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不報夏侯霸

上世紀八十年代,隨着電影《少林寺》的熱映,大江南北,城鄉上下,到處可見習武之人。而電影界,更是一呼隆地推出諸多武打影片,比如《武當》、《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內容不是護國安邦,就是爲民除害,但有一點,片中必帶爲父或爲母報仇情節,好像其父其母不死敵手,主角就不會去護國安邦、爲民除害似地。

"殺父之仇,此生必報",一度成爲當年懵懂少年或剛走上社會的青年,常予曉示他人"俺也有俠義精神"的代名詞。數年前,某地發生一起"爲母報仇"案,在聞知法院判處結果後,同齡伴們還是發了幾句"要是放在古代"之類的牢騷。

既然提到古代,那就講個史實。公元263年底,時下四川省成都市發生一起慘案,一個名叫龐會的魏國軍人,戮殺了關羽的後裔,原因是在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斬殺了寧死不降的曹魏大將龐德,亦即龐會之父。

基於龐會此舉是爲父報仇,因此龐會的惡行,在當時還被稱爲"情有可願"。這也就是曹操之父曹嵩,死於徐州牧陶謙手下後,曹操發兵攻打陶謙,袁紹竟然派兵協助曹操的原因一一殺父之仇,當應報也!

民國時期,有一才女,爲了替父報仇,隱姓埋名,苦練本領數載,直至將那個因於兵敗、遁入佛門修身養性的失德軍閥擊斃。烈女最後被宣判何罪,敬請讀者自去搜尋答案。不過當時媒體對判決結果的報道,多用"大快人心"、"巾幗烈女"之詞作爲標題。

但世界是複雜的,人心是難測的。並非所有父母死於敵手的人,會選擇"此仇必報"之路,更多的是忍氣吞聲、惡狗遠避、無可奈何。比如三國時期一個名叫夏侯霸的曹魏高官,不僅放棄了爲父報仇之念,而且還投靠殺父陣營,"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夏侯霸,生卒年不詳,字仲權,沛國譙郡,即時下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徵西將軍夏侯淵次子,其母爲曹**室丁夫人的妹妹。名揚西晉時期的羊祜,是其女婿。

公元219年,劉備率大軍攻奪漢中。擔任曹魏徵西將軍之職的夏侯淵,在定軍山一戰中,因爲疏忽大意,被蜀漢大將黃忠斬殺。聞此消息,夏侯霸咬牙切齒,立志要爲父親報仇雪恨並從軍。因而此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夏侯霸皆在與蜀漢接壤的地區,戍邊或殺伐,屢建擊敗蜀漢軍隊功勳。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誘殺了原來執掌魏國軍政大權的大將軍曹爽。爲除隱患,司馬懿嚴令曹爽的表弟、徵西將軍夏侯玄回京擔任文職,並令親信郭淮代替徵西將軍一職。

夏侯霸素與郭淮不和,眼見郭淮成爲頂頭上司,心忖日後必禍己命,於是約邀堂侄夏侯玄,一併逃往蜀漢求生,但被夏侯玄拒之。於是夏侯霸帶着少量親隨實施叛逃之舉,不料在陰平地段,迷失方向,糧盡遇困,苦不堪言。好在蜀漢得知此情後,派人搜尋並將夏侯霸一行迎至成都。

蜀漢政府之所以如此厚待夏侯霸,源因公元200年,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在外出打柴時,偶遇張飛,張飛喜其貌美羞純,娶其爲妻。夏侯氏所生之女,後來成爲後主劉禪的皇后。因於這層關係,促就了夏侯霸敢投蜀漢、蜀漢找迎夏侯霸的歷史。

夏侯霸一到成都,後主劉禪即予召見。出於消解夏侯霸早年所立爲父報仇之志,劉禪說:"你的父親是自己在兩軍交戰時,不幸陣亡的,並非是我的父親下令斬殺的。"說罷,又指着自己的兒子介紹道:"這是夏侯氏的外甥。"

因於皇后的關照,夏侯霸被蜀漢予以重用,任職車騎將軍。而司馬懿則念夏侯淵早年的功勳,也沒對夏侯霸留在魏國的兒子,追究其父投靠敵國的連帶之罪而予抄斬,只是勒令遷徙到偏僻的樂浪郡,即時下朝鮮首都平壤聊度餘生。

夏侯霸降蜀後,意欲完成諸葛亮伐魏遺願的姜維,徵詢夏侯霸:"司馬懿既已徹底把持了魏國朝政,你覺得他會不會再滋征伐別國的企圖?"

