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開戰(2)

深秋的汴京早上,霧氣深重,榆林巷的青石板上,甚至已經出現了霜凍的痕跡。

今天是呂公著的休沐日。

但他依舊早早的就起來了,因爲他要去昭慶坊的司馬光宅邸,看望那位如今臥病在牀,已無多少時日的老朋友。

濃霧中,出現了馬蹄聲。

呂公著擡起頭,看過去,就見一個騎着馬的內臣,來到了他面前。

見了呂公著,這內臣翻身下馬,拜道:“相公,兩宮慈聖有旨,請您立刻入宮。”

呂公著眉頭一皺,有種不好的預感,連忙問道:“發生了何事?”

“熙河路昨夜有邊報入京,言西賊聚兵,吐蕃內亂!”那內臣簡要的回答:“故而,兩宮請相公入宮。”

呂公著的臉色頓時爲之一僵,在心中忍不住嘆道:“苦也!”

烽煙一起,就是靡費億兆。

而大宋好不容易纔有了點起色的民生,恐怕又要受累了。

沒辦法——自元昊反叛以來,每當西賊起刀兵,就等於增稅!

數十年來,這一點從未變過。

這也是舊黨中很多所謂‘和平主義者’的理論基礎。

打仗傷經濟,累民生。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打仗,修煉內功,釐清內政,同時慢慢練兵。

這就是富弼在先帝即位時,對先帝所言:“願陛下二十年不言兵事!”的原因。

大宋的問題,有識之士都是看得清楚的。

三冗之弊,人盡皆知。

無論新黨還是舊黨,都知道只有革除三冗之弊,國家才能走下去。

區別在於,新黨很急,不想把問題留給後人,想要在當代就解決,甚至是想要在幾年內就全部解決。

而舊黨中包括呂公著在內的不少人則認爲,還是應該相信後人的智慧,我們這一代人縫縫補補,別讓大宋這艘船翻在我們手上就行了。

好不容易,新君即位,開始廣施仁政,輕徭薄賦,百姓的負擔,開始減下去。

奈何,世事常常不如人願,這纔不過兩年,西北刀兵再起。

“今年,恐怕會是未來數年,最好的年景了!”呂公著在心中感嘆一聲。

大軍一動,錢糧耗費就是不可計數。

而朝廷國用拮据,要籌措經費,就只能加稅。

加稅能加給誰?

反正不會是士大夫,更不可能是勳貴外戚。

在這樣的心情下,呂公著憂心忡忡的來到了左昭慶門下。

“右相……”執政們集體避道,持芴而禮。

左相韓絳,卻是笑眯眯的看向他,拱了拱手:“右輔總算來了。”

這位宰相,在進入八月後,就已經很少出現在都堂了。

大部分事情,他都已經移交給了執政張璪以及戶部侍郎章衡主持。

哪怕到了都堂,他也是以喝茶爲主,基本不理事。

他已完全做好了致仕的準備。

年底之後,就可能上表致仕。

而宮中也傳出了消息,官家和兩宮,也爲這位勞苦功高的老臣,準備好了致仕待遇。

身兼兩鎮節度,已是鐵板釘釘。

甚至,有傳說,官家可能會恢復元豐改制罷黜的功臣號,用來表彰這位致仕宰相。

而且,很有可能,以後功臣號將作爲宰執致仕的標準。

這樣一來,就相當於韓絳是開這個先河的人。

必定名彪青史!

呂公著對着韓絳拱了拱手:“見過左揆。”

韓絳瞧着他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就知道呂公著肯定是在爲軍費發愁。

於是,湊到他面前,低聲道:“晦叔不必如此憂心。”

呂公著擡眼看了一眼韓絳,心說,你韓子華是站着說話不腰疼。

你是要致仕了。

軍費的問題,你也不需要頭疼了。

我呢?

韓絳呵呵笑了笑,接着道:“晦叔難道以爲,官家會不知道,大軍一動就是靡費億兆?”

“熙河路的事情,官家就不知道?”

