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

議事堂連同林縛平時在東衙署理公務的明堂,側有耳房以及供休息或密談的靜室,宋佳與小蠻洗漱過,天已破曉,便直接到靜室裡整理文牘。

靜室與議事堂就隔着一堵牆,有暗窗相通,本身就有窺視議事堂動靜的作用,宋佳與小蠻在靜室裡,自然也就聽得見前面的談話。

宋佳也是月初纔將長山島、崇州童子案與林縛聯繫起來,暗感林縛真是好手段。

其實在江東左軍進駐崇州之後,即使崇州童子案的消息走漏使蕭濤遠提早警覺,也不至於使局面難以收拾,甚至能及早將蕭濤遠與寧海鎮水營的禍患消除掉。

但是,那時即使這堂下諸人感激林縛出手救童子的恩義,之後對清查公田、罰徵租賦等大損豪戶利益的政舉依然會有反對的聲音出現與怨意滋生,所謂先舍予而後強取之不能止怨也。

林縛卻是先用雷霆手段,將清查寺田、公田等事強行推動去做。雖惹來崇州大戶們滔天的怨恨,但憑藉軍事上的巨大勝利將這些不平的怨恨聲音強壓下去。這時再將崇州童子案的真相公佈於世,示恩於衆,他想做的事情都做成了,同時也將諸多隱患消弭於無形。

那些滋恨怨恨、曾背地裡使壞的人甚至都個個羞愧難堪,即使還有個別怨言,也成爲了衆矢之的,不成什麼氣候。

宋佳與小蠻輕笑道:“我看啊,天下誰再壞都壞不過林縛。”

“到底有多壞不知道,總之沒見過他吃虧。”小蠻笑了起來,她手擋着嘴脣打哈欠問道,“你是留下來偷聽,還是上山去?”

“你先上山去吧,這些亂七八糟的要先整理完。”宋佳說道。

奢家此時與公開造反也沒有什麼兩樣,宋佳與奢明月留在崇州的消息走漏出去,也不會產生什麼影響,故而宋佳在崇州也更自由一些。這段時間來,也有機會接觸一些較機密的文檔,知道一些寄田與公田清查以及罰徵租賦等政事的細節,也知道做成這些事情對江東左軍的重要性,遠不止屯田以補軍資那麼簡單。

靜室的案頭,就有一份林縛親手草擬的《撫傷恤亡軍功賞》的初稿,也不禁宋佳翻閱,甚至有些細節,林縛還與她討論。

除拔擢武職外,江東左軍獎賞戰功以及撫卹傷亡,不直接賞銀賞錢,直接與田制掛鉤,戰死將卒家人配永業田畝數不等,免田賦三年;重殘與戰亡同恤,另計配口糧,立戰功者也以減免家人田賦或授田爲主……

撫卹傷亡及獎賞軍功都緊密與田制聯繫起來,既減少因大量傷殘撫卹及軍功獎賞帶來的銀錢支出,從郡司及朝廷獲得的軍功賞銀可以來填補軍資的匱缺,亦可以將士卒及家人更加緊密的綁縛在崇州的土地上。

就出身流戶的普通士卒及其家人來說,對能養家餬口的土地有着最直接的渴求,減免田賦及配田的獎賞與撫卹有着更直觀、更具表率作用的意義。

擁有土地也能直接提高普通士卒及家人在鄉里的地位,這幾乎是從根本上扭轉了兵卒社會地位低下的弊端,更能激勵士卒英勇作戰,減少逃亡現象的發生。

江東左軍因何而強,大概也只有宋佳這樣的人物從這些文字粗淺但包容鉅細的撫傷恤亡軍功賞條文裡也窺得一二。但是要依此文治軍賞軍,也就意味着江東左軍手裡必須要有大量田產在手裡拿來撫卹獎賞軍功,也就不難理解林縛到崇州爲何如此凌厲的打壓僧院、清查公田,又對鶴城草場蠢蠢欲動。

在東閩時,只覺得文莊公雄才偉略,可視天下英雄於無物,受李卓壓制,不是受東閩地理上的先天缺陷限制;對林縛瞭解越深,也愈發覺得林縛其纔不在奢文莊之下,更有着時人遠不及的見識與眼光。

