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

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

一家人回到東宮,朱允炆繼續去大本堂上課去了。

而此刻正值春日,花園內,朱標正帶着他的愛犬小黑悠閒地漫步,那小狗毛色如雪,卻得了個“小黑”的戲謔之名,朱標每每喚它,都忍不住嘴角上揚。

陽光透過樹梢灑下斑駁的光影,朱標的心情似乎也舒暢了一些.今天的事情,實在是給了他不小的衝擊。

然而,這寧靜的氛圍很快被一陣輕柔的腳步聲打破。

呂氏帶着幾名宮女,款款而來,她們手中託着精緻的茶點和茶壺。

不過,醉翁之意不在酒,呂氏肯定不只是給他送茶點這麼簡單,朱標對此心知肚明。

回宮的路上,不管怎麼問,關於父皇在樹下和他,以及四弟、李景隆密談的內容,朱標都是半個字都不肯告訴呂氏,但是既然事關兒子朱允炆,呂氏自然心急想要知道。

小狗趴在朱標的腳下,翻出了肚皮撒嬌。

到時候,爆發藩王之亂,幾乎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呂氏連連點頭,表示自己已經銘記在心。

“你說什麼?”

呂氏猶豫了片刻,終於鼓起勇氣說道:“妾身只是擔心,這一切會不會是假的?”

饒是如此,呂氏依舊是聽得心驚肉跳,她最關心的自然是兒子朱允炆的前途。

然而呂氏卻並未因此放下心來,她的眉頭緊鎖,似乎還有話想說。

嗯,雖然經過信息的層層剝離,朱標接收到的信息已經是三手信息了,而且是基於一個錯誤的基礎,但起碼他邏輯自洽了。

但此次平亂,也耗空了國庫的錢財,於是,爲了充實國庫,朱允炆下令擱置海禁祖制,通過下西洋活動,來獲取錢財。

而由於自己的心慈手軟,對兄弟們過於呵護,並沒有進行削藩,所以藩王,尤其是擁有大量兵權的八大塞王的勢力逐漸壯大,漸漸有了尾大不掉的趨勢,幾乎等同於過去的晚唐藩鎮。

朱標見狀,便轉身大步離去,留下呂氏一人跪在亭子中瑟瑟發抖。

花園中的小亭子裡,茶香嫋嫋,朱標與呂氏相對而坐。

“殿下,你說……這一切會不會是假的?”呂氏小心翼翼地試探着朱標的反應。

正因如此,呂氏才這麼篤定,朱標不會爲了或許永遠也回不到身邊的朱雄英,而對跟他朝夕相處百依百順的她們母子二人怎麼樣。

就在朱標沉思未來的事情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地暗了下來,而他書房的門,這時被用力地推開。

朱標陰沉着臉盯着呂氏,然而,當他看到呂氏那驚恐無助的眼神時,心中的怒火卻漸漸平息了下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

而朱標回到自己的正殿書房中,一時間也是猶疑不定。

“這種話以後不要再說了。”朱標的聲音恢復了平靜,“尤其是在外面,更不要胡言亂語半個字,記住了嗎?”

同樣的一句話,這次朱標卻聽出其中意味的差別了。

在未來已經繼承了曹國公之位的李景隆,估計這時候要麼帶兵駐防宣府、大同,要麼就是駐防遼東,與北平很接近,而李景隆與朱棣相約起事之後,因爲雙方的兵力和將領差距,在明軍主力的步步緊逼下,朱棣與李景隆一方屢敗屢戰,最後,明軍兵臨北平城下,李景隆迫於巨大的壓力,開城投降,朱棣或是被俘或是自戮,這次藩王之亂就此平息。

朱標幾乎懷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朱標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本來就是假的嘛,未來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朱標認爲,按照之前父皇的說法,是第三代皇帝“永樂帝”破壞了海禁這一祖制,進行了下西洋,取得了海量財富,再結合今天得到的信息,這樣說來,這個“永樂帝”應該就是朱允炆。

而在登基後,朱允炆下了狠心開始削藩,在削了幾個藩王以後,眼見有的藩王被逼闔府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內心極度恐懼,於是起兵反抗,並聯合了與他關係密切的李景隆。

朱標被呂氏這麼一問,其實當時就意識到,如果排除呂氏的恐懼心理,那這其中的確看起來也有些蹊蹺。

事實上,呂氏深知與遠在地府的朱雄英相比,朱允炆的優勢在於,他是一個可親近的人,而她們母子也更能給朱標帶來溫暖和慰藉。

而削藩,也肯定難以溫情脈脈。

而且朱標對於這些未來事件的前因後果進行一番整理後,發現也是能夠邏輯自洽的。

但人和事,又哪是這麼容易就能分得清楚的呢?

朱標回過味來,面色驟變,他猛地站起身來,厲聲喝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胡說什麼!”

