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這春秋之義的戰爭還有趣聞,這說的是兩軍對峙,敵軍潰逃,敵軍有一輛馬車陷入石坑不能動彈,而那追擊之軍是給他們把馬車修好,然後追了五十步。”王艮同樣笑道。

“然後呢,追上沒有。”董杭問道。

“沒有。”王艮說了一句。

“好吧。”董杭撇撇嘴,春秋之禮戰,其實更類似於競技場,這敵方主將見到對方君主在戰場,還要下馬行禮呢。

當然,現在去看春秋之禮戰就是兒戲,可是當時的情況是,各諸侯國要想強大,必走王道之路線,他們在乎的是以王道之勢,收天下人心。

戰國則不同,戰國走的就是霸道之路,諸子百家,縱橫天下,謀略、奇兵、虛實,一一出現在了戰場中,戰國七雄,是以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公子,禮戰第四場是在一個月後。”王艮繼續說道。

“這拖的時間啊!”董杭笑了一聲,大家都耗吧,看誰能耗的過誰。

估計現在袁術想的是,只要切斷我部和張濟,那麼樊稠因爲在側翼,便成了孤軍。

他現在的戰略根本不能讓三軍會合,他要困死樊稠軍,以分化三部的態勢,各個擊破。

而袁術在等的,是三個月後,樊稠會斷糧,因爲袁術據要城而堅守不戰,就是切斷樊稠的糧草供給。

就包括樊稠軍那邊,已有軍報送達,糧草還能維持兩個月。

曹操奉天子令諸侯,只是當時,百廢待興,所以每次征戰,都無糧可調。

可現在董杭則不同,有董卓坐鎮長安,他們會缺糧?再說望縣屯田一年,也有些糧,所以樊稠軍帶的糧還算充足。

至於三個月後,糧草無法供應?

也許根本等不到三個月,袁術軍中那傳唱的歌謠就會起大作用。

受阻的一方,軍心不振的一方,將會受到影響。

正如現在在袁術大軍的側翼,魏延李暮龐德就坐在戰場上喝酒呢。

這喝到興奮之處,還要朝城牆上喊兩聲。

“小兄弟們,下來喝酒,打什麼仗啊。”

“小兄弟,你們都多大了,可成親了?家中可有孩子?”

……

“十八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後面大軍都在傳唱此歌謠,這三軍的氣勢若唱起來,袁術的整座城都能聽到。

你問爲什麼不攻城?費話,這樊稠部所領的都是騎兵,這怎麼攻城啊。

而他們要的就是讓袁術出來打,步兵對騎兵,那就是找死。

“那個張勳、紀靈,出來打,據守算怎麼回事啊,你們要是不敢出來,那就趁早回家陪老婆抱孩子去吧。”

城牆之上,張勳紀靈臉色一黑,你們得寸進尺,你們殺了我軍兩員上將還不算,現在還來挑釁。

而且他們倆的氣勢,哪有三軍唱歌謠的氣勢響。

“十八從軍徵……”

城牆上,有士兵被這氣勢感染,還跟着唱呢。

“大膽,亂我軍心,把這些人全部託下去斬了。”張勳一揮手。

其實董杭要的就是這效果,這人心就是這樣,你們越壓制,反彈的才越快。

軍帳之中,袁術的臉都黑透了。

只見張勳紀靈進帳。

“主公,魏延李暮辱我們太盛,末將請戰。”

“不可,諸位將軍不可,這董杭就擅使誘敵之計,我將上將雷薄就是被他誘進第四城圍殺的。他們是騎兵,不敢攻城,只能誘我們出去。荀攸一計平八城,荀攸此人不可小視。若將軍們貿然出城,必中計。

現在只有以此城據守,切斷董杭、樊稠、張濟三軍會合。將樊稠軍徹底困死在我軍側翼,待其糧草耗完之時,我們分而擊之。我們方有勝算。”

有人出來阻止……

“可是像他們這樣喊下去,我怕我們根本等不到樊稠軍糧草斷絕,首先我們就軍心大亂。”

“我有一計,就地徵調妙齡女子,把她們派上城牆,讓她們以嫵媚的姿態拿上兵器。”

“你是說,讓她們守城。”

“只是讓她們站在前面,這以柔克剛最有效了,不論他們有多麼強的氣勢,碰到這柔,這氣勢就提不起來了。”

“好計。”袁術說道。

“報,張濟張繡再攻城。西門告急。”

“還沒完沒了他們,我去。”張勳紀靈大踏步而去,真的,他們感覺到憋屈,這打又不能打,堅守算怎麼回事啊。

要知道,他們可是來打豫州的,什麼時候我們也開始堅守了。

而這還是董杭部被阻於路上,聽說那天策大將軍,用一羣烏合之衆,把西涼都給平了。

問題是,人家比孫策都還小呢。

“我早說孫策有反心,在前線和董杭搞什麼禮戰,這分明就是和董杭串通一氣。”

