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內鬥不止

裕王手足無措,他看向高拱,又看向九邊文武羣臣,連忙說道:

“父皇還在,孤登基不是篡位嗎?萬萬不可!”

高拱再次勸進道:“殿下要統帥九邊收復京師,僅僅依靠監國太子的名義是不夠的,爲了京師百姓,臣請殿下登基!”

裕王看着下方的文武羣臣,繼續說道:

“諸位愛卿莫要再說了,在收復京師之前,孤是不會登基的。”

裕王不是不渴望權力,他小心謹慎的做了半輩子的皇位繼承人,他的日子還不如唐肅宗做太子的時候。

好歹人家唐肅宗明確的被立爲太子,而裕王一直到嘉靖西狩之前,都沒有確定太子的名分!

權臣嚴嵩,景王奪嫡,裕王的日子可以說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還有嘉靖這麼一個迷信“二龍不想見”的父皇,裕王從小就極度缺乏安全感。

在這一次離開京師之後,嘗試到了權力滋味的裕王,也品嚐到了名爲野心的東西。

但是現在裕王還是不敢登基。

嘉靖秉持國政那麼多年,夏言、嚴嵩這樣的權臣殺之如豬狗,邊關大將更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了。

裕王心中依然對這位父皇充滿了恐懼,這才提出收復京師再登基的想法。

高拱倒是沒有繼續勸進,達到這一步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這等於讓裕王當衆許下了政治承諾。

收復京師登基,在場的諸將看到了“從龍之功”就在眼前,自然就有了努力奮鬥的目標。

而嘉靖西狩和太原兵變,已經極大的削弱了嘉靖的權威,現在稱帝不稱帝倒是也無所謂了。

等到武將們都離開之後,高拱又對裕王說道:

“殿下,如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裕王已經降高拱視作最重要的輔政大臣,他連忙問道:“高師傅請講!”

高拱說道:“徐州。”

裕王想了一會兒,這才明白了高拱說的是朝廷派遣南下的九邊精騎。

高拱說道:“既然東南主力已經北上,那徐州的九邊精銳必然沒了作戰目標,這支部隊是朝廷抽調九邊精銳組成的,對時局影響巨大。”

裕王的冷汗都冒出來了,高拱說的沒錯,這支部隊太重要了。

高拱很直白的說道:“若是這支部隊依然效忠陛下,那殿下收復了京師之後也很難坐穩皇位。”

面對高拱,裕王也不裝那副孝子的樣子了,他連忙問道:

“高師傅,且爲之奈何?”

高拱說道:“九邊精騎的主帥楊博,是陛下提拔重用的,深負君恩,是很難說動的。”

“但是副將張居正,是臣的好友,張叔大有匡扶社稷的志向,如果殿下能重用他,張居正應該會站在殿下這邊。”

高拱繼續說道:“此外遼陽總兵李成樑,此人看起來粗鄙野蠻,實際上卻狡詐貪婪,但是他這樣的軍頭最顧惜的就是自己的利益。”

“殿下可以任命李成樑爲薊遼總督,統管薊州和遼陽二鎮,再賞賜珠寶金銀,許之以利,則李成樑就能站在殿下這邊。”

“有此二人,九邊精騎就能掌控在殿下手裡,則大事已定!”

裕王立刻說道:“高師傅真是朕之諸葛孔明!”

高拱又說道:“但是要勸服此二人,必須要臣親自去纔可以!”

“什麼!”

裕王再次手足無措,這段日子他大事小事都聽高拱的,現在高拱要南下,裕王又荒神了,他說到:

“高師傅離開之後,國事要如何啊!”

高拱說道:“吏部主事張四維,有宰輔之才,可以輔佐殿下。”

“軍事上延平毛總兵忠心殿下,辦事穩妥,可以委託以武事。”

裕王連忙說道:“高師傅推薦的人,朕記下了。”

高拱盯着裕王說道:“殿下,還有兩件事,請殿下一定要切記。”

裕王連忙正色的看着高拱。

高拱說道:“山西疲弊,不是王業之資,山西宗室已經被陛下停了祿米,在奪回京師之前,殿下切不可恢復,要不然士兵缺少糧食,作戰必然不力。”

裕王連忙點頭說道:“孤知道了!”

高拱又說道:“大同和蒙古的邊貿,是如今西北最重要的財源,切莫不可以輕易改動。”

裕王又說道:“孤知道。”

高拱緊接着說道:“此外如今在宣府,有言官說從蒙古俺答借兵的事情,臣已經降這些言官處置了。”

“蒙古人貪婪,而且就在九邊,若是入關之後那就是心腹之患。相比之下東南賊軍是孤軍深入,只守着京師不可能久持的,殿下切不可因爲操之過急,而引狼入室!”

