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46章 安分

第46章 安分

蔣班,字公俊,廬江郡灊縣人。

祖上雖然沒有出過什麼光宗耀祖的人物,但諸如遊繳、亭長之類的小吏卻隔三差五便有一人,故而也小有家財、能勉強算得上豪強之家。

但蔣家時運不濟。

僥倖逃過了黃巾之亂的摧殘,卻在袁術割據淮南時迎來了滅頂之災。

那時袁術軍中缺糧,便向廬江太守陸康索要米三萬斛。

而陸康認定袁術乃叛逆之臣,斷然回絕且整軍備戰,使得袁術大怒,遣孫策督兵前來攻伐。此戰歷時兩年,最終以陸康兵敗病死而告終。

而整個廬江郡的吏民也因此迎來了袁術的暴戾。

不僅在戰事持續期間,被袁術的兵將肆意燒殺擄掠,戰後還被橫徵暴斂。

蔣家那時因爲家中有人在陸康麾下效力、堅決抵抗袁術的兵鋒,故而也迎來了事後追責,被逼迫到遁入灊山後方的羣山(大別山脈)中苟延殘喘。

後袁術敗亡,魏武曹操表劉馥爲揚州刺史,遣來江淮撫民。

劉馥匹馬到任,興建且移治所至合肥城,招撫梅乾和雷緒等落草爲寇的袁術餘黨,歷經數年時間興辦學校推行教化、廣修水利興造屯田,讓許多已然遁入深山水澤或者逃往其他郡縣的百姓感其仁德,紛紛歸來本郡。

蔣家也是在那個時候,走出羣山歸故里安居樂業。

且蔣班之父還因爲識文斷字、略有勇力,被官府召爲郡兵屯長。

但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武帝曹操爲了防範孫權攻擊,打算強制將淮南的民衆內遷,也讓劉馥的心血皆付諸東流——他耗費八年之功,好不容易在江淮聚攏了十餘萬百姓,皆因此受驚嚇而逃去江東的地界去了。

蔣家沒有去。

理由是早年家中有人死在了孫策的兵鋒之下。

被轉到了廬江郡西側的安豐縣定居,且因爲蔣班之父在軍中效力的干係也頗受善待,畫了些田畝安置、溫飽無憂。

也讓蔣班從小便有了習文學武的條件。

年十七時,頂了其父之缺成爲郡兵,後又因爲是良家子的干係得以轉入常備軍,成爲了一名騎兵什長。

魏吳在淮南的戰事頗爲頻繁。

六七年勤勉任職下來,蔣班已然累功升遷爲軍司馬、騎兵斥候營的副職。

且馬上就要轉爲斥候營的主官了!

因爲原先的主官,在石亭之戰中受創,養了一兩年也沒見傷病好轉,便徵求得上峰允許解甲歸田去了。

作爲副職的蔣班,也理所當然的開始代理斥候營諸事務。

如今,隨着前將軍滿寵被轉爲徵東將軍,淮南戰線各部兵馬的將率空缺也隨着補齊、各自職責也落實。已然代理了騎兵斥候營事務一年的蔣班,堪稱曙光在即。

哪料到,夏侯惠竟是在這個時候來了!

且還是放着上千人騎兵曲的副職不當,自動前來斥候營任職。

自然,哪怕沒有天子曹叡的私下叮囑,僅是以夏侯惠的牙門將官職,李長史就不會做出讓他給蔣班當副職的事。

故而,蔣班唯有帶着滿腹的委屈與忿恚,徒嘆世事如白雲蒼狗了.

沒辦法,誰讓人家姓夏侯呢?

昔日功勳卓著如張遼,還不是一樣得聽曹休的調度?