別的不說,熙河路的走馬承受們早就直接和探事司對接了。

他們的進奏文字,一送到進奏院,就會立刻送到探事司。

此外,向宗回、高公紀,這兩個外戚在熙河那邊搞風搞雨。

真以爲朝廷是瞎子、聾子,什麼都不知道?

像上個月,吐蕃使者和西夏使者,在都亭驛裡都快和禮部的人打起來了。

這個事情,雖然沒幾個人知道,禮部尚書韓忠彥更是沒有聲張。

可是,按照制度,相關會議文字,都是要歸檔的。

而韓絳因爲準備致仕了,所以在今年四月以後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崇文院裡逛逛。

這一逛,就讓他發現了很多了不得的東西。

比如說,熙河路各州進奏院上報的公文。

也比如說廣西經略安撫司和轉運司上奏的那些文件,還有走馬承受們報告的事情。

可真的是驚喜連連呢!

呂公著聽着,冷靜下來,他看着韓絳:“子華兄的意思是?”

韓絳笑着捋了捋鬍子,頭上戴着的展腳襆頭搖晃着:“當今官家,對錢帛可比誰都看得緊!”

呂公著想起了那些欠市易務的錢的人,也想起了汴京城各大寺廟的主持、首座們,被當今官家折磨的欲仙欲死,卻還得強顏歡笑,心甘情願的將寺中財物送到開封府的事情。

他於是點點頭:“可這和戰事有什麼關係?”

官家還能變出錢來不成?

等等!

呂公著想起了靖安坊的那個汴京學府。

於是他看向韓絳,韓絳則眯着眼睛看着他,語重心長的道:“晦叔啊,有空的話,其實多去崇文院看看是很好的。”

他也只能提醒到這裡了。

再提醒下去,萬一被宮中知道,那他就變成一個不識時務的糟老頭子。

很容易招人嫌的。

說到這裡,韓絳就壓低聲音,對呂晦叔道:“此事,出老夫嘴,入晦叔耳!”

呂公著點點頭,然後拱手謝道:“謝過子華兄。”

韓絳笑了笑。

他之所以提醒呂公著,自然是想讓呂公著欠他一個人情。

但不是想讓呂公著還,而是讓他的兒子呂希哲和孫子呂好問來還。

沒辦法,誰叫他沒有教出一個成器的兒子,連個成器的孫子也沒有。

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那些曾孫身上。

可曾孫們都還太小,他顯然照拂不了。

便只能如此了,當然,韓絳也知道,最終還是得看他的子孫到底成不成器。

要是和晏幾道一樣,是個不成器的,扶不上牆的。

那誰也幫不了!

兩位宰相正在說着話,在另一邊的右昭慶門,三衙的將帥們,也都已經在合門下開始排隊。

殿帥燕達、副帥苗履、管軍狄詠……甚至連回京不久的郭逵,也穿上了紫色的武臣公服,出現在人羣中。

都是有過在沿邊帶兵、統兵經驗的大將。

韓絳和呂公著對視一眼,就繼續道:“晦叔可知道,昨夜邊報入京時,是先送到的福寧殿。”

“據說,官家在接報後,並沒有命人通知兩宮,也沒有命人出宮召集吾等。”

“只是召見了當夜值守學士院的翰林學士範純仁……”說到這裡,韓絳深深的看了一眼呂公著。

範純仁可是呂公著的女婿!

“直到今晨天明,才由兩宮身邊的尚宮,告知了兩宮熙河之事,據說官家還命兩位尚宮,安撫兩宮慈聖,說是:熙河之事,雖事發突然,但將帥皆一時之選,官軍訓練有素,縱不能敗西賊,也必可退之,請兩宮勿憂。”

“官家年雖幼衝,但臨危不亂,措置有方,可謂聖君!”韓絳捋着鬍子讚歎着。

這位陛下,哪怕按照宮中的說法,也是要過了今年纔算十二歲。

以仁廟故事,幼主在位,通常會多加一兩歲的前例來看。

他也就十歲,最多十一歲!

