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五十六章 陳玉樓的野心

鷓鴣哨與老洋人臉色狂變,急道:“羅把頭何出此言?”

羅長風道:“我曾聽家祖說起過關於鳳凰膽的傳說。”

說到這,羅長風向一旁踱了幾步,站到那面畫着雮塵珠的壁畫前,這才接着道:“兩千年前,古滇國國王得到一件神物,名喚鳳凰膽,他們相信,藉助鳳凰膽可以修煉成仙。”

“正好當時漢武帝也在派人四處尋找長生不老之法,知道了古滇國有鳳凰膽此物後,便要求滇王進貢珠子。”

“滇王手下的獻王本是修道之人,精通痋術,他不願鳳凰膽被漢武帝奪去,便私自盜走了鳳凰膽,帶着自己的勢力到瀾滄江畔遮龍山一帶自立爲王。”

“滇王無法之下,只好把一顆假的影珠進貢給漢武帝,事實證明,長生不老終究是虛無縹緲的事,漢武帝毫無疑問的死了。”

“這顆影珠,便成爲了漢武帝的隨葬品,後來被我卸嶺先輩赤眉軍挖出,這影珠被當做了真正的鳳凰膽,在民間四處輾轉,最終流落到了西夏皇室。”

說到這,羅長風霍然轉身,凝視着鷓鴣哨,道:“相信聽到這,你已經明白,西夏黑水城那顆,是假的鳳凰膽。”

“如果你能確定,鳳凰膽就是你們要找的雮塵珠,那麼真正的雮塵珠,在滇南遮龍山獻王墓。”

聽完羅長風的話,鷓鴣哨久久不能言語,他不知道自己該相信羅長風的話,還是該相信這壁畫。

但羅長風的話絲絲入扣,毫無破綻,現編是編不出來的,他心下不由有些躊躇。

而在聽完羅長風的話後,陳玉樓卻是雙目暴亮,他正色問道:“長風,你說的都是真的?”

羅長風斷然道:“句句屬實,這些都是家祖對我所言,但家祖從何得來的消息,消息是否準確,我就不知道了。”

“我只知道,我家祖上也有人幹過尋墓倒斗的活計,曾有人去探過精絕古城,只不過他回來之後就瘋了,只留下一些傳說。”

一聽到“精絕古城”四個字,鷓鴣哨再無疑慮,他決定相信羅長風,因爲那雮塵珠,本就與精絕古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陳玉樓卻是心下狂喜,原來他早年剛出道的時候,常在南方倒鬥,從兩粵兩湖,到滇南江贛,足跡無所不到。

他曾在滇南李家山盜掘過滇王墓,李家山的古滇國墓葬層層疊壓,歷代盜墓賊多有在此山中挖到過寶貨的。

但是正因爲李家山滇王墓的目標標太明顯,從宋代起,便被盜過了不知多少遍,不是一墓九空,而基本上是十墓十空。

他當初去的時候,早已是“石人徒瞑目,表柱燒無聲”,好一派被盜挖得千窟百孔的荒涼景象。

不過陳玉樓還算運氣不錯,他們不死心,又在幾個泥色草痕深厚的泥塘裡挖了一通,發現一座僅被盜過兩三回的末代滇王墓室。

不過這墓中也沒什麼明器了,只有空棺一具,看材質也是不凡,都是滇南原始森林中的珍貴木料,陳玉樓只好把棺板拆了。

不料卻在裡面發現一張人皮地圖,回去請巧手匠人復原出來,地圖中所描繪的區域,竟然是獻王墓的具體方位。

倒鬥之人大多知道關於獻王墓的種種傳說,據說那座古墓建得窮極奢華,曾用萬人活殉,而且地宮是座天上宮殿。

凡人想入古墓拜見獻王,只有從天河中駕乘一葉扁舟,渡過陰河,才能抵達,而且去了就永遠回不來,都得留在那伺候獻王。

此墓天上有人間無,永遠都不可能被盜墓賊倒了鬥。

這些傳說流傳的年頭久了,難免漸漸失真,有許多盜墓行裡的老手,都認爲獻王墓僅是個傳說。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些天子人物,都只能把墓建在地下,他一個南疆的草頭天子何德何能?可以把古墓造在天上的龍暈當中,此事絕對做不得真。

