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歆乃是一好人

現實生活中,只要議及某人,交談者往往會快嘴快語地給出"好人"或"壞人"的評判。因於這種論人方式簡便易懂,因此無論古今中外,皆在運用。比如三國時期的魏國大臣華歆,網上既有人說他是好人,也有人說他是壞人。本文就先講他"好"的一面。

華歆,出生於公元157年,別名華子魚、華太尉、華獨坐、華公、龍頭,字子魚,平原郡高唐縣,即時下山東省高唐縣人。有一子,名華表,有一繼子,名駱統。

華歆家鄉高唐縣,曾爲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都市。當年齊國官場有個習氣,就是官吏們喜歡穿着官服,在大街上拋頭露面。雖然齊國早已湮滅,但官員喜遊街市的習慣,卻一直遺傳至東漢。

華歆成年後,即被縣衙招爲吏員,換上別人,一出官府,必定會往大街上去,東繞西繞,賺些平民百姓羨慕的目光,再回家中。但華歆不是這樣,他非常低調,每次回家,總是抄小道近路,埋頭疾走,似一股風般閃進自家,然後緊閉大門,與家人共度時光。

華歆不僅行爲上低調,而且言談上也從不高談闊論,他在議事評人時,總是細聲慢語,平和客觀,從不奉承阿諛他人,也不詆譭傷害別人。與他同郡的名士陶丘洪,覺得華歆如此爲人,太過謹慎,缺乏大氣,認爲自己在官場上的作爲,勝過華歆。

公元188年,爲時四年有餘的黃巾起義,已將漢靈帝劉宏弄得焦頭爛額。冀州刺史王芬覺得以劉宏的能力,難以收拾東漢危局,於是與當地一些豪傑商議,廢除漢靈帝劉宏,另立新君。

爲了贏得更多的支持率,王芬暗中聯絡華歆、陶丘洪,希望他倆參加。陶丘洪即予答應,華歆知道後勸他:"廢立之事,就連當年伊尹、霍光這類才智高超的人,都感到困難。王芬性情粗疏,無謀少略,這事必定難成。一旦失敗,自遭殺身之禍事小,殃及整個宗族事大,請你千萬不要參與!"陶丘洪聽了華歆勸告,退出王芬圈子。不久,王芬謀反失敗,下場極慘。從此以後,陶丘洪徹底拜服華歆的才識。

華歆不久被推薦爲孝廉,朝廷因此授予其郎中一職。不想此時華歆身體染恙,於是辭職回家休養。時隔半年,漢靈帝劉宏突然駕崩,大將軍何進在擁立其外甥劉辯爲漢少帝之後,自掌輔政大權,令調河南的鄭泰、穎川的荀攸和華歆入京履職。華歆一到洛陽,即被授以尚書郎之職。

蒞年,把控東漢朝廷的董卓,將其扶植的漢獻帝劉協遷至長安君臨天下。反對遷都的華歆,故意請求出任下圭令,以示自己不願追隨董卓,等到任命真的下達後,他又稱病不去,悄悄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

聽說華歆在南陽,袁術邀請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建議袁術發兵討伐廢帝另立、篡權亂政的董卓,但袁術沒有采納。華歆覺得袁術難成大事,即另走他鄉。恰巧此時漢獻帝劉協派太傅馬日磾安撫時下函谷關以東地區,馬日磾便召華歆去做掾屬。

華歆行至徐州,劉協下詔任其爲豫章太守。華歆即去赴任。因於他爲政清靜,從不欺擾吏民,因此深得轄內百姓擁戴。其時揚州刺史劉繇作古,數萬揚州民衆輪流趕到豫章太守府前,懇請他去揚州擔任刺史,前後歷時數月,因無皇命,華歆婉言將他們勸回。

孫策佔領江東後,知道華歆有德有才,即派虞翻前去華歆處邀約,等到華歆光臨,即施以上賓之禮。

孫策死後,曹操上書漢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孫權不讓華歆離去,華歆認爲,自己此去,有三好處:一是遵奉皇命;二是結誼曹操;三是宣傳江東。孫權於是答應。聽說華歆進京赴任,親朋好友皆送"巨禮",華歆全收,但註明贈者。到了啓程那天,他將贈禮全都擺出,以途中攜帶、恐遭匪賊劫掠、遭至命丟爲由,一一退回。

華歆到達許昌,即被授爲議郎兼司空軍事,不久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爲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時,奏請漢獻帝任華歆爲軍師。曹操受封魏王后,華歆任御史大夫。

