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回頭金不換

時下新冠病毒,殆害全球。其實在人類史上,瘟疫時有發生,比如三國初期,東吳大將甘寧,就死於疫情。

甘寧,出生年月不詳,別名錦帆賊,字興霸,巴郡臨江,即時下重慶市忠縣人。有一子,名甘瑰。

甘寧孩提時就是一個"問題少年",憑着力大於同齡人的優勢,拳頭開路,胡作非爲,個別被其欺侮的少年,爲求自保,便依附於他。這讓甘寧更加自以爲是,索性廣收"門徒",購弓置箭,形似軍隊。爲了引人注目,他們成羣結隊,頭插鳥羽,身佩鈴鐺,呼嘯而來,歡喊而去,四鄰八鄉的百姓,只要一聽到鈴響,便知是甘寧這幫"討債鬼"來了,於是能避則避,能藏則藏。因甘寧一夥所用鳥羽色彩鮮豔,時人便以"錦帆賊"稱呼他們。

史載,甘寧一夥在巴郡轄地,不是"輕俠殺人",就是"藏舍亡命"。他們將搶劫所得的錢財,除了用以吃喝玩樂,還添置裝備,顯彰威風一一步行則陳列車騎,水行則連接輕舟。停留時,常用錦繡維繫車騎、舟船,離開時,又要割斷拋棄,以炫耀其富有奢侈。

甘寧也講"義氣",對於那些願意與他交往或納貢的地方官員,他必予傾心相交,甚至願意爲其赴湯蹈火;如果地方官員禮節不周,甘寧便會放縱手下搶掠對方資財,甚至將這類官員殺死。也許有人會問,如此惡徒,政府會何不除?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你懂的!

有句俗語,叫做"浪子回頭金不換",這話放到甘寧身上,最是恰當。甘寧二十歲那年,"立地成佛",開始迷戀讀書,他不僅博覽羣書,而且認真鑽研諸子百家學識。隨着知識的累積,他的眼界、風度、談吐等,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其時黃巾肇亂漸趨尾聲,需要重上正軌的東漢政府,開始徵召賢才,於是甘寧進入仕途,從計掾幹起,逐漸升遷爲蜀地的郡丞。

公元194年,益州刺史劉焉病亡,其子劉璋承位。劉焉與荊州刺史劉表雖爲宗親,但向來不和,劉表見益州人事更迭,便讓自己別駕劉闔策反劉璋部下沈彌、婁發等人謀反,甘寧附和,結果落敗。於是甘寧帶着八百餘殘兵敗將,前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遣甘寧留駐南陽。

劉表雖爲東漢末年名聲較隆的"八俊"之一,但正如諸葛亮在《隆中對》裡分析劉表終不能守住荊州一樣,甘寧也覺得劉表不擅軍事,難成霸業。其時,他聽說孫權在江東"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便決定前去投效。

甘寧途經夏口,即時下湖北省武漢市時,被當地太守、軍閥黃祖部下攔截,甘寧不得已,只好暫且依附黃祖。

公元203年,孫權領兵西攻黃祖,甘寧爲了掩護狼狽逃潰的黃祖,沉着冷靜,舉弓勁射,要了孫權手下破賊校尉凌操之命。孫軍因此懼怕,不再窮追,黃祖得以安全保命。照理,黃祖應該重用甘寧,但奇怪的是,黃祖竟然不予半點獎掖,這使甘寧很是苦悶。

江夏都督蘇飛與甘寧交好,他洞知甘寧內心不滿,便勸甘寧"另尋知己",然後向黃祖提出,派甘寧前去時下湖北省黃岡市駐防。黃祖不知內情,同意。到了黃岡的甘寧,便趁機投奔孫權。

甘寧到了東吳,如魚得水,幹得甚歡,漸被周瑜、呂蒙看好並推薦給孫權。孫權十分器重甘寧,對他尤如自己的老臣一般。甘寧感謝孫權的知遇之恩,獻計孫權,要他早取荊州,以免荊州被曹操掠去,同時明確,欲得荊州,要先從黃祖處下手,黃祖年老昏聵,貪錢圖財,不近賢士,將其打敗,可據楚關,再謀巴蜀。甘寧這個計謀,與魯肅早前所提意見異曲同工,孫權便不顧長史張昭等人反對,授權甘寧出擊黃祖。

甘寧攻打黃祖,前後進行了三次,直到公元208年春,才大獲全勝。戰前,孫權差人備妥兩隻匣子,以裝黃祖、蘇飛首級。爲了救下蘇飛,甘寧在慶功宴上向孫權叩頭,叩得血淚交流後,訴說自己如果不是蘇飛助己離開黃祖,也就不會有效忠東吳的今天。孫權感動於甘寧的義氣,遂赦免了蘇飛。

