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四章 自己說了算

說起來有蹴鞠賽制的現成例子,不應該政事堂的想不到自己的意思呀……

看着這幫懵逼的相公們,趙曦不得不繼續往下解說。

“首先,對於庭辯造成汴梁熱衷於辯經的情況予以肯定,這確實是好事。”

“但,如何兩好事辦好,這就是朝廷應該擔負的責任。朝廷應該將汴梁出現的辯經之事規範化,說白了就是,辯經這事必須是朝廷說了算!”

“鑑於民間士林已經開始了辯經,那麼現在朝廷就應該以官方的名義來組織,讓整個辯經正規化,避免玷污經典。”

“指定辯經場所,制定參與人員標準,邀請經義大家,不管是民間的還是官方的,作爲評判人來評定每一場辯經的勝負。”

“同時,每一場辯經的勝負可作爲最終庭辯的參考分值…~具體如何操作,可參照蹴鞠賽制。”

都是精英,無非是思維固化了,捨不得把斯文跟野蠻的蹴鞠關聯。趙曦只需要捅破這層紙,相信政事堂的相公,能組織好這次盛會。

至於會不會出現因親疏而導致勝負不公……怎麼說呢,拋開這時代文人對經典的尊重,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杜絕。

趙曦也留了窗口……是最終庭辯的參考分值。庭辯結果,以及最終怎樣確定科考,還是由自己來定的。

先讓他們玩一陣,最後自己再玩他們。

這一次集議,幾乎相當於官家在下達旨意,還是沒人有能力辯駁的旨意。

沒辦法,從一開始,就被侮辱斯文,踐踏經典的帽子給砸暈了,這些文人,是真不敢擔這個名聲。

那怕有保密法令做保,也沒人在這事上較勁,畢竟官家定的也是有利於文華傳播。

又來了,又一次風靡國朝的傳聞來了。

朝廷依照蹴鞠賽制,在汴梁制定了辯經的場所,並嚴格了辯經的場次和參加人員。

國朝的商賈應該是最敏感的一批,在朝廷剛剛傳出這消息,像樊樓這樣的商賈就開始運作樊樓作爲辯經場所的事。

“樊樓爲每一場辯經的學子五百新幣,評判者兩百新幣,以求每日樊樓能有一場辯經……”

“琴娘跟老六家聯絡,準備在聚香樓也承擔辯經之地,同樣爲辯經者和評判者發俸祿…~”

這麼好的發財機會,官家怎麼就這樣讓出去了?

不僅僅是樊樓和聚香樓,汴梁有名的酒樓,包括勾欄,都在做這樣的事。

完全可以讓琴娘子全包圓了,何必讓他們都佔便宜?

得說一下,聚香樓,是趙曦按後世那種茶館的形式讓趙琴經營的。

聚香樓沒那些亂七八糟的物事,就是讓人喝喝茶,提供些點心之類的,偶爾有士子們在那裡談經論道。倒是最符合這次辯經場所的。

別看聚香樓清淡,可一面世着實火爆,甚至有親友來汴梁,不請人到聚香樓都是看不起親友的文采。

聚香樓最被人推崇的是,一進大廳正對着,是一面讓士人題詩詞留姓名的留痕牆。

又扯遠了。

當文化遇上經濟,經濟是可以促進文化發展的。

趙曦本來是一招閒棋,沒想到居然有了這樣的結果。

這以後,那怕沒有了庭辯,國朝的士林也不會丟掉這種方式。

不管經義大家,還是詩文名人,都得吃飯不是?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產業,文化產業,最終所衍生的內容,產生的效益將不可估量。

“說正經的!”

趙曦聽出王中正話外之音了……這小子!

“回官家,政事堂確定了四處辯經地點,規定每日放衙後開始辯經……”

“薛子正向政事堂遞摺子,建議朝廷與組織辯經的商家採用出售入場券的方式謀利,被司馬相公和歐陽相公駁斥,認爲文華不該沾染銅臭……”

估計這也是政事堂不跟自己說的原因吧。

薛向也算是潛邸的人,出這樣的主意,政事堂直接壓回去了。

可惜了……

這事自己還真不能說什麼,也算是被自己拋出去的帽子壓回來了。希望最終朝堂能明白了。

“政事堂邀請了部分致仕老臣,比如曾公,還有沒有明顯學派痕跡的翰林學士爲評判……”

