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

劉明深深地被郭嘉的這番話,所震驚着。

而且,郭嘉的這番話,同時也喚起了劉明當初在部隊之時的記憶。記得那時老連長在操練自己時,就曾說過:‘軍人的天職,就是服從!合理的命令是訓練。不合理的命令是磨練。軍人永遠沒有爲什麼,只有服從!’而那時的政委也曾教導過自己:‘軍人要有自己的榮譽,更要有自己的理想。軍人是軍隊的一員,而軍隊是人民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更是黨的軍隊!黨指揮槍,才能使軍隊的力量不至於用錯了地方。而軍人作爲軍隊整體的一部分,要從全局出發,服從整體的利益需要,服從人民的需要,服從國家的需要,服從黨的需要。’當時自己聞之鼓舞,軍隊要有自己的思想更是在那時,牢記在了心中,如今以郭嘉之觀點看來。那也不過是以另一種思想來取代軍人自己的思想,軍人果然還是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呀!

而更讓劉明有所共鳴的就是郭嘉那句:‘他們既然食主公的俸祿,遇事不給主公效力,主公又養他們何用?’以劉明開了幾年公司的觀點來看,這句話真是正確無比!無論是哪個公司,還是企業,自己所僱用的員工,當然都希望他們能爲自己盡力了。如果自己養的員工,不爲自己辦事,卻跑去爲別人或是別的公司牟利,而且還損害到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了。那這個公司只能把那個員工開了,甚至是送上了法庭。而絕不會有哪個傻了吧唧的敗家子,替如此的員工喝彩,慶功的。

想清了這些環節,劉明的觀念不由得有些改變,甚至自嘲的想到:如此看來,這個時代的士族和妓女,還真沒什麼區別。所不同的就是:一個是在出賣自己的肉體,而另一個是在出賣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如此看來,這妓女好像還賣得少一些。

劉明思想轉變的同時,也不禁意識到了郭嘉爲了自己,即使是死也要提醒自己的耿耿忠心,劉明不由得感到十分欣慰。劉明雙手攙扶起了郭嘉說道:“我劉某何德何能?能有奉孝來爲我誓死以進忠言。奉孝之高義,稱之爲國士,而不能顯其賢!實乃是我劉明之幸也!我今後必與奉孝,富貴共享之!還望奉孝在今後,也要不斷的提醒我之愚鈍也。”

郭嘉聽劉明如此高看自己,稱讚自己,而又如此的聞良言而知悔改,也覺得自己投對了明主,沒有錯投了終身。身爲主公者,用不着智慧無比,也用不着神勇無敵,只要能廣納良言,從善如流,這就夠了。否則要自己這些文臣、武將幹什麼?而現在主公恰恰做到了這一點,那自己還求什麼?這應該是自己的幸運呀!這樣才能一展自己的所長啊。郭嘉想着這些,也是激動不已,雙眼流淚的對劉明說道:“主公過譽了。嘉能遇到主公,這纔是嘉之幸運!進策,乃是嘉之本分,嘉萬萬不敢怠懈!唯有竭盡全力,死而後已!可主公能夠廣納良言,這纔是屬下等的幸運,也是主公治下之萬民的喜慶!”

經歷此事,劉明和郭嘉之間的關係又更近了一層。至此,劉明對郭嘉信任無比,而郭嘉也從此對劉明忠心不二。

中平二年,十一月。

厚德通過張讓的門路,進獻了張舉、張純的人頭,以及烏恆各族的降書順表。那張舉、張良的人頭,也就算了,可這烏恆各族的降書順表,卻是自漢武大帝以來,朝廷對異族的又一次重大勝利。朝野上下,一片沸騰。

連皇帝劉宏,也是十分的高興,自覺自己能把劉明認祖歸宗,是一件無比英明的事。想那劉明給自己獻的那個傳銷的商機,現在已經開始初見成效,每日裡自己坐收金錢無數。如此無本的買賣,甚至比鑄造銅錢,還來錢來的更爲快捷。這真是一個千古的妙方。而且此策由自己出頭實施,萬民只知是使自己所想,史書也只會記載是自己之所創,這千秋萬載之後,這世人又會是如何的崇拜自己?而且漢光這個皇弟,到了任後,也沒忘了自己,不像其他的那些買官的,到了任後,就知道自己悶聲發財,把自己丟到了腦後。你看漢光這個皇弟,多好!到了任後,這美酒就從來沒斷過流得給自己送來,而且還給自己送了那麼多的胡墩,胡案,木質的精巧傢俱,以及那麼多的精美地綾羅綢緞,而最令人驚喜的是,竟然還給自己造了一輛四輪的馬車,這可真太是奇思妙想了,而且這馬車坐着可真舒服,尤其是四匹好馬同時拉車,也真是快速無比。現在皇弟漢光又把這些胡人招撫了,這纔是大才呀。當初太后曾和自己言道:以德次應選者半之或三一。如今皇弟漢光又怎是德字可以形容的?我怎麼的也得給他來點回報纔是。

