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跳腳

鄉下起得早,天矇矇亮就有人來敲門,全部是來打水的。劉昌郝只好起牀,謝四娘也起來了準備做早飯。

“阿孃,大夫說汝要少勞作,讓吾來做吧。”

“汝會做飯?”

燒煮洗抹,俺那樣不會?

洗不大好說了,畢竟這時代沒有洗衣機,沒有洗衣粉、洗衣液。但做飯菜的味道肯定比謝氏強。

在城裡劉昌郝沒有管,那時最重要的事得將家裡的危機化解掉,還要考慮好以後的出路。

到了鄉下,有的活計劉昌郝開始漸漸接過來。

劉昌郝先是替謝氏熬藥,一邊到廚房裡炒鹹豆角,也就是醃缸豆,按照謝氏的做法從鹹菜壇裡掏出來,拌一點麻油就算好了。生伴也可以,但肯定沒有炒的味道好。

又就着昨天剩下的莧菜,放少許鹽,與麪粉和在一起,做了一小鍋麪疙瘩,味道還不錯,苗苗居然吃了一大碗。

吃過早飯,劉昌郝帶着一把鐵鍬出去。

劉家在小河這邊沒有田,莊稼人三件寶,近田醜妻破棉襖,田離得近幹活就方便,若離上兩三里路,無論施肥或擔莊稼回來都會耽擱大量時間還累人。劉昌郝曾祖曾治了一些耕地,劉昌郝曾祖母去了京城後,全分給了大兄與三弟。劉昌郝祖母回來後又重新買地,劉樑村地價賤,近田就買不到了。

河這邊與劉昌郝無關,他向小河走去,小河上有好幾座橋,皆是木橋。他看了一眼河水,這條小河叫黑水河,典型的山區河流,嚴重的枯季都能斷水,暴汛時甚至能將一些低矮的橋面都淹掉。

過了小橋不遠就是劉家的田,包括菜園子,原來有三分多地,謝氏帶着兒女進了城,只有小叔一家,不足兩分地了,反正在劉樑村是休想賣菜的,自家吃也足夠了。

劉昌郝猛然擡起頭,迅速走過去:“四叔,汝何摘吾家之菜?”

劉四根不但在小叔家菜園子摘菜,還是帶着兩個大筐子一根扁擔來摘菜的。

“乃是某家種的。”

“四叔,是否要吾將契約拿給汝看,對了,牛與農具汝亦要還給吾家吧。”

小叔被花家巧取豪奪,田宅地一起“賣”給花家,包括牲畜,農具,以及他種的莊稼,這些必須在契約上寫清楚的,大約花谷久從李大官人手中討了不小的便宜,也沒有使奸,當初小叔交給他什麼樣的契約,他原封不動地交到劉昌郝手中。劉昌郝不知道的,這份契約寫得如此詳細,還得虧劉四根的“功勞”。

花谷久在春天並沒有安排人過來,交給劉四根託管,於是菜成了劉四根家的,連小叔種的快要成熟的二十畝冬小麥也是劉四根家的。並且劉四根做夢也沒有想到劇情會翻轉,繼續在種菜,小叔沒有將所有田地租給別人種,自己留下了三十幾畝,有桑園子以及木炭窯拖累着,想多種也不可能,劉四根又認真地種了粟、黃豆。但不管是誰種的,這些都屬於劉昌郝家的。

“小子,汝憑何倚仗?”

“四叔,吾已打過一次官司,不戒意再打一次官司。”

農村時常有人打架,只要不重傷與出人命,一般縣衙是和稀泥,可是跑到人家田地直接將莊稼割下來往自家挑,或者直接將人家的牲畜拉回家,那是兩回事了,就像後來偷五塊錢與搶五塊錢是兩個性質一樣。

劉昌郝又將情況理了理,他祖母是一個偉大的女人,儘管做了不少好事,但要強的性格也讓村子裡一些人不高興。當然,有一小部分也帶着仇富心態,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動物,那能一棍子將人打死他就是好人他就是壞人,某人在甲心中是好人,說不定在乙心中就是壞人……中間是是非非說不清楚。再到謝氏,謝氏膽子小,又體弱多病,卻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

比如昨天到了烏頭渡讓自己買禮物,是人情往來,又讓自己買了酒菜晚上款待幫忙的鄉親,是小細節,卻讓自己一回來便能站住腳。如今劉樑村風氣有些糟糕,沒有一些人家呼應,想在劉樑村生存是十分困難的。

加上這些年劉家一直不漲租子,雖然讓劉四根恨得牙直咬,村子裡還有一些人是領情的。

劉四根也是村子裡一個田地大戶,雖不及劉昌郝與小叔兩家加在一起的田地多,有許多是近田與半水田,但他心比較黑,不僅想漲租子,包括他家的那口井。

村子裡的洗抹還是用大方塘或黑水河的水,離黑水河遠的也可以挖一個小池塘,但因爲水土破壞嚴重,大多數時候水質渾濁不堪,所以會去各個井戶打一些吃的水。都是鄉里鄉親的,也沒法拒絕,偏偏劉四根家就不許,諸如種種。

可這在農村,還是偏遠的農村,往往比的不是仁義而是拳頭,劉四根不但自己塊頭大,他還有四個兒子,塊頭都不小,還有一個哥哥,哥哥也有兩個兒子,又很不要臉的將十幾歲的女兒嫁給縣城五十多歲的曹錄事做了後妻,在縣級別錄事是僅次於押司的胥吏,有不小的權利。

有錢有拳頭,縣裡面也有人,爲人陰險有手段,還是里正,村子裡的人都不敢得罪他。

劉昌郝也有底牌,“家傳寶”只有劉四爺爺、樑三元父子與母親知道,劉昌郝一直戒告他們不要說出來。劉四根包括村子裡的人都認爲劉昌郝會迎娶李小娘子,李大官人出面擺平的,劉四根在不佔理的情況下,敢不敢與李闊海的“準女婿”打官司?

