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屬於我的認知與屬於她的認知

絕對中立的原則,是建立在相信“人可以在不受他人的干預的情況下做出對自己最爲有利”的決定的這一理性原則的基礎之上的。這種理性原則包含的不僅僅是人會爲了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形成的那種基本的理性,而是一種人會通過對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資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收益與成本的評估之後,再對自己所要面臨的情況做出決定的判斷。

也就是說,盲目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完全不考慮自身利益的損失而執着地去追求某件事物一樣,都是非理性的決策。

也就是說,我的這一原則的前提假設是我的干擾會使得他人在評估成本與收益時產生混亂,使他在考慮這些事情的時候摻雜了我的思考。所以,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個人本身的各種形式的價值判斷和評價,我都不應該插手。

依然以之前的作爲侍奉部的一員對葉山進行報復的情況爲例,在排除我的干擾的情況下,站在侍奉部的其他成員的角度本身,他們也許會認爲在競技上戰勝葉山並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因爲這會對侍奉部的未來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或者說,站在一個社團的角度,如果公開站到了學校的人氣值最高的學生的對立面,並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但是,在我的影響下,他們先入爲主地接受了侍奉部需要在此刻同仇敵愾對抗外敵的這個概念,而對對抗外敵後可能發生的結果無法做出準確的分析,這就是我通過我的個人行爲影響了侍奉部的理性決策的一個案例。

那麼,到其他案例中,這種情況也是相同的,比如在現在的雪之下與小春的對抗當中,我無論在兩者之間做出怎樣的表示出我自己的想法的,或者說我的偏向的動作,這就會對兩個人的判斷產生不良的誤導,這種誤導不一定是來源於我的直接的引導,也可能來源於一種對我的行爲的觀察而產生的自我分析。

也就是說,在最爲理想的情況下,我作爲形式上的侍奉部的一員,會對雪之下的決策產生影響,同時,作爲曾經和小春關係密切的同學,我也會小春的決策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我所需要做的,就是隻能在兩人的對抗過程中不發表任何意見,這就是所謂的絕對中立。

然而,這個絕對中立,是一個僞命題。

因爲,絕對中立本身,這是一個自我建構的概念,這個概念,在無法得到其他人的認可的情況下,只會讓旁觀者覺得你在對其他人產生偏向。

比如美國的著名的1935年的《中立法案》——禁止了美國公民向國際戰爭的交戰國售賣軍火——這就是一個秉承着絕對中立的理論的做法最後導致了結果上的偏向的原則。我無意去探討美國在做出《中立法案》的決策的背後所秉承的觀念到底是什麼,我們只需要得出結論是:1935年《中立法案》客觀上有利於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的這一事實。這也是許多人把也許事實上真的不折不扣地貫徹了美國人自己理解中的“中立原則”的他們的做法成爲“假中立”的原因。

回到我現在得知的這個情報——清泉中學與清泉大附中的內部的直接升學聯繫被切斷了——上來。這個情報其實就可以解釋清泉中學學生會現在迫切地想要與總武高聯繫這一件事了。

內部的保送名額被取消,這意味着一大批從進入清泉中學開始就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進入清泉大附中的學生,他們需要重新投入與其他學校學生同等條件的競爭的環境當中。對於這一批爲了獲得清泉大附中的報送名額而在音樂等非學業的方面做出努力的學生來說,他們之前的兩年的準備成爲了無用功。

於是,清泉中學學生會現在的訴求就是:在官方沒有建立其他新的聯繫的情況下,在無論是科系設置還是在師資力量都與清泉大附中類似的總武高中打開一條通道,以滿足清泉中學的那部分培養方式特殊的學生的升學壓力。

然而,我得知這個情報,我是否應該告訴雪之下雪乃呢?如果從中立所帶來的不干涉角度的結果來看,我自然沒有必要告訴雪之下雪乃這個情報,因爲這不是靠雪之下雪乃自己的情報蒐集和判斷得到的,而是通過我這個本來不應該不應該成爲雪之下的情報來源的人得到的。

