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吃的文化

方沂怎麼辦呢?

他學了李家誠的處理方式。花了一百八十元臺幣,故意多點了些小吃,端上來後根本沒動,而是由他裝模作樣的嘆了幾聲,接着親自送給記者們。

“我請客,隨便吃。”他說。

記者們當然不好接啊,人家是來蹲點寫黑料的,怎麼能接呢?拿人手短呢。

方沂說:“大家這麼晚還出來工作,肚子恐怕好餓了……吃一點也沒關係,這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而且我們實在是吃不完了,你們是新竹本地人嗎?吃過這兒的東西嗎……報社報銷你們的夜宵錢嗎?”

記者不吃他這一套:“方導,我是臺北的。”

“那可得嘗一下當地的小吃了,是不是?我初來乍到都很喜歡吃呢,你難道會不喜歡這裡的東西?好可惜……”

於是一堆新竹本地人盯着這記者,摩拳擦掌。

記者一口氣嗆在喉嚨,被架在那了,答不出話。

不由分說,幾份炸粿分發給他們,一人一份。

記者不敢推辭,但也不敢吃啊,沒人帶頭。

方沂又笑道:“當然你們也有正事要做,我也考慮到了,等會兒我們都吃完後,就在這問幾個問題行不行,你們這麼辛苦,大冷天陪了這麼久,我不可能讓你們白來沒有東西去交差……現在先吃個夜宵行嗎?之後也快點問完,大家都早點回去休息,都累了。”

他舉起手開玩笑:“我保證不會跑掉,我也跑不掉。”

有記者思忖一番,答:“可能要問你和劉小姐之間的關係……啊,還有就是你對金馬獎的預測,看看你覺得自己會得幾個獎?還有,還有……”

別的記者接話:“還有就是對寶島這邊的印象啊,我們這邊的影視業發展怎麼樣?你對年輕人的建議這些……”

“有沒有什麼看得上的女星?你對阮驚天怎麼評價,你覺得他演技比你好嗎?”

“還有,還有……”

方沂笑着搖頭:“那就太多了啊,就三個問題吧,你們這裡三個人,一人一個,可以事先考慮好問什麼……不要問太爲難的問題,你知道我在哪裡都不會答的,那就浪費了你自己的機會啊,我會覺得很可惜。”

記者們面面相覷,想說些反駁的場面話吧,但主動權不在他們身上——畢竟方沂沒有把這幫人一頓打,他們就不好越戰越勇,問爲難的問題。

否則傳出去了,也很難激起陳昆當年的風波,引得全臺記者同仇敵愾……反而顯得他們這幾個過於咄咄逼人。

這事兒從接那一份炸粿……甚至是方沂一反常態,大搖大擺出現在夜市開始,就已經定下來了。那麼多他路人粉絲在旁邊看着,你好欺人太甚嗎?

有人想通了這事兒,吃了一驚,就暗自搖頭,“方導,祝你金馬獎大獲全勝。你確實是值得的。”

方沂笑道:“我會珍惜你這句話。”

回到自個兒那桌,劉天仙搞怪的吐出舌頭,模仿他講話:“握灰珍惜泥這句話……因爲我是玩弄人心的大魔頭。”

後一句話極小聲。

“亂說。”

劉天仙湊近了臉看他,兩眉凝成八字形:“方沂,你奇怪,你很奇怪啊……”

“哪裡奇怪了。”

這是劉天仙頭一次看到方沂這一面,不像郭凡他們已經看過不知道多少次。

她轉自己腦袋,調整角度,似乎要把方沂的裡裡外外都看穿了,“你不對勁,說!你是誰?你是不是被人魂穿了,或者是偷偷摸摸的積攢人情世故,你一年當別人十年!兩三年前,你還沒有這麼圓滑的,你當時明明很木訥,但是現在……”

說到這,她吸了口氣,護住自己,“不對!你是不是已經看穿了我,說不定你天天都……”

戲弄我!

當着那麼多人面,她不能說出來,心裡大喊了好幾遍,極其震撼。

這下好多東西都有解釋了,就比如開工作室的大難題,她進退維谷,哪個都不願意放棄,最後只好選擇委屈自己老媽……但方沂搞不好一開始就預料到了啊。

這個,狡猾的,男人!

絕對的幕後黑手。

他隨時能想這麼多,怎麼會之前工作室那事兒一副束手無策的樣呢,就好像是被自己深夜來臨時感動了,突然下決定轉讓股份的……搞得自己羞愧的不得了,恨不得把銀行卡密碼給他,補償他。

他……說不定在兩三年前,他故意裝作特別的木訥,引起我的興趣,他越是木訥,越是讓我興奮以爲碰到了仙草,有種養成系的快感……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方沂!

你!

她想象自己如同方沂筷子上的那炸粿,自己興沖沖裹上一層糖衣,跳進油鍋,然後送到他的口裡,吃幹抹淨……

更糟糕的是,時至今日,我還是願意的。

太沒有出息了,劉一菲!你要記住這一天。

方沂挑了挑眉,嘴裡咀嚼着:“你看什麼?”

眼見着劉天仙的臉色越來越紅,暈乎乎道:“我在可憐那個送入虎口的炸粿。”

“既然可憐,你還吃不吃呢?”

方沂打算奪了她那一盤。

“爲什麼不吃,還是要吃呢。”

——白羽看呆了,他問郭凡:“我不是很懂,這一卷炸粿搶來搶去,有意思嗎?爲什麼不再買一份,二十五臺幣,我幫他買。”

郭凡想到了自己的高中初戀女友,於是露出笑:“年輕人,我看你是完全不懂啊。有意思,有意思得很。”

——————

記者們啥爲難的問題也沒有問,原計劃的情感問題因爲害怕方沂不回答,浪費掉所謂的機會,最終換成了稀鬆平常的風土人情評價。

他們旁敲側擊,希望能問到更有價值的消息,比如問方沂金馬獎後有無旅遊計劃,到底會和誰一起?

