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重啓海運

第198章 重啓海運

“瞻壑你確定嗎?”

朱高熾看到朱瞻壑堅持海運更划算,一時間也懷疑他是不是算錯了,或者是發燒燒糊塗了?

“皇爺爺、大伯!你們請想,漕運的成本可不止船隻和船員,最重要的還是河道的維護!”

朱瞻壑神色鄭重的解釋道。

“現在運河雖然疏通了,但這並不是一勞永逸,而是每年都需要派人維護河道,甚至每隔幾年,還要清理疏通一下河道,光是維護和疏通河道的成本,就遠比船隻和人員的成本高上無數倍!”

“你說的這些我知道,但運河疏通後,可不僅僅只用於運糧,南北貨物都可通過這條運河運輸,另外運河流經之處,也可以灌溉兩岸的農田,防止旱澇災害等,所以疏通運河的開支,不能全算在漕運頭上。”

朱高熾卻並不贊同朱瞻壑的看法,當然他說的也有道理。

“我承認運河的確還有其它的便利,可大伯您想一想,南方的糧食經運河運到北方,這途中經過多少州縣,又需要過多少關卡?運費、船隻的修理費用、糧食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等等,這些費用又都要從誰身上出?”

朱瞻壑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繼續道。

“現在可能還不明顯,但漕運可是個肥得流油的差事,日後肯定會有人想要從中撈錢,途經那麼多州縣和關卡,又有那麼多的開支項目,如果真有人伸手,想要撈錢簡直太容易了,而且想查都沒辦法查,最後可能運一石糧食,就需要花費兩三倍,甚至是四五倍的糧食費用!”

朱瞻壑這些話絕不是危言聳聽,歷史上漕運一直被人詬病,就是因爲利益太大,導致弊病叢生,官吏貪腐、勒索百姓、沉重的徭役逼得百姓家破人亡,甚至聚衆反抗。

就連負責漕運的中下層官兵,也同樣苦不堪言,不斷出現軍士逃亡的現象。

“瞻壑伱說的太嚴重了吧,我大明立國以來,嚴懲官員貪腐,他們應該不會那麼明目張膽的撈錢吧?”

朱高熾被朱瞻壑的描述也嚇了一跳,隨後又有些懷疑的問道。

“大伯,隨着漕運的發展,日後的情況只會比我描述的嚴重百倍,甚至等到漕運形成一條牢固的利益鏈,到時就連朝廷想要動它,也根本不可能了!”

朱瞻壑痛心疾首的再次道。

漕運的出現,初期的確爲明清兩朝帶來一些便利,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條貫通南北的利益鏈條,卻成爲一部分人牟取私利的工具,使得漕運就像是一條吸血蟲一般,不斷的吞噬着帝國的鮮血。

所以到了清朝道光年間,撐不住的滿清終於重啓海運,第一次海運就承擔了漕運糧食總量的一半,後期海運更是承擔了糧食運輸的絕大部分。

要知道那時經過明清兩朝的海禁,中原的造船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進步,甚至可能還不如鄭和的福船,因此滿清能做到的事情,大明沒有理由做不到!

相比於朱高熾的懷疑,朱棣這時卻眉頭緊鎖。

之前他沒有仔細考慮這方面的問題,現在經過朱瞻壑的提醒,他這才猛然醒悟,自己的確太大意了,漕運這條線的利益太大,日後肯定會有無數人伸手,到時再想整頓可就來不及了。

“瞻壑,漕運的確可能會發生你說的情況,但若是改爲海運,就能避免這些情況了嗎?”

朱棣沉思良久,終於擡頭向朱瞻壑問道。

“海運最大的好處,就是從點到點,中間不需要在別的港口停靠,比如從蘇州那邊出海,直接就可以抵達天津,所以只要管好起始點和終點,就可以杜絕大部分的貪污腐敗,更不會驚擾沿途的百姓,讓他們在農忙時去做勞役!”

朱瞻壑十分肯定的道。

正是海運的這些優點,所以滿清纔會最終啓用海運,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取代了漕運。

“那出海的風險呢,萬一遇到一場大風暴,就可能導致整個船隊傾覆!”

