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漢奸之輩,人人得而誅之】

二人寒暄之後,

霍耀文正準備告辭回宿舍的時候,忽然他的目光注意到桌上的一本週刊,封面上的標題很醒目:《論中華文化的花果飄零及靈根自植》

霍耀文下意識的將雜誌拿起來一看,正上面寫着明報月刊,翻閱到寫有標題內容的一頁:

“1961年,香港中文大學教職主任,新亞書院創始人,哲學教授,新儒學大師唐君毅對外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爲:《說中華文化的花果飄零》

在這篇文章中,唐君毅大力抨擊海外華人社會當中,急謀歸化外國的風氣,指他們匆匆放棄本國的文化、語言和傳統習俗。

當時這篇文章一經發布,迅速的轟動港島以及海外的華人羣體,就中華文化的現狀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討論。

唐教授大力主張文化保守主義,批判那些以進步或時代潮流風勢之名,或以打破狹隘國家民族觀念爲藉口,拋棄傳統歷史和文化的洋奴分子……

他結合哲學思辨的口吻和激動的語調,寫道:五千年之華夏民族,亦如大樹之崩倒而花果飄零,隨風吹散,失其所守,不知所以凝攝自固之道……”

“...香港社會的部分知識分子出現了摒棄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傳統與文明,捨近求遠,以一種病態的方式去追求西方文化。

出去吃個早茶,坐個黃包車,都是滿口的洋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知識分子的標杆和身份。

這種求進步而不根於理想,只是求變遷、務新奇、失本根、離故常,此並非真進步,而只是輕薄自己與祖先罷了。

三年後,1964年,唐教授又再發表《花果飄零及靈根自植》一文,進而批評香港學術文化教育中之價值標準之外在化,並大力抨擊部分華人知識分子放棄守護民族自身學術及文化的價值。

唐教授認爲當今的學術風氣,是以他人之標準爲標準。

文章中寫道:“必待他人之認識與批准其有價值,然後能自信自守其思想與人格之有價值之處,此即爲奴隸的人。

這事一種精神上之失其信守,而進至一切求信守於他人的悲哀。

這種只居於求信守於西方人,只求西方人加以認識的地位,忘了自信、自守自己,認識自己”,是一種奴隸意識之開始……”

唐君毅是典型的南來文人,1949年春,他應廣州華僑大學之聘南下,但因時局動盪,沒有多久便離穗赴港。

到香港後,唐君毅與錢穆、張丕介等共同創辦新亞書院,受聘爲新亞書院教授,除擔任書院主要課程外,還兼任教務長一職。

一切本該都很順利,但在1964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一週年之際,英政府強行要削弱中文大學書院的自主權,這也導致後來在1973年,唐君毅憤然辭去中文大學教師職位,以及新亞書院校董一職。

所以他對民族學術文化的被邊緣化,以及離散華人知識分子寄居他人、仰人鼻息的處境十分憤慨。

...

自明報月刊重登發表了唐君毅幾年前的兩篇文章後,香港無數的知識分子和各種撰稿人就這篇文章,在報紙和雜誌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是《盤古》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海外中國人的迴歸》

撰寫這篇文章的是盤古雜誌的執筆主編,同時也是雜誌創始人之一的包錯石,他先是就唐君毅的前兩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解讀,後在文章中提出了迴歸這項議題,呼籲全港推動海外中國人的“迴歸運動”。

這項迴歸運動的呼籲,並非單指香港的主權迴歸,而是把“迴歸”首先哲學性定義爲一個關於人如何運用自己的“人的條件”,找尋生存憑藉的問題。

簡單講,就是海外中國人該如何尋回自己的根。

文中寫道:“漫天動地的,人生只是一個迴歸的運動,在這運動裡,每個人挾着他的鄉愁、他的貢獻、他的需要,迴歸到他應該歸屬的地方,人生的悲歡離合,都只是這派迴歸之流中的浪花……

文章的部分內容,包錯石儼然重複着唐君毅的同一調子,認爲人和其歷史、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等不可分割,否則人將失去民族文化歸屬,墮入失落及飄零的處境。

可是,包錯石在文章中並沒有在掀動悲情之後,像唐君毅一樣停留在失去文化歸屬的悲鳴的哀嚎中,而是去除他筆下被病態化的失去歸屬狀態,重新演繹爲海外國人的迴歸。

.......

