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震驚

朱棣顯然對域外之事,極有興致。

他看着鄭和,而鄭和則躬身道:“奴婢揚帆,先經天竺,隨即遠渡重洋,走的乃是當初鄧健的路線,先至一處大陸,隨之一路沿着這大陸的沿岸前行,繞行了足足數千裡,一路向北,抵達了這極北之地。”

朱棣一面認真地聽着,一面低頭看着海圖。

鄭和又道:“此地亦是土地肥沃,多是白麪紅法之鬼狀,似是分裂爲諸國,倒與我中國先秦時相似。”

“先秦?”朱棣驚奇地道:“是春秋?”

鄭和道:“大抵如此,此地有大小邦國數十上百,彼此攻伐,又或連橫合縱,已征伐數百年。”

朱棣頷首:“征戰數百年,倒是虧得他們能鬧騰。”

鄭和道:“奴婢也是這樣想的。”

朱棣揶揄地看向張安世,道:“張卿,你不是也對海外的事極有興趣嗎?張卿如何看待?”

張安世的話卻是出人意表,只見他道:“征戰數百年……臣才覺得可怕。”

“哦?”朱棣道:“何以見得?”

張安世便道:“長年累月的混戰,必定使其士農工商,統統都爲戰爭服務,爲了不使自己戰敗,那麼必定要捨棄一切毫無用處的繁文縟節,將所有的物資和財貨,統統投入軍備之中,且必定要推崇武力,一切文人,也勢必追求簡單有效的陰謀權術,而不會陷入清談。其對戰爭空前的重視,也勢必會令他們的戰術不斷的更迭。”

張安世想了想,也打算引經據典,於是道:“就好似是戰國時一般,起初是李悝變法,使魏國強盛,又創下魏武卒的軍制,以至魏國強極一時,於是各國爲了生存,就勢必紛紛變法。此後趙武靈王,開始胡服騎射,使趙國的軍事達到頂峰,各國見狀,必定迅速跟進,此後,便又有了楚國的吳起變法,燕國啓用蘇秦、樂毅,秦國的商鞅變法。”

“爲使增強國力,外禦敵國,各國無不屢屢更迭內政、軍事,且使匠術也隨之戰爭,不斷的更迭,臣聽聞,戰國時許多鍛造兵器的技藝,即便是放在數十年前,我大明的匠戶,也未必能與之爭長短。所以臣以爲……還是要警惕爲宜,切切不可姑息。”

朱棣聽罷,倒是認真思索起來。

其實對於許多事,像朱棣這樣的人,一點即明。

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既是當時天下最動盪的時期,可同時,也是變法和武器以及戰術更迭最快的時期。

幾乎數十年功夫,就出現一種新的變法,出現新的霸主,而很快,其他各國紛紛效仿學習,在此基礎上,又更迭出更新的東西。

於是朱棣深以爲然地道:“張卿之言,不可謂不深思熟慮,我中原一旦安定,則勢必要承平,承平日久,也未必是福。只是而今天下承平,當如何才能杜絕承平散漫之心呢?”

張安世道:“臣……以爲,當定下一些章程,只是如何擬定,卻還需太子殿下來主持。”

朱棣便看向朱高熾道:“太子與張卿、金卿人等好好議一議,拿出一個章程來。”

朱高熾稱是。

朱棣又看向鄭和:“這樣說來,這如赤鬼一般的諸國,不可小看,鄭伴伴可還有什麼要進言的?”

鄭和道:“我大明的諸多財貨,都受他們的喜愛,奴婢船上的一些人,與他們交易,即便尋常的瓷器,他們也願爭相購置,除此之外,其國對於航海,也頗有興趣,其中有佛郎機國,他們精通航海術,還有英格蘭國,亦對航海頗有興趣,奴婢還聽聞,他們與東邊的大食人,亦是征戰不休,只是百國林立,彼此攻伐,實在混亂不堪,奴婢也無法盡言。”

朱棣聽罷,不由得唏噓,感慨地道:“此地若是出一個始皇帝,更爲心腹大患。”

鄭和又道:“至於這沿途,奴婢經一大洲,上一次航行,其實就已抵達該洲東岸,只是此番航行才知此洲之巨,該洲人膚如黑炭,多爲土人,以採集和狩獵爲生,此地雖不貧瘠,不過許多落腳的船員,一旦靠岸,卻容易滋生疾病,幸賴船上備有蕪湖郡王所產的藥物,竟可治癒。”

“該洲從奴婢的航程來看,只怕不下中原三倍,亦是不容小覷,奴婢回航時,留下了數百人,於各處的口岸,令他們駐留,待來年再下西洋,再派船隻去補給……”

朱棣頷首。

鄭和又道:“再有天竺國,天竺國亦是百國林立,其中還有諸多當初蒙古人征伐所存之汗國,奴婢此番回航時,再天竺進行過較長時間的駐留,在天竺一大島,花費重金,購置了土地,建立了一處碼頭,也瞭解了天竺的風土人情……”

朱棣道:“莫非這天竺,與那佛郎機所在之國,也是先秦之時嗎?”

