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

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

西域。

俞大猷和陸二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歎。

東南的年輕人可是真的有野心啊!

高務觀抵達五原城的第二件事,就是想要打通西域的路上絲綢之路!

高務觀接着說起了歷史:

“明廷建立以來,因爲蒙古的威脅,曾經也重視過西域。”

“但是從土木堡以後,明廷也逐漸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特別是關西七衛的衰敗。”

俞大猷點點頭,他是軍戶,很清楚這段歷史。

在明初的時候,明廷還是很重視西域的經營的,在甘肅設置了關西七衛,來羈縻控制西域地區。

明廷一度將觸手伸到了西域,甚至對西域小國實行朝貢冊封體系。

但是隨着土木堡之後,瓦剌崛起後,就開始隔絕西域,明廷對西域的影響力日益減少。

等到了嘉靖年間,明廷徹底撤銷了關西七衛,這也就意味着明廷丟失了整個西域的控制權。

高務觀顯然也是做了很大的功課的,他說道:

“如今西域的幾大勢力,除了佔據草原西北部的瓦剌部之外,就是吐魯番和葉爾羌了,這兩國爲了爭奪東察哈臺汗國的正統,一直在西域爭鬥。”

“明廷一直疏於打理河套和西域地區,瓦剌和土默特相繼崛起,草原的問題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是西域了。”

俞大猷和陸二都點頭。

其實大明的疆域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很多人用明初的疆域圖,來說明大明的強盛,其實也是不對的。

大明朝確實也有做的不錯的地方,大明對於南方的經營,穩固了雲南貴州廣西這些地區,甚至還一度佔領了安南,在西南問題上並不妥協,算是給後世留下了一份不錯的基業。

但是在天子守國門的大義下,明廷的北方問題卻處理的不好。

北方草原問題,東北的蠻族問題,以及最被人忽視的西域問題。

是啊,北方草原的蒙古人和東北的野人都忙不過來了,哪裡還有什麼經營西域的想法啊?

高務觀說道:“來五原城之前,大都督也曾經說過草原絲路衰敗的原因。”

絲綢之路,最早的絲綢之路就是從西域進入中亞地區,這是漢代就開闢的貿易路線,在唐代的時候達到了極盛。

大唐對於西域的經營力度很大。

高務觀說道:“其實歷朝歷代對於邊疆的經營,主要都是看是否有利可圖,這就是封建王朝的自身的問題,在君權下,所有人考慮的都是統治成本,而不是民族和疆域問題。”

“大都督說過東漢西北羌亂的問題,當一個地方的反叛威脅超過了治理成本,甚至這種反叛可能會威脅皇權的時候,統治者都傾向於放棄這些動亂地區。”

“明廷初期佔領安南,後來又退出了安南,也是這樣的因素。”

“大都督說,其實明廷放棄經營西域,也是因爲西域這條路上絲路衰敗了。”

俞大猷是將領,他從沒有在軍事以外的角度思考問題,今天高務觀的這段話,給了他不同的視角。

“西域貿易路線,曾經是漢唐主要的對外貿易路線,那個時候西域的駝鈴帶來的是財富,所以漢唐在不惜餘力的經營西域。”

“但是隨着西域荒漠化,一些曾經記錄在歷史書中的綠洲都消失了,西域這條舊線又在西域失去秩序後日益的難走,所以西域商路逐漸變得不那麼‘值得’了,經營西域也失去了支撐。”

“而海上絲綢之路,以及茶馬古道的崛起,也讓明廷將經營重心放在了西南地區。”

“茶馬古道,徹底搶奪了西域商路的地位。”

陸二點點頭。

茶馬古道,從雲南進入緬甸,再和印度諸王公交易,再通過喜馬拉雅的商隊和中亞交易,這條新的路上絲綢之路,也同樣可以滿足大明的需求。

茶馬古道可以交換得到馬,也可以得到各種西域特產,而經營雲南的代價可要面對北方草原這個卷王聖地強多了。

也因爲明廷對於西南的經營力度很大,所以西南疆域一直還算是穩固。

在蘇澤穿越的歷史時間線上,爲了穩定貴州,萬曆還發動了三大徵之一的播州之戰,爲了平定西南投入了半個國家的兵力。

說白了明廷放棄經營西域,還是因爲西域已經無利可圖。

而在海上絲路崛起之後,路上絲綢之路的價值更是進一步下降。

高務觀說道:“但這只是在貿易上的,大都督說了,如今是千古未有之大變革時代,西域和北方草原不僅僅能貿易,同樣也是重要的資源產出地!”

