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節 條件(2)

“朕聽說師家商隊走遍天下,遠至朝鮮、三越乃至於西南夷,皆有所往?”劉徹伸出一個指頭,慢悠悠的問道。

師旦此刻的心情,大抵好比孔雀開屏,恨不能將自己家族的優點全部拿出來,立刻就是小雞啄米一樣的點頭。

劉徹呵呵一笑,道:“朕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師家的所有商隊,朕都要派人進駐!”

師家的商隊,巔峰時期多達百餘支,加上外圍控制和附庸的其他商隊,這一數字可能多達四五百支。

擁有馬車、牛車上千輛,大小商船數百艘,師家藉此經營起了一個龐大的銷售網絡。

這樣龐大的一個網絡,在劉徹眼中,已經算是一個龐大的情報、商業以及監視網絡的雛形了。

正因爲這樣,他纔會動心,纔會冒險,親自下場。

只要控制了師家的網絡,將之整合。

未來,不管是要將繡衣衛的耳目安插到天下也好,還是劉徹的許多其他計劃也罷,都有施展拳腳的空間。

而且,頂着一個民間商賈的馬甲,很多事情,都可以放手去做,大膽去試驗了。

師旦聞言,立刻叩首道:“陛下旨意,小民不敢違抗,只是……”他俯首道:“小民闔府如今具被遷到關中,往日的夥計、賬房以及各路商隊的主事人,如今恐怕都不會怎麼聽命了……”

說話間。師旦眼角閃過了一絲狡魅。

確實,師家下面的很多商隊,在師家被遷徙的那一刻。都出現了不安分的跡象。

遷徙關中,對師家是災難。

意味着從此遠離根本之地,屬下的管事的,只要不笨,都會尋機自立,甚至貪婪膽大的,趁機黑掉師家的產業。化爲己有。

這樣的事情,在過去六十年。屢見不鮮。

但是……

當世的巨賈豪強們,見過了過去六十年那些倒在陵邑遷徙制度上的前輩們的下場後,豈能沒有預案,留下後手?

這世上。有矛就有盾,矛與盾之間的進化是緊密相連的。

一方強勢,另一方就必然會針對對方做出改變。

時至如今,當世大賈豪強,都已經針對陵邑政策,自我進行了變革。

或是在本地與官府緊密相連,用金錢開路,美女爲彈,腐蝕和拉攏官僚階級。藉此避開被上報長安,強制遷徙的命運,或是經營出一個好的名聲。讓官府無出下口,也沒有藉口,更可狹民意,逼迫地方官,不敢下手。

但這些都只是被動防禦。

狡兔三窟的道理,誰不懂?

任何一個能從歷次遷徙中逃過的豪強商賈家族。都有着自己的準備與計劃。

爲的就是防備,有朝一日。假如真的被強制遷徙到關中,自己家族如何涅槃重生。

這些準備中,自然就有着如何規避強制遷徙後,自家名下的主要產業與重要財源,不被強制遷徙所摧毀,好方便在被強制遷徙後,依然能源源不斷的提供財富,供給已在關中的家族使用。

歷史上,這些商人豪強的準備,確實是精細到了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極點。

以師家爲例,這個家族通過二三十年的佈局,在雒陽城和河南郡的其他商隊裡,廣泛施恩,投資,更與各路人馬保持了長久的親密關係。

主要的大型商隊和船隊,更是向來被掌握在師家的自己人手裡。

所謂自己人,當然是女婿、外甥以及那些出自師家自己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僕役、家生子。

雖然不可能讓這些人一直忠於師家,但最起碼,在強制遷徙後的三五年內,師家依靠積威和過往的恩賞,還是能控制住大局。

至於那些不穩的,不安分的,基本都是些小商隊或者無關緊要的商鋪。

但是很可惜,歷史上,他們遇到了不安常理出牌的小豬。

而且,小豬直接掀了桌子。

告緍令可不管你有多少後手,這個法令的主體核心,就是鼓勵民衆互相檢舉揭發隱匿的財產,一經查實,舉報者可以獲得被舉報者沒收財產的一半。

這就導致,很多人甚至都不需要證據,只要找郡中最富裕的幾個人家,隨便往衙門遞一個舉報信,然後就可以坐着數錢——反正,大戶家族,肯定都隱匿和瞞報了許多財產。

小豬以力破巧,商賈豪強們再多的佈置,再多的後手,都是一拳打在空氣裡,然後被不講道理的官兵衝進家裡,把財產全部查抄出來。

但現在,可沒有任何商人會想到,自己惹毛了皇帝,會導致皇帝開地圖炮,放出告緍令這頭兇獸。

而商賈逐利,膽大包天,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幹的。

像臨邛的程鄭氏和卓氏,趁着新君即位的混亂時刻,吞了鄧通在蜀郡的財產。

這膽子,誰敢說他們小?

此刻的師旦也是如此。

既然有機會能借助皇權,讓那些可能會藉機從自己家身上咬下血肉,然後逍遙的屬下們知道厲害,收回損失,師旦自然不會放過。

劉徹微微低頭看了一眼師旦,眉毛一跳,不置可否的道:“此事,不需你擔心,朕會讓郅都處理好!”