鄭和道:“正是。”

朱棣:“……”

朱棣心裡其實覺得很意外!

說實話,朱棣其實是有些不理解的,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中,至少朱棣是認爲,天下遂歸於一統乃是常態的事。

所謂大一統,早在漢朝時,就已成了深入骨髓的主張。

原以爲天下其他各洲,也必是如此,今日方知,原來大明纔是那個異數。

朱棣皺着眉頭楠楠地道:“諸多汗國……”

他揹着手,皺着眉頭,來回踱步,顯得心事重重。

張安世看着不語的朱棣,驟然明白了朱棣的心意。

說到揣摩上意,乃是張安世的長項,於是氣勢洶洶地道:“陛下,暴元禍亂華夏有百年之久,不曾想,這域外竟還有這樣多的暴元殘黨,太祖高皇帝雖以布衣出身,卻驅逐韃虜,陛下乃太祖高皇帝高皇帝子孫,理應繼承太祖遺志,驅逐暴元,還我……還天竺人河山。”

一下子的,這話就像突然炸鍋了一般,下頭百官開始竊竊私語。

他們深知張安世是個什麼德行,這傢伙平日裡還算平和,現在卻突然氣勢洶洶的,十之八九這傢伙是揣摩了上意。

可若是陛下如此……這莫非是要……

朱棣聽罷,則是微笑道:“元人殘暴,使我華夏塗炭,不曾想,天竺人竟也遭此劫,哎……”

鄭和在旁道:“陛下,其實……那蒙古諸汗國,還未深入天竺,大多隻在西域一帶……這……”

張安世立即道:“這就更糟糕了,暴元侵略成性,勢必要南下,到時……”

朱棣沒等張安世把話說下去,便壓壓手道:“好了,好了,天竺國的情形,先上一道章程,再做定論。”

頓了一下,突然想起了什麼,卻是看向鄭和道:“至於那捉拿的赤毛鬼,過幾日押解來見。”

鄭和道:“奴婢遵旨。”

一場朝會,就此結束。

朱高熾出宮的時候,領着張安世。

二人先是一前一後,此後並肩而行。

朱高熾這才低聲道:“方纔在御前,你那一番話,頗有道理。只是現在父皇要本宮上一道章程,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張安世笑了笑道:“姐夫,從前有一個說法,叫宰相起於州郡,猛將發於卒伍,倘若如此,或可解決了。”

朱高熾揹着手,學着朱棣的樣子,闊步而行,一面道:“可是安世,伱不要忘了胡惟庸。”

所謂宰相起於州郡、猛將發於卒伍,這裡頭涉及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些地方上有經驗的官吏和武將,他們在一步步上升的過程中,勢必會培養出大量的親信和下屬。

譬如一個人,在經歷了知縣、知府、布政使的過程中,他定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出一個班底,而這個班底之人,隨着此人最終進入中樞,甚至成爲宰相或者內閣大學士,那麼此人不但獲得了中樞大全,而且其門生故吏,也遍佈於天下,經過他的培養之後,其門生故吏也擔任各處要職。

正因如此,纔是胡惟庸敗亡,或者是歷朝歷代,相權尾大不掉的原因。

當然,歷史上也有許多的嘗試,既然如此,那麼皇帝就乾脆頻繁地去更換宰相,一兩年換一個新的。

可這樣,卻又導致了新的問題,即人家位置還未坐熱,又有人取而代之,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政令無法延續。

因此,現在才催生出了所謂內閣制,內閣制的大學士,往往起於翰林,幾乎沒有任何地方上的經歷,一輩子可能都在京城爲官。

而翰林的工作,往往也只和文字打交道,使這大學士,徹底淪爲了秘書機構。

這樣的做法,確實解決了胡惟庸的問題,可新的問題是,相權雖然遭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且因爲沒有真正經歷過大風大浪,沒有治理一方的經驗,固然其政治的智慧足夠,卻無法做到知悉下情。