用這個理由安慰着自己心中的不甘,蔣班並沒有將憤慨流露出來,更沒有依仗着自己在斥候營中積累的威望,暗中慫恿騎卒給夏侯惠來個難堪,或者是悄然使壞故意隱瞞一些細節信息,以及生出陽奉陰違之心,計劃着將夏侯惠擠走。

相反,他十分配合。

就在文吏引夏侯惠進入斥候營,將李長史的調度說了,他便聚攏了所有在營內的騎卒,當面交出了主事權。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他很明智。

也是在行伍之中混跡久了,自己在摸索中領悟的心得以及想起了其父退役之前的告誡:在如今的世道,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是無法在仕途上與權貴相爭的。

比如,當眼前的道路上突然出現了一塊攔路石的時候,最正確的辦法不是莽撞的試圖將之砸碎敲爛,更不能爭一時意氣以卵擊石,而是想辦法將它撬開。

如若實在尋不到將之撬開的辦法,那就繞道而行罷。

是啊,他以什麼與夏侯惠爭呢?

僅是夏侯惠牽着的那匹駿馬,就足夠買下類如他這種小人物的十條命了!

甚至是二十條。

若是他陽奉陰違、暗中使壞、拒不配合.

到時候耽誤了軍機,迎來追責,他自己將要被軍法處置,而對方卻可以憑藉着夏侯這個姓氏逃過一劫、換個戰區繼續混戰功了~

人與人,終究是不能相比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可適用的時代,已然隨着羣雄割據的時代過去了。

故而,蔣班如今的冀望,是賊吳孫權趕緊興兵犯境。

也唯有賊吳入寇了,斥候營可以建立功勳了,這位從天而降的譙沛元勳子弟就完成了在底層“立功”的履歷,也就可以被調走了。

是的,在蔣班眼裡,不過弱冠之年的夏侯惠,就是個前來撈功績混履歷的紈絝子弟。

想想就知道了。

這種生來富貴、與魏國宗室無異的子弟,只要不犯事,就算是個平庸之徒都能仕途之上平步青雲,怎麼會有人自願來斥候營歷練?

時常餐風飲露、在野外宿夜的艱辛異常不提,斥候營的死亡率乃是全軍最高的!

往往,在大戰開始之前,兩軍的斥候就已經相互搏殺了。

有夏侯姓氏的人,不需要積累多少功績就可以擁有居中調度的權力了,何必要親臨一線刀頭舔血呢?

而對於這種惹不起的人,他蔣班又何必要陽奉陰違給自己找不自在呢?

有那般閒心,還不如積極配合,讓夏侯惠早點混完軍功與履歷、早點離開斥候營吧,也讓自己早日升遷罷。

至於這種做法,心中仍是滿腹不甘.

唉,形勢比人強。

自己再不甘也無濟於事,權當是好事多磨罷。

也唯有期盼着,這位紈絝子弟莫要逞強,妄自尊大更改軍務、胡亂指揮,將我等斥候營的騎卒送去賊吳的刀鋒之下吧。

或許,是跌入谷底之後,再怎麼折騰都是向上爬吧。

夏侯惠還真如蔣班所期盼的那般。

從進入斥候營伊始,他就沒有彰顯出貴胄子弟那種天然高人一等的作態,且在蔣班交接完營內事務時,他還很謙虛的聲稱自己沒有在淮南戰線呆過,對如何刺探敵情、制定斥候打探範圍等事務不瞭解,讓蔣班繼續代爲處理日常軍務。

對此,蔣班還頗爲謹慎的推辭了好幾次。

沒辦法,他不謹慎不行啊~

直接從京師洛陽調任而來的人,最是擅長玩污衊構陷這種伎倆了。

萬一夏侯惠這是在玩弄心計,打算拿他來立威呢?

比如,他纔剛應下來了,夏侯惠轉頭便尋了李長史,聲稱他依仗資歷跋扈恣睢、沒有將斥候營的指揮權交出來,那他不得被論罪逐出斥候營、貶去輕兵營內當小卒?

