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2節 魔爪

坐在一個房子裡,彭由微微的笑着,嘴角露出絲絲笑意。

他是卓王孫手下的三大幹將之一,更是西南夷列國聞之色變的大魔王。

自元德三年開始,他就一直活躍在西南夷羣山列國之中,只要有利可圖,沒有什麼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他手下的亡魂,成千上萬,在西南夷列國,他的名字足以讓小兒止啼。

但如今,在這草原上他依舊籍籍無名。

沒有人聽說過他的事蹟,甚至連他的來歷,也無幾人知曉。

這對於一個軍火販子加戰爭狂來說,簡直就是最美妙的事情。

他可以隨心所欲,不用遮遮掩掩,光明正大的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

“明公……”一個穿着常服,戴着儒冠,看上去是一個斯文的士大夫,風度翩翩的君子的男人對着彭由拱手拜道:“此番,你我兩家當如何分工?”

彭由看了這人一眼,面帶微笑:“張先生何必如此心急嘛……還是坐下來,嘗一嘗這今年的新茶,看看味道如何……”

張先生聞言,微微一笑,連忙稽首告罪:“是某失禮了……”

然後自己就找個位置,坐下來,端起侍女奉上的茶水,如一個士大夫一般品茗起來,還不是讚歎出聲:“好茶!好茶!必是今歲的江南新茶!”

彭由冷眼看了這人一眼,並不怎麼想搭理他。

甚至,假如有可能,彭由會找人做掉這個傢伙。

原因很簡單,他就是彭由最大對手,程鄭嬰的養子張文。

據說,此子的父親舊爲程鄭氏的管家,曾經爲保護程鄭嬰而死,是以程鄭嬰將之視若己出,不僅僅悉心培養,還在十幾年前出巨資,將他送到了關中,拜長陵人王居爲師,學習《論語》《易經》和《法經》。

本來,他的人生軌跡,應該是學有所成,然後拜入某位貴人門下,最終舉薦爲官,爬到高位再來照拂程鄭氏,反哺之。

但……

七年前新君即位,改變了整個世界。

首先就是,卓文君與程鄭萱都從儲君的妃嬪,變成了天子的妃嬪。

卓氏與程鄭氏,成爲了皇親國戚,背靠皇室,自然也就不需要有人做官來保護家族了。

且,作爲商賈,還是皇親國戚,再把一個養子送到官場上,哪怕別人不說閒話,皇宮內部也會有人亂嚼舌頭的。

自然,這張文就回到蜀郡。

然後一路走來,成爲了程鄭氏在西南夷地區事務的總管。

做爲老對頭,彭由很清楚自己面前這個笑意盈盈,看似溫文爾雅的‘朋友’,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就是爲他量身定做的!

在西南夷諸國之中,張文的名字,甚至足以讓人聞風喪膽。

以至於列國的貴族和國王甚至百姓,看到有戴儒冠的人,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連大氣都不敢出。

