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

趙曦是完全按照富弼建議動議政事堂的,不過他也用了些心思。

三相二參兩樞密,大致沒超過陳例。

韓琦、韓絳,歐陽修同爲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司馬光兩個參知政事,文彥博、呂公弼同爲樞密使。

趙曦看着這政事堂和樞密院的任命,自己都想笑。

唉……這可有的亂了。

韓琦出生官宦世家,其父曾官至右諫議大夫。

而韓絳同爲官宦世家,其父曾任參知政事,以太子少保致仕。

論出身,韓琦還稍遜一籌,論資歷韓琦又高那麼一點。

而歐陽修中正卻不平和,同樣是剛硬的性子,有理不屈服。

司馬光和王安石,從現在看來,兩人是私底下的好友,相當親厚。

別人不知道,趙曦卻清楚。這一次王安石回朝,絕不會像前兩次一樣,溜一圈就走了。也就是這一次王安石回朝,他和你司馬光就要分道揚鑣了。

憋了這麼久,該是要放大招的時候了。因爲自己的原因,或許時間上有些偏差,大趨勢應該沒多少改變。

王安石還是要變法的,自己有很多想法,都在等着這個拗相公呢。

至於呂公弼和文彥博,一個老奸,一個巨猾,誰也不是省油的燈。

這一屆政事堂的組成,有誰像富弼那樣,從各方面都能壓住場子,勢必是一場龍爭虎鬥。

都是硬茬!

也果然是硬茬,還沒開始施政,爭端就先開始了。

先皇大行,守孝三載,科考停舉三年。算算已經滿三年了,政事堂提議,應該開科舉了。

在趙曦看來,這守孝跟科考屁關係沒有,可這時代就這樣。一個孝字大於天,趙曦也沒想着冒天下之大不韙。

所以,在守孝三載結束之時,政事堂建議該着開科了。

也就是來年開春,是趙曦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考。

這時候的科考,重視程度比後世的高考大多了,這還有多半年的時間,就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了。

畢竟是新皇即位的第一次,都表現的相當重視,也是因爲這樣的重視,讓挺穩當的政事堂有了激烈的爭論。

趙曦不算文化人,那怕他來到這個時代,也經過了系統全面的經義學習,可他仍然沒把自己當文化人。

主要是這年月,千古留名的大人物太多了。

所以,科考該怎樣弄,他全權委託給政事堂了。

哎吆喂,這政事堂那叫一個混戰呀!

“還吵呢?”

皇城司有報,說這些天政事堂一直就吵吵個沒完,重點在科考上。

題目還沒出,先因爲答案爭吵起來了。

別奇怪,爭吵的就是答案。當然,並不是題目的答案,畢竟題目還沒有確定。

題目脫不開那些四書五經,而答案卻五花八門。說白了,就是不同的人對經典的理解不同,也就出現了不同的釋義。

爭端的由來,就是關於答案的釋義,應該以那一種釋義或者說註解爲準。

“稟官家,還在吵,一直沒定下來。主要以司馬相公和王大參爲主。”

老陳琳有七八十了,耳聰目明,一點都不顯老。說話的聲音中氣十足,就是臉上越來越沒表情了。

本來表情就少,皺紋多起來後,簡單的表情已經看不出來了。

確實是老了,正逐漸把皇城司的事務交給王中正呢。

“歐陽相公呢?”

趙曦記得,好像蘇軾他們那一屆主考官是歐陽修,也是他們那一屆在後世顯達的人物最多。

就想知道歐陽修怎樣看這次的科考。

“歐陽相公在釋義的大方向上傾向於司馬執政,可在內容上又認同王大參……”

也是,司馬光和歐陽修都是所謂復古一派的,而王安石屬於古文新義,偏偏來源於慶曆新政。

這些天趙曦也大概清楚他們吵吵什麼了。

王安石對經義有自己的見解,這麼多年自費出版了不少自己註解經典的書籍。

在他的原籍江西一帶,包括整個南方,自己他任職的地方,都相當有基礎。

而司馬光也一樣,雖久居朝堂,但治學不曾放下,他的復古訓詁的觀點,在整個北方都有很大的市場。

就在爭論的開始,呂公著也有過參與,他看重關中的張載……

張載?趙曦依稀記得這個名字,肯定不是這個時代記得的。

說實話,這都即位三年了,趙曦能認清的也就是政事堂這幾個,工坊城、礦城、講武堂以及西軍的部分。

整個朝堂,就是早朝的臣工,他都認不全…~沒必要認全,他只需要記住六部九卿,各軍州的主官,各上州的府尊。這已經將近二三百人了,哪能記下那麼多?

