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楊蘭訪談錄

“天生我才,還是砥礪前行——方沂。”

九月,可能是近期媒體吹捧的太厲害,方沂接到了一採訪節目《楊蘭訪談錄》的邀請。

主題就如上,還是逃不出“天才”這兩字。

沒辦法,這倆字現在值錢。媒體總愛塑造一些強人,好像這一個人能單槍匹馬創造時勢一樣。

好在主持人楊蘭不會試圖挖掘他“背後的故事”,方沂接到邀請後,約定不談感情問題,不談dj無人機近期在中東被用於軍事用途的話題,除此之外百無禁忌。

無人機被用於軍事用途這事兒讓新晉闊老汪濤十分苦惱,有可能導致dj無法上市。他近期在各種場合撇清dj和軍火公司的關係,“我們是一個農業公司”,但似乎無濟於事。

楊蘭那邊挺專業,採訪稿改了幾輪,隨後定在了方沂的藝術追求上。雙方談妥,九月第一週,在共和時代自己的工作室裡面簡單搭建了個景,主持人楊蘭就在這裡和方沂一對一訪問。

此前方沂大概瞭解了一下該節目,主持人楊蘭期望往嚴肅性高端訪談努力,陸續邀請了一些商界大老、國內外政治人物,科學巨匠等等……做的像那麼一回事。不過也僅限於此,採訪不是很深入,少有問到嘉賓內心深處的採訪名場面。

到底是楊蘭團隊的水平問題,還是受到了放送限制,這個誰也說不清楚。

另外,這幾年所有訪談類節目都在後退,觀衆已經不太喜歡這種節目。電視臺有句話講“就算綜藝比訪談節目收視率好,但訪談節目就是電視臺的情懷”,這話不知道哪個領導說出來的,反正談話類節目從七點黃金檔轉移到了九點檔,現在調到了十一點深夜檔。

更有趣的是,電視臺似乎也要被淘汰了。

有電視臺使用春秋筆法,試圖給年輕人洗腦:“不看電視臺的人,是不成熟的人。”

暗示不看電視臺的都是些幼稚兒啊。

另一邊,電視臺老大央視的索福瑞媒介研究調查顯示,高收入觀衆看電視的時間明顯低於低收入者,因爲高收入者有更多娛樂途徑。

簡單來說,看電視被歸類爲廉價娛樂。

但的確電視觀衆平均年齡不斷提高,對應了前面“成熟”這個結論,就是提高的有點過了,統計爲“六十歲以上高齡觀衆”。

“新聞千篇一律,越來越主觀;電視劇看得我都想哭,編劇的智商讓人懷疑,導演的不負責任讓人髮指,演員大多是沒有真才實學的大騙子;節目除了選秀就是挖人隱私的情感談話類節目,各種主持人都像喝多了口齒不清思維混亂自以爲是,臺下的觀衆集體無意識地傻笑。”

“不看電視,可以提高你的智商。”

12年是挺混亂的一年,新舊交接,許多習以爲常的事情,都在這一年離大衆遠去。方沂前些年電影上映前後都會狂接訪談,《愛有來生》上映時他跟着俞非虹單日接過十三次採訪,此後逐年遞減,今年他只在年初接了央視的《開學第一課》,以及現在的《楊蘭訪談錄》。

言歸正傳。

楊蘭節目組給共和時代外的窗景一個特寫,隨後兩人倆攝影機,左右倆打光板,開始正式拍攝。

“今年我採訪過寧昊、馮大炮、盧川、賈科長、管唬、王曉帥……那麼多導演,跨越了幾代人。但我最想要採訪的還是你,不僅僅是你名氣大,還因爲我說的這些導演,甚至包括我採訪的一些演藝圈外的名人也會提到你。”

方沂笑了:“怎麼提到我的?”

楊蘭低頭看臺本:“我覺得他拍電影好不算牛,牛的是其他也好,更是這個!”比出大拇指,“你瞧瞧我們,這輩子只會拍電影了,仍然不如別人……10年我和他一起參加電影局研討會,那場面我現在還記得,當時不知道他會起來這麼快,這麼高,但已經感覺到他和‘我們’不一樣了……”

方沂打斷道:“這個‘我們’是寧昊?”

“聽出來了,這就是他。你知道寧昊導演怎麼說你嗎?”

“正聽着呢。”

“寧昊說你有創作者的直覺,但是不純靠直覺。他認爲你有理工科的精密感,這兩種特質一般認爲是截然相反的,你怎麼看待?”

方沂大概明白寧昊的意思了。

當時他和寧昊,還有一個盧川,三人都作爲青年導演代表,給上峰提過意見。只有方沂提的“扶持中小成本片”意見被採納了,因爲他提供了低成本可實施的具體方案。

上峰撿現成的,用就得了。

這麼說有點繞,打個比方吧。

文藝工作者常常會陷入到自我感動的空洞大命題中不可自拔,對現實可行性無感,於是搞出一堆驚天巨撲爛作,並自我感覺良好。如京城奧運會的開幕式導演選拔,陳愷戈上去說了一個小時,領導們聽不懂他講什麼,陳愷戈於是抑揚頓挫開始背詩“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首輪即淘汰。

導演李鞍提供了一套方案,將開幕式建設爲大型的沉浸式電影院,但是進入到第二輪時,李鞍這個方案被認爲行不通,“可能技術上無法實現”,而他沒有準備好第二套方案,因此也領了盒飯。

張一謀提供了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

領導問方案四呢?

