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意外升官

拆開嶽冷秋派人遞來的令函,林縛不動聲色的看着,看了身側的張晏一眼,說道:“嶽督決意招降流匪,有意先撤出徐州,以示招降之誠意——張大人,以爲此事如何?”

“地方軍政,本官不便插嘴。”張晏說道,心裡暗道:林縛頓兵不動,將球拋給嶽冷秋,嶽冷秋能什麼選擇?順勢招安,嶽冷秋不僅能保住長淮軍的骨幹,更能保住他的官位。只是這麼輕易就將徐州讓出去,未免太急切了吧?

張晏一時想不透徹,很想知道嶽冷秋在信裡到底寫了什麼,但他不上這麼當,這時候抹上了屎,以後捅出簍子來,屁股就擦不乾淨了。

見張晏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林縛也沒有對他窮追不捨,跟樑文展身旁劉濤說道:“嶽督要我集結渡船百艘調往徐州待用,就麻煩劉大人處置此事……除渡船外,船工也要一併招募好,宜早不宜遲。”

劉濤悶聲應道,他知道自己留在山陽不受待見,徵集了渡船,他多半也要隨這些船一起給趕去徐州。

如此也好,只要招安事能順利進行,親自帶船北上,在嶽督面前也算是立了一功,有個晉身的門道。

想到這裡,劉濤便先走了出去,去辦這事。

林縛又喊來一名護衛,吩咐道,“你去城東找在西石街養傷的陶春將軍,告訴他嶽督要調渡船去徐州,問他傷養得如何,能不能去徐州再到嶽督面前效力……”

“嶽督還要我去睢寧坐鎮,對睢寧西方的龍泉山之敵保持壓力,確保招安之事能成——張大人可願隨我同去睢寧?”林縛問張晏。

張晏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那便去睢寧走一趟,匪事早定,淮北鹽事也能早日走上正軌……”

林縛只笑了笑,說道:“諸事準備好,我便派人知會張大人……”便起身帶隨扈離開張晏臨時落腳的縣都亭驛館,返回問情園去。

嶽冷秋在徐州要用船,林縛自然不會從水營裡調戰船給他用,讓劉濤從山陽縣徵用民船北上。陶春養了十多日的傷,雖然還沒有徹底恢復過來,性命無礙,走水路北上沒有什麼問題,省得留在山陽礙手礙腳。

宋佳在園子裡的池塘邊跟小蠻、明月學刺繡,她諸事皆通,卻沒有學過女工,現在閒時無趣,便學着玩,見林縛回來,問道:“張晏可好應付?”

奢明月總忘不了階下囚的身份,起身告退,不願與林縛共處一室。

“打擊私梟之事,沒等張晏表態,嶽冷秋從徐州遣來的信使進城來,就將這事給岔了……”林縛說道,從懷裡將嶽冷秋的信函掏出給宋佳看。

宋佳細看過嶽冷秋的函書,嘴角浮起一絲笑來,清豔得很,說道:“嶽冷秋倒是乾脆——劉安兒謀徐州已久,打了三個月沒有打下來,嶽冷秋這時候拱手相讓,還真由不得他拒絕啊!你打算怎麼做?”

“嶽冷秋命我去睢寧坐鎮,我又能如何?”林縛說道。

“那可真委屈了你啊!”宋佳擡額剮了林縛的一眼,風情無比。

小蠻在一旁看得不樂意了,想到才短短相聚幾日,又要分別,心裡更是不喜,衝着宋佳說道:“要學刺繡便好生來學,三心兩意可學不成什麼。”

宋佳嫣然而笑,說道:“小姑奶奶還真難伺候,我可不是好好在學?”