但是,正是因爲我沒有告訴雪之下這件情報的這件事實本身,導致的客觀的結果是對小春有利的,雖然我本身沒有做出價值上的偏向的判斷,但是在旁人看來,我的這種做法,也許就是在偏向小春的邏輯前提下進行的刻意隱瞞消息的做法。

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雪之下向我詢問我有沒有得知相關的情報,我應該怎麼回答。如果回答“沒有”或者“不知道”,先不說這是否不和中立的做法本身,就如我之前說的那樣,只要我沒有把這個情報告訴雪之下雪乃,那就會才其他人的認知中產生一種“由比濱和也有所偏向”的懷疑。

而如果在雪之下詢問我之後,我又把這個情報告訴了雪之下,那麼也許我可以解釋爲我站在一箇中立的角度闡述了我所知道的事實,或者說這是我作爲一個侍奉部的成員所應該完成的工作而沒有任何價值選擇上的偏好。但是,在旁人的印象中,我的“中立”的姿態已經事實上喪失了,因爲從結果而言,我站在雪之下的一方爲雪之下對抗小春提供了重要的籌碼。

也就是說,你的心態是否是“中立”,雖然取決於你自身的選擇,但是,你的狀態是否是“中立”,這取決於環境和其他人給你的評價,而環境和他人,只會用更加極端的方式對你做出評價——所謂你一定會倒向某一方的評價。

然後,我的所謂的“絕對中立”,在旁人眼中就成爲了1935年《中立法案》頒佈之後的美國人一樣的“虛假中立”。

那麼,我所需要的,到底是自我認知中的心態上的中立,還是其他人眼中的狀態中的中立呢?我想要做的,是前一種狀態的自我滿足,還是後一種狀態的他人的建構呢?

如果是過去的我的話,我想要選擇的是前者,自己的做法應該不受其他人的判斷的影響。但是問題在於,我秉承絕對中立的原則的本身就在於我不想讓其他人的決策受到我的影響,而當他們形成了一種“由比濱和也對某一方面有所偏好”的認知之後,他們的決策就已經受到我的影響了。

那麼,僅僅是滿足在自我滿足層面的絕對中立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要在別人眼中建構一種“中立”的印象,這本身就是在影響其他人的認知本身了,這也就與“中立”所應該秉承的不干涉的這一做法相違背了。

所以說,絕對中立,這是一個虛假的命題。

-------------------------------分割線-----------------------------------

“和也,和也?”

“呃——啊,抱歉,前輩,這個,這個——”

糟了,糟糕了,太糟糕了,理論上應該是擺脫了之前的與小木曽前輩的尷尬氣氛之後的首次長時間交談和長時間的相處,我又發呆了。

“好了啦,不用解釋了,”前輩的眼睛眯了起來,那是她的心情不悅的時候的一種徵兆,“我是比較瞭解你的啦,你這個傢伙又在胡思亂想什麼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實際上很難付諸於實際的東西吧?”

“怎麼會呢?我是在想東西,想的東西,想的東西,嗯——”

想了想好像前輩的這個定義也沒有什麼問題,雖然看上去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說法,但是在實際應用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作用——因爲一般沒有人想給自己套上一套絕對中立的枷鎖。

“有的時候想想和也如果你的中二狀態是那種和正常的國中男生一樣的簡單的自以爲是的幻想,只是個自己加上一個隱藏的超能力設定的那種情況的話,你的家人和我,都會輕鬆許多的哦!”小木曽前輩同情地看了一眼我,雖然她的同情的方向似乎並不在我身上。

“呃,好歹也是高中一年級了啊,如果犯中二還和國中二年級那樣犯得那麼簡單那這兩年的成長還有意義嗎?我好歹也是一個想要高中出道的人啊!”

“但是討論中二的高級狀態和低級狀態本身其實也沒什麼意義就是了。”小木曽前輩嘆了一口氣,模糊不清地說道。

“嗯?小木曽前輩,你說什麼?”

