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嚴將軍頭謳歌

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叫做惺惺相惜。成語"惺惺相惜"的意思是:"聰明才智相當的人彼此同情、憐惜。"依據這一解釋,武藝高強、性情豪爽的張飛,義釋同樣武藝高強、性情豪爽的嚴顏,也就有了理論基礎。

嚴顏,生卒年月、籍貫不詳。東漢末年武將之一,初爲益州牧劉璋部下,擔任巴郡太守,另有一說爲巴郡將軍。嚴顏擅使硬弓和大刀,在益州素有"萬夫不當之勇"稱謂。

公元212年,劉璋聞知曹操欲取漢中,擔心漢中軍閥張魯一旦被曹操吃掉或歸順曹魏,曹操下一步就會藉助漢中這一跳板,侵掠益州。爲防這一結果發生,劉璋聽從部屬張鬆、法正關於"迎接暫棲荊州的劉備進川,然後讓其襲取漢中,兄弟倆一個佔漢中,一個居益州"的建議。劉璋未予細察其間的利弊,即遣法正爲使,前往荊州商請劉備。

劉璋欲請劉備進入益州、然後由其攻取漢中的消息,很快傳至巴郡,作爲巴郡太守的嚴顏,長嘆不息。親隨不解,問其何故如此?嚴顏傷心地道:"主公這麼做,就像將自己囚禁在沒有出路的深山之中,卻又養一頭猛虎進入深山保護他的安全一樣。"

劉備在法正的勸導下,加上當年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早有攫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預構,因此二話不說,就帶着軍師龐統等,隨法正入川。劉璋在熱烈歡迎劉備這個本家兄弟後,即撥軍馬於他,囑劉備早點攻取漢中。

但劉備在收納劉璋所予的軍馬後,遲遲不動。劉備的此番舉動,終於引起劉璋的懷疑,加上張鬆行事不慎,被其兄察知有暗投劉備跡象並作了舉報,劉璋如夢初醒,即斬張鬆。聞知張鬆遇難,劉備遂以此爲理由,與劉璋反目,率兵攻打劉璋,不想出師不利,在一個叫落鳳坡的地方,軍師龐統不慎中矢陣亡。

面對僅憑自己在益州的力量、難以奈何劉璋的劉備,即召諸葛亮、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荊州兵馬,火速入川增援。

大軍所到之處,劉璋所任地方官員,望風而降,惟獨巴郡守將嚴顏,誓死據守江州城。因需增援劉備,諸葛亮將奪取江州的重任,交於張飛。張飛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設計佔領江州,生擒嚴顏。

面對已被部下五花大綁的嚴顏,張飛怒不可遏地究問:"你作爲大將,爲何不做一個識時務的俊傑,反而選擇做一隻阻大車的螳螂?"

嚴顏冷笑回答:"扯何俊傑、螳螂!你們鳩佔鵲巢,恩將仇報,濁益州之天空,侵益州之疆土,作爲江州守將,履職當爲首要。告訴你,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被嚴顏如此一番嗆罵,惱羞成怒,一邊拍打桌子,一邊朝部下大喊:"拖出去,將他拖出去斬了!"

嚴顏見張飛如此氣急敗壞,面不改色地反譏道:"斬首就斬首,用得着你發這麼大的怒嗎?“說罷,昂首闊步而去。嚴顏的一身豪氣,令張飛頓生佩服,他急忙阻止刀斧手,然後快步上前,親自爲嚴顏鬆綁,並將其恭請爲座上賓,然後一邊自責剛纔態度惡劣,一邊好言相勸嚴顏歸順。嚴顏感動於張飛的誠意,遂同意事奉劉備。

張飛便就其所率大軍如何入川一事,徵詢嚴顏,祈求計策。嚴顏對張飛說,無須動用一兵一卒,就能順利與劉備匯合。張飛詫異此說,嚴顏笑解,說通往雒城的所有關隘,俱歸自己所管。張飛大喜,於是嚴顏爲前軍,張飛領後軍,每到一關隘,嚴顏就喚出守將,囑其歸降。如此一路無阻,順利抵達雒城外圍。

其時圍打雒城的劉備,正陷進退兩難境地。因爲黃忠與魏延,在和劉璋部下吳蘭、雷銅交戰,根本無暇分身支援劉備。就在劉備一籌莫展之時,張飛與嚴顏趕到,即刻投入與雒城守將張任的交鋒中,張仁不敵,收攏部屬退避城內。劉備驚疑張飛爲何能在崎嶇山道中,走出如此神奇速度,張飛便將嚴顏舉薦給劉備,劉備感謝嚴顏,當場將身上的黃金鎖子甲贈送於他。

