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3

12

博士同學會和小學同學會

可能誰都難免懷舊吧,近幾年流行同學會。最流行的是大學同學會。其次諸如高中同學會、初中同學會、小學同學會,甚至碩士同學會、博士同學會。大凡一同學過什麼的,似乎都可組織同學會。相比之下,以高端博士同學會和低端小學同學會爲少,蓋因博士鳳毛麟角,小學地老天荒。也巧,前者日前目睹,後者剛剛參加。

準確說來,較之同學會,博士應稱同門會纔對——師出同門。首屆,開門弟子;末屆,關門弟子。每屆同學者僅一兩個,“會”不起來。而若數屆累積,則可得一二十或二三十之數,始具會之規模。日前在杭師大,便親眼見大約二十名同門博士以同學會形式爲導師祝壽的感人場景。白天一起開會。導師上臺演講,弟子們端茶送水,殷勤有加;晚間相聚座談,張張笑臉,祝賀導師古稀。甚至有弟子爲此專程從國外飛來。或高校教授副教授,或院所研究員副研究員,衣冠楚楚,文質彬彬,正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導師端坐中間,衆星捧月,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全然看不出已年屆古稀。

因是暑假期間,杭州會後我又返回老家鄉下。不出數日,相距不遠的一位小學同學約我參加小學同學會。據他介紹,開班之初同學爲三十八人,後經轉退輟休,畢業時爲二十一人,去世十五人,取得聯繫十八人。說心裡話,我是不情願參加的。我就讀的小學雖然名爲“九臺(縣)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但距縣城三四十里,純屬再簡陋不過的山村小學。起初教室都沒有,在一家農戶的西倉房裡上課,大白天都黑得幾乎看不清課本上的字。唯一的光點就是年輕女老師手腕時而一閃的手錶。同學們大多衣着不整,男生以調皮鬼居多,女生總向老師告狀。也難怪女生告狀:辮子被調皮鬼偷偷拴在椅背上,班長一聲“起立”,她一聲“哎喲”,脖子猛地後仰,頭髮險些薅掉一撮。二十一個好歹混到畢業,初中才考上七人。其餘十四人回家餵雞放豬哄弟妹,中途離開的早已音信斷絕——聚在一起,該說什麼呢?

問題是再不情願也不好拒絕。接下來夜深人靜時分,我在腦海中試着排出三十八人、二十一人的面容。最清晰的是女生M同學。用我當年從馮德英長篇小說《苦菜花》中抄得的句子形容,兩隻大眼睛如兩泓清澈的沙底小湖。或者莫如說因了她我才把這個句子抄在本本上。M不但是小學同學,還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學。她作爲女生甚至異性給我留下的最鮮活的美,出現在初一夏天下鄉支農期間。鏟地時她擡臉擦汗,正好和從後面趕上來的我打個照面:草帽下紅撲撲的臉掛滿亮晶晶的汗珠,水靈靈的眼睛攪動黑亮亮的漩渦,就連每一顆汗珠都閃着迷人的光波。剎那間,看得我倒吸一口涼氣:驚鴻照影,顧盼生輝,人世間居然有這般美麗的結晶!這麼着,連同那豐盈高挑的身段,在少年時代的我的心間激起了不息的激動和憧憬。不料初一剛讀完,“**”就開始了,男女生轉眼各奔東西。其實她家並不遠,就在我家一二里外的小火車站附近,卻不知何故,偏偏一次也沒遇見。悵惘之餘,甚至幾年後進省城上大學放假回家在那裡上下火車時,我都暗暗期盼同她忽然相遇……

小學同學會上終於相遇了。時隔五十年的相約而遇,半個世紀,“歲月不饒人,我亦未饒過歲月”(木心語)——但再未饒過,歲月也還是要留下相應的遺痕。就她來說,即使風韻猶存,也終究是六十多歲的老嫗了。草帽下的驚鴻照影?田野間的沙底小湖?當着那麼多同學的面,我略一遲疑,坦率地告訴她:那時我心想,將來要是能娶得你這樣的女生做媳婦多好!回憶起來,從小學到中學我從未對她說過話。這是我對她說的第一句話,有可能成爲我對她說的唯一的話。