於是,劉宏下旨,封劉明太尉之職,兼領幽州牧,轄制域外之各屬國。受劉明開府立帳之權,可任意任免幽州之大小官員。

這道聖旨,很快傳到了幽州。劉明得嫡系人馬,無不歡聲雀躍,而幽州的其他大小官員,也明白了劉明在幽州的統治地位。並各自做出了選擇。

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那公孫瓚也因採納關靖的策略,走通了十常侍的門路,被封爲了中郎將,都亭侯,進駐了遼西郡屬國,就食當地。而且公孫瓚也因知道了劉明受封太尉,有開府立帳的權力之後,接受了關靖指點給他的韜光養晦的建議,對劉明表達了臣服之態,並對劉明得各項命令無不嚴格遵守,致使劉明也奈何他不得。

而當初劉明令郭嘉嚴密監控的四人當中的劉備,劉玄德,也向楊軍表露了跟隨劉明得願望。經過績效考覈,被楊軍安置爲容城縣令長。受魚陽郡守華歆的節制。

而此時的‘金釵盟’已經聞名於幽州全境。可‘金釵盟’的性質,卻大大脫離了張秀兒的所想。

最早的時候,張秀兒在織錦坊間,尋找新人入會,可每一個織錦坊的女工,也沒有心情搭理與她。這些女工現在過得都挺好,每個女工在聽到張秀兒的理論後,都是對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只是礙於張秀兒的氣質,和不知道她到底是什麼身分,所以纔沒有對張秀兒無禮。而那些織錦坊的管事,倒是想過驅趕張秀兒,可在張秀兒亮出幽州牧劉明得夫人——蔡琰的旗號後,都不敢妄動了,也就隨張秀兒去了,可是卻都在暗中警告過坊間的女工,不要聽信張秀兒的妖言惑衆。可這些管事警告後,這些管事到都被逗樂了,認爲自己也是沒事找事,多此一舉。原來這些女工聽過張秀兒的這些理論,早就認爲張秀兒是滿嘴放屁。就是吃飽了撐得,沒事找事幹。

不過,也曾有善心的女工見張秀兒終日不倦的宣講這些,於是對張秀兒言道:“這位妹妹,不要再說這些歪理了。我們這些女工辛辛苦苦的幹一天,長年累月的不得休息。爲的是什麼?還不就是爲了那個家以及我們自己的孩子嗎?我們這些女子能活着來到這裡的,並在這裡找到工作,那都是老天爺的恩賜。都是劉大人的善心,仁政。我們一路之上,看過了多少慘死,或是慘遭ling辱的姐妹。而且我們的男人,也不是那些不勞而獲的,他們也在拼死拼活的爲了這個家庭,爲了我們的孩子,努力着。而且我們的男人,也養不起小妾。他們也沒有上外面花天酒地那個閒錢。我們一家相依爲伴,每天自食其力,爲了自己的今後生活忙碌着,那還有什麼時光講什麼女人的權利?都是在爲這個家奔波,有什麼平等,不平等的?你這不是沒事找事,讓我們自己挑起家庭的糾紛嗎?難道我們還嫌不夠累嗎?”