對郅都,劉徹還是有足夠的自信的。

這確實是個忠臣。

等河南郡事了,劉徹就已經打算任命郅都爲江都王太傅,讓郅都坐鎮廣陵國,開啓統一三越之路。

師旦立刻就喜不自勝的拜道:“陛下聖恩,小民感激涕零……”

劉徹的這句話,等於給師旦開啓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等於告訴師旦。從今以後,師家就可以以皇商自居了。

皇商,那可是比官商還要牛逼一萬倍的存在。

有了這塊虎皮。那過去經商中面對的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背靠天子,有少府的接濟和幫助,從採購到貨源再到售賣,每一個環節,都將變得完美無缺。

而且還不需要擔心地方官忽然跳出來搶奪果實,瓜分利潤。更不需要擔心沿路的安全,漢室苦心建立的亭裡系統和遍及天下的關防系統。都將成爲師家生意網絡上的一個節點。

這好處,簡直只是想想,都讓人心醉神迷。

劉徹懶得去理師旦是個什麼想法。

他對師家商隊的態度是很明確的。

整個網絡和所有的商隊,全部都要國有化。歸屬於少府。

劉徹已經想好了,讓王道去負責這個方面的事情的統籌。

師家的未來,大概就是個職業經理人的地位。

甚至過個幾年,等劉徹培養出了能掌握和管理好這個網絡的人才後,一腳踹開師家也是很簡單的。

當然,現在,師家的作用還是很關鍵的。

所以,劉徹也就耐着性子,繼續道:“第二。師家過去行走天下,所見所聞所記的天下郡國道路、山川、地理情況,你給朕整理好。半個月後送到石渠閣,交給太史公!”

太史公司馬談家族,世代都有個野望,那就是編篡出一本上朔三皇五帝,下敘當世政治地理軍事經濟的史書。

這也是司馬家族揹負的歷史使命。

從後世的史記——太史公自傳中,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就表現的很強烈。

司馬家族。歷代都是以此爲目標存在和延續的。

劉徹打算幫司馬家族一把,推動史記的誕生。

甚至不排除在未來以國家的力量參與進來。共同編輯完成漢室的百科全書。

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顯而易見的。

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給後世留下的屬於他的不朽印記。

身爲穿越者,劉徹豈敢落於人後,不留下些什麼讓後世無論王朝更替,世道變遷,也不磨滅的印記,那就等於失敗。

師旦聞言,立刻再拜道:“諾!”

“小人回去以後,就命家中上下,立刻整理……”

作爲行商,各地地理,山川地貌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等相關情況,自然是他們必須瞭解和知曉的東西。

劉徹聽了,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揮揮手道:“你先下去吧,記住,不要跟人說今天與朕見過面……”

嗯,這就是掩耳盜鈴了。

劉徹很清楚,這個事情是瞞不住人的。

相信,很快就會有人知道,今天他這個皇帝與一個商賈見過面,談論過一些事情。

就像當年程鄭氏見了他以後,沒多久,大家就都知道了相關事情,甚至連程鄭氏與卓氏出資修建褒斜道一事,在現在都成了公開的秘密。

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

你不去到處嚷嚷這事情,別人就算知道了,也會當做不知道。

但你要是公開叫嚷某些事情,那麼,其他人就沒法裝聾作啞,必須表態了。

這就是政治。

看着師旦消失在門口,劉徹對王道招招手,吩咐道:“前段時間,朕讓你在王溫舒那裡安插的人,安插好了沒有?”

王道立刻道:“陛下,奴婢已經辦好了……”

劉徹點點頭,沒有說話。

王溫舒是一柄雙刃劍,這個瘋子跟漢室其他酷吏一樣,都是文武雙全,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的天才。

不控制好,很容易割傷使用者自己。

而且……

王溫舒這個人,跟他的殘暴與暴虐成正比的是他的貪婪。

前世小豬的朝臣裡,能在貪財方面與之媲美的,也就寥寥幾人。

這個傢伙放出去咬任家,劉徹相信,他一定能咬死任家那個綠茶婊。

但是,就跟鹿鼎記裡康麻子讓小寶去抄家一樣,劉徹實在很擔心,任家的財產,最後可能都要落到王溫舒手裡。

若只是幾百萬錢,劉徹懶得去理會。

但任家,卻是能與程鄭氏、卓氏鬥富的真正巨賈。

其家產,光是田地,估計足有一萬餘頃。

劉徹實在很難放心啊!()

第1175節 羞恥第1320節 爲難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170節 訛詐第1596節 戰起(3)第641節 廟算(3)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586節 新世界(2)第687節 平律(2)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1122節 影響(2)第732節 國情諮文(3)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1200節 程序(2)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454節 墮落的遊俠羣體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674節 暖冬第145節 文明之光第977節 老朋友第699節 目的(1)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650節 嘗試(2)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1145節 經濟(2)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421節 狗腿子(1)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482節 視察第871節 覲見(1)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693節 制度(2)第152節 滅蝗策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22節 過繼(3)第1458節 掀桌子(4)第486節 政體第879節 構想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240節 劉嫖的秘密第1078節 城彼朔方!(2)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087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1)第233節 寧成的覺悟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400節 父系天下第426節 換皮第932節 廣關(1)第1001節 資本、權貴與學派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68節 祥瑞(1)第479節 來自印度第1079節 小算盤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957節 河套戰略(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427節 看望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182節 講道理(3)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333節 滅亡(1)第360節 微服(3)第687節 平律(2)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208節 調查(2)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760節 交易第65節 前世仇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523節 金山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209節 新法家(2)第218節 認可第498節 閱兵第355節 決定第1063節 屠殺(2)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638節 轉折第513節 鼓譟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003節 託付重任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1169節 藝術(3)第799節 戰前(3)第412節 考舉(5)第1448節 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