夏侯霸分析道:"司馬懿必須整理魏國諸多內部事務,因此沒有精力顧及對外征伐,倒是有個名叫鍾會的人,年紀雖輕,野心不小,如果日後他掌魏國朝政,恐成東吳、蜀漢兩國的憂患之人。"

有件趣聞,不得不提。一次,夏侯霸與慷慨壯烈、美名四揚的蜀漢蕩寇將軍張嶷交談後,欲交朋友,便對張嶷說:"雖然與你相識時間短促,但感覺你爲人不錯,將心交給你,就像交給老朋友一樣,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吧?"

張嶷卻不買賬,不卑不亢地道:"我不知道你,你也不知道我,大道在你這裡,你怎麼能將心隨便託於我呢?希望三年之後再說這話,讓時間證明吧。"從中可見,張嶷對夏侯霸的叛逃之舉,抱的是不屑之態度。

夏侯霸曾多次參與姜維對魏國的戰事。公元255年,司馬師在平定淮南之叛時病死,姜維藉機與夏侯霸、張飛之子張翼等,率領數萬軍馬,分兵三路伐魏。夏侯霸在洮西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

夏侯霸是三國後期一位有着較大影響力的人物,但奇怪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卻將其簡單化,以"爲尊者諱"的方式隱去夏侯霸親身經歷過的一些重大事件,也使得後人失去探究那個時期,某些歷史事件有關真相的第一手資料。

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對夏侯霸設計了一個謝幕情節:夏侯霸不到十個回合,打敗郭淮救出姜維,但卻在洮陽之戰中,被鄧艾伏擊射殺。

對於夏侯霸享年問題,有個參數可以推斷。張飛妻夏侯氏出生於公元187年,那麼作爲堂兄的夏侯霸,必定生於此前。史書載他首次帶兵上戰場是在公元234年,時爲40多歲,故投蜀漢時,應在6O歲左右。報此推測,夏侯霸享年七十有餘。

收文之際,出一題:龐會與夏侯霸,你擇誰?

年齡是個大問題德趣益彰頌羊祜韓遂的翻來覆去曹豹無涉虎豹騎假仁真奸最是壞鐵肩道義宗預擔擅變之鬼公孫淵德不配位害社會婦人干政猶可怕媳婦變婆惡滿貫劉備之死該怪誰屈指可數一良將黃權堪與法正比坐駕優劣關乎命閃爍星中有羊祜文忠武勇追關公賦名之改蘊陰謀如意算盤害許貢外斂內放是陳祗兄弟相殘隱戀情童真有趣辨真假歷史常被小人戲身在曹營心在漢料敵如神看滿寵恃才傲物狂張裕吼罵亦可致人死身在蜀漢心在魏界橋之戰顯麴義劉備和他夫人們金子爲誰而閃光惡貫滿盈蓋棺定五年黃樑美夢苦人品優劣敗中覓七歲看老話曹操賦名之改蘊陰謀無中生有話周倉親人蒙難痛無奈謹慎務實贊顧雍曹操和他兒子們曹芳年號蘊蹊蹺語不驚人死不休剛直灑脫是蘇則媳婦變婆惡滿貫許允醜妻有憂喜華歆疑似一壞人文臣武用屬衛瓘仁爲第一義居次張遼戲耍三巨頭龐會報仇虛實辯相逢一笑泯恩仇三國三帝不正統父女惡行天地怨後聖大名歸周羣曹魏政權八虎騎情到用時方知絕越想要臉越丟臉大丈夫兮太史慈曹昂一死百事改爲官論道稱天師愚忠之才遇庸主昏饋靈帝毀江山料敵如神看滿寵章表書檄看陳琳最是封建屬株連劉備和他夫人們好人壞人難分辨再續衛瓘敗與煌界橋之戰顯麴義真正八卦在無形人生贏家歸呂岱侍奉四帝獨丁奉最是封建屬株連放蕩不羈敘簡雍謹慎務實贊顧雍絕處逢生公孫恭劣質謀士釀禍端字讀一半大都錯空城退敵比心機浪子回頭金不換救火隊長皇甫嵩人若作孽不可活男人一半是女人外強中乾紙老虎清濁太明害張溫曹操最恨哪三人附馬朱據有點冤死後蒙恥嘆全琮童真有趣辨真假死後蒙恥嘆全琮字讀一半大都錯外斂內放是陳祗豬般隊友最可怕名不符實滋國殤收也白收坑楊松人見人擁拜于吉浪子回頭金不換皇親國戚照吳懿性情中人不貪生沉默無聲一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