飯後散步,當年和我同座的女班長意外告訴我:“你上課時總看小人書,一本接一本看。我借,你不肯。我說再不借我就舉手報告老師……”另外一位非同座女生隨即補充:“你一般不說話,偶爾說一句還莫名其妙……”

看來,小學時代的我實在不怎麼樣啊!那麼早就對女生想入非非,上課不老實聽課,開口就莫名其妙……

可那有什麼辦法呢?那就是我。一個早已被我忘記了的我。那個我因小學同學會而得以確認和復甦。想到這樣的小學同學會不大可能有第二次了,我不禁黯然神傷,久久難以自已。

2016年8月23日

13

生活可以很簡單

可能我有點兒“反動”——在消費文化似已成爲主導文化的今天,我反對消費文化。

喏,打開電視,翻開報紙,劃開手機,不是跟廣告打個照面,就是跟廣告撞個滿懷。或帥哥故作深沉,或靚妹暗拋媚眼,或花言巧語,或五光十色。目的僅此一個:你要消費!捂着錢包乾什麼?你看人家美國人民,借全世界無產者和有產者的銀兩消費,多爽!甚至我國權威部門都興奮地廣而告之:國內消費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你不可能渴望經濟衰退吧?所以你得消費,多消費,大把消費!於是消費成了文化,成了消費文化。原來消費似乎跟“土豪”是拜把子兄弟,不知什麼時候被貼上了文化標籤,一如不知什麼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被稱爲“老師”,所有公務員都被稱爲“領導”,所有女性都被稱爲“美女”……

既然消費成了文化,那麼反過來說,不消費即沒文化。於是,數量並非極少的人房不止一套,車不止一輛,電腦不止一臺,手機不止一個,甚至有了個人專用衣帽間專用鞋櫃。結果,桃紅柳綠的植被被掀開,抽穗互粉的莊稼被剷除,蓋樓、建廠、築路、增加停車位。問題是,你真的需要兩套房兩輛車兩臺電腦兩個手機嗎?套用村上春樹的話,你真的需要穿皮爾•卡丹、真的需要戴勞力士嗎?你沒有被商家忽悠了、沒有被商業信息所俘虜嗎?換成我的說法,你有沒有被消費文化消費掉?

人們似乎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忘了自家本來面目:我們只有一個身體,身體只有一雙腳、一張嘴、一個胃。因而我們切實需要的,不外乎一室一桌一椅一牀、一碗一勺一碟一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或許你說,那是在兩三千年前,如今都什麼時候了!那麼就說如今這個時候好了。例如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去世的著名作家陳忠實,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六月六日在“陳忠實的創作道路”研討會上稱讚陳忠實一生自奉甚儉,他對這個世界的生活需求可能只是一碗麪、一支菸、一曲秦腔,但他獲得了生命對一個作家最豐厚的饋贈。(《中華讀書報》二○一六年六月十五日)換言之,陳忠實所需要的僅是維持生命和創作《白鹿原》的基本物質。莫言也有相似的表達,他說大凡要求維持生命以外的東西都是罪過。

也許你說古之顏回也好今之陳忠實也罷,所以執着於“一”,大概是因爲沒錢,消費不起。對了,臺灣的王永慶你知道吧?生前可以說是臺灣首富。但他的生活也很簡單,日常吃的無非一碗南瓜粥、幾片蓮藕和半個魚頭而已,並說吃得越簡單越有利於健康。實際上他也足夠健康和長壽,仙風道骨,別有一種清癯之美。絕非吃喝玩樂腦滿腸肥的消費主義信徒,有可能始終沒承認消費是所謂文化。

可別小瞧了“一”。老子《道德經》有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雖然這裡的“一”另有所指,但老子提倡節儉和返璞歸真是毋庸置疑的。“吾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又云“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貴了就驕奢淫逸,必自留隱患。這個隱患,在今天就是資源的過度消耗和自然環境的破壞。另一位大智者、印度聖雄甘地墓碑上的名言可謂異曲同工:“自然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是他們的貪慾。”

實際上維持一個人生命也無需很多,自然完全可以滿足。暑假回鄉對此體會尤深。一架黃瓜兩架豆角三棵西紅柿四株青椒,大可滿足一家三口整個夏天基本蔬菜需求。外加兩塊大豆腐三個雞蛋一斤米,以東北鄉下集市價計,日常開銷不出十元。

總之,生活可以很簡單。剩下的時間精力看看書、寫寫詩、搞搞翻譯、乾乾農活或發發呆,多好!

