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夔州失守

孟玄喆終究是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不知道世間疾苦善惡,不曉得能說與能幹是兩個概念。

面對前線敗局,孟玄喆慌了神,心急火燎地召集文武百官議事。

這一聽到王昭遠慘敗的消息,蜀臣都驚呆了。

即便李昊知道王昭遠的真才實學,也想不到他敗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

他們剛剛給王昭遠踐行,這還沒有過幾日。

算算時間,這兵馬堪堪抵達前線吧。

這就敗了?

是王昭遠太蠢?

還是中原太強?

整個大殿陷入了慌亂。

得隴望蜀,中原拿了漢中,哪有不覬覦成都的道理?

莫說是拿主意了,上上下下一羣手裡不乾淨的官員,皆惶恐難安,想着自己這些年貪墨的家當,大有捲鋪蓋逃難的意思。

大程官孫遇破口大罵:“王昭遠誤國,其罪當誅。若非他再三蠱惑國主,焉有今日之事?”

此次出兵,反對的人並不在少數。

只是孟玄喆、王昭遠一意孤行而已。

孟玄喆瞬間領悟,這是要甩鍋,不管怎麼樣,將一切罪名甩給王昭遠,然後向羅幼度請罪,實在不行將漢中興元府割讓給中原。

王昭遠這一敗,讓孟玄喆徹底認清了現實。

“李相,就勞煩你代筆了。”

孟玄喆緊張地看着李昊。

在蜀中李昊的文筆那是公認的。

李昊早就在琢磨怎麼寫降表了,此刻聞言,硬着頭皮答應。

便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則急報快馬傳來。

傳信人叫南雄是川東防禦使南光海的兒子。

“陛下,中原賊兵襲擊三會、巫山軍寨,家父戰死,夔州……夔州失守了!”

南雄泣不成聲,跪伏在孟玄喆面前。

孟玄喆霍然而起,臉色煞白,直到這時他才明白,自己早就中計了。

夔州是蜀地東方與中原荊州相鄰的疆界。

北方戰敗,隨即東方也傳來戰事。

這兩股部隊一東一北,絕不是什麼意外,是早有預謀的。

“夔州怎麼丟的?”

孟玄喆撕心裂肺地叫喊着:“那裡防備如此嚴密,怎麼不聲不響的就丟了?”

夔州位於巴蜀東北部,首府爲奉節縣,蜀漢章武二年,劉備兵伐東吳,遭到慘敗,退守魚復,將魚復改爲永安。唐貞觀二十三年,改永安稱奉節。

一直以來,夔州奉節據荊楚上游,控巴蜀東門,雄踞瞿塘峽口,形勢險要,歷來是川東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

與巴蜀東面而言,夔州無異於是巴蜀的劍門關。

夔州丟失,意味着門戶大開。

東面的中原軍將會長驅直入,直搗成都。

孟昶雖然躺平,卻也在暗地裡防備着中原。羅幼度智取南平之後,他特地在奉節城東設鎖江浮橋,上置木柵三重,夾江列炮,修建防禦工事。而且在夔州以東的方向三峽方向,他們還建造了三會、巫山兩大軍寨。

陽平關因爲王昭遠的無能丟失,但夔州不聲不響地就落陷了,孟玄喆怎麼樣也想不明白。

南雄一臉驚恐道:“中原軍兵分兩路,陸路襲擊三會、巫山軍寨,家父拼死抵抗,奈何中原兵強馬壯,兩處軍寨皆爲中原所破。”

他這是給自己的父親臉上貼金了。

南光海壓根就沒想到南征南漢的中原兵會突然調頭,從荊南直接北上峽州,西進入川。

整個巴蜀第一要務就是給孟昶搞錢,其次是中飽私囊。

南光海亦不例外,他一邊吃空餉,一邊徵收過路稅,將自己的防守職權,視爲賺錢工具。

當石守信率兵殺到的時候,南光海壓根就沒有本事讓疏於戰陣的兵士從混亂中恢復過來,組織有效抵抗。

三會、巫山兩大軍寨萬餘蜀兵,爲石守信一戰擊潰。

孟玄喆沙啞着聲音問道:“夔州呢?”

南雄道:“在中原陸路攻打三會、巫山的同時,中原水軍也跟着朔江而上,直逼奉節城東門。武守謙節帥聞訊派將軍高展沿江死守,怎料中原詭詐。他們遍佈長江的舟艦全是空船,兵士早於中途下船,趁着我軍爲船隊吸引注意的時候,對着江岸發動突襲,搶奪浮橋,攻破了夔州的長江防線。中原天子羅天子親臨奉節城下勸降,武守謙節帥降了……”

孟玄喆呆傻了半晌,駭然起身:“羅幼度親自來了?”

