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

第115章 龍江造船廠大匠們的驚歎

得知了陰陽炁海開啓的消息,在前往鐘山的路上,朱元璋在馬車中忽然想起了一事,於是隨口向馬車旁率領錦衣衛隨駕的毛驤問道。

“那個叫道衍的和尚,如今怎麼樣了?”

“回稟陛下,還在詔獄裡關着呢。”

朱元璋琢磨了片刻,他本來就覺得這和尚看着不是個安分守己的人,而在得知了殘頁上的消息,也就是預測的未來中,老四會找這道衍和尚密謀造反後,他本意是乾脆殺了道衍了事.但道衍還是活下來了。

還真不是朱棣求情,按照朱元璋的性子,若是朱棣給道衍求情,那道衍只會死得更快。

道衍能活下來是因爲馬皇后聽了朱元璋的唸叨以後,覺得殺和尚實在是不吉利,馬皇后的原話是“因果報應這種東西,沒有聽說過拿未來的因來了結現在的果的”,故此,朱元璋考慮了一下,就給道衍扔到了詔獄裡。

因爲大天界寺不是一般的地方,這個寺廟原名大龍翔集慶寺,洪武元年朱元璋親自賜名大天界寺,並提筆寫了“天下第一禪林”榜於門外,洪武十五年設僧錄司於寺內,相當於整個大明佛教的管理機構,就設置在這裡。

龍江造船廠的大匠們個個激動得無法自抑,他們圍着這些儀器,嘖嘖稱奇,互相交流着對這些儀器功能的理解,有的大匠甚至忍不住伸出手來輕輕撫摸着這些儀器的表面,感受着它們的質地激動的熱淚盈眶。

看着從陰陽炁海里跟井噴一樣掉下來的奇怪物品,朱元璋趕緊一邊讓錦衣衛把這些儀器從軟墊上搬運出來,一邊讓毛驤把負責大明水師的南安侯俞通源,還有龍江造船廠的大匠們召了過來。

“爺爺,我這有不少航海方面的東西送你。”

龍江造船廠位於京城西北不遠處,是整個直隸最大的造船廠,佔地面積數百畝有匠戶四百餘戶,工匠、船丁、雜役數千人,平時水師船隻的檢修、保養等工作也都是在這裡進行,可以說是整個大明,爲數不多在洪武朝能保持正常運轉的造船廠了,論起技術實力也是最強的。

繩結計算距離的法子,算是比純靠感覺稍微靠譜些,但也沒有靠譜到哪去,因爲繩結扔的次數越多,誤差就越大,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便是如此。

俞通源作爲掌管整個大明水師的將領,他的眼睛緊緊盯着那些航海儀器,彷彿看到了未來大明水師馳騁四海的壯麗景象。

能幫助船隻在海上精準定位、計時、測量航行距離的儀器,不是神器是什麼?

就拿計算航行距離來說俞家在巢湖打了這麼多年的魚,三兄弟可以說各個都是浪裡白條一般的存在,可饒是如此,也沒有誰說自己就能做到精準計算航行距離,靠的全是感覺。

而前幾天,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天界寺失火了,火勢很大,整個寺廟都被燒燬.朱元璋覺得,這可能是佛祖在警示他。

不過,朱雄英給他解決的,倒不是造船的具體問題,那個朱雄英也不會,而是航海儀器,而且是很多的航海儀器。

“神器!簡直就是神器!”聽着旁邊大匠們壓抑不住的激動,俞通源深以爲然。

登上鐘山聖孫壇,少頃,陰陽炁海中就傳來了朱雄英的聲音。

朱元璋下車後吩咐道:“既然大天界寺要在定林寺故址重建,便打發這道衍和尚去那裡當個尋常僧人,別在詔獄裡關着了。”

朱元璋是信佛的,至少曾經信過,所以對於這些事情,向來都是秉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如今知曉了朱雄英告訴他的種種,譬如朱標有可能早逝,所以更是升起了幾分積德之念。

大孫送來的東西,正是大明艦隊遠洋所必須的,這些航海儀器將成爲大明水師最寶貴的財富,引領着它們精準地駛向海對面的那個國家.日本。

朱元璋站在陰陽炁海旁,回頭滿意地看着這一幕。

但在巢湖裡,或許還能靠感覺,甚至到了長江裡或者更大的鄱陽湖裡,靠感覺都沒問題,可是對於茫茫無際的海洋來說,如果測算這些東西只靠感覺,那無疑就是要命的。

朱元璋聞言頓時有些驚喜,還是咱大孫貼心!

他正因爲水師和工部給他彙報造艦進度緩慢而發愁呢,這真叫瞌睡就給送枕頭。

其實宋元時期的造船業是很發達的,但是經歷了元末戰亂,以及洪武朝二十多年持之以恆的海禁政策後,老一輩的技術工匠基本都凋零的差不多了,很多手藝都斷了傳承.沒辦法,都海禁了不允許海貿,那船廠肯定停工倒閉,工匠們就算帶徒弟也不可能再有實踐的機會了,所以手藝要麼沒了,要麼撿起來也都生疏的很。

而有了這種能夠精確計算航行距離的儀器後,幾乎航行只需要趟一次,就能把一條航線的準確方位和距離給趟出來,反之,如果沒有這些儀器的話,大明的水師就只能靠着海岸線行駛才能保證不迷路。

“還有那磁羅櫃無論風浪多大都不會迷失,這可比指南針要厲害多了!”另一位大匠也忍不住感慨道。

實際上,如果歷史線沒有變動的話,那麼鄭和下西洋建造的寶船,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在龍江造船廠建造的。 六分儀、立式磁羅經櫃、天文鐘、船鐘、航海儀

聽着大孫的介紹,如獲至寶的朱元璋,親自將這些信息記錄了下來。

他們的臉上原本帶着幾分疑惑,但當他們得知了這些航海儀器的作用後,頓時眼睛發光,跟見了稀世珍寶似的,神情從疑惑轉爲震驚,再變爲狂喜。

因爲就在京城附近,所以一個多時辰後,南安侯俞通源和龍江造船廠的大匠們就被帶了過來。

“這六分儀,竟然能如此精確地測量天體的角度,咱可從來沒人想到過還能這麼設計.早就聽聞聖孫神通廣大,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有了這些儀器,從大明跨海遠征日本就有足夠的把握不出意外了。

但隨後,從陰陽炁海中掉下來的東西,卻引起了大匠們,乃至俞通源的質疑,因爲這些圖紙,徹底打破了他們的造船觀念。

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222章 《西涼伎》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78章 下下籤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59章 上架感言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47章 畝產三千斤!朱元璋的震撼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99章 鎮江龍王節,蒸汽船亮相第222章 《西涼伎》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170章 真是個烏鴉嘴第70章 身上不屬於現代的痕跡第130章 藍玉案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34章 朱雄英的僞裝身份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第188章 第二個任務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94章 行會監管,自船幫始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78章 爆火的湖景別墅,藩王們的震驚!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61章 朱允熥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74章 應天府第209章 衆志成城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78章 下下籤第33章 壞了,爺爺不記得前世記憶了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168章 第一個預言應驗第124章 出現在別古崖的古代獵戶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78章 下下籤第67章 徐達背疽!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75章 鬼市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