如何,你不也來試試?

2016年7月25日

14

被消費的母愛

鄉下,暑假。暑假我回到了鄉下,鄉下的“別墅”。早上開大門時,對面鄰居老張也在開大門。我們隔着村路聊了起來。

快七十歲的老張“家庭成分”是地主,地主家庭出身。“**”前地主是階級敵人,列“地富反壞右”(地主、富農、反革命、壞分子、右派)五類分子之首,其子女備受歧視。老張因此找不到對象,等到改革開放後取消“家庭成分”了,纔有女子敢嫁給他。這麼着,老伴至少比他小十歲。老伴是極勤勞的勞動婦女,大門兩側栽滿了花,儼然花壇。早上薅草,晚上澆水,寸草不生,生的只有花。不料今年我回來好幾天了,一次也沒見到。於是我問:老伴呢?怎麼一次也沒見到?老張說去城裡女兒家了。我知道老張兩口子只一個女兒,住在省城。我接着問:“看外孫去了?”老張苦笑說外孫還沒出生,做飯去了。“如今的年輕人,結了婚也不做飯,盡在外面吃。在外面吃膩了,就讓母親過去做飯。還振振有詞說‘媽,你閒着也是閒着,來幫我們做飯得了。我倆不在外面吃省下的錢,你倆吃不了地吃!’吃完飯碗也不洗,嘴巴一抹就休閒去了,全讓老太太侍候,”老張說,“侍候完女兒還要侍候女兒的兒子女兒。從出生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上學,差不多要侍候到上初中上高中……”我又問老太太到底願意在哪裡生活呢,城裡還是鄉下?“當然是鄉下!鄉下多好啊,菜好花好空氣好,寬寬敞敞,安安靜靜,老兩口願意怎麼着就怎麼着。何況我在城裡沒事幹更難受,總是跑回鄉下。你看你看,老了老了還鬧了個兩地分居!”我提議是不是這樣:暖和時候在鄉下,冬天冷了進城幫女兒,一邊半年,兩相平衡,對誰都說得過去。老張嘆口氣:“哪會那麼平衡?現在能走能動不去幫忙,等不能走不能動再進城讓人家幫忙,那能行嗎?沒辦法啊!再說老太太到底心疼她的寶貝女兒,就這麼一個,從小嬌生慣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嚇了……”

母愛,被消費被要挾的母愛!

其實,我一個親戚的情況更嚴重。去年到退休年齡了,下崗二十多年後好歹等到退休金了,退休金加起來夫婦倆差不多四千元。我心想這回兩人可解放了雨過天晴了,豈料每次見面對方仍好像一臉烏雲。問之,原來兒子兒媳早就打老兩口退休金的主意了:在縣城最好地段買了最貴的商品房,首付要老兩口出,裝修要老兩口出,還貸要老兩口出……不全出也要出大部分,以致父母日子比拿得退休金前還要緊巴。緊巴歸緊巴,但母親並不抱怨。看情形,爲了兒子即使把老命搭上也心甘情願。

是啊,這就是母愛——無條件的、無私的、無需回報的愛。這也正是母愛的偉大之處。但問題是,子女對父母的愛呢?如果非要榨盡老人最後一滴血才肯放手,那還是愛嗎?還是子女嗎?說得狠些,那是子女還是仇敵?

我還有一個親戚,情形有過之而無不及。夫婦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拼一生的積蓄爲兒子蓋了新房成了家,而兒媳在婆婆生病時卻連一個雞蛋也捨不得。小兩口甚至把老兩口趕出新房……

“啃老族”這個說法我是知道的,我想那大多是客觀上出於生計需要而要父母補貼。而上面的情況遠遠超過了這個限度,已經觸及人品、人格以至人性的底線。我不是社會學者,沒有做過相關社會調查和專題研究,但在我如此耳聞目睹的範圍內,類似情況絕非個別。昨天甚至有人以斬釘截鐵的語氣告訴我這在東北農村相當普遍,十家有八家如此。子女——主要是兒子——認爲父母付出理所當然,自己索取天經地義,休說回報,連感激之情都無從談起。生女兒還好,生兒子簡直是一場災難。如不巧生下男孩雙胞胎,那就成了人間地獄!以致——大弟親口告訴我——眼下農村沒人想要第二胎,即使**爲此給補貼都沒人要,不敢要。誰敢要?要不起!換言之,愛成了負擔,成了苦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母愛被消費被要挾的結果。

“百善孝爲先”。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你能相信他會愛朋友、愛師長、愛社會、愛祖國嗎?一個連母親都能消費和要挾的人,還有什麼不能消費和要挾的呢?那是多麼可怕的人!

