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上皇迴鑾

隆慶帝想念的父皇,上皇朱厚熜正在秦王府中聽戲。

退位之後,嘉靖的身體反而好了起來。

反正皇位都不是自己的了,那天下是什麼樣子,也都和自己無關了。

逃難途中,嘉靖對修玄煉丹的執念也放下了不少,到了西安之後迷上了秦腔,還親自譜了幾個曲子。

不得不說,這位道君皇帝是極聰明的人,他只是聽了幾首曲子,譜出來的曲子竟然還不錯。

他還改進了秦腔的唱法,將崑曲中幾個知名的橋段改編成秦腔。

除了聽戲之外,嘉靖還在西安遊山玩水,西安是古都,名勝古蹟衆多,這也是久居紫禁城的嘉靖沒有見過的風景。

不過這短暫的安寧,隨着京師朝廷派來的使者再次到來而被打破了。

張四維再次返回西安,這一次張四維帶來了京師朝廷的請求,或者說是命令,請上皇返回京師,以全新帝的孝道。

正在聽戲的嘉靖先是臉色蒼白,接着又滿臉通紅道:

“西安好,朕就留在西安。”

說完這些,就在黃錦的攙扶下離席。

張四維有些尷尬,可上皇畢竟是皇帝的父皇,而且是秉持國政四十二年的皇帝,餘威還在,張四維也不敢再勸。

不過在來之前,朝堂已經有了對策。

新任定國公徐文壁,是嘉靖身邊紅盔禁軍的首領,張四維找到了徐文壁。

“讓我勸上皇回京?”

年輕的定國公是幾年前才承襲的職位,他的性格在一衆勳貴中算是比較老成的。

當年他出任勳貴子弟經常擔任的紅盔將軍,在職期間沒有出過一點差錯。

在老定國公去見太祖皇帝后,徐文壁就出任禁軍都督,總管全部的紅盔禁軍。

這一路上,也都是徐文壁護送嘉靖的周全,所以深得嘉靖的信任。

現在嘉靖身邊的大臣,徐階不知所蹤,趙貞吉在湖廣,李春芳已經投靠新皇。

其他大臣要麼在太原兵變中身死,要麼就已經返回京師,在嘉靖身邊能用的人,除了黃錦這個太監之外,也就是定國公徐文壁這個勳貴了。

張四維說道:“陛下已經重修了定國公府,定國公您是勳貴重臣,陛下有諭旨,若是您能勸說上皇回京,必以班首重臣待之。”

在大明朝上朝的時候,文武分列兩隊,是爲兩班。

越靠近皇帝的地位越高,而兩班第一的就是朝堂第一號人物,也就是所謂的班首重臣。

其實勳貴到現在的地位在名義上都是要比文臣高的,嘉靖朝的時候老定國公上朝,也都是站在首輔嚴嵩前面的。

班首重臣這個東西,對於勳貴來說也就是個名號,很難掌控實權。

但是年輕的定國公還是被這個“班首重臣”給打動了,畢竟他父親在的時候,前面還有成國公朱希忠這個資歷更深的勳貴在。

而且本來徐文壁也對西安的日子不滿,京師的定國公府歷經多代,富麗堂皇,他在西安住的地方就是秦王府邊上的一座官員府邸,狹小陰暗。

又因爲上皇不信任其他人,還經常要徐文壁在秦王府內親自值守才能睡得着,所以徐文壁還要經常上夜班。

張四維一勸說,徐文壁終於動心了。

但是他畢竟年輕,還是要臉的,他低聲問道:

“可是上皇不肯回鑾京師,要如何才能勸說上皇呢?”

張四維說道:“這事情簡單,歷史上有流程的。”

“唐皇李隆基因爲安史之亂避禍蜀中,肅宗登基之後也是不肯回鑾的,‘宿衛大將陳玄禮報告禁軍軍心不穩,人心思歸,帝從之。’”

徐文壁立刻明白了張四維的意思,露出笑容說道:“禁軍思鄉,乃是實情。”

隆慶二年三月初三,秦王府中休息的上皇突然聽到了府外喊殺聲,他連忙驚醒喊來心腹太監黃錦,詢問府外情況。

黃錦不知,只能招來在秦王府外看守的紅盔禁軍統領徐文壁。

徐文壁身穿金甲,步入上皇的寢室,報告上皇是因爲紅盔禁軍離開京師家鄉太久,思鄉而作亂。

聰明的嘉靖看着徐文壁身上整齊的金甲,再聽着府外讓他恐懼的喊殺聲,終於低聲說道:

“且爲之奈何?”

