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盛晚衰嘆李嚴

傍晚時分,蜀漢綿陽偏僻山村,突然發出一個男子的悲慟之聲。哭聲中,有人在勸:"他都害你到了如此地步,你用得着爲他難過嗎?"

男子邊哭邊說:"我能不難過嗎?沒了他,也就沒有我李嚴的今後了!"

李嚴,出生年月不詳,別名李平,字正方,南陽,即時下河南省南陽市人。有一子,名李豐。

李嚴智聰識豐,年輕時即入荊州衙門爲吏。基於辦事果敢,被荊州牧劉表看好,視其爲"救火隊員",經常派他任職郡中各縣縣令。據稱,荊州屬縣,李嚴幾乎全都到過。

公元208年,曹操劍指荊州。其時李嚴正爲秭歸縣令。聞知劉表病逝、次子劉琮承權、準備不戰降曹的消息後,李嚴離開秭歸,投往益州劉璋處。劉璋素聞李嚴多才能幹,照常封其縣令一職。李嚴欣然接受,很快又獲好評。

公元213年,爲了抵禦意圖鳩佔鵲巢的劉備,劉璋任命李嚴爲代護軍之職,前往綿竹一帶抵抗劉備,但被劉備擊敗。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嚴率部投降劉備。劉備曾在荊州呆過約七年時間,知道李嚴爲人,於是任命他爲裨將軍。平定成都後,又任李嚴爲犍爲太守、興業將軍。

徹底掌控益州的劉備,在致力治政興業的同時,發現劉璋時期有着法紀鬆馳、德政不舉、威刑不肅、民怨累積等疾患。爲了儘快改觀這一情狀,劉備要求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期間李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蜀科》後來成爲蜀漢法律體系的基礎。

李嚴是個文官,但他的殺伐果斷,卻不亞於久經疆場的武將。公元218年,劉備率兵與曹魏爭搶漢中,蜀漢境內軍隊佈防因此稀疏。盜賊馬秦、高勝等人,趁機煽動不滿蜀漢政府的民衆數萬,在郪縣舉旗起兵,他們一路掃蕩,很快到達資中縣。

李嚴審時度勢,覺得遠在漢中的劉備,即使立即遣派軍隊返回彈壓,也是鞭長莫及。於是他不等劉備發兵,就帶本郡五千軍士前往討伐。亂軍雖然人多,畢竟是羣烏合。面對訓練有素的軍隊,四散逃命,馬秦、高性等人則在戰亂中被斬。不久,越雟郡夷師高定率軍反叛,圍攻新道縣。李嚴迅速出兵前往解圍,高定落敗逃逸。鑑於李嚴處事果斷成功,劉備加封其爲輔漢將軍。

蒞年,衆多文臣武將勸諫劉備自立漢中王,李嚴屬於勸進最爲積極中的十一位領銜人物之一。

李嚴在犍爲太守任上,做了許多迄今仍被蜀地民衆稱道的好事,比如鑿通天社山、修築沿江大道、整修郡城樓宇等,以致"吏民悅之"、"觀樓壯麗,爲一州勝宇"。除此之外,他還非常重視水利設施,都江堰、六水門等大型水利工程,經其之手修整,迄今尚在福澤千里沃野、萬頃良田。這些建築與工程,時下多已成爲吸引遊客的旅遊勝景。

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嚴爲人性情孤傲,與人相處時有衝撞,比如功曹楊洪因反對其遷移郡治官邸不成而主動辭職引退、牙門將王衝因忍受不了其訓斥而叛逃降魏。更爲桀驁的是,李嚴還對職務、年齡與其不差上下的護軍輔匡,也愛理不理,少有往來。

公元222年,蒙受夷陵之戰敗績的劉備,在愧居白帝城期間,任命李嚴爲尚書令。蒞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李嚴爲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負責鎮守永安。同年,被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公元226年,諸葛亮獲知曹文帝曹丕身體有恙、極有可能人事劇變的情況,開始伐魏準備,商調李嚴率軍鎮守漢中,但李嚴想方設法推拒,並提出另外方案:勸導諸葛亮自受九錫,進爵稱王,然後劃分五個郡組成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諸葛亮不僅沒予答應,而且加以駁斥,兩人因此不睦,進入貌合影離狀態。

諸葛亮爲防北伐期間,東吳孫權背後使壞,便派尚書令陳震出使東吳修好。陳震是李嚴的同鄉,他在出發前告誡諸葛亮:"李正方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心術不正,應早作防備。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爲由,表示自己與李嚴,必須"相忍爲國、並肩合作"。