記得二○一四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拿大女作家愛麗斯•門羅說過:說到底,子女也是他人。這句話出自一個早婚早育多育的年老母親之口,分外耐人尋味。但另一方面,我相信“他人”不會這樣對待父母。

2015年7月17日

15

人啊,能不能慈悲些

從出租車上下來很久了,而那幾幅圖像仍在眼前晃來晃去。

那是前面副駕駛座椅背上端的TV顯示屏,正對着坐在後排座的我的眼睛。與其說是目擊,莫如說擊目。顯示屏反覆播放廣告片:一隻不斷蹬腿的大活蟹被撈出來咔一聲砍開,啪一聲掰開蟹殼,露出金燦燦的蟹黃。隨即閃出一碗快餐面的特寫鏡頭,一個面容姣好的年輕女郎以貪婪得近乎癡迷的表情張大嘴來了一口,瞪起大眼珠子讚道:“真好吃!”不久,同樣程序又被一個男士用來對付一隻手蹬腳刨的活龍蝦……“太好吃了!”看得我全然沒了心緒。想關,卻怎麼也關不上,只好一路眼看這血淋淋的場面,耳聽真好吃真好吃太好吃太好吃太好吃了……

吃吃吃!人活着當然要吃,不吃活不成。我也吃,也吃螃蟹也吃龍蝦,畢竟人是雜食動物,加之海里的魚鱉蝦蟹可能較多,偶爾嘗食也是人之常情。但我的確不喜歡這種血腥場面。或許你批評我僞善,但我認爲這和僞善不同,吃有吃的倫理。在某種意義上,展示這種血腥場面,就意味鼓勵暴力、炫耀殘忍、誇示人的傲慢與貪婪。再說世界上並不是任何場面都是可以展示的。有的只宜背後進行,不可公開展示。這不是僞善,而是一種文明,一種教養,一種禮節,一種精神取向。此刻坐在車上與之面對的是我這個大體心智成熟和價值觀定型的成年人還算好,而若換成兒童,那將是怎樣的效果?“媽媽,我要吃蟹黃面要吃活龍蝦!”——商家無疑爲之歡欣鼓舞,而實際上那是一種多麼讓人擔憂的扭曲性影響啊!

驀地,眼前浮現出另一幅場景。那是十年前父母住在青島的時候。一天黃昏時分我從父母住處出來,在靠近集市的路口看見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一把抱起一隻大概走失了的花貓。花貓兩隻前爪搭在男孩領口下擡頭看着男孩的臉,男孩低頭看着花貓的臉,那四目相對的眼神看得我心頭倏然掠過什麼——不知是隱痛還是激動——那東西像過電似的一掠而過而又似乎存留下來,留在心底。那的確是一種我幾乎從未感受過的新的什麼。並不誇張地說,十年來我的情感體驗,因之多了一種元素,並且似乎微妙地驅動着我。某個時候——很難預測的什麼時候——那個黃昏時分男孩和花貓在街頭深情地四目相對的場面倏然閃現出來。我不由得再次感嘆那是怎樣的目光啊!那分明是連冰山都可以融化的目光。

說巧也巧,文章寫到這裡的時候,從學校回來的家人把一份《中華讀書報》放在案頭。翻閱之間,人物版一幅人貓相親的照片頓時拽住了我的目光:一位女士把一隻貓緊緊摟在懷裡,臉貼着臉,四隻眼睛對着我。那正是那個黃昏時分的目光——表面上是對着我,但我知道,那其實不是對着我,而同樣是人貓四目相對。於是我心底再次過電似的有什麼持續掠過。

