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請旨勞師

浙閩軍北上兵馬,分作三路,一路往湖州西,以堵淮東軍北進之路,主將爲鄭明經;一路圍攻溧陽,主將爲田常;一路走右翼,主將爲蘇庭瞻。

嶽冷秋率江州兵所行甚慢,甚至還要爲糧草發愁,對奢家來說,威脅最大的還在左翼,故而左翼鄭明經部,幾乎都是內心怨憤的八閩精銳。相反在中路圍攻溧陽的兵馬,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是徵自浙郡,以田常、方鶴山等將爲代表,也都是出身浙郡的代表將領。

淮東軍爲彌補兵力的不足,不斷的將兵備輜兵編入步軍司所轄兵馬及行營軍,從年初到此時,南線兵馬擴充有五六萬之巨。

十年東閩戰事,爲東閩培養出大量的老卒跟基層軍官,但這幾年來,也都陸續徵入軍中,不僅僅後備兵員缺少的問題,奢家直接控制的丁戶,已經存在男丁嚴重不足的困境。

根據哨探、斥侯得來的信息,淮東軍最終能在蕭山集結的兵力,很可能將達到六萬之巨;爲彌補兵力上的不足,蘇庭瞻右翼僅一萬兩千人爲本部兵馬,奢文莊另外將在大青溪、昱嶺關、徽州所有俘獲的兩萬御營軍編入其中,又在飛黃岵投降的御營軍統制羅文虎爲副將,右翼兵馬差不多一下子擴充到三萬人,成爲奢家北上兵馬兵力規模最大的一股。

奢家北上兵馬右翼,實際上戰鬥力最差,但是右翼所受的威脅也最少,奢家也需要在兵馬人數上進一步打擊江寧守軍的士氣。

蘇庭瞻率右翼兵馬,十七日出寧國,就兵分數路,直取宣州、陽江、溧水等城,到二十一日,才爲大雪阻攔在胭脂河上游。

宣州、陽江、溧水皆隸江寧,近兩百餘年未曾遭兵,也沒有臨敵接戰的經驗。徽州失陷後,從浙西進江寧的口子給打開,御營軍雖說尚有四萬兵馬,但都集中在江寧城裡,便是水軍也都撤入城裡加強城防。

孟義山率杭湖軍進駐溧陽,擋住茅山與太湖西嶺之的口子不讓叛軍北上,但茅山以西一直到西北邊的揚子畔,諸縣城裡,除了三班衙役、刀弓手及少數縣兵鄉勇外,就只有一些從南面撤下來的亂兵潰卒。

沒有這些亂兵潰卒還好,過境都是任意的燒殺擄奪;不受控制的亂兵潰卒,所產生的破壞力堪比最兇殘的盜寇跟賊兵。

董原這樣的人物也是萬中無一,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有幸遇到;宣州、陽江、溧水等城,少則三五百雜兵,多則千兒八百雜兵,面對奢家洶涌而來的虎狼之師,又如何有招架之力?

雖說有城可守,但城牆是死的,敵兵攻城有百種方式,守將守兵要不曉得應對之法,徒有雄城也是沒用,短短數日間,宣州、陽江、溧水三城就接連失守。

爲防止俘兵及原御營軍將領會有反覆,也爲了把軍卒殺戮的暴戾放縱出來,更爲了在大雪天氣籌措糧草,以減輕後勤的壓力,蘇庭瞻爲大雪天氣阻攔在溧水,就接到奢文莊的秘令,對宣州、陽江、溧水三城進行爲期三天的屠掠。

溧水距江寧只剩最後百里之遙,溧水境內,源出東廬山的胭脂河,是龍藏浦的正源,叛軍二十一日就控制胭脂河的消息傳到江寧,江寧城自然又引起一片恐慌。

蘇庭瞻出寧國後,行軍速度極快,幾乎不會陽江、溧水等縣民衆有多少反應,包括胭脂河道里有不少船舶都沒能撤出去。蘇庭瞻在控制溧水之後,在城中縱兵大掠的同時,又迅速派出兵馬,四處強徵船隻。

