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

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

隔日,四月癸巳。

文彥博早早的就到了內東門下,等候覲見。

他到了不久,張方平也在其家人的陪伴下到了。

兩位老朋(冤)友(家),互相拱手見了禮。

“允中怎還沒來?”文彥博問道。

“大約還在家吧。”張方平悠悠說道。

孫固身體不好,隔三差五就要請御醫登門調理,所以慢一點很正常。

等了大約半個時辰,到辰時左右,孫固才乘着天子欽賜的肩輿,到了內東門下。

“允中……”文彥博、張方平都站起身來迎接孫固。

“太師、節度!”孫固被他的兩個兒子,從肩輿上攙扶着走下來,拱手還了一禮:“老夫朽邁,勞二位久候了。”

“允中言重了!”文彥博眯着眼睛回答:“老夫也纔剛到。”

張方平不說話,只是含笑點頭。

三位元老各自落座。

孫固就道:“太師、節度可聽說了?”

“嗯?”

孫固笑道:“都堂方纔得報,言王師已下北件,交趾江北諸州,除其僞太原之外,盡皆獻土內附。”

文彥博聞言,喜道:“如此一來,交趾六州三十六侗,盡爲中國之有了?”

隨着沙盤頻繁的出現在大臣面前,並一次又一次的成爲了朝堂議政的重要參考依據。

大臣們紛紛在各自官署之中,也請了沙盤司的人打造了一套天下州郡沙盤。

像文彥博這樣的元老重臣,也在家中內宅,讓沙盤司幫忙打造了一套沙盤。

他甚至用了玉石、琉璃、瑪瑙專門打造出了一套貝州沙盤。

有事沒事就在家裡,向小輩科普貝州的山川地理。

這股風潮,正在向外擴散。

在洛陽的韓維,在大名府的馮京,在蘇州的韓縝,在河東的呂惠卿,也都通過大內御賜的方式,得到了他們所在轄區的沙盤。

總之,現在大宋的宰執重臣們,幾乎不會再和過去一樣,因爲地理知識匱乏,而鬧出笑話了。

所以這三位元老雖然人在汴京,但依然可以通過沙盤知曉數千裡外的山川,知道章惇進軍的方向,以及決裡隘、北件等地在戰略上的重要性。

“卻不知王師是什麼時候拿下的北件?”張方平在旁問道。

孫固答道:“據都堂文書,乃是三月丁丑(二十日)。”

文彥博和張方平聽了,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決裡隘在廣源州之南,乃是控扼廣源,通向富良江的要隘。北件城卻在交趾僞太原和廣源之間的要道上。

兩者距離,在百五十里之上。

而根據章惇上次奏報,王師是在三月癸酉(十六)才從邕州右江道的西平州、歸化州、順安州等地誓師出征,旋即得交趾五州歸附,圍困兩州,下決裡隘。

換而言之,章惇的大軍,在癸酉日打下決裡隘打通前往富良江的通道後,就馬不停蹄轉戰北件,並在三天後拿下這座堅城。

章惇怎麼做到的?

交趾人就真的弱成了這個樣子?

文彥博、張方平都有些難以置信。

王師進軍之速,讓人詫異。

三人感慨着,就已經有着內臣來到他們面前:“太師、節度、學士,請隨我來。”

三位元老連忙起身,跟着這內臣,向着大內而去。

……

邕州。

章惇看着坐在他下首的那位交趾使者。

他冷冽的問着:“貴使想清楚了嗎?”

黎文盛低着頭,看着他面前的北朝和約條款,他感覺身體在顫抖。

條款不多,一共四條。

第一:交趾永爲大宋藩屬,從和約簽訂即日起,交趾去帝號、改升龍府爲從龍府,並在大宋廣西經略使司官署監督下,將歷代帝陵、神廟做降格處置。

帝陵去號,神廟去諡。

這一條若是落到實處,大越國就將不復存在。

這是在挖大越的根!

偏偏,這一條黎文盛無法拒絕。

因爲,大越早在百年前就已經臣服北朝,大越天子在北朝的封爵是:交趾郡王、靜海軍節度使。

每年正月及北朝天子聖節上表稱賀時,都要自稱:臣某某云云。

若不答應這一條,其他條件也就不用提了。

當然,日後是可以想辦法繞過這一條的。

關起門來自稱天子,從漢代衛滿朝鮮以來,就是天下割據政權不用學習,自然就會的技能。

第二條:兩國以富良江爲界,江南爲交趾,江北爲大宋之土。

這就是赤裸裸的表明了北朝,要併吞江北的野心。

但,這是事實。

江北如今已經沒有一個忠於升龍府的人了。

在地方豪族和土官們的屠刀下,所有對升龍府可能有忠誠的人都被屠戮乾淨了。

而豪族和土官們,做了這樣的事情後,他們已不可能再對升龍府有什麼向心力可言。

升龍府也沒有力量,再派兵渡江和北朝爭奪了。

而在得到土官和豪族們的效忠後,北朝也不會和上次一樣,被氣候、疾病打敗。

土官和地方豪族,會替北朝守住這些土地。

除非將來北朝發生聚變。

比如改朝換代,天下打亂,或者遼國南下,國家覆滅。

不然,升龍府已經沒有可能,奪回江北之地。

第三條:交趾歲貢稻米百萬石與大宋,另每歲還需以市價,對大宋出售稻米一百萬石。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是要價有些高。

