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李舜臣聚義梁山泊

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等十五人來到了梁山泊之後,竟然發現了一個廢棄的山寨。

不過這肯定不是《水滸》中的山寨了,山寨被廢棄了很久,還有火燒的痕跡,應該是以前曾經有人上山做賊,後來被官軍搗毀了。

李舜臣一行人就在梁山駐紮了下來。

很快李舜臣就知道了自己所在的山頭,就是大大有名的梁山,他的面色非常複雜。

《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不僅僅在大明,在整個東亞都是聲名赫赫。

李舜臣在朝鮮就讀過《水滸傳》,自然知道梁山泊的故事。

自己好好的東南正規軍,怎麼就上了梁山呢?

木下藤吉郎就比較沒文化了,他沒有聽過樑山的故事,但是聽了李舜臣的解釋,他眼睛一亮說道:

“我們在明廷就是反賊,反賊上梁山不是正好嗎?”

李舜臣嘴角微微抽搐,木下說的似乎沒毛病。

接着木下藤吉郎說道:“要不我們也打出梁山的旗號?替天行道?如今山東有不少流民,我們就用這個旗號召集百姓上山拓荒?”

李舜臣愣了一下,木下藤吉郎這個辦法似乎不錯?

自從明廷在山東進行堅壁清野之後,整個山東流民遍地。

山東官府也害怕再出一個宋江,在梁山泊附近派兵把守,驅趕在梁山泊附近開荒的百姓。

但是現在的梁山泊,已經和宋代不同了。

在宋代的時候,梁山泊是一片汪洋大澤,水系縱橫,有山有水易守難攻,所以才成爲著名反賊基地。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化,梁山泊的水位降低,曾經的汪洋大澤成了一個個小水泊,梁山本身並不高峻,這裡的地形也不如宋時險要了。

雖然不如宋時險要,但是明廷官府對於逃入山中的流民,也是無力清剿的。

而官府不入山清剿,還有一個原因是梁山在東平州、壽張縣、汶上縣、東阿縣、鄆城縣之間。

梁山是五縣交界的地方,可以說是五縣共管,也可以說是五縣都不管。

木下藤吉郎上山打獵的時候,就經常遇到躲在山中的流民。

他很自然的向李舜臣建議,在梁山中招募流民。

李舜臣想了想,最後還是同意了木下的建議,不過他也害怕被明廷清剿,沒有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只是默默的招募流民。

可沒想到,李舜臣這麼一行人在梁山中開始招募流民,很快就有大量的流民衝入梁山之中。

剛開始的時候,李舜臣還有點擔心,怕自己的名氣大了引來明廷官府的清剿。

可是很快李舜臣就發現自己多慮了,明廷官府根本沒有注意到他們這夥人。

這下子李舜臣放下心來,很快梁山中就積累了好幾百人。

衆人帶領這些流民們種植糧食,維修山寨,搭建房屋,梁山的名氣更是在附近從傳開,又吸引了不少流民向這裡聚集。

李舜臣將殘留的破舊山寨改爲“聚義廳”,又從流民中選出三十六名流民頭目,在梁山上劃分區域各自開荒狩獵,整個梁山更加秩序井然。

可是接下來的劇情,突然變得魔幻起來。

而今天李舜臣召集衆人在聚義廳開會,卻是因爲山下的明廷官府終於注意到了梁山上的這股力量。

鄆城縣的蔡知縣聽說了梁山上聚集了上千流民,被縣尉鼓動想要立功,終於有了動作。

蔡知縣派遣縣吏上山,想要詔安李舜臣等人。

李舜臣只覺得非常的魔幻,自己好好一個朝鮮人,在東南參了軍,然後又在明廷的山東上了梁山。

現在明廷官府竟然派人來向自己詔安?

話本中的劇情也沒這麼離譜吧?

面對上山詔安的縣吏,李舜臣只能召集衆人商議,要怎麼處理。

加上李舜臣在內的十五人,是梁山的核心,再加上三十六名流民頭領,齊聚在聚義廳中開會,還真搞出了點聲勢。

不過這些流民頭領都穿着破破爛爛,大部分人都瘦的皮包骨頭,大部分人在之前就是到處乞討的流民,其實也不過是紙老虎罷了。

李舜臣坐在頭把交椅,木下藤吉郎和其餘十四人分別坐在兩側,而三十六名流民頭目因爲梁山上沒有足夠的椅子,只能席地而坐。

如果不是因爲這聚義廳氣派,還以爲是丐幫開會呢。

李舜臣清了清嗓子說道:“鄆城縣派人詔安,大家怎麼看?”

木下藤吉郎首先跳出來說道:“肯定不能接受詔安啊!”

