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

苗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刀身修長,共五尺,兼有刀、槍兩種兵器的特點,且可單、雙手變換使用,臨陣殺敵,威力極大,非一般兵器可比,故中國歷史檔案館保存的重要資料《苗刀考證》中,這樣寫道“苗刀用以衝鋒槍,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

明代戚繼光將軍,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擎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中國苗刀有一套完整的技法,它內涵豐富,結構嚴謹,技擊性強,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實戰性與鍛鍊價值。

尤其近代武術大師劉玉春及其愛徒郭長生,在苗刀中揉進了通臂二十四式中的先進步法後,苗刀更以勢法精粹,刀法雄健凌厲,步法急速靈活多變,連擊性更爲突出。所以在歷史檔案館保存的《苗刀考證》中寫道“前中央國術館教授郭長生,系劉教習(即劉玉春)秘授,故其技自玄奧,亦獨冠雲。”也就是說郭長生通過恩師個別傳授,得其刀技真諦,其刀法之奧妙,使人無法捉摸,其技藝水平,要高出同輩。

很多國內外武術界知名人士,對苗刀也有很高的評價,如已故馬鳳圖先生於99年在蘭洲自己的住所見到郭長生的高足張羣炎時,讓張表演此刀後說;“苗刀我想了四十年,今天才見到此刀。”,連聲說“好刀,好刀”!於是讓馬明達向張羣炎學苗刀。但由於練苗刀需有通臂二十式的基本功,因此只學了一點。近年來很多日本人也來信或來人言論此刀,他們說“中國苗刀與日本現在流行的劍道用的太刀,十分相似,都是雙手使用的一把大長刀,但技術確迥然,各具特色,尤其苗刀擊着點由點、線,擴展到面以及急速靈活之步法,深感佩服,“認爲”確實值得日本劍道參考“。

但有人把苗刀說成是“流傳在我國武術界的日本雙手刀法”,這種說法不對,苗刀源於中國,是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先期是隨中日文化交流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苗刀在我國漢代就有其雛形,苗刀在我國曆史上古稱長刀,從河南劉家渠東漢墓出土的環柄長刀,和山東蒼山發現的漢安帝永初六年發現的長刀,均和苗刀相似,從尺寸上看,全長。5釐米,刀脊厚度與刀身的寬度的比,大約是一比三,到唐代,天寶年間,大將軍嗣業使用的部隊,被對方的騎馬衝亂,在這種情況下,嗣業“手持長刀,大呼出陣前,殺數十人,陣復整。”

另外,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

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本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明朝後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後人也常把此刀,稱之爲倭刀。戚繼光將軍在御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一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50年著成《辛酉刀法》。

到明朝末年,新都程衝鬥,向浙師劉雲峰學得此刀法,於天啓元年,編著《單刀法選》一書,程氏在這本書中說“刀長三尺八寸,把一尺二寸,則全長五尺。”歷史上的苗刀,有勢、有法而無名,程氏爲使這一珍品便於記憶,流傳久遠,故“依勢、依像、撰其名”,爲此刀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清朝後半葉,河北連鎮楊氏在東北向一遊方僧學得此刀法,後傳於吳橋桑園鎮的謝晉汾和謝晉德兄弟二人,謝爲桑園富戶,一次在西街大運河碼頭見一鏢師大敗腳行數十人,爲謝敬服,故邀爲上賓,此人便是河北靜海獨流鎮,人稱常勝將軍的劉玉春。劉身高力大,技藝非凡,在武界久負盛名。謝遂將苗刀、左把槍等盡相傳劉,劉則將通臂二十四式傳於謝。

民國初年,三省巡閱史兼直隸總督大軍閥曹錕在保定成立衛隊武術營特聘劉玉春爲三連苗刀連教習。923年曹通過賄選當了大總統,進駐北京中南海。

滄州郭長生系劉之高足,由於武功精絕,刀法捷靈,在武界有“燕子”之譽,深得劉之喜愛,遂將苗刀、通臂二十四式之絕技,盡相傳授。

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迫使曹錕下臺,郭長生又給鹿仲麟當隨從副官,時間不長,因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憤然棄官回鄉。927年,張之江籌備中央國術館,慕名特聘郭長生於該館教授苗刀,並把苗刀作爲中央國術館必修課程之一。從此苗刀在中國始得進一步發展。劉玉春在保定,及以後郭長生在中央國術館教的是一路苗刀,均沒教完。這路刀勢系集體操練,不免限於一步一勢,不精熟者,便不能領悟其中奧妙。於是郭長生將苗刀之精華,實戰攻防用法,揉進通臂二十四式筆法,編撰了二路苗刀。

一路苗刀多系基本刀勢,實戰用法,二路苗刀,開闊了攻擊面,提高了連擊性。

武氏太極劍靈寶畢法(全)古箏的泛音調絃法本質考察及審美細節把握秦朝武士目盲術梅莉凱蝶戀花劍駁殼槍三世皇帝-嬴子嬰滑膛炮六 合 拳古箏樂曲介紹《洪湖人民心向黨》四聖獸演奏樂曲時如何做到神形兼備古箏演奏姿勢的重要性星座神話古箏的左手指法奇幻世界之曆法63式107mm火箭炮七路李氏太極劍排球和沙灘排球魚人戰略核潛艇好樂曲旋律進行的緩急之分意拳焚書坑儒如何做到形神兼備古巴雪茄古箏演奏技法中醫護理|物種| 吸血鬼(一)(下)方顙佛教古代天文曆法名詞解釋55式120毫米迫擊炮QSZ92式毫米手槍盤古開天地的故事樊噲吟遊詩人古泰拳抱朴子內篇(上)古箏基本指法海盜的知識化壇捲簾古箏的右手組合指法觀眉知人術旱魃古箏樂曲介紹《湘舞》秦陵風水的傳說武術技擊法十大要素瀝泉槍南洋降頭術武當派的真面目(轉)《列子》力命第六機體介紹:特別型RX-81戰斧式巡航導彈雷瑟座機(異端綠)星煌騎士墮天使路西法兵馬俑因何酷似今人?各朝代兵制(一)詠春拳半獸人吳家槍法一些植物勾尾蠍世界各國國寶學古箏從零開始中醫診斷古龍劍術扶蘇墓古箏《清江放排》樂曲簡析奧術兄弟會古箏曲《伊犁河畔》的創作和演出迷蹤拳創始人雷斯林蔡駿武術技擊法十大要素秦始皇執着求仙的原因探析溥儀曾經收藏的奇珍異寶遊蕩者騎兵日月劍學古箏必須掌握的古箏搖類指法戰略核潛艇古箏如何克服雜音藍龍百臂巨人《史記》秦二世朝史實窺謎如何做到形神兼備少林六合拳教你學古箏的保養方法中國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百鬼衡山、泰山魔幻進階職業和相關能力及技能自行車競賽規則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