朱高熾這時再次提出反對的意見道。

“海上的天災是可以預測的,比如風暴一般只發生了夏秋兩季,冬天和春天很少遇到風暴!”

朱瞻壑說到這裡,再次向朱棣行禮道。

“皇爺爺,當初我獻給您地球儀,就是想讓您知道,這個世界之大,海洋佔了整個世界的絕大部分,所以我大明絕不能忽視海洋,反而要積極投身於大海,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已經開了一個好頭,既然如此,那爲何不再努力一把,讓海運代替漕運呢?”

朱棣聞言再次沉思片刻,隨後這才神情凝重的問道:“你真的覺得海運能代替漕運?”

“肯定可以!”

朱瞻壑聽出朱棣語氣中已經有所鬆動,當即加了把勁繼續道。

“出海的風險的確很大,但並非無法克服,比如造船的技術一直在進步,鄭和他們駕駛的福船,如果放在千年前,恐怕古人都無法想像能造如此堅固巨大的船隻,皇爺爺現在也可以鼓勵工匠改進海船,造出更大、更安全,操作更簡單的船隻,到時海運的成本自然也會更低。”

“有了更大更安全的海船,你爹與大明的聯繫也就更緊密了,你小子是不是打的這個主意?”

朱棣呵呵一笑,一語道破朱瞻壑的想法道。

“孫兒承認,我的確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我希望能有一種日行千里的船隻,這樣我爹若是想皇爺爺了,可以乘船在幾日內回到大明探望!”

朱瞻壑十分誠實的承認,但隨即又繼續道:“不過相比這些私事,我更希望見到我大明的海船巡遊於四洋之中,各地港口皆有我大明官商的身影!”

聽到朱瞻壑描述的場景,朱棣也不禁心中激動,只見他來回走動了幾趟,最後猛然停下道:“好,朕就依你所言,重啓海運,不過此事必須由你來親自督辦!”

“孫兒領旨!”

朱瞻壑聞言,沒有絲毫的猶豫就答應下來,重啓海運不但利國利民,對他自己也是一個不錯的磨鍊,最重要的是,掌控海運,對日後支援朱高煦也極爲重要!

(本章完)

963.第963章 張輔的苦勸422.第422章 圍堵唐賽兒第20章 以毒攻毒(新書求推薦收藏)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23章 常家兄妹第149章 滿城皆知第247章 雷電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977.第977章 騎兵的末日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895.第895章 民間參股312.第312章 費盡心思出海770.第770章 遠赴日本776.第776章 朱瞻圻帶的好頭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第233章 糧船北上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835.第835章 火車上的談話493.第493章 勾心鬥角548.第548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上)331.第331章 愚蠢第276章 壽宴(下)657.第657章 十一歲的孩子515.第515章 海外冒險故事427.第427章 大伯做榜樣719.第719章 朱勇和神機營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第256章 一封信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986.第986章 二十年290.第290章 生與死的距離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929.第929章 正統十四年第39章 中計了831.第831章 又見穆法斯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第177章 谷王落下帷幕425.第425章 朱棣的懷疑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第155章 陶大仙人751.第751章 開羅之戰(下)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872.第872章 朱祁鎧的人生規劃第193章 自願報名294.第294章 下西洋的積極性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876.第876章 黑海海峽之戰(下)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736.第736章 內奸(上)902.第902章 七年(下)第22章 促織522.第522章 團聚第241章 京官(上)485.第485章 大明情報網(下)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第220章 曹賊503.第503章 報紙第21章 世子上街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861.第861章 偶遇844.第844章 廣州港674.第674章 聯姻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627.第627章 夏元吉可抵百條戰船821.第821章 生靈塗炭648.第648章 吳家寨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第16章 好弟弟(上)第172章 谷王朱橞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434.第434章 招安721.第721章 又見常威第262章 金銀財寶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290.第290章 生與死的距離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第94章 中年危機第87章 長頸麒麟653.第653章 城東小學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