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遷都中京,大閱兵

昨天下雨,小菜就不來回跑了。。。

——————

中華帝國確實不急着玩泡沫經濟,因爲夏鈞作爲穿越者,一戰後的經濟發展路線,前十年是很繁榮的,而後十年是很蕭條的。

如果還按照原本的刻度的話,那麼中華帝國甚至可以在199年後再搞泡沫經濟。

不過顯然歷史已經改變了,中華帝國最多隻要把事件提到19年,也就是說,三年後中華帝國將會跟進。

三年內,中哈帝國的目標是將全國的基礎設施修建清楚,讓後再搞泡沫經濟,大規模的向國民低息放貸以刺激內需。

不過當前中華帝國也是有能力搞泡沫經濟,起碼在東部地區,是具備基礎條件的,只是在內陸和西部地區不具備,北方的條件也不是太具備。

內陸地區和北方的條件也很快就能具備了,因爲內陸和北方地區的基礎設施修建並不難,帝國則愛191年,鋪設了三萬公里的鐵軌,可以說是無比瘋狂的,就連美國當初也沒有這麼瘋狂的鋪設行爲。

在這樣瘋狂的建設背後,是亞聯儲不斷的增發貨幣,使資金鍊一直處於充盈的狀態,相比美國的瘋狂印刷,亞聯儲還算是比較節制的。

《復興日報》上的防止泡沫經濟的那篇文章雖然是夏鈞做的,但問題是中國並非沒有泡沫經濟。

鐵路建設泡沫就很強大。

這也是當前唯一一個比較大的泡沫。

鐵路可以私人建設,中華帝國的土地也屬於私人。

此時在中華帝國建設鐵路,回報率是很高的。特別是在內需市場逐漸繁榮的狀態下,大量的原材料、商品都通過鐵路進行運輸。

是較高的回報率,推動了鐵路建設。

因此,泡沫雖然有,但卻還不大。

此時的建設還算是有點理智存在的,不會胡亂的進行重複性建設。

同時中華帝國的運輸行業上,公路運輸也與鐵路並起,公路和鐵路的運輸競爭已經越來越強烈了。

但相比汽車來說,鐵路運輸還是存在諸多優勢的。

畢竟中華帝國是一個如此龐大的國家,但貨物運輸超過一定距離時,公路運輸也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公路在三百公里內競爭優勢最強。

面對蓬勃發展的公路運輸,各地鐵路依舊是很繁忙。

此時中華帝國給地都在瘋狂的建設,因此光是建築材料運輸就佔用了大量的鐵路運力,同時各地的原材料開採,也佔據了不少鐵路運力。

鐵路的運輸價格還算便宜,只要持續保持運轉,那麼收回成本確實不是難事,這也是爲此時中華帝國內部熱衷於鐵路建設的原因。

中華帝國的由於對外出口的繁榮,因此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內部的繁榮。

加上大量的建設行爲,也使內部市場開始走向繁榮。

而且此時中華帝國還未進行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因此市場要想變得不繁榮那是不可能的。

經濟發展這個,實際上只要政策得當,是很好控制的。

在不斷繁榮的內部市場下,瘋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常理之中的事了,畢竟內部市場繁榮了之後,無法跟上的基礎設施,都會有人拿着大把的錢去建設,從而跟上市場的發展。

這種發展會消耗大量的資源,理論上是這樣的。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在非常繁榮的市場下,會延伸出大量的建設行爲,同時經濟崩潰後,國民會欠銀行很多錢。