得到了確認以後,孟玄喆又癱在了龍椅上,好似一團爛泥。

“陛下……”

李昊欲言又止。

這羅幼度親臨,那就意味着對於此次滅蜀,勢在必行。

這種情況賠罪服軟是沒有用的。

唯一有用的是遞交降表。

但現在李昊不敢提,還沒到那個時候。

“諸公……”孟玄喆都沒察覺,自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這生死存亡之境,可有破敵妙法?”

一個個平素自吹自擂的文武官員,在這一刻都啞了火,閉口不言。

一大部分人甚至已經開始考慮後路了……

人的名,樹的影。

羅幼度這些年打下來的威名,足以讓任何人畏懼。

半晌孟玄喆想着自己滿腔抱負,換來的竟是這種結局,惱羞成怒道:“一個個都成啞巴了?難不成要朕親自掛帥去當羅幼度?”

這時廟堂上唯一的老人站了出來。

孟昶登基之後,清除了大批驕兵悍將,鞏固了自己的權勢。

石頵因爲低調是唯一一個沒有受到波及的老將,現今官居大將軍一職位。

在孟昶未改稱國主以前,石頵的官位更是驃騎大將軍。

石頵道:“蜀中運糧不易,中原遠道而來,兼多面樹敵,勢不能久。當招聚軍隊堅守,與之比拼消耗。”

孟玄喆猶如抓住救命稻草,問道:“大將軍可願爲我巴蜀出兵抵禦?”

石頵看了滿朝文武一眼,似乎除了自己,找不到順眼的人,嘆道:“老臣願往。陛下,北面之地,有利州、劍門天險,只需派遣良將駐守,可保萬全。東面之敵,老夫盡力而爲……”

稟退文武,孟玄喆只留下石頵一人,感動地拉着他道:“先祖、先帝以溫衣美食養士三十年,一旦臨敵,唯有老將軍願意爲我大蜀效力。老將軍此去,需要什麼,直說無妨,朕無有不應。”

石頵心底也沒有多少把握,說道:“老臣只望退敵之後,國主能親自體察民情,莫要不食肉糜……”

孟玄喆聞言一臉呆滯。

第十五章曹潘雙壁 步騎配合(第四更)第十六章 羅虞朝廷的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學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一百六十一章 萬千感慨第一百六十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塗!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十一章 灌酒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三十章 兇殘 援兵第一章 嫡長子名“醜醜”第二十六章 天意難違?第二十六章 不甘的趙家兄弟第四十一章 青樓見聞第七十五章 陌刀 大斧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十二章 拋棄 會師第三十六章 我是冤枉的,你可相信?第一百五十四章 戰事起第七十八章 老子就是王景第七十章 摧垮士氣第二十七章 指揮內行的外行第671章 手忙腳亂第六十三章 朱元反 總攻第九十章 冗官與發展第四十六章 講道理是爲了打服第五十八章 老天送的大禮第四十八章 有喜第九章 升官第四十章 浣花溪奇士第663章 出擊 入冬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四十九章 張瓊戰將 決戰之始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一百七十六章 臣服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七十六章 垂拱而治第707章 壓力反轉……第九十三章 如此君臣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十二章 鳳州纔是主戰場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八十五章 用人之法第五十章 “撤!”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四十一章 甩手節度李處耘第三十一章 成都,朕來了!第三十章 哭了!是嚇得?還是感動?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四十三章 老三的逆襲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二十六章 無可彌補的差距第八十八章 矯情的江南諸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也是可以的……第一百零八章 原是內鬼!第四十四章 殺手鐗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八十七章 人得向前看第十二章 上元節夜第一百四十二章 《霓裳羽衣曲》第四十章 錦囊妙計第六十六章 各方算計第十四章 自作聰明第一章 自盡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四十八章 下手輕點……第六十章 郭榮的無奈第四十一章 青樓見聞第四十二章 將遇良才第706章 晾一晾第二十四章 小小的誘惑第十九章 張雄起義第699章 我爹是石守信第十八章 舉國震恐第十三章 劉彥貞的輝煌事蹟第一百六十一章 通知第三十二章 救命稻草第四十二章 一語停口角第二十九章 御下第四十七章 地獄景象第十二章兵圍幽州城第四十九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三十五章 備棺斷案第三十三章 治將第四十三章 和州攻防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二十五章 爲敵造勢第六十八章 折賽花入宮第一百六十九章 雍靖第三十一章 謀取舒州 金陵夜話第八十八章 魂斷陳橋驛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十九章 風馳電掣王昭遠第三十五章 前有李谷,後有羅幼度第五章 大王,臣……不敢第三十五章 榮耀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