徐文壁說道:“臣請陛下回鑾京師,以全新皇孝道,也全禁軍士卒人倫。”

都已經這麼說了,嘉靖皇帝還是心存幻想,他裝作頹然說道:“朕也想家了,你且去安撫衆將士,不日就返回京師。”

徐文壁卻不吃這一套拖延戰術,而是說道:“還請上皇定下歸期。”

“月中就歸!”

這下子徐文壁這才滿意的離開寢室,他立刻宣佈了嘉靖要北歸回鑾京師的消息,果然秦王府外的喊殺聲消失了。

嘉靖喊來黃錦說道:“這逆子要殺朕了!”

黃錦連忙安慰道:“裕王仁厚,不會殺陛下的。”

現在嘉靖身邊,也只有黃錦一人稱呼隆慶帝爲裕王了。

嘉靖說道:“皇室無骨血之情。”

黃錦默然,他入宮幾十年,什麼黑暗沒見過,自然知道皇室內部的殘酷和血腥。

“湖廣那邊情況如何?”

黃錦沉默的說道:“張居正已經入襄陽,趙貞吉還沒打下荊州。”

嘉靖道:“這豎子竟然無能至此?”

黃錦沉默,也許正是因爲景王無能,所以隆慶帝這才圖窮匕見的要讓嘉靖返回京師。

“若是朕要去蜀中,可有人願意跟隨?”

黃錦無奈的搖頭,皇帝逃難和百姓逃荒不同,需要護衛和沿途補給,要不然一個山賊就可以抓了嘉靖。

太原兵變之後,嘉靖就人心盡失,而且禁軍中又沒有蜀中的,誰願意和他一起入蜀。

嘉靖又癲狂的說道:“去東南呢?那蘇賊不是說要清君側嗎?朕改過自新,他會擁護朕嗎?”

黃錦覺得皇帝已經瘋了,他驚恐的說道:“陛下何故要從賊啊?”

嘉靖終於認清了現實說道:

“那就只能返回京師了。”

三月十五日,嘉靖皇帝終於在紅盔禁軍的“護送”下,啓程返回京師。

西安百姓在城外夾道歡送,倒不是因爲他們和上皇有多深的感情,而是嘉靖在西安的日子,都快要將西安百姓吃窮了!

如同送瘟神一樣送到了嘉靖,西安百姓的好日子也沒有到來。

原來這些日子嘉靖在秦王府住,損失最大的就是秦王。

身爲天下四大富藩之一的秦王府,竟然因爲接駕快要破產了!

等到上皇迴鑾之後,秦王立刻開始報復性盤剝,要從普通小民身上將損失找補回來。

原本就因爲關中地震,四處都是災民。

西安本來作爲甲府,周圍百姓還能活的下去。這麼一搞關中更是狼煙四起,到處都是流民起義。

廣西,遷江八寨。

八寨位於都陽山脈以南,大明山以東的石山地區,即今忻城縣古和上林縣等地方。

周圍有兩條河流環繞,名爲清水河和紅水河。

其地層巒迭嶂,峭壁林立,交通閉塞,地勢險要。

進入八寨的石門天險,石門在兩座山之間,僅僅能容納五人並排通行,經過石門還有洞洞相連的地下暗河。

上洞、中洞、下洞宛如迷宮相連,八寨派遣精銳輪流戍守其中。

若是不走石門,就要繞過石山進入八寨,那條路更加艱險。

不過八寨並沒有完全封鎖出入,因爲這些山寨的物資無法自給自足,必須要靠商人運送貨物進出。

裝作商人進入八寨之一的都者寨的李言恭,心情有些複雜。

都者寨是一座典型的瑤人山寨,這座寨子最大的特色是女性也會從軍作戰,當地的土司就是一名女子,漢人名字叫做丹芸。

都者寨還保留了很多邊民的古老民俗,比如走婚制度。

走婚就是男不娶女不嫁,通過暮至朝離的走訪來實現男女雙方的結合。

李言恭並不知道廣西瑤民的這種制度,他扮作商賈進入都者寨,李言恭畢竟是臨淮侯世子,又在軍旅中鍛鍊過,自然是儀表不凡。

他進入都者寨,很快就被熱情的瑤民包圍,被灌醉了之後就被送入了丹芸這名土司的房子。

等到李言恭清晨醒來的時候,只看到健康的小麥色肌膚糾纏,一名身材勻稱的瑤人女子躺在牀邊。

李言恭連忙抱着被子叫出聲來,丹芸揉了揉眼睛,瞥了李言恭一眼,接着坐起來開始自顧自的穿衣服。

李言恭咬了咬牙,他畢竟是四書五經教育出來的,他對着丹芸說道:

“姑娘,我會負責的!”

“我們快點離開寨子,等回去我會娶你的!”