只不過,夏侯惠以“斥候乃軍中耳目、干係戰事成敗”之言,讓他以國事爲重繼續代理,且滿臉誠摯的、言之鑿鑿的聲稱自己絕不干涉云云,讓蔣班還是應了下來。

且夏侯惠還真就言出必踐了。

入斥候營一個月的時日,他不止不曾置喙過蔣班的調度,且還將自己當作一名很普通的斥候,跟隨在蔣班身側,每次外出巡視或打探也不從來不抱怨路途遙遠啊、沒有時間進食或者夜宿荒野等艱苦。

這也讓蔣班徹底安了心。

覺得這位紈絝子弟似乎也沒有那麼不堪。

至少,爲人很安分,在有自知之明這點上,還是值得稱讚的。

無獨有偶。

徵東將軍滿寵也覺得夏侯惠爲人還行、挺安分,也終於在斥候營主官的空欄裡,將夏侯惠的名字錄了進去。

對,讓夏侯惠進入斥候營,是李長史的主意。

在知道夏侯惠被外放來淮南的騎兵營,且天子曹叡在文書上私下注言稱讚後,滿寵是打算讓夏侯惠在騎兵曲中任副職的。

騎兵曲的副職嘛,聽命從事即可,不是很緊要。

如此,既能達成天子曹叡培養宗室元勳子弟的意圖,也不會干擾了淮南各部的調度。

因爲斥候營對戰事意義重大!

刺探的敵情是否及時、是否準確無誤等,有時候能左右戰事的成敗,容不得半點馬虎。

故而,在得悉李長史將夏侯惠遣去了斥候營,滿寵還隱隱有些動氣。

怎麼能如此玩忽呢!

一個毫無行伍經驗、年紀輕輕的權貴子弟,怎麼能擔任軍中斥候營的主官呢!

兵事不能不慎!

就算是夏侯惠被天子青睞,也得經過實際考察後才能委以重任啊!

帶着這種心思,滿寵也一直沒有在正式調令上落筆。

打算趁着如今纔剛春耕結束,賊吳孫權不會興兵來犯之際,且看夏侯惠是否能任事後再做決定。而今,得悉夏侯惠在斥候營中很安分守己、沒有肆意妄爲後,他才安下了心,順水推舟認可了李長史的調度。

只不過,不管是滿寵還是蔣班都看走眼了。

作爲膽敢上疏反駁大將軍曹真伐蜀方略的人,夏侯惠是安分的人嗎?

呵~

(本章完)

125.第125章 負氣120.第120章 不可避116.第116章 非不願58.第58章 恨遲也第143章 晚矣第44章 花明第167章 同行116.第116章 非不願第224章 不公第231章 細語第44章 花明第138章 不語第157章 且試129.第129章 改道77.第77章 視爲人第246章 乃何人也第10章 狡詐乎113.第113章 後手第134章 罷歸第165章 鷙鳥56.第56章 猶可否99.第99章 蓋彌彰81.第81章 不可伐78.第78章 直率第163章 部將第41章 當黜之第43章 士家82.第82章 士載第30章 失東隅第142章 全赴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30章 失東隅47.第47章 威逼97.第97章 自擇之第179章 門戶仇76.第76章 新軍98.第98章 終陌路111.第111章 首肯第5章 欺以方第153章 乃我151.第151章 易也第242章 有三敗47.第47章 威逼64.第64章 後事127.第127章 衝突第136章 離析第150章 心慰第158章 不自知第180章 放權67.第67章 在我第232章 入營第1章 楔子第247章 至遼第161章 分營89.第89章 詐關第188章 無遺恨78.第78章 直率114.第114章 雁北122.第122章 義從第38章 何懼之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156章 何惑哉72.第72章 誘惑第175章 驚喜來122.第122章 義從第166章 歸淮南第205章 將離第162章 饗將士66.第66章 有變第142章 全赴第203章 好甜第149章 肺腑否53.第53章 染徵袍第41章 當黜之55.第55章 詔來第43章 士家99.第99章 蓋彌彰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184章 競速81.第81章 不可伐第206章 夜話54.第54章 匹夫111.第111章 首肯第144章 戰捷第235章 謫貶91.第91章 當歸第214章 觸類旁通第20章 可志同70.第70章 詔來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5章 欺以方第4章 休沐第218章 先以廟算第1章 楔子第157章 且試第38章 何懼之第181章 京口督第225章 御駕來第7章 入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