“小子,汝等着。”劉四根氣呼呼地帶着扁擔與筐子走了。

劉昌郝笑了笑。

狐假虎威終有揭破的時候,不過若沒意外,過幾天就不必害怕這一家子。

劉昌郝開始看地看莊稼,地是指土質,看莊稼還是爲了進一步確認土質。

先是稻子,昨晚他看了好一會關於種植方面的資料,這種稻子可能不是水稻,而是旱粳稻,味道不錯,可是產量很低。

但只要沾到稻子產量再低也比粟豆要強,並且與後來不一樣,宋朝南方的米價不高,東南產米地一斗米往往只有三四十文錢,蘇東坡流放的黃州一斗米僅二十文錢,可到了北方往往都是七八十文錢,比面、粟米與豆子還要貴。

稻子皆種在半水田裡,半水田肥沃,一般是種兩季,接冬小麥、冬大麥後插稻秧,也就是到了四月末纔開始插秧,所以受損不嚴重。劉昌郝迅速在心裡默算了一下,普通旱地種粟、豆,一畝毛收入只有三百文,將稅賦種子雜七雜八扣掉,餘下的不過百文。但半水田兩季毛收入能達到一貫錢。

“難怪當年祖母挖塘整個村子都譏笑……”

劉昌郝伏下身體,抓了一把泥土團在手中,砂土這樣一團輕輕一碰就會散掉,砂壤土得稍用力碰纔會散掉,壤土一般性觸碰不會散掉,粉壤土干時成塊易碎、溼時能團成可塑膠泥但不能捻成條,粘壤土能捻成條,粘土干時堅硬,溼時有粘性能捻成長條。

種植業最關鍵的就是水、土質與氣候,然後是種子、播種、施肥、除蟲除病、灌溉等管理。土質是極其重要的,劉昌郝試了試,應當還屬於砂壤土,種莊稼一般來說壤土是最好的,砂壤土沾着壤卻不算是好土質。不過這裡的砂粒比例比較低,依然能算是上好的土壤,也容易將它徹底改良成真正的壤土,但談到科學的改良土壤,對劉樑村村民來說,太過勉爲其難。

臨近桑園,土質變得更好。

除了桉樹等少數樹外,大多數樹,只要成林,就會自然地改良土質,加上劉昌郝祖母不斷地灌溉,覆淤泥,施肥,則是進一步地改良。

“幸好手機上存了一些資料。”

“哥哥。”

劉昌郝擡頭看到了苗苗在前面喊他,桑樹上還掛着一些烏紫的桑椹,有一些大孩子爬到樹上摘桑椹,苗苗與另外幾個小孩子站在樹下眼巴巴地看着。

“汝不能亂跑啊。”劉昌郝走過去說,別的不怕,就怕這條小河,別看河不寬,但河水比較急,特別是汛期,這條小河已經淹死了好幾個孩子。苗苗沒有下河游泳,也不會游泳,可是從那座木橋上走過來,橋又不寬,這些皮孩子半懂不懂的,若是有一個閃失那就危險了。他走過去摘了許多桑椹下來,分給了這幾個樹下的小孩子,一邊分一邊戒囑,不僅是說給苗苗聽的,也是說給這些孩子聽的。

但是人家的孩子,農村人忌諱又多,劉昌郝只是說一說,然後將苗苗抱走,一邊走一邊摘桑椹給她吃,它可是一個好東西,補肚益腎,比許多水果營養價值還要高得多。劉昌郝又看着這些桑樹,不由皺起了眉頭。

第七十一章 淘沙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173章 青玉案(三)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46章 買村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205章 賣弄(上)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53章 責問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89章 多事之夏(上)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124章 鳳凰(上)第四十一章 藏金第153章 責問第二十六章 朱三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205章 賣弄(上)第129章 導水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九十三章 升等第二十四章 牡丹第141章 河東河東(三)第八十九章 捕魚第十章 可惡(下)第七十三章 樑得寧第五十六章 借錢第三十六章 去邪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182章 王氣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07章 搞事情第214章 首戰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62章 見(三)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97章 作死(七)第176章 青玉案(六)第十五章 租子第五十七章 攔第134章第163章 見(四)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四十四章 鉀肥第168章 不好的砝碼第103章 鞭貴第161章 見(二)第113章 燕子第206章 賣弄(下)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28章 一千兩第九十四章 花燈第113章 燕子第217章 敢死隊第128章 一千兩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130章 撒石灰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63章 見(四)第七十章 制度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十六章 跳腳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106章 真正的開竅(下)第183章 T字第十三章 欠條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62章 見(三)第五十二章 莊風(上)第167章 鳳鳳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第135章 請客第六十三章 作坊第二十一章 蒙學第四十六章 非議第205章 賣弄(上)第132章 戶帖第192章 作死(二)第161章 見(二)第109章 蛻變(下)第111章 十將(上)第117章 取之(上)第127章 市易務第128章 一千兩第175章 青玉案(五)第五十五章 冬衣第177章 農學第九十六章 開始(上)第212章 三年第七十五章 高潔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21章 傳奇(下)第133章 知曉第180章 解鎖第133章 知曉第160章 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