……

趙煦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坐在他面前的兩宮。

“太母、母后,怎來的這麼早?”他微笑着問道。

兩宮看着他的樣子,互相對視一眼,在心中也都是驚訝不已。

須知道,她們一早知道了熙河的事情後,連飯都吃不下,就急匆匆的來到福寧殿。

結果,就看到了官家(六哥),在御榻上睡的極爲香甜。

問了福寧殿的女官、內臣們後,兩宮知道,官家(六哥)昨夜被喚醒後,就召見了翰林學士範純仁,問其熙河軍事、寨堡。

君臣對問持續了一個時辰,然後,官家(六哥)就回到了牀榻上睡了起來。

兩宮聽完,心中都是無比震驚!

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於是就召來範純仁,詢問了一遍。

詢問的結果,讓她們更加震驚。

因爲根據範純仁的報告昨夜在福寧殿,官家(六哥)站在如今還陳列在這福寧殿上的沙盤,指着山川河流,城寨道路一一詢問。

據範純仁說:“陛下屢以兵法之事問臣,常常切中要害……微臣惶恐,不敢隱瞞,乃據實以奏慈聖!”

有了這些鋪墊,兩宮自然知曉,這孩子不是不懂軍事,也不是心大。而是他真的沒有將這個事情放在心上。

於是,驚訝之後,驕傲之情就在心中油然而生!

自古以來,除了那些馬上得天下的天子外。

有幾個帝王能如此冷靜、鎮定的面對這樣的事情?

就是成年的君主,怕也做不到這樣。

至少兩宮捫心自問,她們就做不到。

“阿彌陀佛!”向太后唸了一聲佛號,對太皇太后道:“娘娘,真是菩薩保佑,趙氏有幸。”

太皇太后點點頭:“是啊!菩薩保佑!”

今日之事,肯定是會記到國史上的。

而她們也將因此,垂於千古史書。

“娘娘……”簾外傳來粱惟簡的聲音:“宰執與三衙將帥們,已到了殿外。”

“請髃臣們到殿中等候,老身、太后還有官家,隨後便到。”

……

韓絳、呂公著率着東府、西府的執政,與燕達率領的武臣們,排着隊,步入福寧殿中。

一入殿上,他們就看到了那個大的有些過分巨型沙盤。

但都並不驚訝,甚至有些熟悉的感覺。

因爲,自從郭逵回京,出判武學事。

宮中就已經賜下了一個全新制作的沙盤,用於武學教學。

那是一個廣西、交趾的巨型沙盤。

據說,每一個城市,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脈,都是專一製造軍器局和內府的工匠們,諮詢了包括狄詠在內的南征將帥們,仔細製作出來的。

所以精緻無比,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一個叫比例尺的概念。

於是,可以在沙盤上,重演南征一戰。

於是,武學教授武學生,不再是無的放矢,而是拿着剛剛發生的戰爭,掰開了揉碎了,一點一滴的詳細介紹戰爭之中敵我雙方的攻守和選擇。

燕達、苗履等三衙大將們都去看過。

都是驚爲天人,以爲是培養將帥的不二之選。

除了三衙將帥,西府樞密院的兩位執政,以及朝中兵部尚書呂大防也都去觀摩過。

“太皇太后、皇太后、官家升殿!”

伴隨着馮景的聲音,羣臣連忙排好隊列,持芴恭立。

待到那內寢中傳來腳步聲,羣臣集體俯首四拜:“臣等恭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免禮!”

殿上的帷幕裡,傳來太皇太后的聲音。

然後,官家的聲音也傳出來:“馮景,給諸位髃臣賜座、賜茶。”

“諾!”

於是,一張張早就準備好的椅子,被送到了殿上羣臣們身後。

接着就有女官們奉上已經煮好的茶湯。

羣臣拜謝一番後坐下來,接過茶湯。

便聽着簾中的小官家,自信滿滿的說道:“諸位髃臣,也該都已經知曉了,今日請髃臣們入宮要議的是什麼事情了?”