旁邊有士兵聽着劉勳和紀靈的話,撇撇嘴,你們行你們上啊。

以幾百人對戰幾萬人就是找死,不禮戰的話,現在董杭早合圍了。

“十八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我想回家了,我不想等我回去的時候,我爹媽已經不在了。”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時間的流逝,而這歌謠就是寫盡十八歲和八十歲的滄海桑田。

對他們這些打仗在外的人,最怕的也就是時間。

這壓是壓不住的……

十五後,大將軍府,董杭看着軍報,然後把軍報遞給了王艮。

“這袁術目光短淺,他只看到了表面,卻忽略了人心,他以爲派些女子,就能亂我軍心。這雖然對我軍是有些影響,可是對他們軍中的影響更大。再加上那歌謠。”

“對我軍不利,對他們軍中更不利,再說,張濟還不斷在攻城呢,你說這邊金戈鐵馬,那邊鶯歌燕舞!”董杭眯着眼,要是我在這邊以命守着城的話,我也想去那邊看鶯歌燕舞啊。

“我要是袁術,就該撤兵了。”王艮將軍報合上。

“這春秋之義的戰爭還有趣聞,這說的是兩軍對峙,敵軍潰逃,敵軍有一輛馬車陷入石坑不能動彈,而那追擊之軍是給他們把馬車修好,然後追了五十步。”王艮同樣笑道。

“然後呢,追上沒有。”董杭問道。

“沒有。”王艮說了一句。

“好吧。”董杭撇撇嘴,春秋之禮戰,其實更類似於競技場,這敵方主將見到對方君主在戰場,還要下馬行禮呢。

當然,現在去看春秋之禮戰就是兒戲,可是當時的情況是,各諸侯國要想強大,必走王道之路線,他們在乎的是以王道之勢,收天下人心。

戰國則不同,戰國走的就是霸道之路,諸子百家,縱橫天下,謀略、奇兵、虛實,一一出現在了戰場中,戰國七雄,是以始皇帝橫掃六國,一統天下。

“公子,禮戰第四場是在一個月後。”王艮繼續說道。

“這拖的時間啊!”董杭笑了一聲,大家都耗吧,看誰能耗的過誰。

估計現在袁術想的是,只要切斷我部和張濟,那麼樊稠因爲在側翼,便成了孤軍。

他現在的戰略根本不能讓三軍會合,他要困死樊稠軍,以分化三部的態勢,各個擊破。

而袁術在等的,是三個月後,樊稠會斷糧,因爲袁術據要城而堅守不戰,就是切斷樊稠的糧草供給。

就包括樊稠軍那邊,已有軍報送達,糧草還能維持兩個月。

曹操奉天子令諸侯,只是當時,百廢待興,所以每次征戰,都無糧可調。

可現在董杭則不同,有董卓坐鎮長安,他們會缺糧?再說望縣屯田一年,也有些糧,所以樊稠軍帶的糧還算充足。

至於三個月後,糧草無法供應?

也許根本等不到三個月,袁術軍中那傳唱的歌謠就會起大作用。

受阻的一方,軍心不振的一方,將會受到影響。

正如現在在袁術大軍的側翼,魏延李暮龐德就坐在戰場上喝酒呢。

這喝到興奮之處,還要朝城牆上喊兩聲。

“小兄弟們,下來喝酒,打什麼仗啊。”

“小兄弟,你們都多大了,可成親了?家中可有孩子?”

……

“十八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後面大軍都在傳唱此歌謠,這三軍的氣勢若唱起來,袁術的整座城都能聽到。

你問爲什麼不攻城?費話,這樊稠部所領的都是騎兵,這怎麼攻城啊。

而他們要的就是讓袁術出來打,步兵對騎兵,那就是找死。

“那個張勳、紀靈,出來打,據守算怎麼回事啊,你們要是不敢出來,那就趁早回家陪老婆抱孩子去吧。”

城牆之上,張勳紀靈臉色一黑,你們得寸進尺,你們殺了我軍兩員上將還不算,現在還來挑釁。

而且他們倆的氣勢,哪有三軍唱歌謠的氣勢響。

“十八從軍徵……”

城牆上,有士兵被這氣勢感染,還跟着唱呢。

“大膽,亂我軍心,把這些人全部託下去斬了。”張勳一揮手。

其實董杭要的就是這效果,這人心就是這樣,你們越壓制,反彈的才越快。

軍帳之中,袁術的臉都黑透了。

只見張勳紀靈進帳。

“主公,魏延李暮辱我們太盛,末將請戰。”

“不可,諸位將軍不可,這董杭就擅使誘敵之計,我將上將雷薄就是被他誘進第四城圍殺的。他們是騎兵,不敢攻城,只能誘我們出去。荀攸一計平八城,荀攸此人不可小視。若將軍們貿然出城,必中計。

