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

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

朱勇也走了,房間中只剩下朱瞻壑一家人。

只見漢王妃眉頭緊皺,過了好一會兒,她這才擡頭問道:“瞻壑你確定嗎,你皇爺爺真的要在今年遷都?”

“千真萬確,您不必有任何的懷疑,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應天府這邊的田地、房產、商鋪等處理一下,否則就要砸到手裡了!”

朱瞻壑耐心的再次說道。

相比之前的雷聲大雨點小,今年朱棣卻連一點聲都沒發出來,甚至連朱瞻壑事先都沒有接到消息,如果不是成陽侯賣地,恐怕他也不會想到這件事。

不過朱棣正式遷都的確就是在今年,而且據史書上記載,朱棣遷都的決心很大,對於敢反對的大臣,要麼革職要麼嚴懲,這才把反對的聲音壓了下去。

“好吧,那我聽你的!”

漢王妃最終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兒子,在她看來。朱瞻壑掌管着東廠,又經常進宮,朱棣如果要遷都,肯定瞞不過兒子的耳目。

“太好了,那咱們一定要儘快,我懷疑成陽侯已經提前知道了這個消息,說不定很快會有更多的人知道。”

朱瞻壑再次催促道。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只見常思寧開口道:“世子,我覺得此事不妥!”

“呃?有何不妥?”

朱瞻壑一愣,他沒想到常思寧會在這時發表意見。

“據我所知,王府在應天府的田產不在少數,如果大規模拋售,肯定會引人懷疑,再加上世子的特殊身份,說不定會讓人猜到遷都的事,這件事陛下還沒有宣佈,若從世子這裡傳出去,說不定會引來陛下的責怪。”

常思寧冷靜的分析道。

“說的有道理,遷都這麼大的事情,父皇都還沒有宣佈,若從咱們這裡走露了風聲,那可就不好交待了!”

漢王妃聞言一拍巴掌道。

“這倒是個問題!”

朱瞻壑也贊同的點了點頭,不過他很快就再次笑道:“我有個辦法,即可以讓咱們王府順理成章的拋售田產,又不會讓人懷疑到遷都的事情上!”

“什麼辦法,瞻壑伱快說!”

漢王妃再次驚訝的問道。

“嘿嘿,先讓我賣個關子,娘您先應天府的田產盤點一下,哪些該賣的提前做好準備,我這邊也需要做一些準備,過兩天您就知道了!”

朱瞻壑不肯多說,氣的漢王妃又想擰他的耳朵。

不過現在不是鬧脾氣的時候,漢王妃立刻叫上常思寧和孫若微,回到內宅清點王府在應天府的田產。

朱瞻壑則叫來王府的幾個管事,對他們吩咐了一番後,幾人也都心領神會的離去了。

…………

大報恩寺,黎利等交趾的官員來到京城之後,就暫時被安置在寺中居住。

說起來大明的官員真的很不容易,哪怕進京朝覲考察,朝廷也不會給官員安排住處,而是讓官員自己去找。

但大明官員俸祿是出了名的低,如果去住客棧的話,會被人懷疑是個貪官,如果去同鄉或朋友家中借住,又會被疑心病極大的朱元璋懷疑結黨營私。

因此這些官員慢慢的也學精了,許多朝覲考察的官員,進京後直接就找寺廟去借住,這樣一來清淨,二來還不用花錢,寺廟也樂得與這些官員結下一些香火緣,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黎兄,咱們都進京好幾天了,怎麼也沒人見咱們,是不是把咱們給忘了?”

大報恩寺的一間靜室之中,潘獠氣的一拍桌子怒道。

他們四天前就到了京城,然後被安置在寺中居住,結果這四天除了在寺裡聽和尚唸經,就沒有其它的事情可做了。

“我已經打聽過了,像咱們這種進京朝覲考察的官員,一般都要等上一段時間,纔會得到吏部官員的召見,如果有問題的話,吏部纔會上報,甚至可能還會驚動皇帝陛下。”

只見最爲年輕的鄭高站起來說道。

“驚動皇帝?那可太好了,咱們不是要告御狀嗎,這就是個好機會!”

