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 又玩人了

飯也吃不安生了,趙曦是真激動,激動到有點着急的地步。

東西帶來了,蘇頌把收藏的類似玻璃物都帶來了。

確實是類似,灰不溜秋的,通透性也不好,除了摸上去的手感,還真沒多少相似之處。

還就是蘇頌這種具備科學家思維的人,否則只會被丟到一遍。

“子容,我懷疑頗黎很可能就是如同水泥一樣燒製而成的……”

懷疑?說出來是懷疑,作爲後世人,趙曦就是再孤陋寡聞,也知道玻璃真的是燒製而成的。

“回官家,臣記錄了那次燒製的整個過程,包括原料的採集地各種物質的分類。”

“好!好!子容,你很好!此番回到工坊城,你可任意調動工匠,組織人員,專門承辦頗黎燒製之事。”

“不用擔心失敗,沒有任何事是一蹴而就的。若支用受限,你儘可跟趙琴說,我會告訴他……”

說真的,在趙曦心裡,能做出玻璃甚至比開科更重要。科考每年都有,國朝讀書人多如牛毛,這個在後世號稱科技發展迅速的大宋,除了自己年少時劃拉的營生,還真沒什麼值得說道的。

若是有一天,再有一次庭辯,不再是窮經皓首的玩文字遊戲,而是那種後世科技實驗的庭辯......趙曦又想多了。

科技真不是憑趙曦一人之力就可以造就一個體系的,時代有他的侷限性,工業本來就是一個體系。他趙曦不是全能,也不是全才,能做的就是引導,在現世的精英中種下種子,能成長成什麼樣,由這個時代決定。

他將後世稱頌的,這個時代最具有科學精神的兩個人湊一起,就是想激發屬於這個時代的科學。

可惜,後世名聲高於蘇頌的沈括,在這次算是賞賜的飯局中,並沒有什麼表現。有些拘謹,還有些手足無措。缺少這個時代文人的那種桀驁不馴。

在一瞬間,趙曦有將數術列爲這次開科題目的想法,也只是想法,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倘若真那樣,那就不是各家學派的爭端了,那將是整個國朝民間和士林一起討伐他趙曦的場景。

“存中,做自己想做的,幹自己想幹的。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在工坊城要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善於總結,並堅定自己的選擇......”

趙曦沒有對沈括死心。《夢溪筆談》做不了假,後世對他的認同也做不了假,沈括應該有顆科學的心,他相信沈括會給他帶來驚喜的。

唉......這沈括......還真受不了官家這樣。被趙曦拍過的肩膀,一連好幾天,沈括都覺得特沉。

......

沒隔夜,政事堂還是知道輕重的,過了晌,趙曦剛剛送走了蘇頌和沈括,政事堂的諸位就來了。

“官家,事不宜遲,開科的題目真的該定下了,往年這時候已經鎖院了。”

不是韓琦咋呼,確實是這樣。當考官確定後,立即將他們鎖於貢院中,以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避免泄露試題與學子請託現象的發生。

而現在,朝廷居然連新科的命題方向還沒確定。關鍵是,今年朝廷開科已廣而告之,各州府的解試已經結束,通過解試的士子已經齊聚汴梁,真不能在耽誤了。

“今科題目之爭因王與司馬相公而起,朝廷因此還專門舉辦了庭辯。是不是有勝負的結果,此事該告一段落了。”

趙曦說完,還看了看王安石和司馬光。還好,沒什麼不忿。看來這哥倆也算是想通了。至於政事堂的其他人勸說...趙曦不信,就這哥倆的性子,要是能聽進去勸,就不會到這地步了,甚至連庭辯也不會有。

某些方面,趙曦還有點慶幸有這哥倆。

“其實從庭辯來看,每一家學派都有其成爲一家之言並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基礎,士林認同並非沒有道理。”

“既然如此,爲何要分出個勝負來?又爲何非要確定開科題目的方向?”

“官家,科考題目有限,不可能盡收諸家學術於一朝之科考......”

這是官家登基後的第一次科考,就是官家在做太子時,也未曾關注過科考......不需要。造成官家對科考題目的不瞭解也是正常的。韓絳趕緊做了一下說明。

“這個我清楚。不管是王相公和司馬相公之爭,還是庭辯之論,其實都是經典的釋義之別。而科考的題目,不外乎經史子集四書五經。”

“如今庭辯已過,而庭辯中各執一言並非一點道理沒有,各家學術又在各地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造成了學子們十年寒窗苦讀的方向了。”

“如今,朝廷並不需要改什麼題目,該怎樣出題還怎樣出題,只需在批閱時不以一家之言定取中與否即可。”

這......這樣也行?

