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六萬頭豬

“樸大人,你好好回憶下,澳夷的火器在雨天可有使用?”金炳國目光炯炯地看着樸仁勇。

“沒有。”樸仁勇聽到問題就猜到了金炳國的想法,他做出一副努力回憶的樣子,閉上眼睛良久才睜開,“確實沒有。”

“下官甚至記得他們在涉水的時候,都要將火銃高高舉過頭頂,唯恐沾了水的樣子。”這點他倒是沒說謊,不過這僅僅是爲了防止槍械鏽蝕而已。

“大人,你的意思是......”樸仁勇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驚喜的眼睛中閃動着光芒。經過上次在景福宮的表演,樸仁勇的演技有了質的提升,現在是直追奧斯卡影帝了。

“對!”金炳國拈了一下鬍鬚,“李根碩大人說澳夷在攻城時遇到大雨便暫停攻擊,你也說澳夷火銃不敢遇水,可見怕水就是他們火器的死穴!”

“大人高見,那可是天助新羅了。”樸仁勇順勢吹捧道。

“來人,速招本地農戶,我要知道最近什麼時候會下雨。”金炳國大聲命令。

經過和多個本地的農戶打聽和確認,因爲飈風過境,最近幾天隨時都會降下大雨,這可讓金炳國直呼“天助我也”了。在對瓢潑大雨的熱切期盼中,金炳國帶着隊伍往咸興開始進軍。

“報!前方發現澳夷前哨!”一個偵察兵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

“澳夷有多少人?距離有多遠?”

“回稟大人,馬軍六七百人,步軍四五千人,大炮十餘門,據此十里。”偵察兵看見的是獨立騎兵營以及第一團和第三團。

金炳國看了下地圖,附近是一個雲興裡的小村莊,他又擡頭看了看烏雲密佈的天空,“傳令全軍,加速前進,搶佔雲興裡,迎敵!”

轟隆隆,隨着一道閃電撕裂天空,期待已久的大雨終於落了下來。“全軍,隨我破敵!”金炳國一催座下戰馬,高舉大刀,向着長庚軍的陣地衝去。

砰,砰,砰......

“飛折八百里,江原道急奏!無關人等速速散開!”

“飛折八百里,江原道急奏!無關人等速速散開!”

一名帽插紅翎郵驛策馬在漢陽街頭飛馳,街邊的百姓紛紛側目。

“啓稟太后,江原道八百里加急!”一名太監捧着奏匣快步了走進了慈慶殿,趙太后抽出奏摺,纔看了一眼,手中的奏摺就“啪嗒”一聲掉在了地上。

坐在一旁的大院君李是應連忙撿起了奏摺,只見奏摺上寫道:臣江原道觀察使姜克用,臣咸鏡北道觀察使樸仁勇謹奏:八月初六日,訓練大將金某帥大軍六萬與澳夷會戰於雲興裡,時風雨大作,金某恃夷人火器怕水,乃帥軍冒進,孰料澳夷竟於雨中銃炮齊發,大軍遂敗,臣等僥倖收攏殘兵二千餘人,而元山已不可守,臣等已退至平康期據城死守,以全忠烈。

大院君也是眼前一黑,六萬大軍啊,一戰就沒了?就算六萬頭豬也得趕好幾天啊!

而這時,在府邸中的金佐根兄弟也聽到了管家傳來的消息。

“江原道八百里加急?是討夷的事情有消息了?”金佐根沉吟道。

“看來是的,而且恐怕戰事不利。”金星根倒是有些興奮,“若是大捷,郵驛必然會喊出來。”

金佐根點點頭,“卻是要早做計較。”

兩人正商量着,管家跑了進來,“二位老爺,宮裡急詔!”