潘獠聞言眼睛一亮,當即興奮的說道。

“潘兄,告御狀可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容易,而且我只說可能會驚動陛下,並不是說咱們會見到陛下。”

鄭高哭笑不得的解釋道。

“你們漢人這些繁文縟節真是麻煩!”

潘獠聽不懂鄭高的話,再次氣呼呼的道。

“好了,潘兄你不要心急,鄭兄說的很清楚了,以咱們的身份,恐怕很難當面向陛下告御狀。”

這時黎利終於開口,他說到這裡頓了一下,然後向鄭高請教道。

“鄭兄,你對大明的情況比較瞭解,依你之見,我們該怎麼把御狀告上去?”

看到黎利向自己請教,鄭高故意沉思了片刻,這纔開口道:“其實咱們想告御狀也不難,據我所知,吏部尚書名叫蹇義,此人曾經做過太子詹事,屬於太子一黨,如果我們共同寫一份狀紙,交給這位蹇尚書,他肯定十分高興,到時只要在朝堂上鬧起來,漢王必定會被太子一黨羣起攻之!”

“好辦法,還是鄭兄你厲害!”

黎利聞言也大爲讚歎,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這個鄭高的確是個人才!

其它交趾官員看到黎利表態,這時也都是紛紛表示贊同。

唯有潘獠撇了撇嘴低聲嘟囔道:“這麼多花花繞繞,你們也不嫌累得慌!”

計議已定,黎利親自執筆,寫下一份狀告朱高煦的狀子,上面列舉了朱高炮到達交趾後,犯下的一樁樁所謂的“罪名”,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朱高熾擅啓戰端,殘害交趾的世家大族,導致交趾天怒人怨云云。

最後黎利寫完狀紙後,鄭高與潘獠等人簽上名字,然後咬破手指,在上面印上血手印,以表示他們都朱高煦胡作非爲的受害者。

說來也巧,就在黎利他們寫下血書狀紙的第二天,吏部竟然派人來了,將他們這些交趾官員帶到了吏部。

這些朝覲考察的官員,一般都需要經過吏部,對官員各個方面進行考覈,看對方是否合格,如果表現優異,可能還會得到皇帝的召見及賞賜。

不過黎利他們本來就不是爲了朝覲考察來的,因此他們剛到吏部,立刻齊聲喊冤,然後將準備好的狀紙呈上。

手滑了,把中午的一章也一塊發了。

(本章完)

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898.第898章 戰後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463.第463章 輸送人才(上)607.第607章 冒險第240章 宋禮474.第474章 父與子(上)909.第909章 兒子(上)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335.第335章 對馬島之戰(上)598.第598章 瞞不住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第258章 交權719.第719章 朱勇和神機營308.第308章 逃脫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第253章 工匠提供的線索851.第851章 依弗港之戰(下)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397.第397章 海上囚犯(上)第279章 又見朱高燧698.第698章 九真李氏674.第674章 聯姻317.第317章 朱高熾瘦了917.第917章 英雄第138章 上元佳節(下)第228章 滿剌加港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827.第827章 穆法斯的求助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355.第355章 大內氏(下)408.第408章 驛站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747.第747章 蘇伊士港(上)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534.第534章 還要北征?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712.第712章 女人的爭論616.第616章 談條件第280章 恢復自由(上)304.第304章 交換人質(上)792.第792章 土包子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第97章 把名額全都給我406.第406章 佛母(上)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255章 “忠臣”宋禮303.第303章 定海衛388.第388章 抵達寧波895.第895章 民間參股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155章 陶大仙人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249章 琉璃瓦與銅瓦(上)955.第955章 楊善的質問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902.第902章 七年(下)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610.第610章 張太后出面第180章 巧合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179章 蜀王家的狗血劇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詔獄(下)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第80章 當面對質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第254章 果然是他962.第962章 前方就是土木堡387.第387章 共同調查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904.第904章 丟官印的背後547.第547章 朱勇的心思第175章 沒有開始就已結束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452.第452章 真相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第26章 過勞肥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第216章 朱文奎被抓(上)第205章 又是火藥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第40章 打個招呼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694.第694章 一個玩具第101章 邪惡的想法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370.第370章 替代官員的人(下)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