這位婦人的話,說的張秀兒,啞口無言。民以食爲天,大夥都在爲自己的生活忙碌的時候,張秀兒講的這些,到確實都顯得那麼不重要了。

可是也有貪圖金錢小利的,詢問張秀兒是否加入後,就可以給她們發放金錢,或是可以爲她們而打別的婦人,或是仇家。

這些女子張秀兒又絕對的看不上眼,自己又不是搞‘悍婦聯盟’沒得讓這些惡婦,害了自己‘金釵盟’的名頭。

後來,張秀兒在吸取了這些經驗之後,覺得在生活尚談不到溫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女人會注意這些的。而且那些沒有一點知識的女性,也不可能理解如此深奧的理論,不是連文姬妹妹到現在都不太明白嗎?自己怎麼能指望那些不學無術的蠢女人也明白呢?自己今後還是要走上層路線,先讓一些知書識禮的女子,知曉一下這些理論,已待這些理論可以開花結果。不過,自己最好也能像孔子那樣,把自己的理論著書立傳,也好傳揚給後代,叫後人,盡皆知曉。只是,自己雖然自由研習兵書戰策,逗引埋伏,可這經義之間的學問,卻是差了點。這可如何是好?對了,文姬妹妹精通經義,文筆甚好,大可讓她幫自己著書立傳。而且打着她幽州牧夫人的旗號,幽州各地大小官員家裡的賢良淑女,必會踊躍加入。到時候,只要這些女子們認同了自己的理論,然後讓她們再去說服她們自己的家人,那麼用不了多時,從上至下,婦女的地位就會大大的提高。

結果這回事情辦得不錯。張秀兒還就真的打着蔡琰的旗號,找來了一批女子入盟,而且這些女子都是經過張秀兒和蔡琰等人,精心選拔的。不貌美者,不得加入!不識書者,不得加入!不賢淑者,不得加入!不聰慧者,不得加入!這些經過層層挑選出來的女子,絕對都可以說是,無一不是貌美如花,賢良淑德,聰慧過人。一時之間,幽州才女,佳人,無不以加入‘金釵盟’爲容。

可張秀兒倒黴,也就倒在這賢良淑德,聰慧過人上了。這些知書識禮的才女,哪個不是受過多年的教育,既然淑德,那麼她們肯定早就認同了世間的俗禮,而且既然聰慧,那她們認定的事,又豈會是輕易改變的。再說了,她們都是仰慕蔡琰的名聲,才加入‘金釵盟’的,到得盟裡,又都被蔡琰的琴棋書畫,詩經禮義等才華所折服,怎麼還會聽張秀兒這個所謂盟主的絮叨。而且,蔡琰又把劉明得五子棋,跳棋等小玩意,流傳開來,更是深得‘金釵盟’中姐妹的愛戴,蔡琰反倒把張秀兒這個盟主架空了。至此,‘金釵盟’徹底成爲了一個幽州上流社會女子的,婦女聯誼組織。這到是張秀兒和劉明等人都所料不到的。

張秀兒雖然對此大爲氣惱,可張秀兒爲的是傳播理論,所以又是絕不能動用武力的,否則那些女子,即使是勉強認同了,也只會口服心不服,已離開自己,就會立馬變卦。那樣反倒會適得其反,成爲自己理論發展的障礙。因此,張秀兒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不過,唯一令張秀兒多少有些欣慰的事,那就是‘金釵盟’通過了自己提議的,仿造鄉間清流評議會,而設立的‘天下英雄榜’。而且由於這‘天下英雄榜’每半年一評,而且每次的評議都是出自美女之口,並伴有實證,和美女的授花、戴冠。這‘天下英雄榜’廣受幽州士林的看重。雖然這‘天下英雄榜’現在實際上還只是‘幽州英雄榜’可其聲勢卻不可小瞧。這也算是張秀兒的一個歪打正着吧。

中平三年,四月。

冀州刺史皇甫嵩,因爲沒有給十常侍行賄,被十常侍造謠中傷,有不臣之心,被調回了京都洛陽。冀州刺史由朝廷派宗正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人,劉虞,劉伯安擔任。

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313回 驚喜第467回 追擊第229回 鬥魚傳說第305回 吭不死你不姓李第277回 衰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229回 鬥魚傳說第254回 打死也不能說第31回 空兵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98回 現代人的適應性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45回 馳援幽州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426回 家族的無奈第304回 竊笑第288回 傭兵(上)第120回 古代追星族第247回 對撞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101回 金釵盟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406回 大事第76回 張飛請客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402回 鬼老精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454回 拼命第71回 妙收郭嘉(上)第473回 玄學,癮君子第626回 落後就意味着捱打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192回 錢第474回 生存還是毀滅第462回 砸倒一切全無敵第88回 公孫瓚的請求第336回 闖聯營(中)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247回 對撞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34回 劉明說理第521回 化工第613回 劉明真正的主力方向第386回 奇襲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497回 不愧是偉人的諸葛亮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525回 火炮第501回 魯肅良言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70回 禮節(上)第56回 義之所在第600回 明目張膽偷懶的劉明第5回 初見流民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392回 遍地的張遼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266回 天意滅曹第43回 紅十字會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553回 賭約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77回 誅文丑第117回 野望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209回 自大狂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361回 熊灞拜師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304回 竊笑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12回 “唐僧”降臧霸第327回 憤青是怎樣產生的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14回 法墨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