張安世自是明白朱高熾的顧慮,便又笑了笑道:“姐夫,這也未必沒有辦法。”

朱高熾頓時擡眸看向張安世,道:“哦?說來聽聽看。”

張安世卻是道:“現在就算說了,姐夫也認爲我信口開河,只有眼見爲實。至於這章程的事,就交給我吧,我送一份大大的章程給陛下,保管陛下滿意。”

朱高熾笑了:“你這傢伙……”

他露出幾分無奈之色,卻沒有繼續說下去。

對於張安世,他是極度信任的。這傢伙是他從小看到大的,折騰的本事有,可辦事的本領卻也不少。

當即,他道:“父皇性子急,你趕緊一些,否則到時必是本宮要受父皇的責備。”

張安世信誓旦旦地道:“姐夫放心便是了。”

朱高熾此時又想起什麼來,便道:“那天竺國,你爲何要喊打喊殺?”

張安世道:“倒並非針對天竺人,而是……我聽聞,天竺人歷史上飽受侵略,實在不忍……最初的時候,聽說先是什麼波斯人攻入過印度、此後又有馬其頓人,再之後更有塞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突厥人、現在竟連蒙古人也虎視眈眈,這數千年來,征戰不休,無一日安生,所以……“

朱高熾倒吸一口涼氣,好傢伙。

張安世所說的這些入侵者,有一些是朱高熾聞所未聞的,卻也有不少……是他略有耳聞的。

比如安息、月氏、波斯、突厥等等。

不過以上諸國,不,準確的來說,這甚至談不上是國,對於朱高熾而言,說他們是諸部更合適。

畢竟這些人許多連稱國的資格都沒有,譬如月氏,就曾是匈奴人手下敗將,漢武帝徵匈奴,曾就想聯絡被匈奴驅逐的月氏人,一同對匈奴動兵,可惜月氏人被匈奴人打出了陰影,再也不肯東進,沒想到……他們居然南下了。

至於突厥,也算是熟人,只不過……唐朝時,早已被驅逐,只是萬萬沒想到,這些突厥人,竟還能在域外死灰復燃。

朱高熾看着張安世微微帶笑的樣子,不禁道:“倒沒想到,你還有此善心。”

張安世居然嘆口氣道:“姐夫,我只是想給長生積點德。”

朱高熾:“……”

好吧,這理由,他無力反駁!

張安世平日懶,但是他是一個行動派,回到了棲霞,張安世便立即開始修書,而後叫人將這書信送了出去。

而紫禁城中,朱棣似是突然有了心事。

鄭和所帶來的天下諸國的消息,雖沒有給朱棣帶來巨大的震動,可帶來的思考,卻也是不小的。

衝破了地理的迷霧之後,似朱棣這樣的雄主,當真開眼看過了世界,又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思考呢?

亦失哈見陛下心事重重,看了一下天色,便提醒道:“陛下該用膳了。”

“嗯。”朱棣淡淡地頷首。

亦失哈本打算命人傳膳,朱棣卻突然又道:“明日賜一些東西給鄭伴伴,他在外不容易,好不容易回京來,該享一享福了。”

亦失哈忙是道:“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你說,張卿所言之事,可有道理……”

“陛下指的是……”

朱棣此時卻露出了幾分感慨道:“歷朝歷代,在經歷了戰亂之後,文臣武將,大多精良,所以往往開國之後,總是不免進入鼎盛。可數十年之後,天下承平,文臣得不到歷練,武將也因此而馬放南山,不出數十年,天下看似是承平,卻已有疲態了。看來天下承平,也未必是盡是好事。”

亦失哈笑了笑道:“不是有一句話嗎?叫做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想來蕪湖郡王所言是這個道理。”

朱棣點頭道:“是啊,朕思來,不是沒有道理,朕的兒孫,現在倒有幾分樣子了,可若是天下的文臣武將,卻大多都是庸碌之輩,只怕也難有成就。”

亦失哈則是關切地道:“陛下思慮甚多,這樣下去,只怕……”

朱棣道:“朕乃天子,能不思慮多嗎?這天下的事,朕不去想,就得讓兒孫們想。朕手頭不去解決,就得讓兒孫們解決。太祖高皇帝,當初也是嘔心瀝血,定下法度,可終究……不也棋差一着,出了一個朱允炆嗎?朕不希望自己如太祖高皇帝一樣,留下遺恨。”