張一謀臨時把前三個方案編到一起,湊了個方案四。

領導永遠不會滿足,貪得無厭,但是矮個裡面挑高個,認爲張一謀至少像樣一點。

寧昊那會兒被總菊折磨一番,已經意識到自己走一步不能看兩三步了,只顧拉不顧埋,聯想到方沂參加個研討會也能準備個方案,因此有所感。

楊蘭循序漸進:

“我知道今年國產影市相當艱難,現在有很多媒體把你推到前面,是危險也是機遇。我採訪過大姚,他說中國人似乎不能接受同胞拿到第二名,這樣的壓力太大……我也見過劉祥京城奧運會後被千夫所指的場面,他當時不能比賽,但不得不比賽。”

她沉聲說:“大衆對公衆人物的喜歡,有許多不自控的幻想。再優秀的人也無法滿足永遠膨脹的幻想,你會有心力交瘁,感覺無法承擔這樣的榮譽……有那一天嗎?”

方沂:“導演這個行業比較特殊,不像職業體育,環境相當封閉。導演是需要大量和各個行當人員打交道,懂得人情世故的職業……所以成熟導演調節力很強,就算我有那一天,也只會坦然接受。”

——他嗎的,陳愷戈撲成那樣,還不是活的上好。導演臉皮厚的很,這問題真是無聊。

楊蘭又問:“怎麼會想到拍戰爭片?其實年輕導演拍戰爭片,能做出成績的很少,是什麼促使你拍攝抗美援朝的?”

方沂再次搬出了“中國往事”這個招牌。

第394章 赤子心第四十章 通知書(二)第四章 雄赳赳,氣昂昂第五百二十五章 師弟牛逼嗎第四百五十一章 保守者和創新者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際章的野望第二十七章 巨資第五百零三章 F1賽事第一百零二章 誰拍的第四百五十一章 保守者和創新者第五百八十八章 等一等你的精神第三百五十八章 《重返十七歲》到底什麼時候上映第二百一十五章 錦衣不夜行第五百六十四章 金像獎第四百八十二章 導演協會表彰大會第三百四十七章 齊天大聖第一百四十章 名利場(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whos your daddy第三百二十六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五十章 《辯護權》第一百九十二章 巔峰之始第四百九十七章 座談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白玉蘭(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靳冬第五百零一章 圍脖宕機第四百一十四章 給大導演的信第一百零六章 殺青(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爆米花價值幾何第389章 紅塵歷練第四百一十二章 方沂大師兄第五百九十九章 談子爲(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等一等你的精神第二百三十章 二十三萬的巴寶莉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端理論第三百八十一章 海灘第三百六十九章 重量級信徒第二百七十九章 招攬郭凡第五百五十章 第一人第八十二章 今晚就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二百二十五章 絕不拿他炒作第三百六十七章 如何拆穿騙術第四百七十章 探班(二)第五十九章 殺青第二百八十章 方老闆帶副導演去見識第三百零九章 一邊倒第四百六十七章 飛車戲的里程碑第五百四十七章 場內場外第五百五十八章第四百五十一章 保守者和創新者第二百四十二章 姜導三過房車而不入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端理論第五百六十章 視察(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給大導演的信第三百零六章 對於方沂的拷問第四百七十三章 皇帝專業戶第二百九十章 多支預告片第二百三十一章 紅杉資本(一)第五百零六章 試映 (二)第一百九十章 這是隻有他纔能有的技能第四十九章 點數五五開第五百九十章 點兵點將,大幹特幹第二百八十七章 諸事不利的二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告別第二百一十二章 1000000000円第402章 可凡傾聽(一)第三百零二章 是他改變了規則嗎第五十二章 “志”不在此第五百四十章 六十億粉絲第四百八十章 考驗第三百零二章 是他改變了規則嗎第二百六十章 巖井俊二會起訴方沂嗎第二十章 這世界不正常了第一百零七章 歸校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正的天才在哪裡第六百章 我來自未來(一)第四百四十章 金馬,金馬第二百二十六章 也許是恨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座談會第三百二十九章 他灑下光輝第一百二十五章 cp粉第五百八十六章 代言人第三百零三章 《情書》最佳鏡頭爭霸大賽第八十七章 不情願的道歉第五百三十三章 六邊形戰士第三十一章 德福(二)第四百一十五章 前任第五十章 柳蜜的安全感第二百八十八章 換新家和拜訪第三百三十三章 《讓子彈飛》上映第五百四十章 六十億粉絲第五百六十七章 深夜買醉第三百零四章 演一點,會一點第三百五十章 揮過來的拳頭 爲盟主白愁飛加更第一百八十八掌 假如她沒有遇見方沂第一百零九章 小狗(一)第二百六十三章 李雪建第八十五章 《我團》殺青第一百二十四章 物理學+方沂第七十六章 首富的龍場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