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極速的復興號

這是報道新一代復興號實驗的新聞直播。

央視記者在中車集團和鐵路總公司聯合實驗的地方採訪,他們在京津高鐵線路上實驗新型復興號的可靠性。

張知點開直播,看一看現在復興號的情況。

中車集團的袁安總設計師來星宇科技道謝,從他高興的樣子。

張知就知道復興號實驗的成果,將遠遠的超出他們預想的目標。

畫面總出現一個記者的身影,他快步的向着復興號旁邊走去。

他衝着鏡頭微笑的說道:“我是央視記者吳志平,現在帶領大家一起觀看最新一代的復興號高鐵列車。我們將要採訪復興號的總設計師袁安。”

吳志平把話筒遞給袁安,他微笑着問道:“袁總師,你能簡單的介紹一下,復興號的基本性能嗎?”

袁安的手拍打一下復興號,自信的說道:“我們這個復興號,是順應潮流,採用很多的高新科技成果。

它最出色的表現,就是軌道不用進行大的改變,只在舊的軌道線上,進行升級改造,就可以運行新的復興號列車。

我們的復興號,它載客運行時速是600公里,貨運的時速是900公里。

這個速度是對軌道有很大的壓力。軌道是固定投資,全部更換將要消耗巨量的資金。

但我們的方法完全不用換鐵軌,它是使用一種納米塗層,強化鐵軌的硬度和耐磨性。

滿足復興號的運營需求,我們不用拆掉任何一根舊的鐵軌,省下一大筆資金。”

吳志平聽到這個消息,他心裡很驚愕,復興號的速度太快了。他良好的心裡素質,讓他的面色保持不變。

他繼續向袁安問道:“袁總師,復興號的速度這麼快,他的制動系統靈敏度怎樣,停車啓動時對乘客有沒有影響。”

袁安自信的說道:“我們的復興號,它的安全系統採用和飛行車一樣的安全系統,再加上我們公司獨有的減震系統。

不會對乘客產生影響。我們在車內放一杯水,復興號行走一路,這杯水不會撒出來。”

吳志平採訪完袁安,他立刻把鏡頭拉到復興號將要出發的地方。

張知看到這裡,感慨良多,華夏的高鐵走到這裡不容易。

溫洲動車追尾事故發生之後,國內互聯網上出現了一篇題爲“華夏,請停下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的文章,瞬間引燃網絡輿論。

緊接着,輿論的矛頭直指當時我國最先進的高鐵技術,本來此次事故跟高鐵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它們就不是一個系統。

但在境內外別有用心的媒體攪動下,特別是當時在互聯網上呼風喚雨的公知帶領下。

不明真相的羣衆都是很盲從,他們接受信息都是靠媒體和網絡。

就是告訴他們臭豆腐的味道是香甜,他們也深信不疑。

高鐵降不降速,竟然是國家愛不愛人民的標準之一。

無奈之下,高鐵開始實施降速,並且大範圍調整修改國家的高鐵戰略。

本來一飛沖天的高鐵規劃,彷彿被一張無形的大網所束縛,從昂揚奮起的雲端給拍落下來。

現在就是知道這篇文章是美國媒體所寫,大肆宣傳的是買辦媒體和領狗糧的公知。

這也無濟於事,被耽擱的科技已經很難撿起,被解散的實驗室無法組建。

還好美國太廢材,工業空心化到這種程度。是無法彌補的。

奧觀海在臺上時,批准的高鐵項目。

到他下臺時,華夏已經建成數萬公里。他確立的項目還在一副圖紙,一寸鐵軌沒有建造。

人們是盲從的,利益確是真實的。

看到通高鐵的城市,他們迎來很大的發展機遇。

以前那些阻礙建造高鐵的人,有痛哭流涕。讓在他們的城市,重新建造高鐵。

他們也不想想,無數科學家精心設計的發展綱要。比他們自以爲的想法,不知道精確多少。

一聲汽笛聲,把張知從沉思中喚醒。

這是復興號開始啓動的背景音樂,九聲汽笛後,復興號緩緩的駛離站臺。

袁安在旁邊進行解說,他用帶有磁性的嗓音說。

“復興號已經放棄使用電線供電方式,我們採用最新的無線電網供電。

它時速提高的同時,每公里降低電量使用5000千瓦時。”

復興號在鐵軌上高速的行駛,空氣被極速的切割,產生一種向音爆式的轟鳴聲。

畫面切入到復興號裡面,這是像一個小型的賓館。有很多工程師在這裡檢測軌道和車輛的情況。

“復興號採用獨特的流線型車身,根據空氣動力學,空氣對車身有一個向下的壓力。

我們的速度越快,壓力越大,這樣可以防止因速度過高,復興號產生脫軌事故。”

在時速600公里的速度下,復興號很快到達津門。

袁安興奮的宣佈道:“復興號的實驗圓滿成功,我們的近期將投入使用。”