不久,吳蘭、雷銅在黃忠和魏延的猛烈攻擊下選擇投降。劉璋手下另一大將吳懿,也被趙雲生擒後號召部屬投降。劉璋見自己的精銳部隊逐一被蠶食後,不得不放棄堅守成都的打算,出城示降。劉備繼領益州牧後,封嚴顏爲前將軍。

嚴顏之後跟隨劉備攻打漢中,據說屢立戰功。但奇怪的是,這些戰功少有記載。不僅如此,漢中歸入蜀漢後,有關嚴顏的事蹟更難在史書中覓到。史學者分析,導致這一情狀,恐有兩個原因:一是嚴顏年齡偏老,自己選擇隱居;二是劉備忌憚益州幫,重用荊州幫。

嚴顏卒於何年何月何日,迄今不得而知。嚴顏死後歸葬何處,諸多三國史書中亦無出處。不過到了宋朝,巴蜀地區先後出現三座嚴顏墳墓:一在忠州,即時下重慶市忠縣;二在巴州,即時下四川省巴中市;三在蓬州,即時下四川省蓬安縣或儀隴縣。

爲何會突然出現"一人三墓?"這可能與宋朝忠臣文天祥有關。文天祥在其所著的《正氣歌》中,寫過"爲嚴將軍頭(指嚴顏),爲嵇侍中血(指嵇紹)"之句,"嚴將軍頭"釋義爲"堅強不屈、大義凜然精神。"於是乎,嚴顏成爲彰顯忠義的代名詞,以至三地各出一墓。但三墓孰真孰僞,則無法考定。

本文行將收尾之際,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人,這人不是別人,乃是張飛的結義之兄一一二哥關羽。關羽是英雄,這一點無可置疑,但令人遺憾的是,同樣是在對待寧死不屈的被俘敵方將領時,關羽的氣度與眼界,竟然不及張飛!換句話說,如果當年關羽對龐德報以"惺惺相惜"的話,龐德之子龐會,安有可能在時隔45年後,會將關羽的一脈後代,予以滿門抄斬呢?

由此可見,"英雄所見略同"的背後,不是敬佩,就是報復!如謂不信,可用"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予以佐證!

人生何謂是成功真正八卦在無形不識廬山真面目子不繫父見董允英雄難過美人關塗脂抹粉郭皇后姜維乃悲情人物愚忠之才遇庸主曹芳年號蘊蹊蹺真正八卦在無形不識廬山真面目睜眼閉目盲錢財放蕩不羈敘簡雍曹昂一死百事改禍國殃民枉爲臣趙忠乃是朕母親妙手回春亦有憾蜀漢擇降何其慘劉備是兒壞孫好馬失前蹄話輕敵關羽落敗於自身心比天高命如紙狹路相逢勇者勝遺言不善恨難了德不配位害社會昏饋靈帝毀江山陰溝翻船爲哪般文人相輕禍害深心比天高命如紙身在蜀漢心在魏情操當可追諸葛不勝酒力丟性命殺雞儆猴武與文曹魏狗熊知多少鐵肩道義宗預擔劉君子初是高士竹籃打水嘆步闡屈指可數一良將外粗內細慈蘊悍兄弟相殘隱戀情金子爲誰而閃光傳奇一生看虎侯進了曹營言不發挾天子以令諸侯謀士成堆牌難打爲官論道稱天師放浪形骸濁浪高三國隱士第一人老當益壯代名詞賦名之改蘊陰謀順我者昌需約定坐駕優劣關乎命人中完美數高順賦名之改蘊陰謀收也白收坑楊松文廟武廟都有他放蕩不羈敘簡雍法正不死無三國法正不死無三國單騎逃竄蘊怪異文忠武勇追關公酸棗會盟後果酸不識廬山真面目不愛紅裝愛武裝劉備和他夫人們許允醜妻有憂喜世崇關羽爲武聖姜維乃悲情人物老當益壯代名詞昏饋靈帝毀江山斡旋高手是孫乾絕處逢生公孫恭華歆疑似一壞人知恩圖報順天理以刀畫面祭倉慈絕處逢生公孫恭金子爲誰而閃光智商高低看嘴巴人生如戲嬉人生文盲將軍戰功傲識時務者公孫康因果輪迴苦作舟身材顏面很重要人品優劣敗中覓卸磨殺驢亦明智劉備之死該怪誰知恩圖報順天理放浪形骸濁浪高以刀畫面祭倉慈韓遂的翻來覆去不識廬山真面目自古英雄出少年紅花尚需綠葉襯河東河西輪流嘻絕處逢生公孫恭過河拆橋爲哪般死後哀榮實堪傷人中完美數高順三國官名今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