而銀行如果是國家的,那麼國家在發動戰爭時,也就可以有很多人力可以動用。

在市場經濟中,如果把一件產品細化,會成本幾乎大部分都是勞動力成本,而非勞動力成本的,那屬於不動產成本。

但那些不動產成本,除非是那些田地,其他的人造不動產都是可以繼續細分爲勞動力成本。

美國的那種透支消費方式確實是諸多有利,但在中華帝國,必須由國家來操縱這種模式,否則錢會跑到私人手上。

Wωω●ttkan●¢O

以中華帝國的發展計劃,這種瘋狂的鐵路建設,還將持續十年以上。這要政策上不出問題,這種瘋狂的建設就能夠維持下去。

這是一種屬於人爲可控的瘋狂建設,實際上對於國家來說,風險是很小的。

泡沫經濟會破碎,那都是銀行不再往外貸款而造成的。

到時候經濟陣痛自然有,企業破產就能夠不用再承擔債務,個人則需要繼續還錢,但私人一般都不會欠下太多錢,銀行不可能讓個人透支到不可能還清的程度。

可能最多,也就透支兩到三個月的工資,而且可以向全部國民低息放貸,讓他們去消費,以中華帝國五億人的人口規模,這種透支消費的模式,理論上可以持續很長。

那麼經濟崩潰之後,全體國民,必須爲國家免費打工兩三個月,因此國家就有非常多的錢去打仗。

而且戰爭初期,經濟還未完全恢復,工資水平顯然沒有經濟崩潰前那麼高,那麼國民可能要給國家打工半年,甚至是一年。

同時國家不需要國民馬上就把錢還上,同時國家還是照樣收稅。

如此一來,戰爭潛力就無比恐怖了。

國家不需要出臺強制剝奪措施,就能夠獲取大量的資源進行戰爭。

而對於一個五億人口的國家來說,負責戰爭機器運轉的,並非是所有人口,因此可能國家可以打上十幾年的戰爭,都可以繼續持續。

因此,中華帝國已經小規模的開始建立信貸體系了,並且想一小部分的國民發放信用貸款,但目前利息還比較高,不是所有國民都會去貸款。

如果要加大放貸量,只要把利息降低到幾乎沒有的程度,就可以。當然不可能一下就降到沒有的程度,可以逐漸的往下降,以避免在同一時期太多貨幣流入市場導致急劇的通貨膨脹。

總的來說,這種模式就是我借你錢,不要你利息。個人拿到錢後,就會出現大量的商業活動,從而使整個市場都無比繁榮,人們的收入開始增加。既然收入增加了,貸款利息又很低,大部分國民都願意起貸款,以提前享受到的目標,例如房子、汽車等等。

但銀行突然不放貸了,讓市場陷入蕭條,讓整個國家的國民都還不起錢了。

那麼接下來,國家就用之前透支消費建設起來的基礎,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而國民欠下銀行大量的錢,也就能夠給國家發動戰爭提供無比豐富的資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來之前,中華帝國必須完成這一進程。

當中華帝國完成了這一進程後,馬上就可以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而且是全面的戰爭。

至於時候加入戰爭,中華帝國是有極大的主動權的。

……

19年,中華帝國早建設的中京已經基本完工,中京位於開封以南八十公里,朱仙鎮以西五十公里,在一片曠野中建立起來的一座新城。

爲了解決中京的用水問題,帝國從牡丹江水庫調水,建設起了第一個南水北調工程調水線。

南水北調這一工程,目前已經開始大規模建設了,重點在於解決北方用水問題。

帝國對於北方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重點保護,同時對北部、西部的生態進行嚴密的監控,遏制了隨着經濟發展而導致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此時北方草原上,還時常會發生了一些洪災,相比後世不斷擴散成沙漠的狀況好太多了,加上中華帝國此時的防範意識很強烈,因此北部和西部的生態環境惡化的可能性降到了極低的程度。

面對沙漠化的問題,中華帝國專門將生產兵團調往沙漠邊緣,對沙漠進行精心的綠化。

後世中國也採取了這一措施,把軍隊調去綠化沙漠,但問題是樹木種下去後做個報道,然後就沒人護理了,這些樹木有的枯死,有的被當地居民爲了一些利益給搞死了,可能僅僅是爲了那些盆子。

中華帝國此時則是則是採取多種措施,首先在沙漠邊緣地區建立滴灌系統,然後將樹木植下,同時在植樹的地區建立防沙帶,以免這些樹木被沙塵淹沒。

同時建立專門的護理隊,對這些樹木進行管理,出現樹木死亡則進行補種,同時防止人爲的破壞。

對於人爲的破壞,帝國刑法中有明確規定,破壞沙漠綠化植被,可以進行判刑,力度視行爲惡劣程度而定。

帝國對於這種綠化並未急進,而是打算每年綠化多少地區,首先將沙漠擴散勢頭阻止,同時年年對沙漠面積進行壓縮,最終將整個沙漠包圍,爾後徹底的將沙漠綠化。

滴灌是綠化沙漠的重要技術,而沙漠周邊地區可能缺少足夠的水源,因此帝國加大力度進行南水北調工程。

同時帝國還計劃,從貝加爾湖,也就是當前的北海抽調淡水。北海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大的淡水資源,從那裡調水是個不的選擇,起碼用來供應沙漠滴灌體系的消耗是綽綽有餘的。