第四條:自和約簽訂即日起,大宋、交趾兩國船隻,海上往來,可各自停靠彼此港口,有關官府當盡一切可能,爲彼此商船停靠提供最大便利,若有船隻在彼此海域發生海難或者遇到其他危險,兩國相關官府,皆有義務,爲其提供基本救助,並妥善安置有關人員,另外兩國應對彼此商賈往來、貿易提供一切可能之便利。

這一條,讓黎文盛有些摸不着頭腦,更讓他忐忑。

可偏偏,這一條是所有條款中,最爲平等的一條。

概因這一條,不僅僅是對交趾的要求,也包含對北朝的要求。

若所有條款,皆如這一條,那大宋就無愧於天朝上邦,仁義君子之國!

奈何,其他三條過於苛刻了。

黎文盛擡起頭,嚥了咽口水,小聲的問道:“章經略,可否容外臣說幾句話?”

他想盡可能的,將一些條款的內容做修改。

章惇看着他,搖頭道:“此四條,不可易一字!”

笑話!

這些條件是官家在給他的小冊子裡列出來的和約條款內容。

別說修改了,就是調整一下順序,他也得向汴京請示。

章惇嚴肅的看着對方:“貴國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頓了頓,章惇才道:“此乃姑念汝等,尚知聖人之教,尚能明中國法度,特別優遇之條款也。”

言下之意,自然是要不是念在交趾這百年來,沒有背棄衣冠禮法,他章子厚就要提刀打過富良江了。

黎文盛還想再說點什麼,章惇就已經起身了。

“貴使還是儘快將相關條款,送貴主之前罷,是戰是和,限貴國半月內答覆。”

“不然……”章惇輕聲道:“勿謂言之不預也!”

不答應,就繼續打下去!

反正,他章子厚有大把時間,可以和交趾耗。

大不了,先在江北造船嘛。

甚至可以在廣西境內興建船廠,大造船舶。

等到今年冬天,富良江水淺之時,再揮師渡江。

黎文盛無奈,只能恭身。

章惇看着他,輕笑着說道:“再過十日,吾便會在這邕州,祭奠十年前邕州死難英靈。”

“貴使還請記得屆時到場觀摩。”

黎文盛還不明白章惇的意思,正在心中揣測時,便只聽章惇說道:“屆時,邕州軍民,將共分李賊血肉,以祭當年死難父兄!”

自漢以來,父兄之仇,必以仇人之血肉報之。

這個傳統,歷經千年,依然不變其色。

李常傑作爲當年屠城的元兇,邕州人恨不得食其肉、抽其筋。

如今,終於等到了這個復仇的時機。

當然,要好好準備一下。

這些日子來,廣西經略使司和廣西轉運使司,都在各州張貼布告,宣佈了將於四月癸卯(十六),對李常傑千刀萬剮的刑期。

所有當年邕州、廉州、欽州被害軍民的後代、親屬,都可以親臨刑場,目睹此賊下場。

還有機會分到劊子手丟出來的肉片。

這可是最好的告慰父兄妻子的祭品!

黎文盛驚訝的擡起頭,看到了章惇的臉。

他原以爲,太尉李常傑,早已經被北朝械送汴京。

他甚至可能會有一個善終。

北朝那些好面子的君臣,是做得出這樣的事情的。

哪裡想得到,李常傑會在邕州,會在無數人目睹下,被千刀萬剮,分其血肉、筋骨以祭父兄妻子呢?

他忍不住說道:“如此,恐怕有失上國仁義之教吧?”

章惇昂首傲然,看着黎文盛,他身上的儒雅之氣,在這一刻消失的乾乾淨淨:“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今邕州復十年之仇,理所應當!”

然後,章惇轉過身去,只留下了一句話。

“且夫,孔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方是仁義君子之教!”

黎文盛被章惇的話,震得腦瓜子嗡嗡嗡的作響。

他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北朝文臣,不是都很好說話,不是都很要面子的嗎?

這是什麼情況。

過了好一會,他纔回過神來,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才終於想起了,這兩天都快被他遺忘掉的那個北朝經略使,如今在升龍府的赫赫威名。

血手人屠章子厚!

果然只有起錯的名字,沒有起錯的外號!

這就是煞星!就是個屠夫!

……

集英殿上。

趙煦微笑的看着坐在殿中的三位元老,依次起身,再拜趨前:“老臣等告退。”

然後,亦步亦趨,持芴而退。

趙煦站着目送着三位元老遠去的背影,嘴角始終帶着微笑。

而帷幕後的兩宮的笑容,更是在一開始就沒有停過。

因爲,這三位元老,在御前進言,什麼情弊、問題也沒有提。

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就只有讚歌。

只說兩宮慈聖,天子聖明,只說海晏河清,四海昇平。

在他們嘴裡,現在的大宋天下局勢,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所以,三位元老在詔對過程中,不止一次不耐其煩的表示:太皇太后、皇太后,保佑聖躬,治理天下,北和北虜,西撫吐蕃、党項,南伐交州,黎庶安樂,功莫大焉,宜當上尊號,以崇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德。

總之,在他們嘴裡,假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要是不受尊號。

那麼天下人恐怕就要失望了。

兩宮能不開心嗎?