亦失哈想了想,便勸道:“陛下何必憂心忡忡?不妨且看看太子與蕪湖郡王殿下,進上的章程便是。”

朱棣頷首:“只好如此。”

次日清晨,鄭和便來覲見,說是兩個赤發鬼來了。

朱棣頓時提起了精神,滿腹好奇,當即便召大臣,要教大臣們也一道來見識一二。

張安世倒沒有急於入宮,作爲曾經的錦衣衛頭頭,還是要對這兩個‘赤發鬼’進行一番覈查的,確保萬無一失。

這二人,果然是一頭紅髮,相貌是典型的歐洲特徵,鬍子拉雜,二人嘀咕了很久,嘰裡呱啦的。

大臣們已經陪着朱棣在殿裡等候,張安世才領着校尉押解二人入殿。

此二人一入殿,頓時引起了百官們的注意力。

衆人看着這二人,俱都是駭然之色。

古人對於歐洲人的相貌,大多都不適應,只覺得面貌奇醜無比,宛如惡鬼。

現在當真親見,更覺得毛骨悚然。

此二人在殿中站定。

朱棣作爲一個帝皇,還是很能穩住自己的表情的,此時他神色平靜,只細細打量着二人。

這二人居然直接跪下了,開口道:“見過陛下。”

說的竟然是漢話,雖然這漢話……帶着一種類似於楊榮一般的福建口音。

不過細細思來,這倒也合理。

這二人被船隊抓獲,回程時有一年之久,在這船隊上,作爲俘虜,自然而然也有交流的需要,一年的時間,足夠和船上的人學習到一些簡單的交流了。

朱棣認真地觀察了這二人半響,才道:“爾二人可有名姓?”

二人齊聲道:“有漢名。”

朱棣道:“報上來。”

其中一個道:“我叫二蛋。”

另一個道:“草民驢球。”

朱棣:“……”

殿中頓時譁然了。

鄭和則是急了,慌忙道:“陛下,這可能是船中水手……胡鬧……給他們取的名姓……奴婢……”

第315章 宮中震怒第39章 京城二兇辦事第495章 大買賣第487章 萬世太平第331章 我孫兒爲太平天子第232章 二:超規格的賞賜第389章 你的嘴利,還是朕的刀利請假條第450章 脫胎換骨第307章 至寶第147章 豐功偉績啊第47章 炸的好啊第202章 最後的真相第54章 龍顏震怒第426章 暴利第366章 漲勢喜人第364章 揭開謎底第113章 賺翻了第439章 有錢就可爲所欲爲?第119章 真相水落石出第459章 驚人數目第324章 開天闢地第20章 陛下 有個好消息第477章 聖孫第406章 天下人之心第500章 滿門富貴第329章 好多好多的糧第237章 富可敵國第7章 聖旨第168章 有一百六十八章:東窗事發第575章 風向變了第114章 雙喜臨門第52章 人才啊第65章 阿舅 我會保護你第257章 大喜第335章 開太平第462章 張安世出擊第322章 秋後算賬第494章 揭穿真相第554章 龍顏震怒第27章 朕之伯樂第533章 努力罷第17章 惺惺相惜第587章 斬立決第280章 水落石出第236章 牆倒衆人推第545章 族滅第128章 又發大財了第590章 宋王的殺手鐗第433章 大變活人第211章 紀綱,你死定了第558章 神兵利器第518章 大行皇帝在此第252章 張安世的寶貝第596章 大捷第218章 原形畢露第159章 一網打盡第365章 真相中的真相第357章 大肆封賞第259章 國公第454章 賞賜第4章 上達天聽第452章 大獲全勝第369章 我和夏公很熟第342章 君臣相見第216章 加官進爵第152章 好阿舅第46章 殿前審問第381章 斬草定要除根第266章 不堪一擊第63章 秦王繞柱第542章 聖裁第241章 轉危爲安第532章 行萬里路第130章 天下第一第177章 誅滅第396章 你也敢代表太子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96章 簡在帝心第550章 大權在握第269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242章 祖墳冒煙第330章 楊榮的殺招第237章 富可敵國第304章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第214章 陛下,張安世詐屍了第36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32章 大殺器問世第320章 一個不留第60章 萬壽節第373章 罪魁禍首竟是他第59章 封賞第173章 完蛋了第349章 無雙國士第182章 張安世發老婆了第490章 你敢想嗎?第99章 首功第332章 絕不可能第418章 禮賢下士的趙王殿下第262章 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