繼孫侄兒還在的話,那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從宗族那裡過繼,總沒有親生的好。張全恩也不貪圖兄長什麼東西,就想兄弟二人一起扶持下去。將來如果有機會,再去晉陽把三弟全武一家接過來,其樂融融,豈不美哉?

大街上的腳步聲越來越多,大羣軍士聚集了過來。

戴思遠心下一涼,可別被張全義借了人頭啊。應該不至於吧,軍士們都看不起窩囊的節度使。可萬一呢?張全義總不會從沒施過恩惠,一個願意爲他效死的都沒有吧?

戴思遠胡思亂想,急得背脊生汗。

前廳、後院、衙署值守的衛士也趕了過來,聚集在張全義兄弟身後,加上原本的人數,快兩百了。

大街上已經響起了鼓譟之聲,不明真相的軍士們紛紛打聽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一副要內訌的樣子。

“戴將軍,我欲救我孩兒,一家團聚,你可有話說?”張全義收起勸降信,問道。

戴思遠又退一步,道:“人倫幸事,我不忍阻之。然有一事須得問清楚,張司徒欲加害我乎?”

張全義其實也是個心狠手辣之輩,但這時候卻不願動手了,乾脆地說道:“不想。”

“那好。”戴思遠鬆了一口氣:“公欲降,我亦欲降。”

第十二章 舊事第1186章 考試第1246章 鈍刀子割肉第十一章 出征前的二月第五十八章 尊號與北衙第九十四章 東去第十六章 落門川與鳥鼠山第十八章 談肯定是要談的第1138章 法度第1067章 交代第十二章 舊事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五十二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章 輿圖第九十三章 熱海第1309章 談條件第四章 言傳身教第四章 兩手都要硬第九十二章 出使第四十三章 李朱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993章 一擊而潰第970章 試探第二十五章 紅利(二)第1293章 西行途中第四十七章 進京(給盟主江西胖哥加更)第十五章 保守到極致第三十一章 星宿海第十三章 示形在彼第三十九章 玩玩第三十四章 李楊第二十一章 西京與東京第五十五章 離京第953章 西行之鄆州第十七章 “五年平遼”第二十九章 武勇第八十三章 八月戊寅第六十章 朱瑄第四十八章 蚌埠住第四十八章 會面與部署第二十六章 抄截第二十一章 爭執第三十五章 “賊衆”第十章 安排與路線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第960章 火熱第1157章 白登山第976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剖析第五十五章 沉吟不決第四十五章 戰第十五章 最後一次第九十六章 侍衛親軍第十七章 山民第六十八章 汗王第十七章 驚訝第十五章 出招第八十九章 考察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第三十八章 水災與形勢第1195章 耐心南詔農業地理第1229章 轟然倒地第1331章 一家人第八十一章 阿爺要吃魚第七十六章 路線:直取北庭!第三十八章 兩路(二)第五十五章 快快快!第五十九章 發展第三十四章 發配第二十二章 行禮第十三章 沙陀三部第十二章 恩德第三章 勾連第九十一章 行蹤第九十三章 俘虜與影響力(一)東漢騎兵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力量第六十六章 抵達第三十九章 龍潭虎穴第四十八章 羸兵與北方第十八章 代理人第四十一章 完善第967章 雜兵與搶糧第五十五章 諸葛爽(存稿灰飛煙滅,爲書友徐宇的大力贊助加更2)第二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1331章 一家人第六十六章 宣州第八十六章 大殿第1098章 收穫與東巡第九十四章 章程第十六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七章 決斷第七十九章 梅錄第七十七 枯燥的行軍第二十七章 工匠與河中第四十章 操作第六十六章 班師與黑城子第1259章 鬼主意第三十七章 牛……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