版面幾乎是整版訪談,標題是《人啊,不能這麼殘忍——訪“動保人”張丹》。北大中文系畢業的張丹任職於美國《財富》雜誌,動物保護是她的志願者行爲。二○○三年收養第一隻貓,現在是三十一隻貓咪的“家長”。兩年前同清華大學教授蔣勁鬆、中國青年動物保護聯盟發起人周小波共同創辦了旨在保護動物的“動物網”(www.dongbaowang.org)。

文章說,張丹相信動物和人類有同樣的感受和情感,彼此互爲脣齒相依的生命共同體。每年一度的國際皮草交易會和國際漁業博覽會期間,張丹和同伴們必去抗議,抗議海豹皮製品兜售商,抗議皮草生產廠家。張丹顯然氣憤地說:如今人有無數件衣服穿,怎麼可以把那些動物身上只有一件的“衣服”血淋淋地剝下來穿在自己身上呢?人怎麼能這麼殘忍!是啊,若在茹毛飲血無衣可穿的原始社會倒也罷了,而如今純棉純毛純絲化纖混紡等等,衣服已經多得穿不完數不清了,何以非穿以剝奪動物生命爲代價的所謂皮草不可?披着人皮的狼固然可恨,披着狼皮的人就可愛不成?莫名其妙!

據張丹介紹,紀錄片《月亮熊》記錄了黑熊被囚禁在鏽跡斑斑的鐵籠子裡,每天被抽取膽汁二至三次,要活活抽二三十年。一隻母熊爲了不讓小熊重複如此悲慘的一生,把小熊掐死後自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張麗達爲此寫過一首《小熊之歌》:“我不能走路,我不能轉身,我的肝膽俱裂,從小就**進一根針。”“人啊,不能這樣殘忍,人啊,不能塗炭生靈。萬物有尊嚴,不能去冒犯。”

說實話,即使看這樣的文字描述,我也覺得身上發冷心在發抖。要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攜帶來自遠古、來自宇宙的神秘信息,都隱藏着人類難以破譯的大自然密碼,都具有人所不及之處,足以讓我們不解和敬畏。況且,按科學家的說法,登革熱也好埃博拉也好過去的SARS也好現在的MERS也好,無不與動物有關。說是動物對人類的報復未免聳人聽聞,但有果在後必有其因在先。

記得梭羅說過:“要保證健康,一個人同自然的關係必須接近一種人際關係……我不能設想任何生活都是名副其實的生活,除非人們同自然有某種的溫柔的關係。”可以斷言,《月亮熊》中人和黑熊的關係和導致這種關係發生的文化系統肯定是病態的。任何熊膽都不可能治好這種病。能治好這種病只能是我們人類自身。人人都像張丹那樣固不可能,但多少講一點動物倫理,儘可能善待它們,對它們慈悲些,至少先撤掉出租車座那類血淋淋的廣告,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2015年6月21日

16

羊年不吃羊

乙未羊年春節過了。過年長一歲,我長了一歲。這是因爲,我的生日是以農曆記錄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一個滿地銀霜的日子,剛滿二十歲的母親在關東平原一座農家院落的西廂房竈前柴草堆生下了我——自己用剪刀蘸一下大鐵鍋裡的開水剪斷嬰兒的臍帶。於是我徹底脫離母體,來到當時仍普遍使用農曆的東北鄉村。生日自然記以農曆。上學報名時也沒換算成公曆。所有檔案盡皆如此,後來的身份證亦然。如今什麼都以身份證爲準,其實我的身份證本身就是不準的。衆所周知,農曆與公曆之間至少相差一個月。一個月的誤差還小嗎?也罷,世界上更大更嚴重的誤差多着呢!

言歸正傳。值此生命年輪開始新一輪之際,我想我總該來點新的舉動纔是道理。什麼舉動好呢?以社會影響而論,弄個區政協委員噹噹總不過分吧?斗膽一問,“你連區區黨支部副書記都沒當過,還想當堂堂區政協委員?這可真叫盼南天門出窟窿——異想天開!”得得!或者去北京撈一枚五一勞動獎章風光一回?天天勞動到半夜十二點——連除夕都不例外——勞動獎章不給勞動者給誰?自信滿滿地一問,“你在十幾個人的小日語系都沒出線,還想去北京人民大會堂?好好勞動去得了!”兩戰皆北,於是退而求其次:暑假回鄉辦個鄉村圖書館並自任館長兼司書,這回總可以吧?房子是自家的,書自己買或從青島運過去。興沖沖一問,鄉下弟弟說麻將館肯定火爆,圖書館誰來?誰還看書?書是什麼?書就是“輸”,打麻將的鄉親躲都躲不及。

