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

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

離開報社,朱瞻壑回到詹事府,腦子裡也一直考慮報紙銷量不佳的問題。

就像他對馬安說的那樣,現在不是報紙有問題,而是大漢的百姓自身有問題。

整個大漢的漢人百姓加在一起,也只有五六十萬,而且其中絕大部分人都不識字,之前楊士奇想要舉行科舉,都擔心沒有足夠的人蔘加。

百姓中文盲率太高,報紙銷量自然上不去,至於土人就更別說了,他們連漢話都不會說。

所以想要提高報紙的銷量,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百姓的識字率,但這事說起來容易,想要做成可就太難了,哪怕真能提高百姓的識字率,也絕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

想到上面這些,朱瞻壑也倍感頭疼,他現在真的是體會到,什麼叫“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了,你報紙寫的再精彩,別人不認字你也沒辦法。

最後朱瞻壑苦思一整天,卻也沒能想出什麼解決的辦法。

當然他也並不是完全沒辦法,比如他想了兩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第一就是增設一個讀報人的職位,專門給百姓讀報紙上的內容,雖然這樣做無法提高報紙銷量,但可以增加報紙的宣傳功能。

不過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朱瞻壑捨棄了,因爲太不現實,讀報人需要識字,而在大漢,能識字的漢人都是寶貝,無論是經商還是進衙門,都十分受歡迎,沒有幾個願意去給人讀報紙的。

除了這個,朱瞻壑甚至還想到,可以在報紙上增加一些漫畫,用圖畫的形式傳遞信息,百姓不識字沒關係,能看懂圖畫就行。

但這個辦法作用有限,第一是圖畫承載的信息量有限,而且報紙上就算加了圖畫,但主要還是以文字爲主,看不懂的照樣還是看不懂。

所以上面的這兩個想法,其實都只是朱瞻壑在瞎想,就算有點作用,但也十分有限。

最後朱瞻壑苦思一整天,也沒什麼好的想法。

傍晚時分,朱瞻壑回到詹事府後面的住處,因爲新皇城還在修建之中,所以他們一家依然住在舊王宮,王宮前面雖然改成了銀行,但後面依然保持原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剛來到家裡,就見兒子朱祁銘,正在常思寧的教導下揹着三字經,小傢伙也到了啓蒙的年紀了,朱瞻壑本想找個先生教他,但常思寧卻堅持親自教兒子背一些蒙學書籍。

只見朱祁銘揹着小手,一副搖頭晃腦的小大人模樣,清脆的童聲背誦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雖然不是很熟練,但對他這個年紀,已經十分難得了。

等到朱祁銘背完了一段三字經,朱瞻壑也不禁上前誇獎了幾句,惹得小傢伙驕傲的挺起小胸脯,隨後就一溜煙的跑出去玩了。

“夫君有心事?”

常思寧看着孩子離開了,這才向朱瞻壑問道。

“的確遇到點問題……”朱瞻壑也不瞞着常思寧,當即將報紙的事給她講了一遍,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百姓的教育上。

常思寧聽完之後,站起來給朱瞻壑倒了杯茶道:“夫君你可知道伱最大的缺點是什麼嗎?”

“什麼?”

朱瞻壑聞言也露出好奇的表情,他還是第一次聽常思寧主動說自己有缺點。

“夫君你的缺點也是優點,那就是太聰明,有些事情別人解決不了,你卻能出乎意料的想出解決的辦法,久而久之,夫君你就養成了習慣,覺得這世上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自己,換句話說,你喜歡走捷徑。”

“這……”

朱瞻壑雖然不想承認,但仔細一想,卻又覺得有道理,他自認爲自己比古人多了幾百年的見識,這些見識也的確幫過他很多次,所以這也讓他形成了依賴,好像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能夠用智慧解決。

“夫君不說話,那就是默認了!”