江寧將水軍都撤進城裡,是增加城裡的防守,得知叛軍在龍藏浦上游徵集船隻,患得患失之餘,竟調派兩千餘水軍出水門沿龍藏浦南進試探敵情。

爲打江寧,奢文莊將南臺島、浙東的水師殘部兵馬,抽出半數兵力來,都編由蘇庭瞻右翼節制。

蘇庭瞻手裡有水軍,但從浙西到江寧南,沒有溪河相通,到溧水之後自然沒有戰船可用,才急着派兵馬四處徵集民船,想盡快在江寧外圍恢復水軍的部分編制。

江寧要是有決心,將水軍主力派出來,在龍藏浦上,蘇庭瞻也只能退避三舍。不多不少,江寧派兩千水軍出城南下刺探軍情,蘇庭瞻自然是毫不客氣要吃下來。

於白鷺湖淺水灘,蘇庭瞻將江寧兩千水軍誘入,用強徵來兩百餘艘漁船,載四千兵卒接舷而戰,一日激戰,江寧兩千水軍盡歿,百頃白鷺湖爲之染赤。

冬季水淺甚緩,從白鷺湖出來,即爲龍藏浦正水,激戰而亡的軍卒以及給因掠城而給屠殺的民衆,屍體沿水而下,河水在兩岸皓皓白雪的映襯下,顏色碧得叫人心頭髮寒。

龍藏浦在城南分作兩股,一股從城西繞流,匯入揚子江,從西口進入周百里的朝天蕩;一股從南水門進城,橫穿整個江寧城,從東水門出城,匯入金川河,再入朝天蕩。

水門有鐵柵相攔,浮屍自然進不得城來,但河水即使到百里外,顏色也大異於往常。

孫文炳坐船從東水門進城去見林續文、黃錦年。

黃錦年嘆道:“奢家在南面縱兵屠掠,看來奢家意在破城,並無意長期佔領江寧……”

“即便是江寧城無損給奢家奪了去,也難守,奢家倒是看得清楚,”林續文說道,又爲江寧水軍兩千兵馬在白鷺湖覆滅大感惋惜,“程餘謙雖說有統兵及防務的經歷,但也僅限於此,難叫人對他寄以厚望啊!我們千方百計的想着要將船舶從江寧外圍撤出去,他倒好,生怕浙閩軍得不到戰船似的……”

孫文炳跟着苦笑一下,要沒有會戰的決心,那就死守城池也好,不多不少,派一兩千兵馬出城試探,好像怕奢家會吃噎了似的,叫孫文炳等旁觀者看了也相當無語——程餘謙會不會打仗,從崇觀九年他統領江東援軍北上勤王就暴露無夷了。

孫文炳那一回也隨林縛北上勤王,對程餘謙的表現比別人更爲清楚。程餘謙當時率江東援軍始終遊離在安全的內線,說是貪生怕死一點都不過分,最終還是分了些江東左軍的功績,程餘謙纔有些虛誇的本錢。

不過江寧城裡,真正知兵事的嶽冷秋離開之後,廟堂之上貌似也只有程餘謙來挑大樑,這也許是江寧城防守最重要的一個缺失吧。

“這是蕭山傳來的信函,”孫文炳從懷裡掏出秘函,遞給林續文、黃錦年,說道,“奢家右翼兵馬貌似給大雪擋在溧水,無法北進,實際上是等溧陽戰事出結果。溧陽一破,奢家兵馬動起來將極快。就目前看來,嶽冷秋還無意率江州兵過早進入江寧外圍跟奢家硬拼。江寧雖有水道與朝天蕩相接,但奢家兵馬圍過來,水道也就未免安全。如今皇上對杭湖軍在溧陽抵抗叛軍,還寄最後一線希望,林相與黃大人能出城,應早日出城……”

奢家右翼兵馬離江寧僅百餘里,雖說江寧還沒有徹底封城,也正是如此,每天都有大量的流民逃進城來避難——奢家在外圍奢掠,也是驅趕民衆進江寧的意思,涌入江寧的難民越來越多,一旦圍城,斷了跟外圍的聯絡,城裡的存糧會很快會一百多萬人消耗一空。

在孫文炳看來,江寧城已經岌岌可危了,援軍遲遲不來,只怕永興帝心裡也開始動搖了吧。

林續文、黃錦年都無意跟江寧共存亡,看過林縛從蕭山寄來的密函,林續文對黃錦年說道:“我看這樣,我與黃大人立即去宮裡請旨,錦年兄隨文炳出東城去趙虎軍中,老十七說要有個人去見嶽冷秋,還是我去爲好!”