羣臣紛紛應了一聲諾。

“朕與兩宮慈聖,已經議過了,如今事情剛起,談論前線的戰守方略,還爲時過早。”

“加之敵情不明,貿然對熙河將帥下指揮,也不大妥當!”

羣臣聽着,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特別是郭逵,都快要流出眼淚了!

因爲,當年他率軍南征,但凡汴京城的先帝能和當今官家一樣,在御前做出這樣的表態,他也不至於會選擇在那樣的季節進軍!

若能等上兩個月,等雨季之後,再開始進攻。

那他的大軍,何至於會在富良江前,被疫病擊倒,以至於功虧一簣?!

於是,郭逵對趙卨,無比嫉妒。

“所以,今日請諸位髃臣們入宮,主要是要與諸位髃臣商議一下,如何穩住京中情形,不至於民間慌亂。”官家繼續說着。

羣臣聽着,都是點頭,深以爲然。

這汴京人可是什麼八卦都敢傳,什麼事情都敢議論的。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一個舉止失措,讓民間產生恐慌。

造成的影響,甚至可能要超過前線的一場失利。

於是紛紛道:“陛下聖明!”

心情也都安定下來。

小官家都如此淡定、從容,他們這些宰執、大將,又怎麼能驚慌呢?

不知不覺中,原本驟聞熙河有事帶來的緊張情緒,一掃而空。

“那就開始吧!”

帷幕內的小官家,依然保持着他的節奏。

“先從安定京中人心開始……髃臣們可暢所欲言。”

羣臣再拜,一個個的開始進言。

一條條措施,一個個建議被提出。

做這種事情,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大宋的文臣們,可能不會帶兵,但維穩獨步天下,而且經驗無比豐富!

哪怕是資歷最淺的李常,在這個方面,都有着無比堅實的經驗!

沒辦法,這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聽着宰執們的建議,帷幕內的兩宮不時點頭,於是命宰執們照建議實行。

談完了京中安穩,趙煦就又道:“雖然,如今熙河局勢不明,但該做的準備,也還是得做。”

“朕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熙河路所需軍需輜重,當列爲最優先之事!”

“請諸位髃臣,商議出一個穩妥之法,以確保熙河軍資供給。”

這還是文臣們的專業領域。

特別是韓絳、呂公著,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他們兩個,一個主持過橫山攻略,一個主持過五路伐夏的物資轉運,在這個事情上有着豐富經驗。

其他人,也都有過路一級的實際履歷。

雖然不像韓絳、呂公著,有着組織供應數十萬大軍的經驗。

但也都知道,物資轉運的種種注意事項,提出來的觀點和建議,無不切中關鍵。

趙煦聽着,就命人記錄下來,然後當殿拍板抄送西府,並當殿拍板,效仁廟故事,從即日起,東府、西府在都堂合議,並由左相韓絳、右相呂公著,統帥東西兩府、三衙諸事。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戰時內閣了。

此外,還根據呂公著的建議,決定拜執政李常爲都大提舉三門白波發運使,全權負責向陝西轉運糧草軍械之事。

同時,根據韓絳建議,下詔以知永興軍鄧綰,兼任陝西轉運副使,以加強陝西的物資轉運效率——鄧綰這個人,名聲雖然不好,但能力是真的強!

其從去年履任永興軍以來,完美的完成了都堂多項任務,甚至可以被評選爲‘元祐新政執行落實標兵’。

沒辦法,官迷就是這樣的。

爲了進步,他們能爆發出無法想象的能量。

當然了,這些事情,說到最後,還是離不開一個東西——錢!

沒有錢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閣樓。

而戶部兜裡的錢,早就已經花的乾乾淨淨。

今年的秋稅,又還沒有徵收。

就算收上來了,七扣八扣之後,也剩不下多少了。

根本是不可能支應戰爭的。

“陛下,臣斗膽……今左藏錢帛無幾……請陛下發封樁庫內帑,以濟軍國之用。”在呂公著的暗示下,他的學生李常戰戰兢兢的持芴請求。

帷幕中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呂公著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擡頭,盯着那帷幕內的身影。

良久,那天籟般的聲音,在帷幕中出現:“可!”

