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

當蘇澤看到第五旅送上來的募兵名單,很快就在外國人名單中看到了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這兩個名字。

這兩個人也來南京了?

再看謄抄的入境記錄,一個是朝鮮普通官員之後,一個是倭國大名的使者,都對上了。

他們竟然要一同從軍?這開什麼玩笑?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木下藤吉郎,在織田信長死後取代織田家,改名豐臣秀吉,成爲倭國攝政關白。

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想要以朝鮮爲踏板入侵大明,萬曆皇帝發動了抗倭援朝戰爭。

而李舜臣就是當時朝鮮的抗倭名將,帶領朝鮮水師抗擊倭寇,最後在露樑海戰中殉國。

這兩個人都來了南京,還一同報名參軍?

蘇澤只覺得命運似乎開了一個大玩笑,但是他嘴角露出笑容,在兩人的入伍申請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

此時已經快要過年了,蘇澤推開窗戶,整個南京城都充滿了年意。

北方也同樣如此,好也是一年,壞也是一年,反正年總是要過的。

京師百姓今年生活就是大起大落。

上皇西狩,接着就是東南叛軍進城。

東南軍進了城,卻給百姓分了田。

然後就是東南新軍撤走,大明皇帝又回來了。

百姓分到的田又被收回,日子又回到了從前。

京師百姓更是懷念當年東南新軍在京師的日子。

對於明廷的官員來說,今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皇帝跑了,太子跑了,太子回來變成皇帝,皇帝變成了上皇。

雖然楊博和高拱竭力維持政治平穩,可是這麼巨大的變化依然造成了劇烈的政治動盪。

而高拱提出的“新務運動”,更是成了各方爭奪主導權的博弈舞臺。

就算是臨近年關,朝廷各部衙門都沒有消停的意思,各種文書從六部衙門發出,剛剛登基的隆慶皇帝,躊躇滿志的期待着能夠扭轉對東南賊軍的頹勢,成爲大明的中興之主。

不過除了東南賊之外,京師朝廷還有一個大患,那就是在湖廣宣佈奉上皇詔令的景王。

京師朝廷連續下達多份詔令,要求景王立刻退回王府,遵循祖制不能干涉湖廣軍政事務。

不過對於這些命令,景王是完全不理睬。

景王擺出一副只遵守上皇詔令的樣子,雖然沒有公開反抗朝廷,但是在控制了武昌之後,立刻開始用上皇詔令來征討湖廣的其他州府。

對於景王的態度,隆慶皇帝自然是心知肚明。

當年在京師的時候,景王就有奪嫡之意,現在藉着父皇的旨意,景王割據湖廣之心昭然若揭。

內閣和重臣都一致認爲,應該先平定景王之患再剿滅東南賊。

年前,皇帝的密令送到了徐州。

駐守徐州的兵部侍郎張居正,等到過完年,立刻帶領所部前往湖廣,撲滅景王的叛亂。

不過爲了迷惑景王,京師朝廷還在年前派出使臣,禮部侍郎張四維前往湖廣,假裝代表朝廷和景王談判。

景王奉詔,就是奉的上皇的詔令,對於這個不省心的父皇,隆慶再也不放心在關中的上皇。

隆慶皇帝派出秘密使者,給在嘉靖身邊護衛的定國公徐文壁寫信,讓他“勸說”上皇立刻返回京師,以全孝道。

可就在隆慶處置了兩件麻煩事後,大同邊關急報又送到了京師。

俺達汗長子黃臺吉,請求朝覲大明皇帝。

而從邊關急報上來看,這一次黃臺吉帶領了所部精銳三百騎,什麼貨物都沒帶,大同貢市使判斷黃臺吉根本不是來求覲見的,而是來者不善。

大同貢市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這才知道果然黃臺吉這一次是來興師問罪的!

再向草原上往來貿易的商人打探,明廷終於知道了五原之戰的情報。

只不過草原上消息實在是太亂,沒人能說清楚這五原城主到底是什麼來歷。

有人說五原城主根本不是漢人,而是不服俺達汗的蒙古部落首領。

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明逃出去的逃犯,要糾集士兵反攻大明。

還有人說五原城主是大唐歸義軍的後人,五原城內的軍隊是要返回故土的歸義軍。

雖然五原城主到底什麼來歷衆說紛紜,但是五原城主擊敗了俺達汗派過去的騎兵,並且用上了先進火器這件事可以證實。

得到這個消息的大明皇帝又是頭大,連忙召見重臣開會。

首輔楊博首先說道:“啓稟陛下,如今九邊空虛,北方不能亂!”

