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終不似,少年遊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蘇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後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麼?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蘇午說道,“我確知箇中內情,至於內情是甚麼,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麼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裡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於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後,我會着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爲一樁懸案?

至我死後,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於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迴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着迎刃而解的。”蘇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瞭解,似乎更多過於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後,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於‘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麼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爲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爲‘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後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係,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於一成。”

“這是正法。”蘇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闢蹊徑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靜,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後,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蘇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爲豔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爲開闢新天,爲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蘇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爲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後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爲‘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於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後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着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築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並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魚兒遊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蘇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後,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恆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蘇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雲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着那一列字跡落於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雲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於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着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鬥,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後,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鬥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矇矇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築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爲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爲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並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雲霧裡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着。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麼。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爲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爲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裡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爲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羣后頭一陣吵鬧過後,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羣,捧着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着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裡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颳去布告欄上貼着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蘇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後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麼?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蘇午說道,“我確知箇中內情,至於內情是甚麼,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着的,他便是活着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麼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裡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於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後,我會着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爲一樁懸案?

至我死後,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於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迴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着迎刃而解的。”蘇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瞭解,似乎更多過於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後,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於‘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含光子回答道。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麼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爲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爲‘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後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係,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於一成。”

“這是正法。”蘇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闢蹊徑之念。”李含光眼神平靜,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шшш●tt kan●¢ o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後,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蘇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爲豔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爲開闢新天,爲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蘇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爲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後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爲‘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於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後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着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築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並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着此岸的魚兒遊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蘇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着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後,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恆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蘇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雲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着那一列字跡落於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雲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於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着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鬥,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後,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鬥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矇矇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築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爲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爲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並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雲霧裡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着。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麼。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爲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爲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裡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爲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羣后頭一陣吵鬧過後,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羣,捧着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着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裡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颳去布告欄上貼着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第1404章 “五獄”第296章 詭的幻覺(1/2)第1151章 “人罪”(12)第1208章 造化(12)第207章 慧劍,龍象菩提(1/2)第1318章 如沐佛光第648章 謀算(1/2)第195章 不動明王咒印(爲舵主‘氐月夜圓’第825章 ‘王狗剩’(2/2)第985章 瘟府太歲(22)第761章 人在念中,直通幽冥(1/2)第470章 紋刻入墨圖(2/2)第440章 守護將軍(2/2)第520章 大黑天護法(2/2)第843章 生死草(2/2)第320章 第七根棺材釘(2/2)第1118章 斷龍臺(22)第738章 化劫(1/2)第537章 活菩薩洞(1/2)第169章 佛子批命(2/2)第604章 翻船的船伕(1/2)第446章 鬼手搬運(2/2)第684章 坐胎功(1/2)第424章 打破‘錯誤’規律(加更!3/2)第532章 啓程茅山巫(2/2)第1287章 楊太真第804章 乃康則莊園(1/2)第448章 一刀壓五詭(2/2)第1047章 授命於天,黃天法旨(12)第315章 “三清之手”(1/2)第357章 詭差-白(1/2)第1204章 七日死限(12)第1200章 好大雪(12)第1240章 大江東去,明月還來(四)(12)第1362章 生死大海,誰作舟楫?(11,祝大家第532章 啓程茅山巫(2/2)第1298章 “裡世界”(一)(22)第1190章 師兄(一)(12)第1171章 丁隱(12)第274章 石頭婆婆廟(2/2)第649章 “長生宴”(2/2)第390章 格擋‘殺人規律’的利刃!(2/2)第1334章 鬥法盛會(八)第934章 絕境!(22)第1440章 道士下山(七)第857章 王傳貞,王守節(22)第744章 父母(1/2)第1374章 問鼎(七)第376章 地獄變相(2/2)第1294章 死者(22)第1368章 問鼎(一)第1292章 雨(22)第1125章 三垣二十八宿星辰圖(12)第1264章 甘梅味炸雞(22)第1348章 大漢道士符籙(12)第167章 帶着笑意的歌聲(爲舵主‘推塔阿門第1240章 大江東去,明月還來(四)(12)第621章 閭山大真人,天海忿怒尊!(2/2)第817章 寒林詭韻(2/2)第233章 探查泡麪廠(2/2)第593章 虺神皮(2/2)第1411章 “霜煉甲”第992章 恐怖遺傳(12)第175章 佛寺下的地獄(2/2)第883章 追因造果神咒(22)第1443章 道士下山(十)第332章 龍脈(1/2)第587章 八門迷神遁法(1/2)第1408章 張果第942章 ‘鬼郎中’(22)第716章 着火顯形(1/2)第936章 禁忌(22)第624章 燭霄廣昭真君!(1/2)第828章 象升(1/2)第754章 金剛地獄,無間輪迴(2/2)第1229章 待到英雄在鐵鑄的搖籃中長成(五)第1100章 肉食者鄙(12)第1383章 人初大竈(1/2)第949章 “九月二十九”(12,月末求月票!第347章 乩神面(1/2)第719章 三部神雷大將!(2/2)第364章 副典獄(2/2)第217章 下水管道(1/2)第465章 衆生無邊誓願——殺!(1/2)第1458章 閭山現世(下)第1105章 “天母!”(22)第1016章 三陽會(22)第15章 粗瓷碗第1112章 第二重轉劫(12)第2章 你是——影子第981章 紅修女(22)第1301章 “裡世界”(四慰安所)第84章 清醒(1/2)第713章 現實裡的變化(2/2)第681章 虺神!(2/2)第569章 武壇(1/2)第585章 破煞!(1/2)第891章 心旌(12)第759章 “熱軋巴”(1/2)第584章 你爲我首,我爲汝身,兩不相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