“着戶部侍郎章衡,做好預算,再呈朕前!”

羣臣頓時欣喜若狂——衆所周知,趙官家們都是鐵公雞。

進了他們兜裡的錢,想再出去,就沒有那麼容易。

譬如當初,太祖留下的封樁庫,最後變成了玉清昭應宮的宮闕、殿臺,一個銅板都沒有給過外廷。

帷幕中的兩宮,卻在此時,詫異的看向趙煦。

向太后更是有些緊張。

但趙煦卻微笑一聲,對她道:“母后且安心。”

“封樁庫撥出去多少,就能回來多少。”

“一文也不會短缺的。”

向太后這才點頭。

在這個事情上,她對趙煦有着足夠的信心。

因爲這個孩子,真的會賺錢!

而且,在賺錢方面的效率,無比高效,總能想方設法的在那些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敲出油水來。

去年的外戚勳臣,今年的大和尚,都是典型。

就連北虜,他也能想辦法,搞出錢來。

288.第274章 兩宮:又有人要來欺負我們孤兒188.第179章 經筵之地第576章 交趾的命運133.第128章 趙煦:呂惠卿 蘇軾,現在爾等都第559章 司馬光:知我者,陛下也!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第59章 太皇太后:王珪之罪,罪莫大焉!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第9章 蔡確的野望409.第388章 開啓潘多拉的魔盒419.第397章 傷兵院500.第474章 顯貴的燕家第55章 蔡確陛辭薦元老第564章 太母車與聖母梭第592章 聞戰則喜(1)266.第252章 各自的上書187.第178章 苗授425.第402章 學區房第489章 蔡京的決心484.第458章 開門!市場經濟!412.第391章 初幸專一製造軍器局第51章 登基481.感冒了97.第94章 嚴查393.第373章 掮客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第504章 趙煦對孟皇后的回憶193.第183章 過猶不及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148.北宋弓箭手營田制度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敗第487章 這是陷阱!第538章 吐蕃使者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498.第472章 視察405.第384章 小官家是聖君啊!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第584章 逼捐(1)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225.第214章 開心的王安石160.第151章 傾軋第11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243.第231章 別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350.第332章 嘉佑老臣的技能 (500月票加更75.第74章 堂薄第608章 戰局(2)第18章 母子(2)第620章 戰局(2)第615章 吃幹抹淨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302.第287章 貶官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289.更新要晚一點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第598章 西北狼煙(3)第513章 城管祖師爺(2)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廣西411.第390章 鬥紐與帶泄76.第75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117.司馬光四月十七日洛陽上書407.第386章 測試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樑乙逋,我誓殺汝!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韓絳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258.第244章 黃金的呼喚(1)339.第322章 呂公著:現在也就只能指望王介第586章 逼捐(3)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234.第222章 遼國還得感謝大宋 【9000月票加330.九月總結。334.第317章 開戰!開戰!(2)240.第228章 難得硬氣的太皇太后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飛黃騰達了!228.卡文中,晚點更新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37.第320章 開戰!開戰!(5)135.第130章 仁多保忠:優勢在我!(4500月364.第344章 千古佳話156.第147章 趙煦:烏鴉們,起來幹活了!168.第159章 報捷吧!第511章 只有胡及受傷的世界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第51章 登基447.第424章 開戰389.第369章 趙煦:他們應該感恩戴德157.第148章 望母成龍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138.第132章 太皇太后的轉變第553章 文彥博教子第565章 不可名狀的熙河路(1)第567章 虎狼之師124.第119章 畫餅 (12500更新完畢,繼續求440.第417章 茶葉傾銷事件192.第182章 文彥博:司馬十二要倒黴了482.第456章 新的問題327.第311章 工具人司馬光(1) 【中秋快樂129.第124章 準備看戲第607章 戰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