高務觀想起了,蘇澤很早的時候,對所有東南的軍官進行過的一次講話。

蘇澤當時就說道:

“今日是大爭之世,而且是不同以往的時代,我們今日所作所爲,會決定中華未來幾百年的國運。”

一開始的時候,高務觀並不以爲然,不就是改朝換代嗎?歷史上經歷了多少次了,這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但是這一次過年之前,高務觀返回河南老家,在老家勸說父親高拱前往南京養老的時候,和父親高拱進行過了一番交流。在總結了自己在明廷執政的得失後,高拱也說出了同樣的話。

高務觀還記得自己和父親高拱的交流。

“時代不同了,我也是在下臺後,開始修書治學才理解了這件事,你們大都督這點比爲父強太多了,也怪不得他能有這番成就。”

高務觀依然有些不理解的問道:“父親,難道這一次的戰爭,和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不同嗎?”

高拱搖頭說道:“完全不同,難道你身在東南,都沒看出來哪裡不同嗎?”

高務觀搖頭。

高拱說道:“時代不同了。”

“以前的世界就是中原,除了中原以外,其餘的地方都是遙遠的邊疆。”

“漢代的典籍中,早就已經記錄了遙遠地區的文明。唐代的時候,西域的恆羅斯之戰也讓大唐明白了在西域以西,擁有一個和大唐差不多強盛的王朝。”

“到了元朝就更是了,整個西域都是察合臺汗國的土地,元人的記錄中不僅僅記錄了西域以西,還記錄了更西方廣闊的土地,以及和我們中原完全不同的文明。”

高拱說道:“雖然古代典籍中也有這些國家,但是在航海時代以前,這些國家都是書籍中的記載。”

“但是現在不同了。”

“貿易將整個世界聯繫在了一起。”

高拱說道:“倭國的礦山,就關係到了我們中原的白銀,遙遠美洲的貿易,就能影響整個中原流入的白銀。”

“海上一艘商船被海盜劫掠,就會引起一國的糧食短缺。”

“一場發生在東方的戰事,可能影響西方的茶葉價格。”

“這個世界,正在比以往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高務觀沒有想到,在河南老家治學的父親,竟然得出了比東南大部分人更深刻的見解。

是的,在以往高務觀接受的教育當中,中原是中原,除了中原以外的地方都是蠻夷。

這也是所有統治中原王朝治理的思路。

除了中原地區以外,蠻夷地區都是沒有太多價值的。

草原的土地沒有價值,佔領這些土地還要駐守軍隊,如果再沒有貿易上的收入,這種地方根本沒有佔領的必要。

甚至在抑制商業的儒家文化中,就連貿易都是沒有價值的。

明廷可以放棄大員島不開發,朝鮮也可以將濟州島上的居民都遷走,統治的穩定性甚至超過對領土的需求。

高務觀對着俞大猷說道:“將軍,時代變了。”

“草原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需要花費軍事力量,只投入維持穩定而沒有收益的累贅了。”

“草原的羊毛,可以成爲毛紡織工坊中的重要原料,草原的肉類,也可以運送到中原的餐桌上。”

“草原的人口,是東南商品重要的市場。”

“更不要說,這片土地下的礦產了。”

俞大猷連忙點頭。

草原上礦產資源豐富,俞大猷就在五原城附近發現了鐵礦和煤礦,還發現了很多其他的礦藏。

高務觀說道:“領土和人口,將要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重要。”

“而在未來,戰爭比拼的也不是某一個將領的領導能力,而是一個國家的動員能力和後勤能力,而這些能力就是依靠廣大的人口和龐大的領土,這就是大都督所說的戰略縱深。”

“大都督曾經斷言過,以後的時代,就是大國的時代,也就是列強的時代。”

“只有人口足夠多,領土足夠大的國家,才能夠主導世界。”

“以後的世界,只會分成列強和非列強,列強以外的國家,都只是列強的棋盤和傾銷市場。”

“而在列強時代落幕後,能夠主宰世界的,必然是國土最大,科技最先進,人口最多的少數幾個大國。”

“所以大都督才如此重視將軍開創的局面,這也是大都督如此重視草原的原因。”

“俞將軍,我們需要讓草原更有價值。”

 

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471章 蠻夷也,不辯經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94章 爹的事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17章 打老虎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51章 僭主第227章 收稅要靠兵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682章 最後一戰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566章 睢陽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322章 震驚!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65章 歸有光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609章 做空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82章 缺官第296章 水清水濁論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657章 拼命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205章 醫術被動,打颶風第666章 棄遼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84章 射擊技能第668章 總需要一場決戰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202章 新錢發行第618章 捨不得第032章 精鹽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31章 大明特色:陽奉陰違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97章 再破題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061章 淨海王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609章 做空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