高拱這句話已經說的很重了,裕王連忙說道:“這個孤明白!”

說完了這些,高拱確實有些累了,等離開裕王的府邸,高拱深深的嘆氣。

他確實不想要離開這裡,可是要讓徐州的九邊精騎向裕王效忠,又只有他能南下做這個說客。

高拱很清楚,如果九邊精騎還效忠嘉靖,就算是裕王攻下京師登基,也會被嘉靖重新趕下臺。

只有掌控了九邊精騎,嘉靖皇帝才能徹底退位,安心做個太上皇。

裕王不算是一個好的皇帝,但是嘉靖更不是。

如今嘉靖西狩,又被海瑞逼着下了《罪己詔》,政治威信已經降低到了最低,正是最好的時機!

一定要逼迫嘉靖退位!

高拱收拾東西準備南下的時候。

六月十日,嘉靖終於一路山逃到了平陽。

平陽在汾水的邊上,到這裡就已經算是關中附近了。

這一路上的狂飆,讓所有人都心力交瘁。

特別是內閣首輔徐階,他本來就年紀不小了,一路上操持各種事情,現在又老了十歲的樣子。

很多具體的工作,徐階已經徹底做不動了,只能交給趙貞吉來做。

不過今天的會議非常重要,徐階只能強打着精神,在兒子的攙扶下去了臨時行宮。

嘉靖皇帝也彷彿老了十歲,他在沒有宮中那仙風道骨的樣子了,皇帝無力的躺在椅子上,看着剩下來的朝臣,皇帝也忍不住悲傷起來。

他自然不是爲了那些在太原兵變中被殺的朝臣哭泣,而是感覺到了自己的權力正在逐漸失去,他再也無法和以前那樣操持朝政而傷感。

徐階進入議事廳之後,西狩的朝廷終於有機會坐下來開會了。

第一個發言的是趙貞吉,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請陛下調徐州的九邊精銳入關中勤王!” 這句話說完,徐階一驚,他看向趙貞吉這個弟子。

徐階立刻說道:“萬萬不可!”

嘉靖顯然已經極度的缺乏安全感,他對趙貞吉這個提議很感興趣。

但是現在的皇帝和在京師不一樣了,徐階這一路上操持國政,又平定了太原之亂,皇帝不可能不聽他的意見。

徐階的理由也很簡單:

“陛下,關中前年地動(地震),災民遍地,又沒有糧食,要如何養活九邊精騎?到時候供養大軍引起關中民變,陛下要怎麼辦?”

聽到民變這兩個字,嘉靖也被嚇到了。

但是這一次不粘鍋趙貞吉,卻很堅持的說道:“關中沒糧食,湖廣有糧食。”

“湖廣可以往徐州不遠的滎陽運糧,再將糧食運送到開封,那九邊精騎就可以入關中了。”

聽到趙貞吉的計劃,皇帝的眼睛又亮了。

徐階立刻急了,他對皇帝說道:

“萬萬不可!大軍調動所耗糧食衆多,而九邊精銳若是離開徐州,則朝廷就等於放棄了大運河沿線等於朝廷徹底放棄了帝國東壁!”

徐階說道:“陛下,現在不是漢唐了,東重西輕的局勢已經形成,如果放棄徐州,那蘇賊全佔南直隸,朝廷就再也爭不過了!”

徐階拿出自己的計劃:

“陛下去西安,可以用湖廣的糧食在關中招募災民當兵,只需要訓練出一隻軍隊就能守住關中。”

“在徐州的九邊精騎,則可以控制江淮。”

趙貞吉立刻反對說道:“徐閣老說的簡單,那九邊精騎不要吃飯的?有現成的精銳不用,在關中編練新軍幹嘛?”

徐階搞不清楚趙貞吉爲什麼突然跳反,他還是將自己的方案說道:

“徐州的九邊精騎可以就地屯田,另外山東的糧食也可以供應大軍,陛下,如今時局不明,一靜不如一動啊!”

看到皇帝又猶豫了,趙貞吉終於圖窮匕見說道:

“陛下,太子殿下罔顧您的命令,不守京師擅自去了宣大,導致京師陷落纔有太原兵變!”

“若是徐州的九邊精銳向東宮效忠,陛下要怎麼辦?”

