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連環巴掌

第161章 連環巴掌

蘇澤也想過,讓長寧衛的扮作倭寇,直接燒了蔡員外的莊子。

但是一名鄉居的致仕官員被殺,這可就不是小事情了,就算是被“倭寇”殺的,官府也要做好詳細的調查,絕對不可能草草結案的。

一旦露出馬腳查到了長寧衛頭上,那不造反也要造反了。

更何況林默珺也未必會同意這麼做。

帶領衛所士兵殺大明鄉紳,和帶領船隊劫掠走私海商,這可是完全不同的。

蘇澤嘆了口氣,歸根到底,還是陸權和海權完全不同的運行邏輯,讓他還沒辦法動用海上的力量。

陸權國家的運行邏輯,和海權國家的運行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無論是什麼政治體制,陸權追求的是政治上的“安全感”。

陸權擴張需要的是安全感,將百姓束縛在土地上是爲了安全感,禁海也是爲了安全感。

佔領每一處關隘,佔領每一座城市,要不是行政技術和通訊技術達不到,陸權國家甚至想要管理每一寸的土地和土地上的所有民衆。

林默珺可以假扮倭寇,在海上興風作浪,可是一旦上岸就不一樣了,那就等於挑釁整個帝國的安全感。

如今大明朝廷調集了全國東南的物資,調集了全國半數精兵,來清剿上岸的倭寇,就是因爲這些倭寇攻佔城市殺害百姓,嚴重威脅到了帝國的穩定,最終這場倭亂還是被平定了。

蘇澤可沒有挑戰整個明帝國軍事實力的想法,要知道嘉靖年明軍雖然爛,但是也沒到自己區區幾百人就能擊敗的地步。

如果真的爛成這個樣子,那嘉靖就應該找棵老歪脖子樹上吊算了。

陸權追求的是極致的控制力,而通過層層搜刮上來的財富,也有很大一部分用於維持帝國穩定的開支。

穩定,纔是最重要的,挑戰帝國秩序的行爲是要被嚴厲鎮壓的。

當帝國控制力下降,或者帝國失去了統治權威,那就是帝國土崩瓦解的時候了。

但是海權的邏輯完全不同。

大洋茫茫,不可能控制海上所有的區域。

甚至控制一條航線都是無法做到的。

就像是葡萄牙人,想要控制東方香料的航線,可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的香料在奧斯曼人的走私下進入歐洲,這麼多年來完全沒辦法壟斷香料銷售。

南美航線也是這樣,西班牙建立了殖民地,但是也無法阻擋英國人和荷蘭人撬他的牆角。

海權重視的是影響力,通過控制一個個節點,編織起來一張網絡,海權國家算的更多的是收益。

維持統治的投入是多少,鎮壓反叛的追加投資是多少,佔領這個地區的收益是多少。

這也是爲什麼二戰後的英國,可以如此果斷的放棄印度統治。

固然有美蘇的力量介入,但是也不可否認的說,當時甘地的鬥爭運動已經讓英國在印度殖民的成本大於收益了。

作爲一個大陸權國家,很難想象這種隨便放棄領土的行爲。

但是在海權國家,這種事情卻是很正常的。

殖民是來賺錢的,又不是來撒錢的。

賺不到錢,自然就要撤資了。

總而言之,陸上有路上的規矩,海上有海上的規矩。

除了王朝末年秩序完全崩潰,在嘉靖三十三年這樣的時候,匪盜都是規矩最大的組織。

城裡那些家族的莊子不能劫,那些人家的族人不能綁票,這些都是要牢牢記住的。

不過就算不動用長寧衛的人,蘇澤也有的是辦法對付蔡家人。

飛虎賭坊的人幾乎都被抓進了牢房裡,而賭檔掌櫃蔡幫壯關進了縣衙大牢不到兩天,就全身高燒被陳叔飛讓家人擡了回去。

蔡幫壯回家當夜就一命嗚呼,家裡人到縣衙提告,卻被告知當日在賭檔打架的,都是外縣來南平縣的“流盜”。

蔡幫壯的家人自然對這個結果不滿意,可是咱大明也是法治社會,做事也要講究證據的。

當日在賭坊的賭客都一鬨而散,根本不可能出來作證。

被抓進大牢的賭坊成員,也都說不出到底得罪了誰。

甚至當時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這些人也都說不清楚。

賭坊本來就是不合法的,一個不合法的賭坊的掌櫃的,死了就死了,將狀紙發回蔡家人,並且讓衙役恐嚇他們,不允許繼續再告。

讓蔡員外難受的是,賭坊的事情還只是一個開始。

蔡家一下子接到了大量的拘票。

蔡家幾個負責出門採買的管事的,這幾天都拿到了縣衙的拘票,有人狀告他們採生折割。

採生折割可是凌遲的大罪,自然要先拘進牢房關押着。

蔡員外讓人去打聽,發現狀告他家管事的都是養濟院的孩子。

這些孩童向官府狀告,說他們的兄弟姐妹被蔡府的管事拐賣,還有不少旁證,說看到蔡府的管事和這些孩子搭話,還帶着一些孩子離開。

“豈有此理!白知縣還懂不懂大明律!這些流浪孩童的狀告也受理?”