如此這般,只好在自己身上打主意。有了,吃素!不吃肉,從不吃羊肉開始。這回純屬個人行爲,不需要任何人舉薦和配合。也許你問,何以從不吃羊肉開始呢?原因很簡單:乙未是羊年。儘管是羊年,然而羊並沒因此得到任何照顧。某日逛露天早市,一隻羊被殺了,吊在樹枝上任人宰割,血淋淋的,目不忍視。農用車上還有三四隻嚇得哞哞叫。不像話,路旁當衆宰殺。甚至當着羊的同類宰殺!說起來,“羊”字通“祥”,家裡一對舊瓷瓶就分別寫着“吉羊”二字。而且,羊還同“美”字有關——“美”是由“羊”“大”二字疊積而成。我好歹也算個文化人,在這羊年如何忍心吃羊?

對了,青島作家楊志軍也不吃羊。不過起因和我不一樣。據楊志軍本人介紹,不吃羊是因爲他做過一件“需要懺悔的事”。那是他“**”當兵期間在陝西下農村搞“路線教育”的時候,他所下的生產隊(屯)一個民辦教師因小孩兒沒奶吃而買了一隻奶羊。不料部隊首長認定這隻奶羊是必須堅決割掉的“資本主義尾巴”——須知那是“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也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荒唐年代——下令楊志軍帶兩個民兵在小孩的哭聲中拽走了奶羊。後來奶羊在隨生產隊羊羣上山吃草時因**被灌木叢劃破而發炎死了。楊志軍說:“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吃肉,但我最初只是不吃羊肉,其原因就是這隻奶羊的死去和那個孩子的哭聲……我覺得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應該受到懲罰。如果老天不懲罰,就應該自己懲罰自己。”

楊志軍說到做到,始而不吃羊肉,繼而什麼肉也不吃。不僅飛禽走獸不吃,就連不飛不走的魚蝦也不吃——流亭豬蹄德州扒雞北京烤鴨意大利鵝肝自不消說,即使面前擺滿天價鮑魚極品海蔘以至冬蟲夏草也全然不屑一顧。

一次我問他老不吃肉身體能吃得消嗎,他回答人本來是草食動物啊,喏,人的腸子那麼長,消化吸收草食才需要那麼長的嘛!言之有理。人的腸子長達七米之多,是身高的四倍,曲曲彎彎,佈滿環狀皺襞。再者,按進化論的說法,人是由猿猴進化而來。不用說,猴是不吃肉的。美猴王孫大聖專偷王母娘娘的蟠桃並不偷別的,回花果山時“小的們”爲他設宴接風,石桌上擺的也全是瓜果梨桃。典型的草食族!

或許你還有疑問:畢竟如今人已轉基因異化成“肉食動物”了,不吃肉如何保證營養?這個太容易回答了:你瞧剛剛說過的孫猴子孫師兄身體多好,從不感冒吃藥,一個筋斗雲就翻出十萬八千里。再以楊志軍爲例。年屆花甲的他,身無贅肉,健步如飛,運筷如飛,下筆如飛,僅藏獒系列就不知寫出多少本賺多少錢了。我甚至懷疑,自己之所以只能抓耳撓腮寫一兩千字的小品文而寫不出長篇鉅著,沒準是不吃素吃肉造成的。再不信你看看,世界上哪個大作家大科學家大腹便便腦滿腸肥一臉橫肉?就說咱們山東的莫言吧,要是他小時候“一天吃三頓肥肉餡餃子”,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再不靠譜,那頂桂冠也斷不會落到他那顆絕不出彩的腦袋瓜子上。

所以,作爲乙未羊年新的舉動,我決定吃素不吃肉,從不吃羊肉開始。至少羊年不吃羊!你也試試?

2015年3月9日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1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1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3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3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Ⅲ 美,離我們有多遠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1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1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Ⅳ 鄉愁,詩和遠方1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2Chapter Ⅰ村上春樹與小孤獨 4Chapter Ⅱ 寫作與翻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