《盤古》自發表了包錯石的這篇文章後,引來了不少人的迴應。

大公報:“遙望神舟大地,距寶安.縣(深圳)不過百里之海,卻擋四百萬中國人的迴歸,心如絞痛,莫過於此。哀哉,哀哉……”

文匯報:“香港自古是中華之地也,既是吾土,亦是吾民。雖被英人所殖,但吾與諸位,皆爲神明華胄,夢魂猶掛神州浩土,肉軀只待迴歸之日。”

隨着時態的發酵,迴歸的呼籲漸漸的遍及到了香港社會的各個階層。

報紙界也就此事展開了激烈的筆戰。

本來打筆戰的人,只是不滿意對方寫的文章內容,但觀點大都是一致的,認爲香港迴歸的呼籲是四百萬中國人所共同期望的。

可當《天皇日報》跑出來,以一篇匿名作者的《我是“香港人”》的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大致內容是:現今之香港,亦非昨日,今時今日,我等當以港人自居。

這番話一出,頓時引來了各界的聲討。

唐君毅親自下場,在報紙上謾罵道:“汝之報館,見利忘義,賣祖求榮,視爲不齒!”

有了唐君毅這位新儒大師親自發話,無數新儒後輩,紛紛在報紙上批評指責《天皇日報》,其心可誅,鼓吹“港獨”之嫌,妖言惑衆,提倡“忘國”之說。

早就看《天皇日報》不爽的霍耀文,也是沒有放過這次“落井下石”的機會,在把寫了七八萬字的《大唐天魔志》送到明報的時候,也寫了一篇文章,託金鏞幫忙希望能在明報上刊登出去。

金鏞看後,笑着道:“霍生你這寫出來,我看這天皇日報是沒有活路了。”

霍耀文呵呵一笑:“借你吉言,天皇日報關門了最好!”

第二日,連帶着《大唐天魔志》一起刊印到明報報紙上的,是一篇作者署名爲向京所寫的文章,標題是:

《我是中國人》

:“...香港戰後的一代目前只有兩條路:勇敢的確認自己是中國未來的棟樑,或與中華民族斬斷情絲,否認自己是一箇中國人……

但當你走入這兩路外的歧途,鼓吹自己是個香港人,非中國人時,則香港四百萬中國人民即可以毫不留情的對你口誅筆伐,乃至拳打腳踢,亦不爲過……

漢奸之輩,人人得而誅之……”

....

402【西門歌舞伎町】113【你是不是同我小女拍拖?】求月票563【達成合作,食鐵獸】133【立刻派人去美國】594【快要破產的蘋果公司】571【國營照相館】301【臨時校長】515【永遠的痛】092【訂單招標】096【白天翻修,晚上開工】求月票337【來港潮】081【接機】4000字184【九州】122【美國傳來的好消息】121【報紙罵戰】475【1976邁向新里程】281【祭拜】082【招攬】4000字482【亞洲文學交流會】301【臨時校長】059【國際文化交流寫作計劃】459【兩頭並進】200【素貞喜歡你】011【新潮靚女】021【長髮女鬼是誰】590【華人首富王博士】257【紅透半邊天的張婉君】588【德與才】642【醬園之鄉】025【第一節課】009【哲學是什麼】455【綜藝教母】275【歡樂慈善行之泰山】201【九龍塘豪宅】626【風行天下,大運摩托】513【開放式的結尾】529【愛國藝人】472【萬大師的弟子】106【相望回首以成川】求月票353【小李飛刀大戰豪龍銀槍】420【瘋狂的東瀛書迷】192【萬人圍看錶演會】444【搶了老李的和記】572【老宅】146【黑客帝國】666【迴歸前的準備】615【蘋果電腦展覽會】530【三週年臺慶】389【龍之殤】458【錢到賬了】253【這哪裡是吃花酒,分明是…】498【破千萬票房還遠嗎?】634【成功的銀行家】489【氣質斐然陳玉憐】302【新書籌備和胡美人】393【世界上最富有的人!】153【解憂雜貨鋪】338【出來吧,震驚怪!】456【多讀書多看報】634【成功的銀行家】248【全港三十萬少女的夢】187【面具】239【格鬥盛宴】433【鳳凰電視臺】386【矩陣特效和侏羅紀公園】359【貨幣戰爭】315【雀中高手】304【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208【難做的李道光】582【懊悔的邵六叔】314【讚美,讚美,還是讚美】356【金盆洗手大會】389【龍之殤】028【來自電臺的邀請】475【1976邁向新里程】546【電影節開幕】591【王博士入夥】641【中山蠔油】030【大丈夫日記】118【虧本競標】379【兔女郎】650【沒有標題的演講稿】249【吹燈完結後記】463【買買買,抄抄抄】640【歸鄉如此歸】287【全球驚人總銷量】581【1978】433【鳳凰電視臺】665【驚人的30億美元市值】527【寰宇唱片】046【英國來的教授】635【來自聖誕節的禮物】293【功夫片的時代】405【我真不知道啊】616【沒有鼠標的電腦】271【阿里山的姑娘】377【集卡】473【殭屍道長】577【歡迎來到侏羅紀時代】209【嘰裡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