朱標的聲音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嚴厲,呂氏被嚇得花容失色,她連忙跪倒在地,顫聲道:“妾身有罪……妾身不該胡言亂語……”

這一點,朱標認爲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爲他這個人,確實在決心上,跟能夠改換天地的父皇比不了,很多事情,朱標都會選擇徐徐圖之,或者說,他本來性子裡就有幾分柔弱,是個平和之人。

當然,信息經過朱元璋和朱標兩次揀選,已經沒什麼有用的了,呂氏所知道的,無非就是預測的未來中,朱允炆會削藩,而且手段酷烈了一些。

所以,從長遠來看,削藩其實是大明未來必然要走的路,只是看這第一刀,是誰砍下去,砍到誰的頭上而已。

朱標的語氣很輕鬆,顯然是在安慰呂氏不必過於擔憂,他不想因爲這些還沒有發生的、在遙遠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影響現在的家庭。

朱標思量片刻,覺得真相應該就是如此,反而認爲,朱允炆雖然心狠,但作爲“永樂帝”的他,似乎乾的也不是那麼差?畢竟,大明封了這麼多藩王,雖然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屏藩衛國,但藩王制度,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確實沒起到過什麼穩定的正面作用。

朱標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輕描淡寫些,彷彿在說一件與他們無關的事情。

當時聽的時候,他其實心底裡朦朦朧朧地也有同樣的疑惑,但他更相信這是朱雄英在地府中得到的啓示。

然而,當她聽到朱標說這一切可能只是預測、並非定局時,她的心中卻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疑慮。

所以,朱標得出了一整個事件合乎邏輯的推測.在若干年後,自己作爲第二代皇帝駕崩,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允炆年號“永樂”。

朱標輕嘆一聲,知道無法再對呂氏隱瞞,他有選擇地將今天的部分內容透露給呂氏。

呂氏的眼神中透露出擔憂,她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殿下,允炆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英兒所預測的未來,符合邏輯到幾乎渾然天成,但是否有些過於刻意了?

當然了,朱元璋也考慮過這一點,所以大明的藩王,都是隻有軍權和名義封地的王,而非漢晉時期財權、軍權、行政權、司法權一把抓的那種諸侯王。

她緩緩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她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爲朱允炆鋪平道路,讓他在未來的繼承權爭奪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回到宮殿後,呂氏開始着手準備晚上的禮物,她打算讓朱允炆從大本堂下了晚課後去坤寧宮給馬皇后請安,在一羣孫子裡,馬皇后一直很喜歡朱允炆這個孝順的小孫子,有她的支持,朱允炆的地位自然會更加穩固。

所以,朱標還是認爲,這些對於未來的預測,應該是沒問題的。

總之,達到今天這個效果,對於呂氏來說就足夠了。

藩王們很難放棄自己手中的權力,甘心淪爲富家翁。

朱標察覺到了她的異樣,便問道:“怎麼了?有什麼話就直說吧,君臣是君臣,夫妻是夫妻,你我之間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呂氏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意思還是很直白,這一切所謂的“未來”會不會是朱雄英編造出來的謊言?他的目的……會不會是爲了破壞朱允炆在朱元璋和朱標心中的形象?

朱標見狀,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宮女們將東西放下,然後屏退了衆人,只留下他與呂氏二人。

饒是如此,朱標其實站在未來皇帝的角度,還是覺得,藩王制度或許兩三代人沒什麼問題,但時間久了,後代的藩王能力不行了,其實起不到屏藩衛國的作用,反而這些擁兵自重的王爺們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然而,當朱標的身影消失在視線之外時,呂氏的眼中卻閃過一絲得意之色,她知道,自己的話已經在朱標心中種下了懷疑的種子儘管這種懷疑可能永遠不會發芽,但只要它存在一天,就足以讓朱標對遠在地府的朱雄英心有猜度,或許不是對朱雄英本人,只是對他預測的這個未來不願意接受。

難道說,這一切真的是英兒在從中作梗?

可朱標卻始終不太願意相信,畢竟,在他印象裡的英兒,還是很聰明懂事的,不會耍這種伎倆。

“太子殿下,不好了,燕王在大本堂把允炆給堵住了!”

這叫個什麼事?

老四今年都26歲了,是好幾個孩子的爹了,還能幹出來接孩子放學,順道在學校門口堵其他小朋友的事情?

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99章 派往日本錦衣衛的回信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業壟斷調查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26章 火器化部隊的想法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74章 應天府第215章 焦煤鍊鋼法,工匠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63章 如何讓大明擺脫宿命?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31章 神器降臨!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請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97章 內帑的錢不能真躺着啊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222章 《西涼伎》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64章 登錄在野謀士:道衍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7章 來自太子的質疑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80章 郭桓案爆發!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195章 匪禮失而求野兮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36章 告白第183章 長夜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58章 清朝是怎麼回事?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72章 天花與琴納牛痘接種法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238章 幼軍演習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64章 女真人覆滅!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51章 土豆種植神書第14章 馬皇后:把藍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43章 長命鎖,觀音奴的震驚!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100章 遠洋艦隊花費,朱元璋的煩惱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8章 “打俺”的真正含義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40章 雲南邊患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204章 行會登記的後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