蔡員外是個白胖的老者,長期的養尊處優並不能看出他的確切年紀來。

不過按照大明規定的退休年齡,蔡員外是超過六十歲的。

蔡員外頭戴進賢冠,雖然嘴上說着抱怨的話,但是手上的活兒不停,正在小心翼翼的重新裝幀一本古書。

站在蔡員外對面的是一名身穿綢緞的中年人,他沒有戴冠,而是用一塊方巾扎住頭,對着蔡員外拱手說道:

“這些孩童都有人打了抱告,縣衙自然要受理了。”

蔡員外放下手裡的古書說道:“那就上堂!我朝律令,抱告者同罪!誣陷可是大罪啊!”

這個中年人嘆了一口氣,他的名字叫做方鏡,是延平府出名的大狀師。

平日裡蔡家的官司,基本上都是方鏡出面處理的。

方鏡在府衙縣衙消息靈通,在延平府也是知名的人士,不過在蔡員外面前還是一副晚輩學生的樣子。

沒辦法,誰讓蔡員外是致仕官員呢,方鏡不過是個秀才。

方鏡說道:“這,這次給這些孩童做抱告的,是知府家的人。”

蔡員外終於放下了手裡的古書,他皺眉說道:“方知府?”

方鏡苦澀的點頭,雖然是知府家的下人,但也是官宦家別冊上的人,知府家的人出面給這些孩子打抱告,縣裡又怎麼敢不受理。

更不要說這些狀告都是有人證的,狀紙也都是寫好的,如果縣裡不受理,也可以直接告到府裡去。

聽到方知府介入了這件事,蔡員外終於變了臉色,沒有之前那副平靜的樣子。

“賭坊的事情,這這些狀告,都是同一人所爲吧?”

方鏡點點頭,飛虎賭坊那件事明顯是有人策劃,蔡幫壯在縣衙大牢待了兩天人就不行了,至今賭坊的人還都在縣衙扣着。

現在又憑空出了這麼多的誣告案子,抓的都是蔡家重要的管事的,明顯就是有人在針對蔡家。

“查!到底是誰和老夫過不去!”

蔡員外將古書扔下,滿面猙獰的吩咐道。

第二天的時候,不需要方鏡動用關係去查,都知道是誰幹的了。

十月份月頭那刊的《拍案驚奇》因爲倭亂的關係沒有按時刊發,十月七日補發了一期。

頭版依然是連載的牡丹亭,但是第二版則是一則縣裡的命案。

雖然用了熊某,蔡某來代替其中的人物,但是隻要是人就能看出所指的蔡某是誰。

案件將熊父染賭癮,茶園分貢,熊某去賭坊理論,被拋屍在閩江支流,再到熊父告狀簽下甘結後自殺,所有的過程都詳細寫了出來。

這篇文章中出現的人名和地名,甚至賭坊的名字,都是南平縣本地,文筆也是淺顯易懂但是劇情百轉千回,又涉及到了人命官司,很快就成了全南平縣討論的熱點。

這蔡某到底是誰,不言而喻。

蔡家人都不敢出門買菜了。

南平縣城讀書人都和蔡家做了切割,生怕臭了名聲。

名聲這個東西就是這樣,有些事情就是不能放在太陽下曬。

逼死人侵佔別家田產,縣裡很多大戶都做過。

強買強賣,合同陷阱,這些也都是常用操作了。

可你偏偏只能暗地裡做,不能公開挑明瞭做。

一旦公開了,那就要被所有人唾棄。

現在蔡家的名聲就是這樣,原本往來的家族都不敢和他家往來了,蔡家人上街都要被人行注目禮,蔡家的宅子也被人破狗血扔大便。

蔡家人現在連門都不敢出,蔡家子弟也不敢去上學了。

養濟院內,蘇澤正在給孩子們講授算學。

放在後世,這些孩子也就是上小學的年紀,但是現在已經要自己賣報爲生了。

領頭的彭安雖然還是不肯搬進養濟院住,但是每次養濟院開課他都會來上課。

蘇澤的開蒙技能已經Lv5了,給這些孩子講課信手拈來,深入淺出講完了課之後,蘇澤一宣佈散學,這些孩子們就爭先恐後的離開了課堂。

蘇澤笑了笑,一身錦衣的方“公子”踏入了課堂。

方若蘭似笑非笑的看着蘇澤說道:“今日報紙一出,蔡家就知道誰在對付他們了,你真的要跳出來和蔡員外爲敵嗎?”