皇城司因爲辯經的事,幾乎到了每日一報的程度,這還是經過篩選了之後的信息。

那些零零散散的的信息更別說有多少了。

就這樣,一個跟蹴鞠類似的辯經在汴梁轟轟烈烈的展開了。

趙曦也想過自己去現場看看,也知道這不現實。

原因嘛…~皇城司探知的文化水準真不敢恭維,有時候帶回來的奏報,就是辯經現場的奏報,純粹就是熱鬧,沒一點門道,甚至斷句都有偏差的。

皇城司探知很重要,趙曦登基以後更清楚這個機構的重要性了。只是真要是成士子了,誰會屈尊做皇家的家奴?

想想而已,知道不可能。就跟趙曦特別想去看看辯經現場一樣。

做帝王其實真的很苦逼,活動範圍太侷限了,就內苑這麼大的地方爲主。

倒是能出去,要不就是興師動衆,要不就得避開朝臣……否則肯定被噴。

像辯經這樣的盛事,朝臣們肯定不會錯過,自己要真去,那就是去找罵的。

算了,先讓你們玩着吧,等最後就知道是被玩了……

確實是盛事,朝堂的各部門,在辦理公務的間歇,每每議論的,都是關於辯經的內容,甚至在公廨裡都時不時的參雜着辯經。

皇城司在這方面的奏報要清晰很多,相比於辯經,他們更側重於朝堂臣工的日常。

趙曦都有些不確定這是好還是不好,要按這時代的價值觀,那怕是不辦公,也必須辯明白經義,可在趙曦看來,這就是不務正業。

算了,又得算了,畢竟還沒出現耽誤公務的事,都是皇城司的奏報而已。

怎麼說呢,趙曦還算理智,也頭腦清楚,不會也不想被皇城司的喜好而左右了思考。

就跟他不能因爲整個國朝熱衷於經義爭辯而左右一樣,同樣不會因爲現在汴梁辯經的結果,而左右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想法。

經是古聖賢的經,釋義是現在文人的釋義,而選拔人才卻是朝廷在選拔,是爲他趙家王朝選拔。

也就是說,這事還是得自己說了算。無論是庭辯規則和內容,還是科考如何取才,都應該是自己說了算。

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三二章 耀武揚威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四二二章 這樣應該可以第九五四章 突破防線的意外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六四零章 怎麼會是這樣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六七章 君子六藝第三五四章 相安無事的第一晚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九五七章 三日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四七章 戰前最後一次會議第二八三章 倒打一耙第六四四章 一片譁然第五章 鞦韆繩斷了第六五七章第一九六章 算誰的幸運(第五更)第一五八章 老儂 你一定要逃走呀第四二八章第三九章 徐才人自縊了第一零四章 誰在喊殿下第一九零章 格局決定做法(第四更)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八一六章 一以貫之的需要第一二六章 再上萬尹山第八八零章 說辭第三七二章 殺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五八八章 王安石也有昏招第八五章 後續第二零四章 先內後外(第三更)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二一四章 請君出坑第八九章 龐太師第九四五章 推進第九五七章 大勢已成第四一七章 都糊塗着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七八一章 孤都明白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八二七章 因勢利導第八零七章 農無稅的設想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四一八章 這事做的不好第五二零章 監察第六六零章 不堪大用的韓琦第二六六章 早朝議第十六章 內苑不同版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四零一章 這是香餑餑第五七六章 預料之中第六九九章 趙曦漏掉的第一三九章 無處遁形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七八五章 章惇奏對第四五八章 死保呂嘉問第二九章 點心有毒第九五五章 中軍宮帳的危險第二九八章 狄漢臣尚能飯否第四三九章 引導第九百章 另一種推演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七四八章 小事件之外的指向(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三三五章 趙曦論戰第七六三章 大理的嫌疑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二一七章 一文換一文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三七二章 殺第五七四章 你行 我也行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四四五章 這猶豫要不得第六二三章 熟悉又陌生的氛圍第六三三章 定個調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四二六章第九四章 多數事沒真相第九一四章 無禮第一零七章 大發了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一五三章 寧殺錯 不放過第二十章 惹了天火的宿衛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十四章 資善堂第一課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六七一章 就是這麼自信第四七一章 宗親也是個事兒第六六三章 韓琦的危機感第四九五章 殊途不同歸第五二一章 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