御座上的隆慶皇帝點頭,現在大明朝已經夠亂了,蒙古才通過貢市安定下來,千萬不能再打仗了。

高拱出列說道:“陛下,首輔大人此言不錯,但是俺達汗此人,畏威而不懷德,若是朝廷表現的軟弱,蒙古人就會得寸進尺,從此邊疆不寧。”

剛剛從嘉靖身邊返回京師的李春芳,原本已經在嘉靖朝入閣。

但是隨着上皇西狩,李春芳跟隨嘉靖出京之後,隆慶登基後的新內閣自然沒有李春芳的位置了。

不過隆慶皇帝看在六部缺人,依然讓李春芳做禮部侍郎。

曾經登上過權力的頂峰,李春芳脫離嘉靖返回京師,自然不甘心當這個沒實權的禮部侍郎。

面對高拱,李春芳立刻反對說道:

“高閣老此言差矣!”

“當年上皇開貢的談判,臣也曾經參加過,俺達汗此人素無大志,爲人貪鄙,他在五原城吃了敗仗,定是爲了訛詐錢財,若是朝廷滿足了俺達汗的貪慾,一定能消弭戰事。”

“若是表現強硬,俺達汗爲了向部衆交代,一定會興兵南下劫掠的!”

高拱憤怒的說道:“李侍郎是要向蒙古交歲幣?”

李春芳說道:“高閣老,本官不是這個意思,誰不知道我大明‘不納貢,不和親’的祖宗之法?只是事有輕重緩急,需要先穩定住邊關局勢,若是南北戰事並起,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高拱正準備繼續駁斥李春芳,只聽到皇帝說道:

“李愛卿說的有道理,既然上次開貢的談判李愛卿曾經參加過,那這一次接待黃臺吉的事情,就交給卿來辦,如何?”

高拱張開嘴,卻說不出反對的意見。李春芳的職位是禮部侍郎,接待外使也算是他的本職工作範圍。

現在京師言官已經多次彈劾高拱,說他擅權跋扈了。

皇帝已經開口,高拱也說不出像樣的反對意見。

只是接待而已,談判還是要通過內閣。

高拱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就這樣,李春芳在年前離開京城,去迎接來京師興師問罪的黃臺吉。

定下了這件事後,等到六部大臣都離開,隆慶帝對着楊博和高拱兩位輔臣說道:

“今年京師動盪,百姓不安,朕想要在年後元宵重開鰲山燈會,兩位愛卿以爲如何?”

鰲山燈會,是每年元宵佳節時,大明皇家在宮城裡搭成的巨型花燈煙火景觀。

因其形狀似鰲,因此名爲“鰲山燈會”。

從永樂七年元宵節起,這個盛大燈會更是高調開放——“聽臣民赴午門觀鰲山三日”,算是大明傳統的春節慶祝活動了。

作爲皇室與民同樂的慶祝活動,鰲山燈會的規模自然空前。

明初的時候,每次花費就有數萬兩,但是隨着鰲山的規模日益龐大,在嘉靖年的時候,一次燈會花費更暴漲到數十萬兩白銀。

如此盛大的活動自然不可能元宵前才準備,通常是從上一年的十二月起就要開始準備。

煙火匠人把各種設計獨特的“奇花”“火炮”層層疊積起來。

待到元宵節這天,龐大的“鰲山”上各種形狀的彩燈閃爍,絢麗的焰火不停燃放,更有鐘鼓司優美音樂裡,宮娥們翩翩起舞。

不過如此盛世,隆慶帝也只有小時候才見過。

嘉靖晚年修道,喜好清淨,所以鰲山燈會已經有十幾年沒有辦過了。

現在隆慶帝提出來要辦鰲山燈會,首輔楊博和次輔高拱都面露難色。

如今朝廷的財政可以說是相當的緊張。

籌辦新務需要花錢,編練新軍需要花錢,還有九邊的將士,京營的士卒需要賞賜安撫。

開春還要讓張居正入湖廣對付景王,最重要的還是要對付東南賊這個心腹大患。

處處都要花錢,鰲山燈會的幾十萬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隆慶帝看着兩人都不作聲,於是說道:“朕今年剛剛登基,還都京師,也是想與民同樂,讓京師百姓看到朝廷氣象,等到今年辦了,日後必定不再辦了。”

皇帝都這麼說了,楊博和高拱又能怎麼樣了?