二人連忙穿好官服趕到慈慶殿,才進門,還沒施禮,趙太后就急匆匆讓太監把一份奏摺遞給了他們。

兩人看完,也是面面相覷。誰能想到,六萬大軍,就這麼打了水漂。

“兩位卿家,現在可如何是好?”趙太后急切地問道。

“太后,事到如今,只有求和一途了。”金佐根說完,他故意擡頭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大院君。此時的大院君早已沒有了當初在朝堂的意氣風發的樣子,也是一臉焦急地看着他。

“那就求和吧,不過派誰去呢?”大院君焦急地問道。

“爲今之計,只有老臣冒死去元山走一遭啦。”金佐根嘆了口氣答道。

接待金佐根的仍然是茅石芭,這次他倒是完全沒有和金佐根客氣,直截了當地提出了長庚軍的要求:新羅對長庚軍全面開放,長庚軍商人有權在新羅國自由進行貿易活動;長庚軍有權在新羅國全境內勘探及採礦,五年內不得收取礦稅以抵償長庚軍礦山建設費用;賠償長庚軍軍費白銀200萬兩;允許長庚軍在新羅國內招募勞工;長庚軍有權在漢陽設立使館並駐軍保護;割讓清津城給長庚軍;開放元山、釜山、蔚山、仁川爲商埠。

金佐根一聽徹底傻了眼,這些條件要是答應了,那新羅不就完了嗎?“貴使,這些條件太苛刻了吧。”

“苛刻?”茅石芭冷冷一笑,“卻不知新羅還有多少兵馬啊?”

“額,這個......”金佐根一時語塞。

“金大人,不妨這樣,給你一個月時間,你們回去召集全國兵馬,我們在漢陽城下決一死戰,成王敗寇可好?”茅石芭戲謔地看着金佐根。

“不不不,貴使莫要頑笑,貴軍的兵威我王已經知道了。”金佐根擦了擦頭上的冷汗,心裡暗道:在漢陽城下決一死戰,那新羅才真是要亡國滅種了吧。

“這樣吧,金大人,給你三天時間,你把長庚軍的條件帶回去給貴國國王,三天後,要是沒有滿意的答覆,那長庚軍就自己去漢陽親自找貴國國王商量了。”茅石芭冷冷地看着金佐根說道。

聽完長庚軍的條件,勤政殿中一片譁然,衆臣議論紛紛卻拿不出一個靠譜的主意。最終,還是大院君李是應站了出來,“啓奏大王、太后,澳夷之和談條件確極爲苛刻,然我軍已無力再戰,臣亦問聞勾踐有臥薪嚐膽之事,今形勢所迫,爲保宗廟社稷,只能虛與委蛇。又,臣請效壬辰倭亂之事,請天兵助剿澳夷。”

於是,三天之後,大院君李是應代表新羅再次與長庚軍進行了談判,除割讓清津城改爲租借50年之外,全面接受了長庚軍的條件,並簽訂了正式的條約,史稱《元山條約》。

“該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深了新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摘自《新羅史》

二十五、六萬頭豬一十九、連環計二十八、吞併新羅二十三、遠交近攻六、剿匪(上)五、林海雪原二十一、發展二十五、六萬頭豬三、成軍二十二、閱兵一十四、長庚城保衛戰二十八、吞併新羅二、環境一十二、長庚城十、圍點一十九、連環計一十四、長庚城保衛戰一十六、長庚都督府二十四、驅逐澳夷八、戰利品二十四、驅逐澳夷一十二、長庚城一十五、攻略烏蘇裡二十七、線列步兵一十八、新津城裡好八連五、林海雪原基礎設定一十九、連環計二十六、求援一十七、下一站二十二、閱兵一十八、新津城裡好八連一十五、攻略烏蘇裡一十二、長庚城一十四、長庚城保衛戰二十、清津條約基礎設定一十五、攻略烏蘇裡一、“曙光”號七、剿匪(下)一十二、暗流涌動六、剿匪(上)二十一、發展十、圍點四、獵狼一十二、暗流涌動三、成軍一十七、下一站一十三、行軍二、環境溫徹斯特M1894式步槍一十七、下一站十、圍點一十七、下一站一十七、下一站三、成軍十、圍點四、獵狼四、獵狼一十七、下一站九、東方城二十九、規劃二十八、吞併新羅二十三、遠交近攻二十二、閱兵十、圍點二、環境九、東方城二十四、驅逐澳夷二十九、規劃二、環境基礎設定一十七、下一站二十一、發展二十、清津條約二十六、求援二十二、閱兵一十四、長庚城保衛戰一十五、攻略烏蘇裡六、剿匪(上)四、獵狼二十七、線列步兵一十二、暗流涌動六、剿匪(上)基礎設定二十九、規劃二十七、線列步兵一十四、長庚城保衛戰三、成軍七、剿匪(下)一、“曙光”號一、“曙光”號七、剿匪(下)一十一、打援二十八、吞併新羅一十九、連環計基礎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