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55章 詔來

第55章 詔來

徵東將軍署,內堂。

滿臉怒容的滿寵,拍案怒斥,連案几上的酒盞都給震灑了,也讓趕來稟報的李長史苦笑連連。

以夏侯惠如今的職位,自是無法直接向滿寵稟報軍務的。

故而他乃是尋了李長史,一五一十將事情經過說了。

且還頗有擔當。

爲了能讓黃季與其他戰死騎卒的家眷有撫卹可領,他並沒有提及攜帶俘虜歸來是衆人一致所期。

但這也讓滿寵對他有了鄙夷之心。

是的,鄙夷。

稍微違背將令、貪功冒進等罪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犯了也很正常。

更莫說作爲譙沛元勳之後的夏侯惠,乃是被左遷外放來淮南的,對功名汲汲、想做出些許功績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真正讓滿寵無法接受的是,夏侯惠但在襲擊阜陵戍守點得手之後,竟還人心不足,做出押解俘虜與攜帶兵械歸來而導致十二名斥候喪命之事。

小利而忘命,於戰場之上猶心懷僥倖之人,怎麼能不讓人心生鄙夷呢?

不值得培養的人,自然也就同樣不值得他網開一面了。

如此處置,他已然想好了。

看在譙沛元勳之後的份上,他不作如“有勇無謀、急功近利且無有軍略”等影響夏侯惠日後仕途的評語,但不想讓其繼續擔任斥候營主官了。直接以違反將令、貪功冒進的緣由上表廟堂,聲稱彼不適於戍邊,讓他從哪裡來的就回哪裡去吧。

只不過,他還沒有來得及做聲讓李長史起草奏表時,李長史就率先出聲了。

乃是義憤填膺的怒斥。

曰:

“將軍所言極是!彼夏侯稚權,乃一個短視鄙夫耳!外放來淮南之際,陛下猶附言聲稱彼‘勇而有謀、不可以尋常牙將視之’之言,然而彼辜負陛下所期。竟不尊將令,貪功冒進,雖有斬獲百餘級、獲兵械以及焚燬阜陵戍守點之功,然卻讓我軍精銳斥候十二人戰沒,喪我軍威!如此之人,焉能任斥候營主官邪!”

怒斥罷,不等滿寵做聲,他又拱手行禮繼續諫言道。

“將軍,前番我有眼無珠,竟力薦彼爲斥候營主官,以致今日之事,我罪責難逃,還請將軍杖責於我,以明軍法!且將夏侯稚權斬首示衆,以儆效尤!”

說完,深深躬下了身,等候滿寵的處置。

但滿寵一聽完,便斂容坐下了。

且還優哉遊哉的自斟自飲,直接將李長史當作不存在。

都在仕途上浸淫大半輩子的人了,他哪能聽不出來李長史說得都是反話?

細細思忖一番就知道了。

先是附和了自己的說法怒斥夏侯惠是鄙夫,然後就提及天子曹叡稱讚其“勇而有謀”,什麼個意思?分明就是在隱晦諫言,讓他慎重點處置,不要讓別人詬病他指摘天子無有識人之明嘛~

還有,故意將斬獲與死十二斥候放在一起,來指責夏侯惠喪了軍威,建議依軍律將其斬首示衆

這理由能服衆嗎?

分明是在聲稱軍中鄙夫衆,不會去考慮精銳斥候與江東雜兵的區別,只會以斬首多寡來記功。如若滿寵以此理由將夏侯惠處置了,會引起軍中兵將不滿嘛~

說來道去,李長史就是在爲夏侯惠開脫,在請他能網開一面、從輕發落。

故而,滿寵直接不作理會,便也不奇怪了。

內堂持續了一陣沉默。

保持着躬身行禮,但卻久久迎來滿寵迴應的李長史,略微側頭偷眼而顧。

待看到滿寵正自顧自的飲酒時,便徑自直身,絲毫沒有尷尬之意的笑了笑,緩聲說道,“將軍,喪十二精銳斥候,倒也不能全怪夏侯稚權貪心不足,乃實屬時運不濟耳。若不是賊吳將率丁奉自引部曲持強弩追擊,稚權便可竟全功而歸了。那賊將丁奉頗爲勇猛,先前我軍不少裨將喪命於他手,將軍也是曾有耳聞的。”