“二當家說的對!”

“不能詔安!”

剩餘的東南新軍士兵還沒發話,首先是那些流民頭目喊了出來。

這些流民頭目可是太瞭解明廷官府的做派了。

這一路上不少流民聚集起來自保,各地官府都用出同樣的套路,先是假意詔安,然後將流民頭目一網打盡,然後將流民擊散。

只要沒有人帶頭,這些流民始終鬧不出太大的聲勢來。

這些流民好不容易在梁山有了立錐之地,自然不願意再下山。

李舜臣看了看四周,他當然不可能接受大明官府的詔安,這次開會不過是試探流民頭目的意見。

他立刻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將那鄆城縣的縣吏帶上來!”

被派上梁山的縣吏姓黃,他是鄆城縣兵房的書吏,蔡知縣需要有人上梁山詔安,黃書吏不幸抽中了籤,帶着蔡知縣的詔安文書上了山。

等到了梁山,看到梁山秩序井然,守備森嚴,黃書吏的心更涼了。

他不是沒見過聚集在一起的流民團夥,但是這些流民團夥都是普通百姓,根本不成氣候。

但是梁山上這幫人,又是修建山寨,又是分田地拓荒,儼然是要在梁山上長住的樣子。

等到黃書吏被人帶進了聚義廳,更是雙腿不停地打顫。

正坐在中央的李舜臣,雖然看起來年輕,但是眉目之間滿是英氣。

分坐在李舜臣左右的梁山“頭目”,一個個都挺直腰板,看起來根本不像是流民,反而比濟州城內的那些明廷新軍還精銳。 而坐在聚義廳中的流民頭目,在黃書吏進入聚義廳之後,就狠狠地盯着他,彷彿要將他食肉寢皮,黃書吏只覺得脊背發涼。

自己真是太倒黴了!這梁山上根本不是普通反賊!

黃書吏小心翼翼的對着李舜臣一拜,說道:“鄆城縣書吏黃堅,見過李大當家。”

李舜臣沒有說話,只是盯着黃書吏。

只看到李舜臣下首,一名長得很滑稽,如同猴子一樣的反賊突然拍了椅子扶手站起來:

“你這官府走狗,見到我家哥哥竟然不跪!”

黃書吏嚇得噗通一聲跪下來,在場的流民頭目都覺得解氣,紛紛哈哈大笑起來。

黃書吏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任務,只是不停的磕頭說道:“好漢饒命!好漢饒命啊!”

李舜臣瞪了一眼木下藤吉郎,這才說道:

“黃書吏起身吧。”

黃書吏小心翼翼的看了一圈,最後還是跪在地上。

李舜臣說道:“你上山是奉命來詔安的,不過弟兄們的態度你也看到了,回去稟告你們縣太爺,我們梁山不接受詔安!”

黃書吏聽到這話卻是一喜,聽這年輕頭領的意思,是準備放自己下山傳話。

好歹這條命是暫時保住了。

可是黃書吏又苦着臉,自己的任務就是上山詔安,如果完成不了任務,返回鄆城縣肯定要倒黴。

他看着李舜臣說話和氣,鼓起勇氣說道:“大當家的,我們縣太爺是真心要詔安諸位好漢,在縣裡預備了糧食和土地,只要諸位下山,都能分到上好的田地!”

黃書吏這自然是信口開河了,鄆城縣哪裡有土地分給梁山上的流民,他只是想要將李舜臣等人誆騙下山,然後埋伏在梁山邊上的縣衙衙役民團就能一擁而上,將李舜臣這些頭目殺死,其餘的流民就能驅散了。

李舜臣說道:“哼!我饒你性命,好言好語與你說,你還要誆騙我等下山,來人啊!將這奸詐小吏推出去祭旗!”

黃書吏嚇得面無血色,再次開始磕頭說道:“好漢爺爺饒命!好漢爺爺饒命!”

兩名新軍士兵押住黃書吏,李舜臣厲聲問道:

“你們鄆城縣到底有什麼打算,你一五一十的說來!”

黃書吏此時只想要活命,只好將蔡知縣的佈置一五一十的說出來。

在場的流民頭目聽完,各個都是咬牙切齒。

他們本來就因爲明廷的堅壁清野政策而失去土地,一路上又被欺壓,好不容易在梁山上安頓下來,堂堂大明知縣竟然還準備用這麼下作的手段對付他們。

這些流民頭目中對明廷官府最後一絲信任也消失了,只剩下咬牙切齒的憎恨。

李舜臣突然計上心頭,他對着黃書吏問道:

“你且將鄆城縣的佈置一五一十的說出來,本當家的饒你一命!”