實在是此人做過的事情,太過於‘輝煌’了。

他是第一個發明了‘先賣軍械,後買人口’模式的人。

今天西南夷列國之間超過七成的矛盾,都是他和他的手下挑撥起來的。

更讓列國恐懼和害怕的是——他做事情,素來光明正大,直來直往。

譬如,他曾經告訴西南夷的強國滇國國王說:大王,您的鄰國邛王在我這裡買了三千柄弓弩,我覺得有必要告訴大王……

這自然是事實,邛王在他那裡確實購進了大批軍械。

雖然數量沒有這麼誇張就是了。

但問題是滇國和邛國乃是世仇。

當年,滇國的先王奉楚王之命先西南進軍,就與邛人大打出手,數百年來,兩者的恩仇加起來能寫出一本書。

滇王怎麼敢不重視這個情報。

沒辦法,只能傾其所有,在張文這裡買了四千柄弓弩。

然後,拿到武器以後,滇王覺得機會來了——雖然邛王其實根本就不想與滇國開戰。

但,拿到了精良的武器後的滇國,朝野上下卻都覺得,很有必要打一場,做過一場。

於是,滇國軍隊對邛國開戰,花了半年時間滅亡了邛國,將邛國的人民、貴族以及財富全部吞併。

然後,周圍各國都嚇死了。

一邊聯合起來,一邊哭着喊着找張文買武器。

而吞併了邛國後的滇國,也是膨脹起來,滇王甚至傲慢的宣稱要統一西南。

然後,貌似強大的滇國軍隊被西南夷諸國聯軍暴打。

一直有傳說,當初那場戰爭,有兩千名漢軍化妝成西南夷諸國的軍人,加入了戰場……

但不管怎麼說,滇國在那一次損失慘重,不僅僅剛剛搶回來的邛國土地沒有了。

還丟掉了大片領土。

沒有辦法,滇王只能又找張文,求爺爺告奶奶,拿出了國庫最後一點棺材本,買了一批甲冑和刀劍纔算穩住了戰局。

而吃到戰爭甜頭後的各國,卻也都各自生出異心。

還沒等戰爭結束,彼此就開打了。

打了三年,原本在滇國的南方和東方,有大小列國十餘個,部族數十。

到元德六年,就剩下三個國家了。

滇、白馬以及祚國。

這三個國家,至今依然戰事不斷。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讀着孔子文章長大的張文。

原本,彭由並不知道,爲什麼最終會變成這樣的局面。

但後來他終於想清楚了。

答案是人性!

西南夷地區的特殊環境,更是放大了這種人性。

當地數百上千年來,都是各族混居,國家大小不一,一盤散沙,彼此實力接近。

即使是夜郎、僰國和滇國這樣的強國,對周圍諸國也沒有碾壓的力氣。

這個時候,當有一個國家的力量,因爲外力的緣故而暴漲,立刻就打破了平衡。

於是,爲了自保,列國不得不尋求這外力的幫助,買來武器,或是自衛,或是擴張。

但問題是——你買了,別人也會買。

而且,武器的價格不菲。

哪怕爲了自衛,你也必須想辦法去搶別人。

於是,各國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

因爲敵國買了武器,所以你也必須買,因爲武器很貴,你買不起,所以你必須想辦法去打別人,拿別國的俘虜和財富換武器。

而其他國家看到你買了武器,滅亡了敵人,他們就會恐懼,恐懼就不得不買,買了就不得不打。

最終,西南夷各國的財富、人口和勞動力,都流入了張文之手。

爲了討好他,滇王每年都派軍隊向南方探索,以其找到前往身毒的陸路,換取賞賜;爲了討好他,僰國人千辛萬苦的滅亡了一個列國,將其國中最美麗的公主調、教的溫順而乖巧,然後作爲禮物送給他。

而彭由則其實被迫不得不去學着張文的手段去幹那些事情的人。

沒辦法,假如不學,那西南夷各國的財富、人口,尤其是廉價的勞動力,就都要成爲程鄭嬰家的了。

這可不好。

再說,誰會與錢過不去呢?

可惜,可能是他們在西南夷玩的太過火了,也可能是因爲壓榨的太狠了。

所以,從去年開始,西南夷各國就開始串聯了。

滇、僰、祚、夜郎、白馬甚至更遠的一些王國,都開始準備遣使,不惜一切代價前往長安,給天子朝覲,請求內附。

卓氏和程鄭氏,雖然可以暫時阻止一二,遲滯一二。

但他們知道,他們在西南夷興風作浪的時代終結了。

再說,西南夷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被他們折騰到如今的這個地步,已經是油盡燈枯,再也不能榨不出太多油水了。

所以,早在元德五年,卓氏和程鄭氏都開始了轉型。

當然,只是轉變勞動力的輸入區域。

南越人都被他們帶壞了,在交趾郡和日南郡叢林裡拼命抓野人生番,送去臨邛的礦山和冶煉場。

但南越的叢林裡,也終有一天,會無人可抓。

怎麼辦?

只有身毒才能解救卓氏和程鄭氏日益擴大的胃口。

但身毒之路,卻是遙遠而神秘。

從滇國向南,出發的探險隊到現在已經有十幾支了,最遠的甚至跋涉上千裡,深入原始叢林之中,卻一無所獲。

當然,也有可能有人找到了身毒。

但,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回來的。

至少在現在,從滇國前往身毒的道路,依然是一片荊棘。

當然,曾經有身毒商賈和僧侶從海上來到中國的這個信息,自然也被重視了起來。

卓氏和程鄭氏,每年都會僱傭商船,出交趾和日南郡的港口,向着南方和東南風探索。

茫茫大海上,危機重重,常常一出海就是半年。

而且,回來者聊聊,即使偶爾有人幸運的歸航,也只是報告說:大海之上一望無際,除了島嶼外,很少有見到陸地。

出日南一千里,全是莽荒不毛之地,除了海鳥和飛魚之外,沒有任何人類的影子。

這可真是讓卓氏和程鄭氏慌得不行。

沒有了廉價的勞動力,他們的產業就難以爲繼,就不可能再擴大經營。

更麻煩的是——若沒有了輝煌的產業,兩位皇妃的地位也會受損。

而不惜一切代價,維繫兩位皇妃以及其所出的公主、皇子的地位,是卓氏和程鄭氏的最高目標。

正好這個時候,燕薊之戰爆發,讓卓氏和程鄭氏都是喜出望外。

茫茫大草原,號稱有千國萬族。

從幕南到幕北,以及整個西域,生活的人和部族,怕是數都數不清楚。

至少,比西南夷的人口要多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而此地,就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有着足夠多的廉價勞動力來源,足以讓卓氏和程鄭氏的產業繼續興盛。