****************

林續文與黃錦年進宮,到文華殿面聖,趕着張晏、陳西言也在。

林續文、黃錦年早就想好藉口,一起奏道:“援軍遲遲未至,受阻於風雪,朝廷也當派重臣前往勞慰,以激勵將卒士氣。此外,江州、淮東,一軍從西南來,一軍從東南來,中間山重水阻,又有叛軍封鎖信道,聯絡不暢,自然不能配合默契的趕來夾攻叛軍,臣願往勞慰,督師快行……”

元鑑武臉色陰晴不定,各路援軍來得如此之慢,他的確也漸漸失去耐心,林續文、黃錦年同時來請旨出城去,他當然不會相信他有什麼好居心。

陳西言說道:“林相與黃大人爲朝廷着想,願當此任,甚好。老臣也懇請皇上恩許林相、黃大人前往兩師勞軍。”

張晏願以爲陳西言會攔着不讓林續文、黃錦年出城去,林續文、黃錦年子嗣都留在崇州,僅攜妻妾到江寧赴任,趕着前些天,他二人妻妾又都出城避入河口獄島,林續文、黃錦年此時出城,還不是明擺着要腳底抹油先溜?

張晏正暗感陳西言怎麼這麼不智,竟會給林續文這麼簡單的謊言騙過?

陳西言又說道:“除大雪封路外,江州軍派員進江寧奏糧食匱缺,故而要在池州籌足糧食再走,如今江寧的糧抹出不去,只能暫時從東陽府調用,也需要林相去協調!”

張晏這時候才明白陳西言的潛臺詞,嶽冷秋行得慢,但他絕不會希望看到江寧城給叛軍攻破。一江州軍倉促開拔,確實是缺糧;第二,也是主要的,嶽冷秋擔心給淮東坑了,怕先進入江州外圍,獨自面對叛軍。

嶽冷秋這時候已不會特別在意朝廷承諾,而會更在意淮東的承諾。

現在林續文去江州軍勞師,催嶽冷秋快行,變相的做了嶽冷秋手裡的人質;林續文總不能將自己坑了,也就能讓嶽冷秋對淮東軍稍放心些。

眼下下大雪,還能阻止叛軍快速接近江寧,但拖不起。即便淮東拖延,張晏、陳西言及永興帝也希望江州軍能走得快一點,杭湖軍現在有點岌岌可危,但嶽冷秋要能率四萬江州軍趕到江寧外圍,情形就會好看很多,也只能放林續文、黃錦年出城去。

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26章 逃第22章 刺客第78章 密議出兵第35章 整頓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21章 勇戰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9章 追敵第四章 林氏家主(一)第65章 買路錢第40章 封官賞爵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50章 血戰第56章 淮陽獎功第42章 政務第61章 赴宴第154章 歸心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4章 四人洞房第71章 袁州條件第31章 求援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150章 還有一戰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4章 合圍第136章 屈意逢迎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1章 抵抗軍第10章 虎將有謀第13章 兵援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39章 戰俘分贓第51章 驅虎吞狼第72章 海上接戰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10章 淮西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2章 禁海第29章 督軍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28章 牽連第18章 備戰(一)第76章 密約(三)第55章 閱事第71章 袁州條件第74章 顧慮第82章 紅顏禍水第19章 巡政談馬戰第133章 耐心第88章 對峙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68章 各懷心思第6章 虎面醜將第95章 經難念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62章 林族利益第42章 再勤王第11章 嫡爭(二)第39章 戰俘分贓第三十三章 提牢廳主事第95章 觀戰臺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18章 狹路相逢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46章 賊船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3章 老妖婆第7章 左右爲難第122章 滯敵第49章 人心惶惶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69章 登州戰起楔子第24章 行刺之謀第37章 體用之議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29章 不殺第154章 歸心第60章 賜婚傳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24章 高麗戰略第11章 匪禍第66章 大動作第57章 好快第17章 密會第81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11章 降將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0章 虎將有謀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65章 河中第3章 聯曹第114章 逃離第14章 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