小蠻先離開,宋佳一邊整理着文牘,一邊聽林縛在一牆之隔的議事堂裡與諸人閒扯。

“羅家世代住在運鹽河南岸,應嘗試運鹽河‘十年九澇’的苦頭。這時候咬咬牙,擠些田來、擠些糧來,將運鹽河挖寬了、挖深了,春夏不受其澇,羅家手裡的那些薄產田統統變成夏麥秋稻的上等良田,羅老爹便知道所得足以彌補所失,”林縛跟諸人拉着家常,絮絮叨叨的說道,“河道挖寬挖深了,也方便鄉里將豐產的糧食、布匹運到價貴的地方去賣了獲利。這東西啊,豐足的地方就便宜,緊缺的地方就賊貴。說起來你們不知道,崇州的米價,一升米才四十錢,賤得很,運到津海,是一百六十錢,漲了四倍,要是有能耐運到京裡,是八百錢,漲二十倍,便是山東,糧價也要比崇州貴一倍多;說到布價,京裡也要比崇州貴七八倍……你們爲江東左軍在崇州站穩腳跟,做了很多犧牲,我心裡都記着。所以我鼓勵你們買船運米、運布去北方賣,你們擔心商旅會受官府盤剝,一趟走下來還不夠官吏索勒的。你們放心,我跟江東左軍做你們的後盾。當然了,該繳納給朝廷、官府的賦稅,也不要偷逃……朝廷、官府收不上稅,拿什麼養兵去打東虜,去殺反賊?”

“……永佃一事,大家都心有顧慮,我也能理解。畢竟是大家手裡的田,怎麼可以佃戶說種什麼就種什麼,偏偏田的主人卻做不了主,甚至還不能從佃戶手裡把田收回來了?這太不合常理了,”林縛說道,“我是這麼考慮了,說出來,大家覺得道理不對請指正啊。在佃農看來,要是這田隨時會給田主收走,對他來說,種一季糧食過一季的日子,絕不可能爲以後打算。地力用盡了,也少有人願意費心思積肥養田,這田是越種越瘦,各位能收到田租是越來越少。若是田地不讓田主隨便收回去,種什麼也由佃農自主,那自然就願意費心思積肥,希望地裡所產越豐越好,大家能收到的租子自然也是節節攀升,佃農也有好收成——關於永佃這件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大家是更關心每年能收到多少租子啊,還是更關心田裡到底每年種什麼東西、由誰去種、怎麼去種?”

“說到減租,大家心裡也許又會犯嘀咕,”林縛說道,“現在北面民亂鬧得厲害,到處都是流寇,主要還是太苦了,腳泥子也要吃飯啊。減租是會讓大家會受一些損失,但能從根本上保證崇州不受亂,也能拒亂於境外。今天大家少吃幾頓雞鴨,總好過鬧亂子強。江東左軍的士卒爲什麼能打、敢打?他們其實跟普通人沒有區別,主要是因爲他們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打退敵人,即使他們戰死了,但是他們的家人還能過上好日子。要是他們退後了,讓敵人打進來,不僅他們未必能保住性命,還會牽累他們家人受敵人的欺負……”

“當然了,我今天跟大家說這些,也是嘮家常。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可以嘗試着去做一下,要是有顧慮,看別人先做也行,”林縛說道,“要真是好事情,一定會有好的結果,到時候大家再學也不遲……”

“恩澤、喬中、喬冠呢,他們是立志棄文從軍了,我就帶他們在身邊,”林縛說道,“其他各人,都先回家去跟家裡人團聚,日後謀什麼出路,都要聽從家裡的安排:繼續苦讀博個功名是好事,繼承祖業爲地方謀福利也是好事,或者棄筆從戎、衛家守土,也是男兒志氣,都是好事……這些我統統不問,不過有一點是不變的,你們都是從我林縛門走出去的,那就都是我的學生,日後要有什麼難處,都可以來找我,也一定要來找我……”

宋佳卻也沒有想到林縛也是個話嘮,能碎碎不停的說一個上午,幾乎將他來崇州所做的諸多事,都深入淺出、方方面面的跟絕大多數都是崇州大戶的被劫童子家人說了透徹。

宋佳聽了感慨萬分,心想那些居廟堂之上、自視才高八斗的大臣名將們,治國、治軍之才能及得上林縛幾分,又有誰能如此細緻入微的向這些鄉里大戶們解說得如此清楚?