徐階徹底傻了,他看向趙貞吉。

裕王去宣大這件事,一直都被朝廷大臣們默契的沉默着。

清流本來就算是支持裕王登基的,而立裕王爲太子,也是徐階建議的。

就算是裕王以後做了皇帝,徐階也是有大功勞的。

但是趙貞吉不是。

趙貞吉入京時間短,和裕王也沒有什麼交集,趙貞吉能夠入閣,全部是因爲嘉靖的提拔。

而且裕王也有自己的班底,高拱張居正都給裕王講學過,和裕王的關係深厚,這些人日後必定是要被裕王重用的。

趙貞吉很清楚,裕王繼位之後的內閣中,是沒有他的位置的。

趙貞吉乾脆圖窮匕見說道:“陛下,景王就在湖廣,臣以爲如今的亂世必須要行非常的制度。”

“湖廣巡撫無法專任一方,請陛下以景王爲都督荊楚贛淮諸軍事,總督湖廣、江西、江淮軍政,守衛關中門戶並負責徵調抗賊餉銀!”

趙貞吉這句話一說,徐階怒髮衝冠道:“賊子!國家危難之際你竟然想要分裂大明!”

趙貞吉面無異色的說道:“陛下,景王也是您的親子,有景王在湖北籌措,才能萬無一失。”

趙貞吉說完這些,就不再說話,但是在嘉靖皇帝的心中,卻掀起了巨浪。

這一路上逃亡,讓皇帝十分疲憊,連權術上的直覺也遲鈍了。

但是靈活趙貞吉這麼一提醒,嘉靖反應過來。

自己的敵人不僅僅是蘇澤,還有自己的兒子裕王。

西狩加上太原兵變,都已經說明皇帝的權威大不如前。

若是裕王在北邊登基稱帝,自己要怎麼辦?

難道和李隆基一樣退位?

可是歷史上李隆基是怎麼死的?

在唐肅宗收復京師之後,李隆基從蜀中返回長安。

剛開始的時候唐肅宗還讓李隆基住在興慶宮中,允許他和舊臣交往。

可是很快李隆基的寵臣高力士被殺,唐肅宗又怕李隆基復位,將他囚禁在高樓之上,連樓上的窗戶都用木板封上,每日只從一個小窗送飯菜。

最後曾經殺宰相殺兒子如屠狗一樣的皇帝,曾經被羣臣稱呼爲聖人的李隆基,就死在這麼一個小黑屋子裡。

嘉靖徹底恐懼了。

趙貞吉的計劃,則給了嘉靖一個另外的可能。

景王!

景王就蕃在湖廣,就蕃的時候皇帝給了他很大的土地,有錢有糧食。

如果能讓景王出來,那就算是裕王奪回京師,也不敢貿然登基。

有了兩個兒子制衡,他才能繼續做這個“好父皇”。

立刻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嘉靖看向趙貞吉說道:

“愛卿所言極是,朕這就擬聖旨,不過誰去湖廣宣旨?”

趙貞吉立刻說道:“臣去!”

皇帝裝作捨不得樣子說道:“可是內閣只剩下你和徐閣老二人,內閣的事情都交給徐閣老可要怎麼操持的過來?”

趙貞吉立刻說道:“禮部侍郎李春芳做事穩妥,能協助徐閣老處理國政。”

徐階又看向李春芳,只看到李春芳並沒有擡頭,徐階很快明白他已經和趙貞吉結盟了。

皇帝立刻說道:“那就讓李春芳入閣!”

李春芳謝恩之後,皇帝立刻讓趙貞吉前往湖廣,宣佈朝廷的命令,並且專門刻了一枚三省都督大印交給景王,並且還允許他直接任命三省七品以下官員的權力。

此外皇帝又派出使者,讓徐州的九邊精騎移鎮滎陽。

等到平陽會議之後,徐階心灰意冷,向皇帝告病請辭。

皇帝依然不許,還許諾入關中後要重賞徐家。

徐階長子離開西狩隊伍,北上宣府。

而太子妃的父親李煒,再次找到了女婿裕王。

寫歷史文很多作者不願意偏離歷史軌跡,就是歷史推演太累了,這裡肥鳥都是從各方各人利益出發做的推演,不足之處大家海涵。

求一下月票,最近不好寫,實在沒辦法加更,這章又刪了兩千字。

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05章 破浪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245章 李時珍第335章 火器製造技能,突破(恢復更新,求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388章 印花稅第79章 亡於洪武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251章 發鈔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60章 吃飽飯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537章 人事辦人事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056章 脫毒難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106章 紅陽教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075章 治本經第491章 橡膠樹第069章 縣令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84章 射擊技能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62章 三角貿易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009章 寒菜粥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245章 李時珍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243章 水淹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007章 軍籍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258章 藥,種子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032章 精鹽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287章 放棄勸諫情結,尊重大明命運(卷末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060章 吃飽飯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035章 謹慎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561章 崇明島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