他們又開始實驗,貨運版的復興號高鐵列車,它的外形和客運的一樣,只是印上去的圖案不同。

張知從畫面中就可以看到,這個復興號高鐵列車,他比上一個高鐵列車快很多。

沒有出現波折,這個也順利的完成實驗。

袁安興奮的說道:“我們有了這個貨運列車,只要有陸地鏈接,它們就可以短時間把貨物送到。

它的速度比飛機稍慢,但是運貨的量巨大,高鐵列車是風雨無阻,它不像飛機那麼嬌貴。

這次實驗圓滿成功,多謝大家的努力。”

現場的衆人聽到實驗成功的消息,他們都歡呼起來。研發遇到的困難的焦慮心情,在這一個得到舒緩。

張知看向網友的評價,他覺得這個技術不錯。在反重力沒有之前,這是一種高效的運輸方式。

叮噹鼠:“華夏武威,復興號是在是太給力了,我希望能坐上覆興號體驗。”

行百半九:“有速度太恐怖。復興號列車,它的速度幾乎和飛機差不多。

這樣一來,華夏就能憑藉復興號,快速的來往世界各地,這能極大的促進商品的流通。”

美夢成真:“復興號出現的真及時,以前華夏面對的是海權時代,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封鎖。

現在有復興號出現,它就可以快速的連通各個地域。

我們國家的商品生命線就有了一個替代品。”

張知退出虛擬世界,他沒有想到復興號的速度,竟然提升那麼多。

國家以前一直打造一帶一路,就是繞開美國的封鎖。把商品直接通過路上交通,賣到全世界。

華夏是世界第一的工業大國,工業產品就順着,復興號輸送到全世界。

第一百三十七章 記者採訪第六十三章 新的安全系統第八十五章 量子通信芯片第二百九十六章 深遠影響第三百二十九章 鍾元素實驗室生產第二百五十五章 媒體的圍堵第一百二十八章 衆人到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F35墜毀第一百二十一章 沙梭能力第一百六十一章 發佈會結束第三百六十一章 生態圈設計完成第二百三十四章 減肥藥劑第四百二十一章 怎麼有熊第二百五十一章 神奇的效果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吉鵬新想法第九十二章 普通人的科研第八十六章 記者到來第三百六十五章 新材料的應用第二百三十七章 神奇的月球第一百五十三章 隨身小保鏢第三百三十三章 科學與自然第二百四十二章 技術交易成功第三百八十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七十三章 冬至聚餐第五十三章 霸王合同第四百五十七章 雙喜臨門第四百五十五章 月球深處的秘密第三百三十七章 反重力的影響第二十三章 科研合作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魚咬鉤第七十九章 科研平臺上線第五十四章 糧食安全第一百二十五章 曲偉祥到來第四百三十八章 月球生物圈第三百七十章 成功製造第三百四十八章 量子衛星網絡第三百零三章 給院士講課第一百四十七章 盟友的產品第二百一十三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三百八十八章 找到原因第二百零二章 百變的麪糰第二百五十章 首次實戰第四百二十章 熱鬧的節日第二百六十章 水豆屬性第四百一十六章 外國人的恐慌第五十二章 變年輕第九章 安傑生物公司第三百七十一章 探索屬性第一百七十一章 仿生攝像機第一百六十章 答記者問第三百七十章 成功製造第二百五十七章 教育新時代第十一章 人造器官第二百六十五章 污染物處理第三百零五章 參觀飛行車工廠第四十四章 小學題第一百九十六章 與比亞迪的合作第五十七章 發展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 登月計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圖書館會員卡第五十二章 變年輕第二百七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變化第五章 留宿李家第二十七章 郭達樑的生意第一百八十六章 發福利第九十三章 看新聞第二百六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十章 幹細胞研製成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會開始第一百五十八章 量子手機價格第六十章 公司改組第一百三十八章 供水開始第一百零七章 七夕節活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蘇部長第一百四十二章 黃玉蘭的計劃第二十七章 郭達樑的生意第二百七十一章 敗家的實驗方法第三百八十三章 養條小黃狗第五十八章 意識傳輸第七十七章 意外的人才第三百一十九章 壓縮金屬與種島植物第十一章 人造器官第九十五章 水廠合作第七十章 愛情的果實第四百一十七章 登月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震撼的消息第二百八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四百一十三章 專家的質疑第三百四十三章 水豆能吃嗎?第八十五章 量子通信芯片第二百八十四章 航天基地是艘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陸戰之王第二百九十一章 飛行電動車政策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的驚喜第二百四十二章 技術交易成功第四百五十三章 地月交通系統第三百七十八章 能量罩原理第三百七十三章 冬至聚餐第一百六十五章 水豆宴第三百二十章 一個蘿蔔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