這之後,甘寧南征北戰,屢建功勳。赤璧之戰後,甘寧跟隨周瑜,力勸孫權西取巴蜀,孫權猶豫不決,徵求借了荊州的劉備意見,早有佔據巴蜀打算的劉備,便予勸阻。孫權聽從,結果坐失良機,追悔莫及。

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口,即時下安徽省巢縣。孫權密令甘寧帶精兵夜襲曹營。此次突襲,甘寧身先士卒,直打得曹軍措手不及,亂作一團,而甘寧與部下幾乎無損而歸。孫權因此讚揚甘寧:"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曹軍因被甘寧夜襲打亂部署,加上雨水暴漲,不久退兵。

蒞年,曹操派兵屯駐皖城,即時下安徽省潛山縣,大事農墾,欲伺機攻伐東吳。孫權爲除隱患,親征皖城。攻城時,呂蒙親自擂鼓助威,甘寧則手持練索,攀緣上城,拿下皖城,捕獲守將朱光。戰後評功,甘寧被拜爲折衝將軍,僅次於呂蒙。

公元215年初,甘寧跟隨魯肅抗拒關羽,魯肅要甘寧鎮守河道可予涉人的淺水處,以擋關羽。關羽見甘寧守軍部暑周密,只得放棄渡河。雙方對峙結束後,搞了個"湘水劃界",後人將對峙地稱爲"關羽瀨"。此戰結束,孫權升任甘寧爲西陵太守,統陽新、下雉兩縣。

這年八月,孫權乘曹操西攻漢中之際,率軍攻打合肥。因於曹軍守將張遼、李典、樂進奮武,致使東吳猛將陳武戰死,加上軍中流行瘟疫,孫權只得下令撤軍。

不想在撤軍過程中,張遼、李典率八百敢死軍士,突入孫權指揮中心,往來廝殺,幾近俘虜孫權,好在此時甘寧等人奮勇抵抗,淩統三百親兵冒死相救,孫權得以脫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逍遙津之戰"。

可惜的是,這年冬季,甘寧不慎染疫去世(亦有一說是公元219年),孫權痛惜不已。

面朝北方命奉上名不符實滋國殤誇誇奇談能揚名黃忠龐德試比高收也白收坑楊松如意算盤害許貢歷史常被小人戲蔡邕一生令人噓睚眥必報話許攸人生如戲嬉人生三國時期間諜案遊刃有餘賽幽靈恃才傲物狂張裕鐵肩道義宗預擔馬失前蹄話輕敵沉默無聲一良將曹魏狗熊知多少浪子回頭金不換能掐會算賽諸葛曹昂一死百事改有過對比無傷害不識廬山真面目現實與理想之別玩火自焚蘊因果兄弟相殘隱戀情假仁真奸最是壞名不符實滋國殤料敵如神看滿寵越想要臉越丟臉大材小用惜龐統面朝北方命奉上豬般隊友最可怕睜眼閉目盲錢財仁爲第一義居次仕途沉浮似狼狗三國隱士第一人人生何謂是成功張讓乃是朕父親叔侄相剋有隱情關羽的三種死法挾天子以令諸侯情到用時方知絕一以貫之是許靖有初無末之孫皓狼心狗肺是李儒婦人干政猶可怕人生贏家歸呂岱情操當可追諸葛哭笑不得手段妙性情中人不貪生法正不死無三國烏桓之戰定北方救火隊長皇甫嵩文武雙全夏侯玄每況日下咒司馬賦名之改蘊陰謀卸磨殺驢亦明智放長線可釣大魚曹操最恨哪三人人心不足蛇吞象夫妻反目爲哪般孫策脈系無從覓學高情摯追邴原審時度勢一良將這個謀士有點冤曹魏政權八虎騎仁爲第一義居次桃源地獄須臾間牢騷滿腹必斷腸假作真時真亦假順我者昌需約定人物性格隨境變醉翁之意在平衡這個謀士有點冤孫策脈系無從覓外粗內細慈蘊悍兩面三叨是譙周親人蒙難痛無奈大材小用惜龐統引狼入室悔己遲德不配位害社會三十里變三十秒功過難分話步騭斡旋高手是孫乾曹彰有將領之氣現實與理想之別性情中人不貪生張遼戲耍三巨頭界橋之戰顯麴義人生贏家歸呂岱因果輪迴苦作舟救火隊長皇甫嵩無中生有話周倉老當益壯代名詞章表書檄看陳琳情操當可追諸葛金子爲誰而閃光不愛紅裝愛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