另外,帝國已經秘密在渤海建立了一個大型海水淡化廠,這個淡化廠用的能源就是特斯拉電圈作爲能源。

因此,帝國從貝加爾湖調水是必須的,這樣可以魚目混珠,實際上從貝加爾湖抽調供應北方的水並不多,大部分的水都將從渤海抽調,在淡化之後輸送給工廠當工業用水使用。

實際上這些海水淡化廠讓人也沒,主要的問題是,中華帝國建設的特斯拉電圈發電廠必須封鎖,不能讓國民和其他國家知曉。

就如何發展北方工業羣問題,帝國高層進行了多次商議之後,決定建立一種以免費能源爲基礎的模式。

主要的問題還是水,工業用水的來源,同時還有工業廢水如何處理的問題。

不管是淡化海水,還是處理工業用水,都必須消耗較大的能源,如果用落後的生產力去發展,那麼就不划算的。

因此帝國開始考慮用特斯拉電圈來爲海水淡化、污水處理提供能量。

帝國將把那些污染嚴重的工業集中起來,從而建立排污管道,將污水排放到污水處理廠,同時污水處理廠,也處理城市污水。

每個城市都將建立污水排放的專門管道,甚至是可以把許多城市的污水排放管道連在一起,統一排放到某一個超大型污水處理廠。

而這些污水處理廠,都將使用特斯拉電圈作爲能源。

“如果說未來沒有國家能夠給我們打了,那麼我們可以把敵人變成大自然,同樣是這樣的模式,但蕭條之後我們以改造大自然的方式來恢復經濟。”夏鈞曾經在高層會議上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也基本上確定下了未來中華帝國的發展模式。

在有敵人的時候,當經濟蕭條時,就發動戰爭來恢復經濟。在實在沒有敵人可打的時候,就可以與大自然鬥爭,可以如同戰爭一般不考慮成本的對自然進行改造,同樣能夠拉動經濟。

如果考慮成本的話,那麼經濟也就不可能恢復,因爲國家這種不計成本的行爲,實際上用的是國民欠銀行的錢,太吝嗇的話國民還不起錢,自然也就不能進行下一次刺激消費。

改造自然的目的,是爲了讓國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質量,以及讓生產變得更加安全和沒有制約。

“若是真有那麼一天,我們甚至可以把黃土高原都改造掉。”閻錫山充分的意識到了這樣模式的巨大潛力。

美國在二戰前,便是一定程度上利用了這種方式,在未參戰時恢復了十年經濟大蕭條導致的社會秩序混亂。

實際上,如果將用於戰爭中浪費的那一部分錢再去建設,那麼其發展速度將是無比恐怖的。

畢竟在大量低息放款時導致經濟無比繁榮時期,就會伴隨着大量的建設活動。而當經濟蕭條之後,國家又用國民欠銀行的錢去建設一些高成本,但卻有益於社會的工程,那麼不管是繁榮時還是蕭條時,都可能進行瘋狂的建設。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實際上維持社會基本消費供應只需要很小一部分人口,而大部分人口,都可以投入到那些建設之中。

而這些人欠了銀行的錢,等於就像是資本版奴隸社會,他們因爲需要還錢,所以本質上和奴隸沒區別。

以美國的模式來說就是這樣的,因爲銀行是私人的,不是國家的。

而中華帝國不是如此,中華帝國的銀行都是華東集團的,華東集團未來必然要進行國有化改革,同時還將把股份分給國民。

因此未來中國使用這一模式,只能說是‘組織建設’的模式,並非是壓榨式的,但壓榨也一定存在。

如果不壓榨,人人都很富裕了,那麼誰還幹活呢?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說,人們要達到物質富裕程度,實際上是很容易的,如果沒有稅收等等的話。

不過一個國家的發展,又離不開政府的組織,因此稅收定然是需要的。

同時政府還要組織一些高成本的建設項目,靠一般手段的稅收是沒有那麼多錢的,而且社會不蕭條,勞動力成本會很高。

在中京建設得差不多的時候,中華帝國遷都的議案正式走上日程。

杭州此時非常發達,畢竟這裡適合發展經濟,又是中華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不過造成的問題就是過於發達,經濟發展與行政發生了一些不協調的干擾現象。