現在只有以此城據守,切斷董杭、樊稠、張濟三軍會合。將樊稠軍徹底困死在我軍側翼,待其糧草耗完之時,我們分而擊之。我們方有勝算。”

有人出來阻止……

“可是像他們這樣喊下去,我怕我們根本等不到樊稠軍糧草斷絕,首先我們就軍心大亂。”

“我有一計,就地徵調妙齡女子,把她們派上城牆,讓她們以嫵媚的姿態拿上兵器。”

“你是說,讓她們守城。”

“只是讓她們站在前面,這以柔克剛最有效了,不論他們有多麼強的氣勢,碰到這柔,這氣勢就提不起來了。”

“好計。”袁術說道。

“報,張濟張繡再攻城。西門告急。”

“還沒完沒了他們,我去。”張勳紀靈大踏步而去,真的,他們感覺到憋屈,這打又不能打,堅守算怎麼回事啊。

要知道,他們可是來打豫州的,什麼時候我們也開始堅守了。

而這還是董杭部被阻於路上,聽說那天策大將軍,用一羣烏合之衆,把西涼都給平了。

問題是,人家比孫策都還小呢。

“我早說孫策有反心,在前線和董杭搞什麼禮戰,這分明就是和董杭串通一氣。”

旁邊有士兵聽着劉勳和紀靈的話,撇撇嘴,你們行你們上啊。

以幾百人對戰幾萬人就是找死,不禮戰的話,現在董杭早合圍了。

“十八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我想回家了,我不想等我回去的時候,我爹媽已經不在了。”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時間的流逝,而這歌謠就是寫盡十八歲和八十歲的滄海桑田。

對他們這些打仗在外的人,最怕的也就是時間。

這壓是壓不住的……

十五後,大將軍府,董杭看着軍報,然後把軍報遞給了王艮。

“這袁術目光短淺,他只看到了表面,卻忽略了人心,他以爲派些女子,就能亂我軍心。這雖然對我軍是有些影響,可是對他們軍中的影響更大。再加上那歌謠。”

“對我軍不利,對他們軍中更不利,再說,張濟還不斷在攻城呢,你說這邊金戈鐵馬,那邊鶯歌燕舞!”董杭眯着眼,要是我在這邊以命守着城的話,我也想去那邊看鶯歌燕舞啊。

“我要是袁術,就該撤兵了。”王艮將軍報合上。

“好了,子書,這袁術啊,他連袁紹都瞧不起,他覺得他是嫡子,而袁紹是庶子。”

“難成氣候。”王艮搖了搖頭。

二人正聊着呢,有董引剿匪回來了,隨他一起回來的還有楊修。

“哥,我可是把豫州的匪患都打了個遍,這都要靠德祖的謀略。”

“哪裡哪裡,是小公子英勇無敵,又有將士用命。”楊修不敢貪功,其實他也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提點幾句。

第三百三十九章 破釜沉舟(六)第三百六十章第三十章 天策閣(大家新年快樂)第四百零四章第三十六章 示弱第三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想去徐州!第四百八十一章第四百零六章第一章 董杭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五章第三百五十四章 朝堂第四百五十三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洛陽第五百一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一章 天子大婚(四)第四百零七章第四百四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亂世之年(三)第三百八十二章第五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袁紹到第二百六十六章 苦命鴛鴦(三)第四十四章 愛吃不吃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感動?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調兵西征第一百八十三章 可以不殺嗎?第三十六章 示弱第三百一十章 城破第六十章 棄嬰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傻孩子,太年輕第七十九章 離間計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憂的回憶第五十五章 大鐵籠第三百二十八章 別讓她胡鬧第三百五十二章 亂世之年(二)第六十章 棄嬰第九十九章 大婚遇刺(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馬騰之敗(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會師第四百二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五章 夜話(三)第四百五十五章第四十一章 出城第一百五十一章 必須去(改)第二百三十九章 生財有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前線第三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七十一章 也有個照應第三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五章 上朝第四百五十九章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傻孩子,太年輕第一百一十六章 被劫持(改)第四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董旻的打算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戰之前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天子大婚(五)第三百一十八章 第一局第二百九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開創一個流派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夜過後(改)第三百零一章 巾幗不讓鬚眉(五)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四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四章 震懾(二)(改)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憂的回憶第九十二章 你可以走了第四十七章 白玉虎第一百四十章 大喬小喬第四百章第三百二十九章 爹,我回來了(五)第四百四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一)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五百零四章第一百九十章 大決戰(五)第二十五章 告訴我你們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 傻孩子,太年輕第三百六十章 益州內亂第五百二十章第三百一十二章 前線(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長安兵權第二十一章 禁足第三百零八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之(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靜第三百二十五章 伍府門口第四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