滿寵聽而不聞,連眼皮都沒有擡一下。

對此,李長史也沒有介懷。

先自顧在側坐下,執起酒囊分別給滿寵與自己都斟了一盞,然後才一記長聲嘆息,悵然若失的自言自語着。

“唉”

“先前張文遠鎮守淮南,威震逍遙津,令江東小兒止啼。”

“後文帝三伐賊吳皆無功,以致賊吳卻了畏我魏國之心,常興兵犯境。”

“再後,故大司馬不聽人勸而有石亭之敗,令我魏國東線不復有伐吳之力,亦令賊吳孫權自此恣睢,竟僭號天子且遷都建業,視我淮南兵將如無物!”

“惜哉!”

“將軍或有不知,我在淮南任事十數載,臨老了竟目睹我魏國被賊吳所欺,常引爲恨也!亦期盼着有生之年,能見我魏國可重振軍威、令賊吳終日惶惶不得安之時也。今夏侯稚權雖有過,然亦斬百餘級而歸,功可抵焉。因而,還請將軍看在石亭之戰後,我軍兵將敢戰之心寡少之故,不究其過。”

這次滿寵聽罷,不再不理不睬,而是放下了酒盞沾須沉吟。

也讓李長史見了,不由打鐵趁熱的加了句。

“再者,夏侯稚權再怎麼不堪,也終究是陛下器異之人。將軍不若念他年輕,容他有改過之機,如此也是爲國曆練將才、裨益社稷之舉。”

“長史莫勸說了。”

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滿寵滿臉肅穆,直勾勾的盯着李長史好一會兒,才帶着疑惑出聲發問道,“夏侯稚權年紀輕輕,與長史先前並無交集,且來淮南亦無有多少時日,長史爲何如此袒護於他?再者,我本意不過是想復遣他歸去洛陽罷了,並非有將他以軍法處置之心,長史何故汲汲爲其說項邪?”

聞問,李長史當即斂容,也恢復了原本不苟言笑的樣子。

以灼灼目光與滿寵對視着,朗聲回道,“無他。一乃我與夏侯稚權同是譙人。另一,則是我知爾今在淮南,唯有夏侯稚權乃譙沛元勳子弟;且是唯一被陛下私囑將軍與我顧看之人。”

呃~

原來如此,是因爲捍衛社稷的宗室大將後繼無人啊……

滿寵面露恍然。

年齒已高的他,已然厭倦了仕途上的紛擾,更不耐蠅營狗苟的齷蹉。

如先前他回京師洛陽述職的時候,也得悉了王凌私下詬病他之事,故而便向天子曹叡請求留在洛陽任職。只不過,天子以廉頗與馬援的故事勉勵於他,聲稱非他不可安淮南,讓他不得遂意。

“唉,罷了。”

略作沉吟後,他端起酒盞一飲而盡,悠悠嘆息了聲,“夏侯稚權就在外候着吧?長史喚他進來吧。”

“唯,謝將軍體諒。”

見他終於鬆口,李長史很是欣喜的道了聲謝,起身出內堂。

片刻後,便帶着夏侯惠進來。

“末將夏侯惠,拜見徵東將軍。”

甫一進入,夏侯惠便很恭敬的行了個軍禮。

“有違將令,依律當杖責,且表請朝廷調你離開淮南。”

滿寵斜眼睥睨,聲音不急不緩,“不過,李長史爲你說項,我姑且念你乃初犯且頗有斬獲,便不錄伱此番斬獲之功,罰去城門當值一月,你可心服否?”

當然心服了~

我還指望着隨在你身側,坐等賊吳孫權來犯呢!

頓時,夏侯惠悄然鬆了一口氣,也忙不迭出聲作謝道,“末將心服,謝將軍不罪!”

“如有下次,兩罪並罰,斬!”