也確實可行,或者說再也找不到比官家這方法更適合現在的情形了。

官家又一次玩人了……這是文彥博心裡想的。

作爲樞密使,不涉及軍機,僅僅是科考的爭論,文彥博介入的並不深,純粹順着政事堂和朝廷的意思,所以,他有點旁觀者的意思。

整個過程下來,文彥博可以確定,在王介甫和司馬君實在政事堂爭吵時,官家已經在爲今天的說辭準備了。

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嗎?或許是,不管是不是,這事算是過去了。

韓琦真覺得宰相不易,他的性格好像不適合協調,他更喜歡乾脆的做事。

有富弼臨走時的幾番叮囑,他一直在盡力控制着政事堂的局面。沒一個好相與……

做個事真不容易……韓絳和呂公弼能看明白這一番操作,畢竟對官家的瞭解,他倆屬於那種聽聞最多的…~官家過於習慣謀劃了。

不過對於官家而言,面對王介甫和司馬君實,還真沒其他辦法。

或許官家能硬起來,也具備硬懟朝臣的實力,最起碼他倆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官家。即便那樣,最終結果也未必有這樣好。

至於王安石和司馬光,怎麼說呢,因爲他倆的爭端,才一步步把事情推到了現在這個地步。官家有了解決的辦法,也算是給他倆下坡的臺階,還能怎樣?

就是心裡再不爽,也只能接受現實。

好歹沒有摒棄他們任何一人的學術。

官家在送到政事堂那首詩時,已經就想好了今天的說辭……都心裡明白,憋着吧!

官家只說,具體怎樣做,還是政事堂諸位的事。

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八五三章 胡蘿蔔的指引第五二七章第四零二章 有些事沒必要第二二二章 交易第九章 和一手好稀泥第九一六章 叛的徹底第七八九章 微服私訪(三)第一五二章 玩一把第六七八章 人選第八章 甲子桃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八七八章 攔截第三五二章 沒想到的戰況第八九七章 疆域的妄想第七六章 一槍撂倒第六三四章 打開的話頭第八五一章 王安石的執着第八九五章 時機第一四零章 太子祈天第七七三章 趙曦之意第二零六章 這不能隨便說(第五更)第六八六章 誰也沒料到第五四七章 今夜 汴梁不眠第六九零章 很正確的決斷第六八一章 第一撥第六五七章第八七五章 幌子第二九三章 再加點份量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三六章 無非是錢的事兒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八八八章 掠奪第十八章 朱氏溺亡第九六三章 飯菜的出其不意第三三六章 當盡力而爲第一零一章 總有找茬的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三六一章 爹是兒子背後的山第六一五章第八零二章 什麼也沒發生第九零二章 看熱鬧希望事大第七零六章 怕了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九二章 護衛營地第四三章 元夕夜 上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七九章 沒準備妥當(第三更)第九三九章 醫療點還是安置點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四七零章 東平王 可滿意第六七四章第一八三章 依契約辦事(第二更)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八一章 認命和不認命第一九九章 錢幣價值(第三更)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八七零章 商業立法第三九九章 推演第六五四章 沒法救第九六八章 這叫什麼事呀第八二二章第一三八章 絕不容忍第二四章 童英宴(三)第八六七章 想的挺好第一七五章 詭異的邊境迎接(第四更)第一九四章 管城李誡(第三更)第三四八章第八六二章 立場和態度第七四二章 首功之議第六一八章 第一次議事第三四九章 開打了第一一零章 國·家第五三七章 乾淨利落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九五八章 北遼皇帝早逃了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八八章 換個說法第九四零章 計劃周詳了第一五零章 多用用腦子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五二七章第七一零章 註定的勝負第五九三章 起風了第八九九章 回撤第八四二章 首相的威信需要維護第一三七章 標準的自縊格式第三六四章 這就是實力第四九四章 猝不及防第七三四章 意外出現的西夏騎兵第二五五章 都是高人第六九章 千匹戰馬的賭注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二二章 童英宴(一)第五零二章 幌子第三二二章 思想武裝頭腦的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