目送着三位元老遠去,趙煦才坐下來,回頭對着帷幕內的兩宮說道:“太母、母后,臣也以爲,太母、母后功高天下,福佑萬民,宜當上尊號,以示天下萬民……”

兩宮聽着,嘴上雖然推辭,不斷說着謙卑的話。

尤其是太皇太后,雖然一直在說:“老身無功天下,無功社稷,安敢受尊號?”

但聽聽這個語氣就知道了,她已經歡喜不得了了。

這很正常。

女人嘛,就是喜歡那些好看的、好聽的、夠逼格的東西。

而對富有天下的兩宮,尤其是太皇太后來說,物質上的東西,她們已經不缺。

能讓她心動的也就是尊號了。

想想看,一個太皇太后的頭銜,哪裡比得上章獻明肅當年得到的那個‘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更加威風?

這也是她少數可以在禮制範疇內,完成超越其姨母慈聖光獻地位的地方了。

她若不心動?那是不可能的。

至少趙煦就記得很仔細,在他的上上輩子,這位太皇太后面對羣臣上的尊號,那是非常愉快的接受了。

這次也是一般。

所以,趙煦當即微笑着道:“太母、母后之功,蓋冠天下,何況,如今王師南征大捷,數日而定江北,拓土千餘里……”

“孫臣聽經筵大臣言,此乃昔年章獻明肅也未曾有之大功。”

“若連太母、母后,都不肯受尊號,何人還敢受?”

太皇太后聽着,在帷幕中笑的嘴都合不攏了。

連官家都說老身值得一個尊號?

看來老身確實是可以得到一個尊號了。

但,嘴上她還是在推辭着:“官家所言差矣!老身豈敢與章獻明肅相比?”

說着,她就看了看向太后。

向太后立刻道:“娘娘,新婦以爲六哥所言甚是,娘娘宜當受尊號。”

“至於新婦?”向太后低着頭道:“姑在堂,不敢僭越!”

這是實話。

婆婆還在呢,兒媳是不可能與之並駕齊驅的。

禮法上不允許。

她也不想要。

向太后很清楚的,尊號這種東西,哪裡比得上她與六哥的母子之情?

再說了,她根本不急。

六哥親政後,待太皇太后百年,該是她的東西,總歸會是她的。

於是,太皇太后笑的更加燦爛了。

 

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第29章 儒學就是如此第613章 議諡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444.第421章 愛乾乾,不幹滾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15章 高太后:果然都在稱頌六哥純孝嗎?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第560章 封賞(1)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329.第313章 大宋工程隊起飛!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第623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3)169.第160章 錢荒463.第439章 還不如讓呂惠卿來呢!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499章 熙河(2)198.第188章 賞要快第64章 人心變易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224.第213章 黃履請郡第538章 吐蕃使者第56章 韓絳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374.第354章 弟弟們105.第101章 仁廟他顯靈啦!120.第115章 長胖長高了 (15500更新完畢,第583章 和尚也得講政治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第61章 上架感言第617章 御前會議(2)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還要254.第241章 威權立矣!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208.第198章 橫渠門下345.第328章 戰前部署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第32章 向皇后:遠近親疏,一目瞭然 (求追481.感冒了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343.第326章 章子厚夜遊瓦子178.第169章 無語的呂公著第554章 難道他的魂魄被惡鬼奪走了?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203.第193章 兀卒第12章 劉惟簡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291.第276章 還是釣魚第22章 忽聞暗箭來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46.請假條279.第265章 君前獨對(2)459.第436章 無師自通的耶律琚第510章 聖質深邃232.第220章 遼使:我們遇到了一個怪物!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87.第86章 京東鐵馬(1)368.第348章 交子務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101.第98章 平章軍國重事第39章 太子(2)107.第103章 想要爲國捐軀的趙煦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255.第242章 王安石:看戲就已經很好了252.第239章 新約(1)第568章 見賢思齊237.第225章 賞罰要速187.第178章 苗授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第543章 狡兔三窟第646章 朕纔不需要大臣的把柄!第485章 王家是病虎第644章 視察106.第102章 章惇在暗中觀察 【四更12000字第19章 高太后:到頭來,竟還不如六哥知禮數131.第126章 範純仁入京第57章 元老之間318.第302章 蘇轍 (補更1)288.第274章 兩宮:又有人要來欺負我們孤兒346.請假條第510章 聖質深邃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第594章 戰前(1)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617章 御前會議(2)382.第362章 奇兵突起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222.第211章 激進派在行動163.第154章 憤怒的韓絳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140.第134章 司馬光:連堯夫也已經退縮了嗎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們第578章 極限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