常思寧看到朱瞻壑發窘的表情,也不禁捂嘴一笑,接着繼續道。

“其實夫君你要知道,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捷徑可走,就比如對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和先生一點點的傳授給他,不可能今天還大字不識,明天就能寫出錦繡文章了。”

常思寧的一番話,一下子把朱瞻壑給點醒了,事情還真是如此,有些事情走不了捷徑,那自己就只能老老實實的一步步走下去。

百姓的文盲率太高,那就老老實實的推廣教育,不但是對孩童的教育,成年人也要進行必要的教育,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甚至是掌握一些常用字。

推廣教育這種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就看朱瞻壑願不願意去做了。

比如後世的新中國剛建立時,全國絕大部分人都是文盲,但經過國家的大力推廣,組織脫盲教育,在那種一窮二白的時代,竟然很快讓識字率大幅度提升。

後世可以做到,朱瞻壑覺得自己也能做到,更何況他們大漢只有幾十萬漢人,相比後世建國時四五億人,簡直不要太輕鬆。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瞻壑也大爲讚歎的道:“思寧你說的對,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我不能好高騖遠,明天我就找楊尚書他們商量一下,到時成立一個教育司,爭取早日讓全國的百姓都能認識字!”

看到朱瞻壑想通了,常思寧也不禁微微一笑,隨後又拉着他聊了一些家事,這也能讓朱瞻壑從繁忙的公務中暫時放鬆一下,不至於整天都緊繃着。

感受到妻子的用意,朱瞻壑也心中一暖,人都說娶妻娶賢,常思寧不但長的漂亮,更難得的是聰慧賢淑,家中的事情她都能打理的井井有條,連孫若微都對她心服口服,這也讓朱瞻壑少操了許多的心,遇到難事她也能幫自己出出主意,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來到詹事府,朱高煦不在,所以早朝都是楊士奇等人前來詹事府議事,而且朱瞻壑體諒大臣,也不用每天早朝,每隔五天才會舉行一次早朝,其它時候有事情了他們可以隨時求見自己。

 

910.第910章 兒子(下)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783.第783章 待遇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752.第752章 捷報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834.第834章 海軍的任務第228章 滿剌加港348.第348章 決戰開始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367.第367章 彌留之際(下)第172章 谷王朱橞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833.第833章 青州號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704.第704章 蒸汽機船761.第761章 齊東港341.第341章 收一點利息353.第353章 捷報頻傳477.第477章 眼線581.第581章 兩京制(上)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387.第387章 共同調查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843.第843章 種族問題710.第710章 你想回威尼斯嗎?293.第293章 香皂第254章 果然是他348.第348章 決戰開始第20章 以毒攻毒(新書求推薦收藏)412.第412章 官兵是你小子惹來的第217章 朱文奎被抓(中)438.第438章 移民(下)298.第298章 海上遭遇(下)第155章 陶大仙人898.第898章 戰後436.第436章 移民(上)第222章 百萬倉第97章 把名額全都給我891.第891章 搭配着賣440.第440章 郭縣令第93章 朱瞻壑來“奪權”了811.第811章 歸途284.第284章 存錢(下)947.第947章 瞞天過海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444.第444章 遙望天竺第44章 假英雄變真英雄第106章 僕從軍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911.第911章 又見朱瞻坦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第4章 高僧與舍利第238章 又見賣地(上)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第146章 飛天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第55章 三人湊成二百五第227章 程濟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第10章 多好的孩子399.第399章 移民的福利(上)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649.第649章 科舉與吏轉官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第35章 斬爹寶刀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935.第935章 阿伊麗第262章 金銀財寶第176章 胡濙的懷疑527.第527章 是忠是奸?808.第808章 清剿沙盜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907.第907章 官印又丟了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758.第758章 朱瞻基巡邊(下)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612.第612章 朱瞻基逃了666.第666章 鐵關城751.第751章 開羅之戰(下)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第136章 珠釵會981.第981章 立碑太廟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第211章 下落不明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787.第787章 硝酸865.第865章 合作686.第686章 鏡子(下)676.第676章 邀請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第181章 打消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