但得了獻王墓地圖的陳玉樓卻知道,獻王墓是真實存在的,至於那水龍暈究竟是怎麼回事,也只有親眼去看過才知道了。

想到此,陳玉樓拍了拍鷓鴣哨的肩膀,誠聲道:“兄弟,今次瓶山倒鬥,你相助我卸嶺良多,陳玉樓十分承情,你我兄弟間就不言這個謝字了。”

“將來你去獻王墓找黿塵珠的時候,常勝山十萬盜衆,羅帥麾下四十萬大軍,定當助你一臂之力,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絕不食言。”

羅長風不動聲色的瞥了陳玉樓一眼,嘴角抽了抽,沒想到你這傢伙也有這麼虛僞的一面,明明是自己想去撈好處,卻偏偏說得義薄雲天,還真是……

不過羅長風也十分理解,他知道陳玉樓早就動了收服搬山一派的心思,到時合兩家之力,什麼樣的墓盜不出來?

甚至他野心更大,時常琢磨着,要是能將搬山卸嶺,摸金髮丘四大門派全都湊齊,合併爲一派,那可真的是無往而不利了。

當然,說是四派,實則摸金髮丘是一回事,都是曹操手下的倒鬥部隊,只是官職不同罷了,配發丘印的是將軍,而配摸金符的只是校尉。

鷓鴣哨並不知道陳玉樓本就有意探獻王墓,只道他重情重義,心下是感動不已,雙目泛紅。

“此次倒鬥,若非常勝山的諸位好漢相助,我等是否還有命在都不一定,也無法從羅把頭這,得到雮塵珠的確切消息,日後定是依舊如大海撈針一般在黔邊亂轉,此乃天大的恩德。”

“等到他日我尋得雮塵珠,解了族人千年詛咒,鷓鴣哨不論山難水險,願追隨陳兄左右,捨命報此大恩於萬一。”

鷓鴣哨也想得通透,如今知道了雮塵珠所在,解除族人詛咒有望,下半輩子,終究還得設法過活。

而正好自己欠了陳玉樓大恩,追隨於他既能報恩,又能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可謂一舉兩得。

陳玉樓聞聽此言自是欣喜若狂,長風這次又爲常勝山立下大功了。

若能與搬山聯手,盜發獻王墓,不僅墓中海量金玉寶貨可收入囊中,還能得到搬山一派的追隨。

這可不僅僅是常勝山實力大增的問題,自古以來,搬山卸嶺,摸金髮丘三大倒斗門派齊名而立。

但各派各行其道,從無交集,可在他陳玉樓手中,卻將搬山一派收入麾下,這說出去,那就是天大的面子,他陳玉樓的威名,必然響徹整個綠林道。

除此之外,陳玉樓其實還藏有更大的野心,若能倒出獻王墓中,那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回到湘陰做些驚天動地的大勾當,給綠林道做出些爭氣的舉動出來。

將來姓陳的說不定就是開國太祖了,也讓那屢屢犯我華夏上邦的美英倭夷,挨着個給我天朝“寫降書、納順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如此方隨心意,不負大丈夫平生之志,管教那幾行青史之上,留下一筆“卸嶺”之名。