“啊,我現在想的是,從這個角度來說,孝宏還是一個不錯的孩子,並沒有培養成你這樣的性格,所以看來姐姐的確不能和弟弟的年齡太接近。你就是你的結衣姐在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對你無法進行正確引導的犧牲品啊!”

“請不要擅自對其他人的世界觀做出評價吧!即使是前輩也不允許!”

“好啦好啦,不要這麼生氣哦!”小木曽前輩稍微扶了扶自己的帽子,眨了眨眼睛,往後退了一步,做出了一個抱歉的手勢,說道。

絕大多數和前輩相處的時候,因爲她身上所顯露出來的這種和學校不同的更加平易近人和更加活潑的氣息,總會讓人忽略了她的外在還是那個蟬聯了兩屆Miss總武高,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蟬聯第三屆的凌駕於學校的顏值的頂峰的存在。但是,前輩的這種偶爾在有些調皮的時候無意中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就足以讓人心裡有些發顫了。

“怎麼了呢?明明之前還是我先生氣的啊!這麼快就轉變成好像你在對我發脾氣的樣子了,你也真是擅長把不利自己的局面轉變爲有利自己的局面呢!”前輩露出一個哭笑不得的表情。

“呃,並不是這樣的,我只是在想前輩這樣的人,在各種意義上都可以給人當標杆的人,實在是有些太罕見了,雖然總感覺不能定義爲完美,但是總覺得離完美不遠了呢!”

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句實話,大概是因爲一開始小木曽前輩給我的印象過於良好,我對小木曽前輩一直懷有一種憧憬,並不是一種男生傾慕女生的憧憬,而是一種一定意義上可以作爲自己的偶像而存在的憧憬,與所有人都親近,又不會對其他人產生影響,有自己的才能,但是即使發揮了才能也不會干涉到其他人。

這種狀態似乎是自然產生的,就像是一個高端的一色彩羽的狀態,有着和一色一樣的舒服的人際交往的態度,卻沒有一色的違和感。

也許這是我的一個武斷的判斷,但是就目前爲止,我對前輩的印象,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印象。

“完美嗎?”前輩搖搖頭,立刻否定了我的這句話,“完美這個詞,你可不能用在我的身上啊!從很多種角度來說,我這個人,可是很危險的一個人哪!”

“但是——”

“——對了,和也,你覺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弄清楚,這是不是一件好事?”小木曽前輩就像是沒想讓我反駁一樣,迅速地問道。

“呃,如果是我認爲的話——”

“——你會認爲是一件好事的吧!我可是大致知道你的那一套做法所遵循的原則就是要把事情分析清楚呢!”然後,前輩也是自顧自地回答道。

“的確要區分情況啦,不過我覺得應該是要弄清楚的,不過還不確定,這種事情不敢肯定的……”覺得自己被前輩看穿了心態,我有些彆扭地想要反駁些什麼。

“但是,和也,我倒是覺得,如果在很多事情上你不要把它想得那麼清楚,或者,至少讓自己糊塗一下,讓自己不要那麼努力一點,真的,會好受許多的啊!”

小木曽前輩,就像是想起了什麼在感慨着一樣,又像是什麼也不知道只是隨口一說一樣,把頭上的帽子取下,讓長髮在身後飛舞起來,張開雙手,看着天空,搬着傍晚剛剛亮起來的,並不是那麼清楚的路燈,用比平時要用力,但是又不十分響亮的聲音,這麼說道。

------------------------------PS------------------------------------

呃,本章前半部分,真的不是我有意要寫這麼長的,我也說了除了卷首和卷尾以外不會出現這種獨白,結果還是寫了,要自我檢討一下,以後絕對不犯(少犯)。只是覺得應該把這個想法寫清楚——雖然我覺得寫完了也還是不清楚。

第二點通知比較重要,病嬌那本書在提出解禁申請一個半星期還沒有得到起點的回覆之後我決定搬家,至於到底搬到哪裡去,搬過去之後怎樣更新都還在羣裡討論,預計在這個週末決定下來。當然如果有什麼意見的話就加羣討論吧。