但他話語方落下,滿寵陡然聲色俱厲,將殺伐果決的戾氣彰顯無遺,也讓李長史與夏侯惠剎那間噤若寒蟬。

內堂再次持續了好一陣的沉默。

或許,是看到夏侯惠小臂與腰側仍血跡依稀罷。

片刻後,滿寵的神情才緩和了些,也擺了擺手,“都出去吧,莫擾我酒興。”

“唯。”

出了內堂,轉過李長史署公的外堂,夏侯惠的神情才鬆懈下來了。

在方纔那一刻,他是真的感受到了滿寵的殺意。

且曾將四世三公的楊彪下獄拷打的滿寵,還真就不會顧忌他譙沛元勳之後的身份,行軍法將他給斬了!

唉~

爲了軍功,日後還是莫觸怒他的好。

心中暗道了聲,夏侯惠對着李長史一揖到底,“長史斡旋之情,在下感銘五內、沒齒不忘!”

“稚權言重矣。”

李長史囅然而笑,輕聲謂之,“你我乃鄉閭,何必見外邪?嗯,稚權身上有傷,且先歸去尋醫者吧,莫耽擱了。”

三日後。

斥候營迎來了斬獲賞賜,戰死者的撫卹被有司轉去給其家眷了。

而夏侯惠也開始以牙門將的身份,終日佇立在壽春城門口充當持矛值守的小卒。

對此,斥候營的騎卒每每當值外出打探,於牽馬經過城門之際,都會很恭敬異常的行個軍禮才上馬離去。

對夏侯惠,他們是真的心悅誠服了。

畢竟好處他們得了,罪責卻是夏侯惠一人擔了,這樣的主官去哪裡找啊~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於不知不覺中,已是暮秋九月末。

早就領完懲罰、每日兢兢業業安分任職的夏侯惠收到了一份家信,以及李長史轉告讓他歸去“省親”的口信。

家書,是孫叔的長子、定居在譙縣的孫侃親自帶來的。

其內容不外乎是,知會他在這幾月裡收養及安置的小兒、陽渠塢堡近狀等瑣碎之事。

而李長史轉告的口信嘛~

則是天子曹叡讓他以告假省親的方式,立即趕去許昌宮。

(本章完)

第9章 殊榮第5章 欺以方84.第84章 臨發第32章 上疏第211章 自作死第165章 鷙鳥133.第133章 私心第179章 門戶仇第33章 逐出第169章 小成第164章 非莽夫第213章 茶餘飯後80.第80章 臨風第211章 自作死151.第151章 易也113.第113章 後手第156章 何惑哉第172章 沒得選52.第52章 狼狽第203章 好甜46.第46章 安分129.第129章 改道50.第50章 順遂114.第114章 雁北100.第100章 魏闕85.第85章 識趣第207章 大勢翻篇91.第91章 當歸第221章 黃雀是也第231章 細語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143章 晚矣72.第72章 誘惑124.第124章 惱意第141章 發狠第173章 示警第11章 各有思第210章 分權第15章 如卿言第178章 不識第222章 就職第208章 無心之舉68.第68章 擋我者第145章 失勢第26章 可作誓第35章 門戶計2第156章 何惑哉126.第126章 挑釁第155章 與宴130.第130章 當百67.第67章 在我第3章 無所事60.第60章 不覆轍第9章 殊榮98.第98章 終陌路60.第60章 不覆轍113.第113章 後手100.第100章 魏闕第182章 入甕106.第106章 恩出上第207章 大勢翻篇第155章 與宴92.第92章 偶遇95.第95章 左伯紙第205章 將離第146章 示好第140章 蹙眉95.第95章 左伯紙第208章 無心之舉第150章 心慰80.第80章 臨風117.第117章 來見第203章 好甜112.第112章 潛鋒芒第198章 旌旗猶魏第43章 士家48.第48章 無畏122.第122章 義從第15章 如卿言第29章 居不易第143章 晚矣62.第62章 厚顏第147章 爭權第173章 示警第30章 失東隅第35章 門戶計260.第60章 不覆轍第228章 如你所請80.第80章 臨風第229章 圖什麼啊第37章 私召90.第90章 引蛇48.第48章 無畏48.第48章 無畏64.第64章 後事第134章 罷歸第39章 弗改第14章 臣無罪第220章 莫爭長短第185章 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