公元230年,曹魏大司馬曹真進逼漢中,諸葛亮督請李嚴率二萬軍馬急赴漢中拒敵。李嚴不滿自己被調離江州,私下讓人傳謠,說曹魏司馬懿等已設高位誘降於他。諸葛亮洞知其意,爲求安穩,上表封遷李嚴爲驃騎將軍,又讓其子李豐接替督統江州防務,李嚴這才北上漢中,期間他將名字改爲李平。

蒞年夏季,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嚴負責督運糧草。其時天不作美,陰雨不絕,糧草運輸供應困難。李嚴遂派參軍狐忠、督軍成藩傳話給諸葛亮,痛陳客觀難處,要求撤軍。深諳"皇帝不差餓兵"之理的諸葛亮,只得答應退兵。

李嚴聞知前線軍隊已經回撤後方,又故作驚訝地反問:"軍糧充裕,雨水已息,道路歸暢,爲何要退軍呢?"意在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之責,將延誤戰機之錯栽在諸葛亮身上。同時又上奏劉禪,誆稱說:"軍隊僞裝撤退,實爲引誘敵人跟進,以便與其決戰。"

諸葛亮終於認清李嚴的自私自利面目,就將李嚴前後書疏原本手跡上呈劉禪審察。明瞭李嚴陽奉陰違的劉禪大怒,順應諸葛亮、吳懿等大臣奏請,將李嚴廢爲庶民,流放梓潼郡,即時下四川省梓潼縣。但諸葛亮仍力保李嚴之子李豐繼續從政,並鼓勵李豐"若與蔣琬協力從事職務,必可開啓道路。"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北伐征途。消息傳來,李嚴悲驚交加,因爲他明白,如果諸葛亮延年益壽,那麼以諸葛亮的胸襟,遲早會想到他並起用他,現在諸葛亮走了,其他大臣再無可能理他,如此憂慮痛苦,以致發病而亡。

史載,李嚴之子李豐,後來官至朱提太守。

閃爍星中有羊祜大材小用惜龐統華歆乃是一好人擅變之鬼公孫淵法正不死無三國三國官名今日解劣質謀士釀禍端文武雙全夏侯玄恃才傲物狂張裕屈指可數一良將附馬朱據有點冤禍國殃民枉爲臣柿子要揀軟的捏五年黃樑美夢苦夫妻反目爲哪般善惡蛻變一念間語不驚人死不休歷史就像揉麪團哭笑不得手段妙德不配位害社會內事不決問張昭重情厚誼擅外交知足不辱敘程昱人物性格隨境變不爲瓦全頌曹髦字讀一半大都錯不愛紅裝愛武裝人見人擁拜于吉既菜又壞一蠢將五年黃樑美夢苦五年黃樑美夢苦順我者昌需約定每況日下咒司馬死後蒙恥嘆全琮歷史常被小人戲曹彰有將領之氣華歆疑似一壞人心比天高命如紙吾粲坦蕩獄中坐禍國殃民枉爲臣進了曹營言不發獻身勇士貪財奴學高情摯追邴原三十里變三十秒文武雙全夏侯玄酸棗會盟後果酸身材顏面很重要大儒大義獨盧植烏桓之戰定北方自古英雄出少年外粗內細慈蘊悍三國隱士第一人玩火自焚蘊因果智商高低看嘴巴章表書檄看陳琳子不繫父見董允五年黃樑美夢苦酸棗會盟後果酸好人壞人難分辨性情中人虞仲翔勇猛大義令人敬童真有趣辨真假沉默無聲一良將竹籃打水嘆步闡竹籃打水嘆步闡清濁太明害張溫關羽落敗於自身外強中乾紙老虎傳奇一生看虎侯語不驚人死不休勇猛大義令人敬三國官名今日解勇猛大義令人敬身在蜀漢心在魏華歆疑似一壞人生於憂患死於樂劣質謀士釀禍端張讓乃是朕父親七歲看老話曹操胡編亂造故事巧狹路相逢勇者勝竹籃打水嘆步闡朝盛晚衰嘆李嚴自我膨脹害彭羕無中生有話周倉爲嚴將軍頭謳歌身在曹營心在漢語不驚人死不休劉備之死該怪誰文武雙全夏侯玄內事不決問張昭重學輕權道嚴畯以刀畫面祭倉慈恃才傲物狂張裕耿耿忠心鑄英名三國官名今日解挾天子以令諸侯屈指可數一良將路人皆知非笨蛋挪移乾坤應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