方沂裝聽不出來,只說風光好,不說將和誰。

好好,你不回答,那麼金馬獎的預測呢,哪些會更有可能?

方沂作爲當事人,他只誇讚,不點評。

他不會犯姜紋那種“試論天下英雄”的錯誤。因爲娛記不是一個能夠信任的對象,不放出完整的採訪視頻,這種話題很容易被歪曲成拉踩。

記者沒轍,發現他只有說風土人情這種問題的時候,才暢所欲言。最後記錄了一大堆旅遊日記性質的東西拿回去交差。

——沒想到得益於《情書》劇組的人氣,還挺受歡迎。

當天晚上方沂吸引了一大堆粉絲來到新竹夜市,他們離開後粉絲們爲了方沂坐過的塑料凳搶的不可開交,到第二天陸陸續續又有新的人跑去朝聖,打卡,留念。

炸粿價格飆升,而且供不應求。

到金馬獎頒獎夜這天,紅毯走秀後,嗖狐視頻網的“金馬”專題節目主持人開場白就是:

“昨晚上看到了《情書》劇組在新竹夜市大排檔吃宵夜的新聞,方沂很喜歡寶島小吃呢。各位,你們有沒有買到炸粿的,這幾天說不定不好買啦,好在我們可以自己在家制作,來,演播廳先分享一下,幾位老師們向觀衆打招呼……”

請來了兩位影帝,富達龍和夏宇,以及一位新晉導演陸陽。

三人一人一卷炸粿,笑嘻嘻的往嘴裡送。

轉播畫面裡,鏡頭正給到方沂,發現他故意做出吃東西的動作——這就是在呼應前一天晚上的新聞。

金馬獎反應快,也很聰明,把這當做了頒獎禮“海納百川”的例證之一,當做新竹的城市文化之一,一些本地官媒下場炒作。

大陸反應也很快,蹭熱度嘛。

主持人說:“其實炸粿這種小吃,不僅僅是在寶島新竹纔有,可能許多北方的觀衆不知道,我國閩南有很多特色小吃……其中炸粿啊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只需要原料有地瓜、糯米粉和白糖就可以做出最純正也最簡單的一種炸粿,這就是‘吃’上面的文化……雖然各地的做法有所不同,但歸根結底,其實是同宗同源的,這就是舌尖上的中國。”

()

.

第三百五十四章 航班第399章 兒時的天空(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雨傘(二)第394章 赤子心第六章 十八歲的美男子第391章 藥神(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跑獎第八十四章 用顏值拯救收視率第一百四十一章 名利場(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接班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陳愷戈對方沂有意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我這輩子沒有被蛇咬過一次推書第四百二十三章 東京攻略第五十二章 “志”不在此第一百六十八章 演技爆發第二百九十七章 點映之威第五百章 相配 (二)第390章 藥神(一)大章第二百零四章 三駕馬車第二百五十一章 2010將會是很有趣的一年第八十七章 不情願的道歉第九十一章 掀桌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即將炸掉的片場第三百零九章 一邊倒第二百七十六章 那個人好像一條狗第四百四十二章 夜市二三事第五十三章 劉天仙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位 第五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名利場(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刺殺方沂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三國》宣傳第四百四十五章 金馬(二)第二十一章 一年約第二百章 博出位第三百六十七章 如何拆穿騙術第五百二十七章 一切都是老美的錯第七十三章 臺詞比拼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來自未來(大章)第一百二十章 你輸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一等中國人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二百五十四章 考驗一個男人/女人的時候到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宇航員方沂第二百四十章 不公佈的公佈第五十四章 排場第六十章 下一次第四百一十四章 給大導演的信第384章 必須是讓我來第五百四十六章 爆米花價值幾何第一百八十四章 如何在一部片子中玩梗第八十四章 用顏值拯救收視率第一百二十九章 炸開鍋第四百九十三章 你和方沂很熟悉嗎第五百七十八章 無限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欺騙第三百六十章 醫院和護士裝第一百九十二章 巔峰之始第二百零八章 準備獲獎感言第384章 必須是讓我來第五百六十一章 後續反應第一百七十六章 茜茜二號第四百三十九章 不錯的判斷第一百八十九章 《愛有來生》上映第一百三十五章 校園漫步第五百二十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情書》會成爲一代人的記憶嗎第四百三十四章 玻璃球第三百七十八章 老兵第二百四十三章 姜紋想要改結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一週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一百五十四章 換名字第四百四十三章 吃的文化第一百一十六章 做客(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師弟牛逼嗎第五百五十六章 沒有遺憾第一百二十七章 黃金時段第二百二十七章 沙發上的水漬第385章 太太幫第四百五十四章 暫代導演第三十七章 路燈第一百六十四章 牀邊的方和尚第五百四十六章 爆米花價值幾何第三章 樂於助人的方同學第三百二十三章 動捕技術(二)第五十三章 劉天仙第二百二十四章 標準答案第一百章 知道還是不知道第三百三十二章 夢中情敵第五百零九章 軍事訓練第二百八十七章 諸事不利的二王第二百二十章 巴寶莉的廣告第六章 十八歲的美男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聖經第三百五十八章 《重返十七歲》到底什麼時候上映第三百八十章 誰會法語第一百五十七章 進退維谷的劉天仙第一百三十一章 採訪 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