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螻蟻第九卷 第一百三十二章 被坑害的韓國將領第七卷 第九十三章 爲了老婆 煞費苦心第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下子全來了第六卷 第六章 你對意大利炮是有多大的執念第九卷 第二百四十七章 居心叵測第七卷 第一章 崑崙與花靈第七卷 第六十一章 萬世不竭第七卷 第十五章 危機第十一卷 第六十七章 吐真術第六卷 第八十一章 包打聽第十一卷 第八十章 狗屁的仙女姐姐 那是惡婆娘第十二卷 第六十六章 刀斬戰鬥機第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地魔獸現身第五卷 第十四章 出山 凌虛觀第十一卷 第一百零二章 飛天貓姬三娘第二卷 第五十章 真正元墓所在第七卷 第一百一十章 恩斷義絕第七卷 第三十三章 令狐雍第七卷 第六十一章 萬世不竭第六卷 第一百零一章 咒仕與張天師第十二卷 第八十三章 她們來了第十二卷 第八十六章 終極恐懼是逃避不了的第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章 楓華谷第九卷 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滿第十二卷 第九十四章 詩雅加入對抗命運聯盟第十一卷 第四十五章 楊過小龍女到來第六卷 第八十七章 君臨天下的野心第九卷 第二百二十七章 劇透已經成爲常態第六卷 第五十章 鬼符三通第六卷 第七十二章 劉伯溫斬的從來不是什麼龍脈第七卷 第四章 分食木蓕第七卷 第一百七十五章 定計 給無名挖坑第九卷 第三十二章 驚喜第五卷 第二十一章 林靈素第六卷 第七十一章 攤牌 立場第七卷 第三十八章 結果出爐第七卷 第一百八十三章 當代九天第四卷 第三章 食物第十二卷 第四十七章 天下無二 當世無敵第六卷 第二十章 明樓在望第七卷 第一百零五章 獨孤九劍揚威第二卷 第四十三章 兩人一雞的配合 六翅蜈蚣的末路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移民巨峽市的唐三藏第七卷 第五十三章 蹊蹺第四卷 第十七章 你買不起第九卷 第九十二章 狠人黃蓉第四卷 第八章 因爲你是李尋歡第一卷 第十九章 千手觀音重出江湖第四卷 第三十二章 劍壓羣雄 技驚四座第六卷 第四十二章 左銃的守護靈第九卷 第八十七章 選拔章程 天澤使者第十一卷 第四十一章 寶青坊第七卷 第一百六十四章 秋姑娘終於變成秋妹了第四卷 第五十八章 整個武林的麻煩第四卷 第三十五章 我成全你第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章 情種第十卷 第十一章 想多了的白鳳第九卷 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入天門第九卷 第一百九十章 所謂的人劍互通第十二卷 第一百一十四章 貞子現第十二卷 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雨第六卷 第八十六章 這次輪到你開掛了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紫萱只是女媧後人 可你就是女媧本尊啊第十二卷 第六十六章 刀斬戰鬥機第七卷 第三十四章 紫虛子祁進第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世紀之戰第七卷 第二百二十四章 敵蹤 暴露第五卷 第三十三章 閉關 大進第十一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少女阿奴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我老公是個和尚第一卷 第十四章 小弟服了第六卷 第九十四章 世外桃源明鏡村第九卷 第六十五章 函谷關外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鬼笑莫如聽鬼哭第十二卷 第八十七章 劇透莫甘娜和凱莎第六卷 第七十章 你根本就全身都是掛嘛第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你們祖孫三代都可以叫我哥哥第五卷 第六十六章 真假兀朮第七卷 第三十四章 紫虛子祁進第九卷 第一百零二章 黃蓉丫頭你給我閉嘴 郭伯母我不是說你第七卷 第一百零七章 背後捅刀子,真爽第六卷 第十五章 蜮蜋長蟲第六卷 第八十一章 包打聽第十二卷 第四章 孫悟空五百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第七卷 第一百二十八章 楓華谷第十一卷 第九十八章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第十一卷 第七十五章 挑戰酒劍仙的李逍遙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合作第九卷 第一百零五章 黃蓉:所以,你十八年前究竟改變了什麼第六卷 第八十章 羽林街 豬隊友第七卷 第六十八章 決戰第十一卷 第一百零二章 飛天貓姬三娘第六卷 第一百零一章 咒仕與張天師第七卷 第六章 各自迴歸第九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神眼到手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花千骨的無限可能第五卷 第七十八章 飛刀建功 秒撲的葵花老祖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移民巨峽市的唐三藏第十卷 第三十一章 秦國純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