蘇澤整理完課本,低着頭說道:“蔡家殺我好友,蘇某自然要爲好友報仇。”

方若蘭嘆了一口氣說道:“那蔡幫壯不是已經死了嗎?”

蘇澤說道:“蔡幫壯?那不過是走狗爾,真正害死熊家兩口人的是誰,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方若蘭嘆息一聲說道:“蔡家有茶園、染坊,是南平縣盤根多年的大族,你們長寧衛雖然也有產業,但是也不可能一直這麼鬥下去的。”

蘇澤聽出了方若蘭的畫外音道:“府衙那邊有什麼言語嗎?”

方若蘭點頭說道:“蔡員外在福建按察使司也有關係,找了人向府衙打了招呼。”

蘇澤立刻明白了方若蘭的意思,當日他請求方若蘭幫忙,讓府衙的人出面給孩童打抱告,將蔡府的幾個管事的關進了縣衙。

如今蔡員外也使了關係,一省按察使司負責分管一省的司法工作,掌一省刑名按劾,與布政使、都指揮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軍事,合稱三司。

現在按察使司只是私下和府衙打了招呼,如果按察使司提審案子,那府縣兩級衙門都撐不住。

蘇澤微微一笑,這一招不過盤外的閒子,不過是讓蔡家噁心一下,並不是真正的殺招。

就連刊登在報紙上的文章,也不是蘇澤的殺招。

方若蘭看着蘇澤:“伱還有別的法子?”

蘇澤拿起一塊算盤:“蔡家城外兩處莊子,都種的是靛藍,茶園要等到來年春季纔有產出。”

“蔡家這麼多口人,蔡員外今年倭亂的時候又低價買了兩房小妾,家中吃穿用度一個月要耗費多少?”

明代官員俸祿不高,蔡員外不過是南京戶部員外郎,油水也就那樣。

這些年當官積攢的錢財,基本上都換成了不動產,也就是田莊和茶園了。

大明朝官員置業的首選方向自然是購買土地了。

在福建這種土地稀缺的地方,買地更是剛需,蔡家作爲新晉一代才崛起的鄉紳,自然是將錢都用在了買地上。

是的,蔡家在延平府還算是第一代的鄉紳,蔡員外其實不過是個舉人,靠着累功才升到了南京戶部員外郎。

戶部員外郎纔是從五品的官員,蔡家再往上也沒有出過進士舉人,所以在南平縣並不是根基深厚的家族。

蘇澤迅速使用“估價”、“數學”等技能,詳細的計算出蔡家的家產和日常收入。

“你看,蔡家的產業也就這麼多,大頭都在田莊土地上,而他家的田莊不種糧食,日常收入靠的就是縣城裡賭坊和染坊的收入。”

“蔡員外兩個兒子進學,一年消耗不少於五百兩銀子,前幾日蔡府還辦了喜宴,又是一大筆開銷。”

“也正是開銷日大,所以蔡家纔想出這些卑劣的手段,要奪我熊兄家的產業。”

其實熊嶽也說過,家裡想要賣茶園。

開茶園要有茶貢,採茶期間還要僱傭僱工,其實也就比種田的收入高些。

蔡家也想過買茶園,但是市價太高所以才用上這樣的手段。

蘇澤說道:“賭坊已經關了,接下來就是染坊了。”

蘇澤當然不是這麼便宜那個蔡員外,肯定是要讓他償命。

不過就和打仗一樣,要斬首敵將首先要斷其爪牙,先將蔡家的血放幹了,纔是報仇的時候。

蔡家要見招拆招,甚至向蘇澤打擊報復,那自然就要花錢。

那就先斷了他的財路再說!

蘇澤看向蔡家方向,他要將蔡家綁上祭臺,慢慢放幹血再了結他,這才能祭奠熊嶽在天之靈。

而這一次對付蔡家,也包含了蘇澤的一點私心。

日後造反後,總要團結一部分進步的鄉紳,打擊蔡家這樣的劣紳土豪,肢解他們的影響力,蔡家就是蘇澤練手的第一個對象。

方若蘭感覺到了一絲寒意,卻又心中微微有些雀躍。

她忍不住拍手,

愛看,就要看血流成河!

(本章完)

第402章 於二公子的風險投資(二)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072章 巧破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79章 亡於洪武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53章 解散國子監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003章 占卜第501章 蘇澤的預測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186章 大買賣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514章 “皆大歡喜”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19章 高拱倒臺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221章 五星連珠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451章 僭主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173章 案首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67章 論資排輩出門了,晚上八點半更新第600章 三三制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544章 有線電報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529章 電磁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024章 械鬥罰銀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036章 售鹽第84章 射擊技能第617章 打老虎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609章 做空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646章 蘭州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625章 三本書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242章 晚年不詳第463章 紅丸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