至於這個張載?哦……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時候這個張載好像還是個小官員吧?六品還是七品?不知道。

不過,這幾句最牛掰的口號,趙曦還沒有聽說,應該是還沒醞釀成型。

要不搶了?太無恥了,這事不能幹,還是留給人家吧。

想到張載,趙曦也想起了二程……

趙曦的記憶裡,關於儒家學派,好像就知道個二程那個理學,被後世深惡痛絕的。沒想到王安石居然也算是自成一派的儒學大家。

還有司馬光,還以爲就是個寫史書的……治政嘛,也就那樣。沒想到居然也有一家之言。

這年月,還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

“中正,陳押班既然在交接,接下來這件事你主導吧……”

“着手調查國朝所有的儒家學派,那怕是掛着儒家名頭的也算,只要自成一派,有一定的影響力的都算。”

“不管是在朝的還是在野的,不管是有功名的,還是民間名士,盡數調查清楚,並列出各家學派出身的臣工名錄。”

趙曦沒想着推倒儒學,從董仲舒那時候儒家就登堂入室了,一直到後世,依然影響深遠。只想嘗試着去了解一下這個時代是怎樣釋義經典的。

既然政事堂有爭論,這倒是個契機。

這是個開放程度相當高的時代,雖然獨尊儒術,在儒學的註釋上,似乎顯現了百家爭鳴的態勢。

那就以此開始,玩一場大活唄。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奉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趙曦又一次剽竊了,這一次剽竊的心安理得。

龔自珍的詩,也就在這個時代有市場,也跟這個時代契合。

“將此詩送於政事堂諸公吧……”

自己的意思,他們應該能懂吧!

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九四九章 戰機第二三一章 試探第四八一章 閒不下的王安石第六四八章 提留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六四三章 小人物的逆襲第一九一章 最基礎的一環(第五更)第一六零章 聲東擊西第三八四章 趙曦的手段第七七九章 人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第六四五章 說服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十七章 劉成朔風烈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蹺第七七一章 趙曦教子第二九一章 分而待之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五九六章 推一把第三六五章 這就是囂張第七九二章 微服私訪(六)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二五三章 貪婪是要付出代價的第六七六章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四七七章 蠱惑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五三八章 戰略部署(上)第六一章 幻想國度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七三九章 因無知而無畏第一一七章 機會來了第二四零章 事與願違第四百章 瞌睡送來了枕頭第五七七章 大棒和甜棗第八八九章 夾生第五五章 做該做的事兒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二零八 繁亂(第二更)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七六九章 漕運之弊第五三章 都挺意外第一四八章 不願做看客的殿下第九四一章 找不到主力第五一八章 文壇盛事第五三零章 防患於未然第二五七章 什麼怪事都有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七五一章 官家的文武觀(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四九章 高下立判第二六零章 少飲些第七九七章 微服私訪(十一)第六六七章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四一四章 投其所好第八九三章 番騎隊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二一二章 千般頭緒第一六九章 理應納貢(三更)第三七零章 玩個開心第八一零章 故意爲之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五六七章 條款第八章 甲子桃第三五六章 大圍剿開始第六一三章 徹查第四四二章 家天下 共天下 公天下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九三章 誠實是美德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第七九三章 微服私訪(七)第三九六章第四二七章 大宋講武堂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五九零章 舉兵 選兵 役兵第一六一章 圍點打援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二百章 就那麼回事(第四更)第六零六章 三級職能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九七章 自辯書第五七三章 比鬥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二四四章 因傷致仕第四三零章 萬馬齊喑究可哀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執拗第八零一章 微服私訪(十五)第七五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