宋佳當然也知道林縛如此費盡心機,除了化解之前諸事所積下的沉怨外,也是要藉助堂下諸多人將他的政舉向崇州縣全境推廣,言語間還在誘使崇州大戶並資購船打通從崇州通往津海的海上補給商路。

濟南民亂,即使順利鎮壓,想在明年恢復內河漕運也不可能了,津海糧道越發的重要。

此時的津海糧道始發於淮口,江東左軍在崇州還不能直接從中受利。

隨着叛亂地區的擴大,淮河多半要受影響。此外地理條件來說,漕糧更適合直接從江口出海。除了抵禦奢家之外,崇州在津海糧道上的重要性也會凸顯出來,這也是林縛死守嵊泗防線最主要的意義。

這時也越發能看到林縛當初籌劃並與湯顧一起掌握津海糧道的妙處來,大越朝幾乎半條命維繫在津海糧道上,那些對“豬倌兒”嗤之以鼻的清流士子,相比較他真是雲壤之別。

這會兒有人從外面傳信函進來,林縛在議事堂直接拆開來,也不瞞堂下諸人,說道:“哦,總督府及江東兵部的文,要我立即去江寧議事去。南邊、北邊的局勢都急啊,既然收到文,我也不能耽擱,午宴的事情,我就叫致庸、陳雷、書義、書堂他們代陪了……”

形勢如此,宋佳心想嶽冷秋再怎麼看林縛不順眼,也不得不重用林縛了,聽着腳步聲,見林縛從前面轉過來,起身要給他行禮。

林縛揮了揮手,說道:“我即刻動身去江寧,騎馬過去。你若是不介意故地重遊,可以帶奢姑娘隨君薰她們坐船去江寧……讓奢姑娘出去散散心也好,對身體有好處。”

騎馬很辛苦,但比乘船逆江流而上快一些。

崇州局勢已定,但是浙東以及北邊的局勢都十分的危急,在信路阻絕,江寧作爲南都,六部建制又全,自然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出來,江東左軍的戰功,甚至都可以由江寧兵部覈計。林縛也是想早早趕去江寧,有什麼好處,趕在前頭總比落在後面要好。

第95章 左右爲難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20章 拉攏第26章 回江寧第98章 虞東第156章 絕望第十六章 夫人當家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43章 左軍五營第42章 山頂對策第29章 飛來一城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70章 南陽棄或守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42章 山頂對策第7章 大寇於城第73章 舟行海上第23章 歸塵第65章 雪中送炭第135章 恩仇第157章 勇將第52章 棄第66章 淮陽行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20章 梟勇無畏第90章 殘敵第7章 左右爲難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46章 點天燈第20章 猛虎搏兔第62章 臨戰第20章 數銀第34章 登王臺山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十三章 海島生存(一)第28章 話別離第59章 原是姐妹第2章 相認第60章 噴焰弩第70章 淮山第106章 渡河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43章 泄水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3章 失城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79章 戰前第46章 柳暗花明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9章 三沙灣第28章 牽連第57章 京畿密鬥第72章 說降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58章 軍功交易第26章 搶灘第61章 特旨之危第95章 觀戰臺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07章 海攻第六十章 三伍編卒第17章 準備第33章 將計就計第65章 山海漏防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83章 帝心第91章 伏誅第60章 梟臣第五章 下車伊始第44章 陷阱第116章 叛逃第十五章 貨棧擇址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64章 心結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26章 陽信驚雷第56章 淮陽獎功第26章 殘部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32章 餌中餌第十章 夜驚情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26章 回江寧第83章 南歸第75章 手段第34章 登王臺山第78章 大勢已去第45章 功高震主第140章 笞刑第15章 財大氣粗第106章 頑固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