所以最後具體怎麼做我在下週決定下來之後通知大家,這本書這邊發一份公告,舊坑那邊也會用章節名知會的。

第終章第二十五章:各自的溫柔第四十五章:百密一疏本書設定解釋第二十章:相同立場下失去的道德優越感第二章:無法考慮的未來第十六章:危險的破局技巧第三章:解決問題要從導致問題的人出發第四十四章:遭遇第三十七章:真心的選擇第二章:意外的見面與憋屈的結果第十七章:破冰,重構第三十五章:雪之下雪乃不會再犯錯第十章:有心算無心導致的失算第二十五章:無法挽回的猶豫第七章:爆炸第十五章:應對起來最麻煩的人第十八章:拒絕第二十章:無意義的討論第十四章:做出反向干涉嘗試的由比濱和也第四十四章:悖論第三十四章:禮物第二十三章:日常之下往往是黑歷史第二十三章:所期待的日常第38.25章:無法討厭的對象五一番外:她與她的貓第三十七章:真心的選擇第二十章:無意義的討論第二十六章:問題的表面與背後會有區分第二十章:生病的委員長第三十六章:討論之前的意外第二十三章:日常之下往往是黑歷史第六章:選舉前奏第十五章:崩盤第十一章:女性總是自帶八卦天賦技能第九章:虛假的溫柔與真實的謊言第三十一章:雪之下雪乃的幫助第十二章:姐系角色重合時要爭奪話語權第三十八章:連鎖的前奏第十一章:女性總是自帶八卦天賦技能第37.5章:三人的三角(二)第六章:自我滿足者的修正第二十二章:事實上,由比濱和也不會隱瞞第三十八章:連鎖的前奏第48.5章:twinkle snow第二十八章:被扶持着的領袖第四十六章:等待發了新書,希望大家也同時支持第二章:後輩與前輩之間的正確處理關係方式第三十六章:最終,由比濱和也選擇放縱第四章:姐系和同齡人角色之間的根本性差異第三十五章:莫名的同情和討厭的固有印象第二十四章:英雄與聖母第三十五章:莫名的同情和討厭的固有印象第七章:人羣中,大家都看似達到了目的第二十五章:無法挽回的猶豫第九章:特殊情況的特殊碰面活動番外:波拿巴式的自信第二十章:突然,由比濱和也面臨了修羅場第二十八章:高中生還會難以捉摸第四十六章:等待第二十六章:然而,由比濱和也不喜歡中二第十四章:做出反向干涉嘗試的由比濱和也第三十三章:感覺,比企谷八幡是小說主角呢第終章第四十八章:只有笨蛋才能得到的東西第二十四章:細微的量變可能引起質變一些碎碎念第四十一章:杉浦小春總是十分倔強第四十一章:其名爲,弒君者第十一章:小丑第二十七章:被老虎追逐着的綿羊們第四十九章:欠債償還第二章:後輩與前輩之間的正確處理關係方式第十三章:意外的請求第十九章:一色彩羽再次提出了邀請第四十八章:早已經想好的正論第十六章:雪之下雪乃不在狀態第二章:特殊時期的轉學生果然都不是正常人第三十三章:感覺,比企谷八幡是小說主角呢第零章:高中斷章——之二第五十二章:擅自出現又擅自逃跑的學妹第四十七章:Answer第十五章:那麼,由比濱結衣就繼續努力吧第十五章:應對起來最麻煩的人第二章:看上去,北原春希總是忙忙碌碌第三十八章:戰役的終點第十四章:註定無望的努力第十一章:形勢逆轉的再見面第37.75章:三人的三角(三)第九章:感覺,這個卡拉OK店不怎麼偏僻元旦特刊:由比濱結衣所祈禱的奇蹟間章:第七點五章第二十八章:目前無法告知的真相第十八章:間歇第二十三章:日常之下往往是黑歷史第十二章:姐系角色重合時要爭奪話語權第二十章:主人公的自我良好意識第三十五章:總之,家人重要到可無視原則第四章:選擇的侷限性與自我犧牲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