明代的內閣輔臣,畢竟還是隻“輔”臣,沒有漢唐宰相那樣的權利,可以當面懟皇帝。

高拱只能說道:“戶部還有十萬兩的銀子,本來是準備修復京師衙門官邸的,可以先用着籌辦鰲山燈會。”

隆慶帝就像是要到了玩具的孩子,不由的大喜說道:“朕從內庫再撥一些錢,將鰲山燈會辦的熱鬧一些,如何?”

高拱皺眉說道:“陛下,朝廷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多,此次蒙古人來氣勢洶洶,說不定還要備戰花錢,陛下要是內庫有錢,不如貼補給邊餉。”

隆慶帝對於高拱還是很尊重的,既然高拱也讓步了,他說道:

“那朕自己貼兩萬兩,剩餘的讓戶部補足,如何?”

高拱心一軟說道:“那戶部還出十萬兩。”

隆慶帝又問道:“清遠伯李煒,尚寶寺丞李長風,公忠體國,可以籌辦這次鰲山燈會。”

高拱皺眉,以往的鰲山燈會都是工部籌辦,皇帝將工程承包給自家老丈人,可是內閣似乎也沒有反對的理由。

反正就是這麼多銀子,給誰辦不是辦。

楊博說道:“那就向京師百姓宣傳,開年後元宵要舉辦鰲山燈會,陛下將與民同樂。”

定下這件事後,皇帝興沖沖的返回內廷,接着又找來李煒李長風父子,宣佈將鰲山燈會交給他們辦。

父子二人先是激動了一下,接着又面露難色。

李煒說道:“陛下,臣以前聽說,上皇那時候,辦一次鰲山燈會就要幾十萬兩銀子,現在只有十二萬兩銀子,臣怕不能讓陛下滿意啊。”

隆慶帝皺眉說道:“如今國事艱難,需要用錢的地方多,戶部能出十萬兩銀子已經是很難得了。”

李長風的腦子比較快,他立刻說道:

“陛下,鰲山燈會既然是與民同樂,那就不能只陛下和朝廷出錢。”

“臣以爲應該讓京師商賈富戶也出點銀子,這樣鰲山燈會辦的熱鬧,京師百姓才能感覺到新朝新氣象。”

隆慶帝大喜道:“正是這個道理!不過想要說服內閣讓京師商賈富戶認捐,恐怕不那麼容易。”

李煒說道:“這個好辦,臣在京師商賈富戶中有些面子的,爲了慶祝陛下登基,讓他們自願捐一些銀子還是容易的!”

隆慶帝不由拉着李煒的手說道:“還是國丈有辦法,若是此事辦好了,必定重重有賞!”

李煒又說道:“只是我們父子二人,勢單力薄,這麼多銀子也需要人手,陛下可否派些人手給我們?”

隆慶帝立刻說道:“朕撥一隊錦衣衛給你們,另外從宮裡調撥一些能寫能算的太監,如何?”

父子二人立刻謝恩。

李煒李長風父子接過了差事,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他們打着皇帝辦鰲山燈會,要商賈富戶“與民同樂”的招牌,讓錦衣衛和太監開始上門搜刮。

這些商賈富戶苦不堪言,不少人乾脆放棄家產逃亡。

李煒則將這些家產拿出去拍賣,很快就募集到了一大筆銀子。

京師附近的火藥匠人都被蘇澤帶走了,李煒不得已又讓錦衣衛去附近搜尋懂得制火藥的匠人,將他們抓到京師製作煙花。

臘月二十日,蒙古俺達汗的兒子黃臺吉,攜帶三百蒙古鐵騎進入京師。

這一路上李春芳小心伺候,又小心的向朝廷報告,說蒙古人沒有興兵的意思,只是受了“委屈”要嚮明廷申訴。

隆慶帝又宣佈,蒙古是大明“忠順藩屬國”,這一次是來京師朝貢的,允許蒙古人從京師正門馳馬而入。

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259章 船,倭奴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535章 伐蜀準備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069章 縣令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657章 拼命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276章 生產力爆炸!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072章 巧破第466章 爭湖廣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331章 還政於民檄文(卷末求票)第422章 制憲會議開幕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第228章 長壽內閣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658章 少爺第326章 鐵瘋子和鋼瘋子第075章 治本經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464章 駕崩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55章 算卦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513章 內鬥是大明特色第616章 李如柏打老虎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675章 宣傳戰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444章 陽謀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77章 三江感言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635章 軍功章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010章 趕海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495章 陽謀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30章 鐵路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84章 勞動者的智慧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431章 蒸汽機第559章 沐家請降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84章 射擊技能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684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中)(馬上更新下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106章 紅陽教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028章 初陣第657章 拼命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