黃書吏剛剛猶豫了一下,又看到如狼似虎的流民頭目,直接將蔡知縣的佈置全部說了出來。

“將他押下去!”

李舜臣將黃書吏關押起來,緊接着開始派出手下,打探梁山下鄆城縣的佈置。

果不其然,鄆城縣的衙役和團練聚集在梁山下的阮家村裡,由鄆城縣的尤縣尉帶領,就等着將李舜臣等人誆騙下山,就將他們一網打盡。

李舜臣將計就計,第二天直接讓人下山通傳,自己等人願意接受詔安。

蔡知縣聽到消息大喜,讓阮家村的伏兵做好準備,只等到李舜臣等人下山就撲殺他們。

李舜臣下山了,卻帶上了從梁山流民中挑選的百名青壯,他們直接奇襲了阮家村。

鄆城縣的衙役和團練雖然武器裝備要比梁山好漢們好上不少,但是尤縣尉是本縣豪強子弟,靠着帶領家丁支援官府,才被蔡知縣保舉爲縣尉。

他本來就是紈絝子弟,被梁山好漢們的突然襲擊嚇到了,根本不敢組織反擊,直接帶着親信就想要從阮家村逃跑。

衙役頭目阮勇是阮家村本地人,作戰意志要比尤縣尉強多了,好歹帶領衙役和阮家村的青壯反擊。

李舜臣這邊,除了連隊中的新軍袍澤是精銳有武器之外,這些流民手上只有竹竿,而且身體瘦弱,根本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兩邊都是菜雞,菜雞互啄下,最後還是靠着木下藤吉郎衝入阮家村,打亂了阮家村口的防禦,讓李舜臣找到機會開槍擊中了阮勇。

隨着阮勇倒下,阮家村的抵抗徹底崩潰,李舜臣立刻帶人衝進了村子,將尤縣尉一行人抓住。

不過李舜臣並沒有搶劫阮家村,而是將尤縣尉和阮班首等官吏帶上梁山,然後將黃書吏放回了鄆城縣城。

等到黃書吏死裡逃生返回鄆城縣,將縣裡衙役團練大敗的消息告訴蔡知縣。

本來縣衙中聽戲的蔡知縣,嚇的丟掉了手裡的摺扇,連忙着急縣衙諸人開會。

等到黃書吏向縣衙衆人說明了情況,蔡知縣連忙看向四周問道:

“尤縣尉和阮班首被俘,若是梁山賊攻打縣城可要如何是好?”

鄆城縣中,張縣丞和蔡知縣一向不對付,他立刻站起來說道:

“大老爺,我們應該立刻向濟州城內的朝廷新軍求援!”

蔡知縣猶豫了一下,黃書吏立刻說道:

“萬萬不可!”

蔡知縣看向黃書吏,黃書吏立刻將李舜臣放他時候交代的話說了出來。

“大老爺,根據屬下觀察,梁山賊俘虜了尤縣尉後就退回了梁山,還放歸了屬下,並沒有攻打縣城的意思。”

“此時不宜將事情鬧大啊!”

蔡知縣立刻冷靜下來,他是鄆城縣治安的第一責任人,縣尉被俘,向濟州府求援,鄆城縣是保住了,但是他的官位就保不住了。

他看向張縣丞,這傢伙果然包藏禍心!

這張縣城是濟州府同知的小舅子,早就覬覦自己的位置了!

蔡知縣看向黃書吏,立刻說道:“你們且先去佈置城防,黃書吏留一下。”

等到衆人散去,蔡知縣這纔對黃書吏說道:

“梁山賊還有什麼言語讓你帶來?”

黃書吏立刻說道:“那梁山頭領李大當家的,是個深明大義的人物,他讓我給大老爺帶個話。”

蔡知縣立刻豎起耳朵。

黃書吏看了看左右,確認沒有人偷聽,這才說道:

“李大當家說了,只要縣裡提供糧食,他們保證不攻打鄆城縣。”

“可以讓梁山好漢們去其他縣啊。”

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618章 捨不得第004章 龍王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531章 歌舞團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550章 授權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26章 抵達南京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90章 不入宮可惜了!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點還有)第481章 秩序的角落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030章 鬼市第240章 緝私第007章 軍籍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033章 曬鹽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90章 貪上史書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025章 急救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85章 去月港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628章 大赦第487章 道德窪地優勢088章屏蔽了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395章 父與子,夫與妻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430章 鐵路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431章 蒸汽機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060章 吃飽飯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218章 思想的星火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四卷總結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廣州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443章 “固若金湯”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491章 橡膠樹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057章 邀請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666章 棄遼088章屏蔽了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