“也許還會有一戰,但也是守睢寧而己,無需勞軍遠征,你們是留在山陽,還是隨我去睢寧?”林縛問道。

“能去睢寧?”小蠻欣喜的問道。

************

淮泗戰亂,但在山陽徵集百餘艘民船倒是不難。

二十八日,林縛便與張晏同行,乘船從山陽渡淮進入泗水,逆泗水而上,進入睢寧坐鎮。

山陽縣丞劉濤與長淮軍將領陶春帶着百餘艘渡船繼續北上,前往徐州。

流民軍暫停對徐州的攻勢,在徐州城東南打開一個口子,好讓嶽冷秋率長淮軍從徐州撤出。

流民軍也迫切想得到徐州城,甚至將泗水西岸、徐州地東南角的雲龍山營寨暫時讓出來,給長淮軍進駐,以便長淮軍能更快、更安心的從徐州撤走,之後纔好坐下來慢談招安的事情。

陶春一到徐州,便受命在雲龍山對岸的大廟崗結營紮寨。

八月上旬,長淮軍開始從徐州城撤出。八月十日,長淮軍殘部一萬兩千餘兵馬,楚王府及徐州東撤官民兩萬餘人,就全部從徐州撤出,進駐泗水東岸的大廟山營寨。

流民軍也於這一天進駐徐州城。

流民軍暫時還沒有能力封堵宴山的泗水決堤,但將西南角雲龍山與鳳凰山之間的圍壕掘開。從宴山決堤傾泄出來,在徐州平原低嶺裡咆哮肆虐的泗水河大水,得以從徐州西南的低窪地帶流走,匯入西南六十里外的汴水。

徐州城裡的淹水才得以徐徐下降,一天一夜之後,積了厚厚淤泥的街巷才全面露出來。

徐州城裡一片狼籍,與廢城無異,需要好些時日整治才能恢復元氣,但給大水浸泡了三個月之久,城牆還巋然不動,可見徐州城之堅固,實可稱得上中原諸城之首了。

徐州城易主,算是雙方坐下談招安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然而流民軍對官兵依舊抱有強烈的戒心。

嶽冷秋東撤後,仍有數萬平民留在徐州城裡,不肯背井離鄉,棄故土而去。

劉安兒率萬餘精兵進駐徐州之後,首先做的就是將城中平民驅趕出城來。又重新佔了雲龍山營寨,駐了一部精兵,與東岸的長淮軍對峙,防備長淮軍回渡泗水,偷襲徐州。

當然,當前形勢下,對徐州流民軍威脅最大的,不是撤到東岸的長淮軍,而是在睢寧養精蓄銳的江東左軍。

付出這麼大的傷亡,長淮軍能堅守徐州達半年之久,意志已經是難得的堅定。脫困渡河到泗水東岸,求戰意志反而鬆懈下來,極需要時間休整。無論是體力,還是作戰意志,還是物資準備,短時間都沒有能力渡泗水反攻徐州的。

劉安兒也是知兵之人,與已成疲軍的長淮軍不同,江東左軍纔是真正的新銳之師。

要不是林縛率江東左軍從睢寧進窺徐州,劉安兒又怎麼會輕易接受招安呢?

接受招安不難,卻非沒有條件,也不可能給朝廷拿招安的幌子牽着鼻子走。

劉安兒開出的條件是在徐州立藩鎮,將西面的虞城、淮陽,南面的濠州、泗州、睢寧、宿豫,北面的沛縣、滕州、濟寧,東面的邳縣、郯城、沭陽等二十一縣,從原郡府劃出,併入徐州治下。

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開出這個價碼,還要有這樣的實力才成。

劉安兒所劃出的區域,差不囊括了淮泗地區的四府,其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不是徐州,而是給江東左軍佔據的睢寧。

之前,劉妙貞、馬蘭頭就從泗陽、宿豫撤出南線的主力兵馬,在睢寧西北的青龍崗立營紮寨,構築新的防線,備有兵馬兩萬餘人,精兵比例超過一半。

八月上旬,在如願佔得徐州之後,劉安兒則騰出手來,不斷的將徐州外圍的兵馬往南調。到八月中旬,流民軍在青龍崗的兵力就增至八萬。流民軍圍徐州的主力幾乎都轉移到睢寧來。

****************

睢寧城依舊以顧嗣元所部爲主,江東左軍的大營設在睢寧城外東北角的一座黃泥崗外,依城背水,連營如雲,守住睢寧城與泗水河之間的空檔。

流民軍小動作不斷,陳韓三也陸續從沭陽南面的窄橋撤兵。

陳韓三部逾兩萬兵馬,悉數撤入沭陽北面的郯城,被圍達三個月之久的沭陽,終於在八月上旬解圍。

在窄橋南面沭口駐守的親衛營也得以分兵去山陽北岸的飛霞磯,林縛則能夠調寧則臣率鳳離營北進,加強睢寧的戰力。

除顧嗣元所部外,江東左軍在睢寧集結的兵力有,鳳離營、長山營、渡淮軍殘部、騎營、靖海第三水營共十八營一萬兩千餘精銳。

泗水流經睢寧是道往東北方向彎出的大河曲,使得泗水流經睢寧北境的河段實際呈東西流向,河面開闊,水流較緩。

江東左軍的水營戰船如雲經停,黑壓壓的覆蓋着上下游好大一片水域。

江東左軍在睢寧的軍務,從七月中旬起就以秦承祖爲首處置。

林縛再回睢寧來,也沒有直接出面處置軍務,除偶爾進城議事外,他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停留在泗水河畔的津海號座船上。