山民生活艱苦,丹芸的容貌只能算是清秀,不過有着瑤人女子的風情。

丹芸看到李言恭這幅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

“郎君沒有聽過瑤人走婚嗎?”

李言恭愣了一下,丹芸用流利的漢語說道:

“在我們都者寨,入夜則合,清晨則走,若是生下孩子就由母親撫養長大,有母姓而無父姓。”

李言恭徹底震驚了,丹芸說道:

“你這漢人好生的有趣,你來這裡經商竟然不知道這個嗎?”

丹芸的臉色慢慢起了變化,她看向李言恭說道:

“你不是商賈。”

丹芸立刻敲打牀邊的小鼓,兩個瑤女戰士立刻衝進來。

李言恭的動作也很迅速,他立刻撲過去扼住丹芸的脖子,制服住丹芸說道:

“讓她們退下!”

丹芸的臉色有些變化,她用瑤語讓兩名護衛退下後,轉過頭看向李言恭說道:

“你這漢人,莫不是從廣東來的明軍探子?”

李言恭看向懷裡羅衫半解的丹芸,轉過頭去說道:

“你也不是普通瑤女,你究竟是什麼人?”

丹芸笑了笑說道:“我是都者寨的石牌頭人。”

李言恭大驚道:“你是本寨土司?”

石牌頭人,瑤人會將法律和約定的風俗習慣,祭祀的神靈儀式,刻在石頭上,稱之爲石牌或者石碑。

每次瑤寨有糾紛,就會在石牌前,由石牌頭人根據石牌上的條文處理。

所以石牌頭人就是當地瑤寨的土司。

丹芸微微一笑說道:“藤峽那位瑤王已經向八寨傳信,說廣東的漢人要攻打我們,沒想到你們來的這麼快。”

李言恭冷靜下來,看着丹芸說道:“你一點都不怕我?”

丹芸說道:“爲什麼要怕,郎君難道要殺我嗎?”

說完丹芸扭動了一下身體,李言恭又覺得一熱。

不過他念頭轉得很快,丹芸漢語流利,整個寨子中漢人商賈也不少。

李言恭想到了什麼,他說道:“你們不想造反?”

丹芸說道:“不想反又如何?藤峽中的瑤王勢大,八寨都奉他爲主,都者寨也只能跟着反。”

“再說了,若是不反,明廷盤剝的我們也活不下去了。”

李言恭立刻問道:“八寨之中,如你們都者寨這般想法的多嗎?”

丹芸說道:“多也不多,若是能過下去,誰願意提着腦袋?”

李言恭決定賭一賭。

他鬆開手,對着丹芸說道:

“東南新軍第四旅情報官李言恭,丹芸姑娘,我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

“是幫着藤峽中的亂軍爲禍地方,等着血染紅藤峽,屍體斷流潯江。”

“還是助我東南新軍,平定藤峽之亂,還地方太平。”

李言恭盯着丹芸的眼睛,丹芸這個潑辣的瑤女竟然被他盯着轉過頭去。

“有什麼不一樣,我母當年出兵助張經略平叛,得明廷冊封土官,可當地漢官依然欺壓我們瑤民,不把我們當人看,我助你還不是一樣的結果。”

李言恭堅定的說道:“不一樣的,我們不是明軍,大都督是不一樣的。”

“你現在可以選了,若是選前者,李某這就赴死。”

丹芸看向李言恭,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說道:

“你說的東南新軍中,郎君中這樣的人多嗎?”

李言恭搖頭說道:“不多。”

“譚公,俞將軍,都是勝我百倍,我們大都督更是勝我千萬倍!”

丹芸聽到李言恭這麼說,立刻說道:“好,那我且看你們如何踏破藤峽。”

三月十五日,在都者寨的內應幫助下,第四旅迅速通過石門天險開進八寨。

在山地炮和手榴彈的威力下,這些木質山寨根本無法抵抗,只用了三日就第四旅就徹底控制八寨。

全程目睹了東南新軍戰鬥力的丹芸大驚失色,她從沒想過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精銳!

八寨既平,俞諮皋兵指藤峽!

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154章 大勝!何以酬功?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201章 衣錦還鄉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433章 絕知此事要躬行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337章 風起於福州之濱第004章 龍王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567章 論資排輩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84章 射擊技能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283章 改稻爲桑的關鍵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435章 髒東西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572章 湯顯祖的詛咒第435章 髒東西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388章 印花稅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爲道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40章 仿孝文帝故事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90章 貪上史書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088章屏蔽了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77章 三江感言第265章 歸有光第251章 發鈔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158章 冤案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036章 售鹽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80章 肝兵法(今日上架求首訂)第634章 爭陝西第017章 衛學第675章 宣傳戰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034章 精製第595章 重注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231章 當家難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409章 廣築城?第600章 三三制第139章 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