遷都已是必然。

加上戰略安全等等問題的考慮,帝國內閣和議會都通過了遷都議案,決定於19年6月正式遷都中京,同時陸續將中央各部門都遷往中京。

中京經過四年的建設,不管是用水還是交通上都已經比較完善了,具備了成爲首都的基礎條件。

對於遷都,杭州市民多數持反對意見,但並未發生過激的行爲。

從各方面來說,遷都的結果已經無法改變。

特別是戰略安全上,杭州位於沿海,已經不適合作爲帝國的首都了。帝國此時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有巨大的戰略緩衝餘地可以選擇。

……

一轉眼,六月已經到了,中華帝國正式遷都中京。

中京建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可以容納兩百萬人的恢宏廣場,帝國將於7月16日建軍節進行一次盛大的閱兵式,以慶祝帝國遷都中京,以及建軍13年。

這次閱兵式,中國邀請了所有第三世界成員國參加,同時還邀請了世界各國媒體,說白了,這又是中華帝國炫耀武力,向世界秀肌肉的行爲。

大批的帝國國防軍開始往中京調集,中華帝國軍部組織了三十萬陸軍,以及兩千架軍用飛機參加這次大閱兵。

除了國防軍以外,還有武警、民兵部隊。

那一天,中京廣場上人山人海,上百萬國民從全國各地趕到中京觀看這次大閱兵。

禮炮齊鳴,軍樂奏響。儀仗隊首先出場,舉着軍旗出現在了視野中。

當儀仗隊走過觀禮臺,齊齊舉起了左手。

這次閱兵式,必然被載入史冊。

因爲這次閱兵式,夏鈞搬出了原定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納粹軍禮,由於這個時候德國納粹還未掌控政權,軍禮還是舊式的。

所以夏鈞將原二戰時期的納粹軍禮搬出,就成了中國特色。

夏鈞在觀禮臺上,也伸出了左手,4度角伸向天空。

第67章 農業投資(一)第319章 擴軍與擴張第39章 清室退位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82章 夏鈞宣戰第196章 神秘的013軍事大學第97章 走向穩定第64章 潛艇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288章 美國武力干涉意第313章 大戰結束,產業轉型第234章 爲了消滅南洋猴子第160章 護國戰爭第90章 人才啊!第110章 追丟了?第12章 一面倒屠殺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10章 勾心鬥角第85章 首腦會談第95章 出征東北第91章 工業狀況章節內容重複問題第334章 亞元的流通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214章 軍情二處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97章 計劃生育十五億第133章 14年秋收第13章 土匪投降第79章 鹽稅風波大結局世界新規則第418章 法德戰爭爆發第190章 宗主國與藩國的戰爭第85章 首腦會談大結局世界新規則大結局世界新規則第99章 嚴打前奏第98章 福建海防計劃第134章 一肚子壞水第86章 華東與北洋的寡頭政治第301章 戰鬥結束第59章 吃了狗屎一般的六國銀行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21章 記者招待會第92章 天大的驚喜第7章 重申軍法第352章 國宴演講,不自由的民主第302章 再次空降第46章 趕羊第77章 賄賂公使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26章 三酸二鹼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63章 走私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200章 華東王,建威將軍抱歉抱歉章節順序發佈錯了第403章 全面經濟蕭條,飢餓總統與拖拉機內閣第193章 鉅額賠款第450章 中華帝國,帝國元首第294章 中醫振興之路第208章 拜訪黎元洪第151章 國體問題第33章 財政有壓力第10章 偵查匪村第60章 港口第363章 19120年中國發展第235章 南洋共和國成立第44章 炮戰(下)第125章 英美調停第170章 海軍出動第124章 大敗日寇第35章 外交佈局第113章 轟炸在即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01章 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第408章 原子彈試爆成功第220章 全面蠶食第121章 日軍的聖戰攻勢第11章 金銀國有第38章 大建設第198章 國學研究院第88章 安心效忠委員長第356章 朝鮮戰爭結束第5章 侃暈了再說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99章 保路高潮第65章 再次擴軍第380章 中華帝國元首給希特勒的信第201章 袁世凱西去第111章 瘋狂追殺第81章 修鐵路第89章 中國格局第338章 軍備戰略第39章 清室退位第278章 81mm迫擊炮第111章 瘋狂追殺341章 特拉斯線圈免費能源第78章 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