泗水河上,夜色瀰漫,津海號上燈火通明。

小蠻與奢明月二女坐在尾艙頂層的雅室裡下棋爲樂,倒是其樂融融。

雖不能登岸遊玩,但在船上,看浩蕩泗水、河山景緻,也覺得山河壯美,不虛此行。

林縛議事兼處置軍務的指揮艙在外側,正中間的木臺是用樹膠與河沙做成的淮泗地形沙盤,流民軍拿藍色小旗標識,在睢寧周圍的藍色小旗幾乎要將這小片的沙盤插滿,相比之下,徐州處的小旗甚至不比郯城密集。

“劉安兒欲貪四府之地而立藩鎮自領,真是貪得無厭啊!”身穿文士青衫的宋佳倒似奇俊無比的書生,站在林縛的身側,凝眸望着沙盤上的雙方形勢,感慨而道。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罷了,”林縛哂然而笑,說道,“他不斷的往睢寧外圍集結兵力,不過是增加他討價還價的籌碼。”

張晏這數日都隨林縛在船上觀望淮泗形勢。

雖然招安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但是朝廷斷不可能將淮泗大片的二十一縣都劃給流匪,接下來要怎麼談,要不要再打兩戰再談,還真是讓人看不明白。

這時候,北岸馬蹄聲急,在夜色裡,有數騎馳到水邊,隔水相喚哨船:“京中傳旨,快派船渡我等面見淮東靖寇制置使林大人……”

兩軍息戰,有一個好處就是信路暫時暢通起來,不然不當臨沂到徐州的道路不會太平,更不可能有驛騎直接騎馬從北面到睢寧來。

聽到召喚,這邊迅速派船將傳旨的京中特使接過來。

張晏只當朝中這時候拿定主意允許嶽冷秋在徐州便宜用事,特傳旨要林縛全力配合之,想要儘快平息淮泗戰事,沒有林縛配合嶽冷秋當無可能。

要壓制嶽冷秋與林縛之間的矛盾,京中專門給林縛一道上諭,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待攜旨內臣登船來,看到聖旨竟然是貼金軸,未聽宣旨,張晏便先嚇了一跳。

張晏是內臣出身,對宮廷用物十分的清楚。

聖旨昭示帝權,最不容馬虎,其軸柄質地按接旨的官員品級都有嚴格的區別,一品官員爲玉軸,二品官員爲黑犀牛角軸,貼金軸聖旨是對四品官員所用。

再看聖旨展開,爲綾錦織布,兩側爲翻飛銀龍,確是對四品官員纔會用的聖旨敕命。

“制曰:淮東靖寇制置使、江東郡宣撫使司左參政、知崇州縣事、靖海都監司林縛率兵守淮以來,功勳卓著,特進從四品淮東制置使,以作勉勵……”

林縛倒是在宣旨之後,才微微一怔,嶽冷秋不肯給、劉庭州壓着不放手的淮東制置使便這樣輕易到手?

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18章 喝斥第145章 壽州第24章 禁絕第3章 投石問路第7章 大寇於城第20章 猛虎搏兔第34章 請戰第21章 敵戰奇謀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43章 入城擡棺第64章 說刀第14章 合圍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126章 逃第68章 鏖戰燕雀嶺第33章 有無野心第6章 天下亂局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54章 長淮新軍第6章 去燕南第12章 寧則臣第34章 步步驚心第113章 廷爭第18章 喝斥第145章 惡奴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92章 出戰第32章 水煮田雞第15章 王相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25章 割土權謀第65章 山海漏防第86章 河淮之危第38章 入冬第45章 爭鋒第47章 刺客第62章 臨戰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3章 甄氏第81章 了無牽掛第3章 江寧風潮(三)第54章 尚有餘計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99章 江寧形勢第5章 幕僚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85章 轉折第8章 投效第14章 鶴灘第11章 降將第35章 整頓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24章 斷尾第58章 軍功交易第86章 殘局碎夢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5章 王相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4章 海塘問策第8章 寢殿密議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30章 沒有良機第71章 俘將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114章 逃離第74章 奪島第九章 隨扈第55章 閱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76章 密約(三)第158章 瘋虎第32章 蝶翼之陣第64章 贈人利刃第104章 兵力算法第49章 逆而取之第6章 賞匠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十五章 清江浦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121章 雨夜春意無邊第86章 臨行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70章 豔若桃花第63章 炮擊第5章 幕僚第151章 騷亂第74章 奪島第43章 泄水第99章 江寧形勢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0章 嫡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