是以,作爲兩個家族的頭號打手,彭由和張文才會被派來龍城,主持關乎家族興衰的大計。

簡單的來說,就是賣軍火。

但怎麼賣軍火,卻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事情了。

“在這龍城已經半月,兄長可找到目標了?”彭由喝着茶問道。

張文自然知道對方的意思。

草原的情況,不比西南夷,西南夷諸國,基本都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之中,其國土和人民不會跑。

但草原不同,各部族遊牧遷徙,常常一跑就是千里,甚至數千裡。

而且,很難保證對這些部族的監控和控制。

所以呢,選一個合適的對象就很重要了。

這個對象要足夠強,至少,得比其他部族強一些,不然,沒辦法搞事啊!

其次,它還得有個世仇,並且,必須保證這個世仇與它的力量在伯仲之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必須得有足夠的野心,其首領得是那種自信和強勢的人。

不然,就很難玩出效果。

就像西南夷諸國的故事,若非滇王野心勃勃,邛王同樣有着雄心壯志,張文當年也做不到那麼好。

當然了,經過這許多年的磨礪和鍛鍊,張文的手段和本事,自也提升了許多。自然,張文是有對象了。

但,這些事情,他怎麼會跟彭由說?

就像彭由不會告訴他,在今天下午,他將五百柄青銅弩賣給了一個部族那樣。

是以,張文只是笑了笑,就將這個話題轉移,說道:“這次龍城之會,我聽說,不僅僅西匈奴派來了多個代表,就連北方的句犁湖也派來了人馬,要來買糧食、絲綢大黃,甚至,我聽說有人在暗中重金求購各種書籍以及文人……”

如今,無論西匈奴還是北匈奴,都在搞漢化運動,以圖救亡圖存。

這個事情,講道理的話,應該是繡衣衛的事情。

但是呢……

作爲商人只要有利益可圖,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所不能做的。

如今,匈奴人送上門來了,怎麼可能不賺一筆呢?

但問題是,這錢賺歸賺,但不能把身家性命搭進去。

所以,彭由一聽,立刻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笑道:“我準備賣點魯儒的書籍……這次從長安來,我專門讓印了數百套……”

如今匈奴人只要是書,就願意買,而且價格還頗高!

這個錢不賺的是傻子!

什麼魯儒啊穀梁啊甚至公羊的書,朝廷本來就不限制外流。

只不過,得防止惡意競爭,免得砸了買賣。

是以,就要提前溝通,做好預備。

“既然如此,那我就賣點穀梁的著作吧……”張文一聽就笑了起來。

至於匈奴人拿回去會不會照着書上說的去做?

那與他們何干?

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848節 武夫當國(1)第1010節 內閣(2)第345節 兄弟們(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1564節 以夷制夷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693節 制度(2)第978節 準備戰爭(1)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704節 淘金浪潮(2)第851節 影響(1)第1044節 義縱的惶恐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796節 投軍第467節 家宴(1)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368節 永不加賦!第120節 過繼(1)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81節 無法拒絕的好處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320節 爲難第372節 警告第1262節 激動的軍隊第238節 喪母第934節 分野(1)第327節 選秀(2)第456節 三越第521節 條件(2)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142節 團結(1)第1294節 帝國的毀滅(3)第468節 家宴(2)第966節 省親(2)第65節 前世仇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595節 抉擇第1317節 分裂的匈奴第203節 周陽由的末日(2)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424節 冬小麥(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791節 背叛與忠臣(2)第517節 給他們主人第658節 南巡(3)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42節 長漂第179節 姊弟第1307節 嬰兒潮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824節 影響第376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2)第87節 萬石君第1165節 上吧!主父偃!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29節 彌補疏漏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403節 拉皮條第385節 殺使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201節 奇人異士(2)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534節 涼州與幷州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1117節 腦洞(1)第1312節 賞賜(1)第1200節 程序(2)第1394節 談判(1)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321節 困獸之鬥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40節 考舉?科舉?第365節 新的時代(1)第1551節 矛盾的陳嬌第1133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1)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1063節 屠殺(1)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1467節 期許第1305節 問題第433節 忽悠(1)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