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

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

剛剛完婚的朱瞻壑,卻不得不離京去天津,幸好比較近,如果有急事,騎快馬半天就能回京。

天津要開海,這可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因此朱瞻壑也不敢馬虎,在走之前,他親自去六部,讓他們調集了一批有經驗的官員,聽從他的安排。

因爲開海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建立海關,當然也可以叫市舶司。

其實大明曾經有市舶司,當初還沒有海禁的時候,廣州、泉州和寧波各設有市舶司,但後來因爲海禁,市舶司一度被廢除,再後來就算有所恢復,也主要是用於接待海外的各國使節。

不過朱瞻壑不打算用市舶司的名字,主要是市舶司的級別太低,一般隸屬於當地的布政使司,稅收之類的也由布政使說了算,市舶司本身的權力太小。

因此朱瞻壑決定使用海關這個名字,直屬於戶部管轄,不歸地方上管,這樣海關的權力也更大。

而海關的職責總的來說,無非就是三種,第一肯定就是徵稅,第二則是稽查走私,第三則是對進出口的貨物和船隻進行管理。

所以要開海禁,海關肯定要第一個建立起來。

因此朱瞻壑帶人到了天津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天津港選定了位置,建立了天津海關。

海關設有提舉一人,由朱瞻壑暫時擔任,另外還有兩位副提舉,以及下屬的若干官員。

而在海關設立的同時,天津開海的消息,也終於傳了出去。

一時間整個天津港都爲之沸騰,之前天津港雖然熱鬧,但來往的都是大明的官船,商人們想要運輸貨物,也只能搭乘官船,而且官船還不一定有空,另外還要繳納重稅。

比如當初的海運,每次運完糧食後,都會與商人合作,裝載一些貨物回去。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天津開海,不再實行海禁,也就是說,私人的商船也可以來這裡停靠,同時合法的進出港口。

聚集的天津的商人,誰不知道海運的便捷?甚至有人在私下裡組建船隊,幹着走私的買賣。

比如朱瞻壑之前在日本行省時,安東港就偶爾有大明商人的船隊去交易,這些船隻其實就是走私船。

以前這些走私船,不受朝廷的認可,甚至還要面臨大明水師的清剿,倭寇更是將他們視爲肥羊,因此走私的利潤雖然豐厚,但風險也極大。

可是現在天津開海,這些走私的船隻,都可以合法的來到天津港交易,只要在大明的海域內,他們都受到大明水師的保護。

因此這個消息一出,不光天津的商人爲之沸騰,京城一帶只要是聽說這件事的商人,全都是歡欣鼓舞,然後以最快的事情趕往天津。

隨後,天津港的各個造船作坊全都被擠爆了,所有人都想第一時間組建自己的船隊,畢竟這可是第一波紅利,誰能吃到,日後就能領先一步,到時可都是真金白銀的利益。

щшш▪ Tтkǎ n▪ c o

天津是個新港口,造船作坊也不多,而且主要是造官船,同時爲官船提供一些維修之類的事,因此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這些造船作坊根本無法滿足。

於是一些腦子靈活的,立刻跑去其它的港口,揮舞着錢財想要預先訂購到船隻。

而當天津開海的消息傳到南方時,更是引發了更大的轟動,畢竟相比北方,南方在海上的利益更大。

別的不說,光是隨着鄭和下西洋,海禁也有所鬆動,私下裡悄悄造船下海的商人不在少數,長江沿線的造船業更加的發達。

而且在這些商人中,有不少消息靈通的人,他們知道朱瞻壑之前打下了九州,徹底的消除了倭寇之亂,這也意味着海禁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而這次天津開海,肯定只是個開始,接下來很可能輪到南方沿海的港口開海。

所以這些人也紛紛跑到各大造船作坊,搶先訂購船隻,一些聰明的商人,更是開始調整手下的產業,爲日後開海做準備。

可以說開海還沒有正式開始,僅僅傳出一些消息,就已經引發了整個大明沿海的轟動,甚至引發了一些騷亂,畢竟爲了利益,一些商人真的會大打出手。

不過這些並不能影響到大局,朱瞻壑成立了海關之後,天津也正式開海。

第一批趕到天津停靠的商船,竟然是從日本和朝鮮回來的,也就是以前的走私船,這些大明的商人帶着朝鮮和日本的特產,運輸到天津港進行交易。

海關的官員已經接管了整個港口,有專門的人引導這些船隻進入港口,然後由海關的官員登上船隻查點貨物,再按照貨物的種類進行收稅。

當然在這些貨物中,有些不適合進口的,也會被海關收繳,然後就地銷燬。

隨着第一批商船的入駐,海關開始正式履行職責,由此纔算是正式開海。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各地的商船紛紛向天津港匯聚,大明北方的商品,也紛紛通過水陸交通,運到天津出海。

大明的開海,同時也影響到一些鄰國,比如最早接到消息的朝鮮,他們距離天津最近,以前只能通過上貢與大明交易商品,但現在大明開海,也就意味着他們的商船可以合法的進入大明的港口。

於是在一個月後,朝鮮的商船抵達天津,接着還有日本的商船,雖然大明攻佔了日本的領土,兩國算是敵對狀態,但並不影響這些商人做生意,以前也有大明的商人去日本交易。

僅僅幾個月後,天津就一躍成爲北方的經濟與交通中心,港口的繁華程度,更是超過了南方的各大港口,畢竟南方的港口可沒有開海,自然無法與天津相比。

看着風風火火的天津港,其它港口當然也坐不住了,於是各個港口的官員也紛紛上書,要求效仿天津港開海,其中尤其以廣州、泉州、寧波三地的呼聲最大,畢竟做爲歷史悠久的大港口,現在卻被一個新生的天津港比了下去,這讓它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忍。

(本章完)

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749.第749章 開羅之戰(上)932.第932章 二手戰艦第158章 密本制度第110章 威與恩867.第867章 一場舞會(下)718.第718章 家事(下)第118章 朱瞻基扮演的角色?第270章 漢王妃來了845.第845章 種地和經商第49章 還有沒有一點契約精神了?987.第987章 朱祁鎮死了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341.第341章 收一點利息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775.第775章 有野心的朱瞻垐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671.第671章 漢軍真的會飛第57章 連鎖反應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637.第637章 天竺見聞787.第787章 硝酸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434.第434章 招安第233章 糧船北上888.第888章 宦官王振(下)445.第445章 新老移民(上)584.第584章 離京第149章 滿城皆知426.第426章 堆滿火藥的倉庫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680.第680章 多國使團(下)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921.第921章 中興之主?871.第871章 夢中情人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330.第330章 小管事927.第927章 殉葬?462.第462章 好事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第21章 世子上街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第256章 一封信第21章 世子上街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第134章 用謊言維持的臉面290.第290章 生與死的距離395.第395章 布政使黃逸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第76章 武臣入閣685.第685章 鏡子(上)419.第419章 被動的局面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983.第983章 三年第206章 龍王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420.第420章 三天第269章 表示一下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354.第354章 大內氏(上)第79章 餘孽903.第903章 張太后駕崩第180章 巧合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350.第350章 談崩了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738.第738章 女校(上)792.第792章 土包子第197章 遷都之議(下)第28章 狐朋狗友418.第418章 交易前夕866.第866章 一場舞會(上)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608.第608章 殺進京城(上)401.第401章 牧民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783.第783章 待遇586.第586章 求情661.第661章 吃空餉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873.第873章 攻陷羅德島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470.第470章 自爆(下)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492.第492章 分配俘虜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331.第331章 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