公元220年,曹丕承繼魏王,拜華歆爲相國,安樂鄉侯。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並向曹丕呈上皇帝璽綬。之後,曹丕改任華歆爲司徒。

華歆貴爲曹丕身邊大臣,爲政仍如以往清廉,所得俸賞,常接濟親戚熟人,家中餘糧不足百斤。魏國有個制度,就是將罰沒爲奴的年輕女子賞賜給大臣,華歆從不收留,而是讓她們自找中意之男出嫁。曹丕感贊:"華司徒是國家難得的長者,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衆之心。"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駕崩,曹睿即位,封華歆爲博平侯,增邑累計一千三百戶。同年十二月改任華歆爲太尉。華歆稱病請求退休,提議讓管寧擔任太尉。曹睿沒有同意,認爲華歆生病,行走、下拜不便,可以乘車坐轎,上殿由衛士擡送。此後三公凡有疾病,就把擡着上殿做法當成舊例延用。

公元230年,魏明帝派曹真從子午道進軍征伐蜀漢,曹睿車駕親臨許昌。華歆面見魏明帝,提出"爲國者以民爲基,民以衣食爲本",建議曹睿以"修文德"爲重,能不征戰,儘量不征戰。曹睿被華歆的懇切言辭打動,加上恰逢秋季大雨,行軍運糧困難,遂詔令曹真退兵。

公元232年1日30日,華歆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敬侯。曹睿將華歆的戶邑,一部分封給其弟華緝。華歆之子華表則世襲爵位,後來官至尚書。

華歆著有文集三十卷,已佚失。但《請敘鄭小同表》、《諫伐蜀疏》、《請受禪上言》、《奏討孫吳》等,在《全三國文》中有載。

看罷本文,華歆似乎是個高風亮節之人,但奇怪的是,《三國演義》中,華歆卻是一個趨炎附勢、助紂爲虐之徒。這是爲何?敬請閱讀本文姊妹篇一一"華歆疑似一壞人"。

黃權堪與法正比學高情摯追邴原人見人擁拜于吉有初無末之孫皓擅變之鬼公孫淵蜀漢馬忠多輝煌曹操家事亦傷心章表書檄看陳琳婦人干政猶可怕人若作孽不可活烏桓之戰定北方名臣宿將俠朱儁自古英雄出少年斡旋高手是孫乾三國鼎立始與滅曹豹無涉虎豹騎華歆乃是一好人孫策脈系無從覓奇謀迭出看荀攸蜀漢精銳壯聲勢一場政變皆改弦三國三帝不正統面朝北方命奉上曹操和他兒子們挾天子以令諸侯法正不死無三國剛直灑脫是蘇則七歲看老話曹操蜀漢精銳壯聲勢字讀一半大都錯侍奉四帝獨丁奉身在曹營心在漢能掐會算賽諸葛烏桓之戰定北方牢騷滿腹必斷腸爲官論道稱天師獻身勇士貪財奴三十里變三十秒婦人干政猶可怕華歆疑似一壞人情到用時方知絕文臣武用屬衛瓘人生贏家歸呂岱法正不死無三國不講做意在中意曹芳年號蘊蹊蹺章表書檄看陳琳人心不足蛇吞象真正八卦在無形附馬朱據有點冤功勳卓著震敵國大材小用惜龐統柿子要揀軟的捏不識廬山真面目冢虎韜略隱爲首引狼入室悔己遲聰明反被聰明誤曹昂一死百事改一場政變皆改弦引狼入室悔己遲人生如戲嬉人生知恩圖報順天理性情中人虞仲翔性情中人不貪生玩火自焚蘊因果明蒙暗混可排憂姜維乃悲情人物睚眥必報話許攸許允醜妻有憂喜老當益壯代名詞夫妻反目爲哪般禍國殃民枉爲臣愚忠之才遇庸主男人一半是女人世崇關羽爲武聖禍福相依堪唏噓恃才傲物狂張裕夫妻反目爲哪般迷茫之苦誰人知蜀漢馬忠多輝煌老當益壯代名詞人生如意好完美不講做意在中意自我膨脹害彭羕假作真時真亦假性情中人不貪生好人壞人難分辨學高情摯追邴原爲官論道稱天師如意算盤害許貢既菜又壞一蠢將單騎逃竄蘊怪異法正不死無三國曹昂一死百事改擅變之鬼公孫淵如意算盤害許貢在國連憂之愍侯人品優劣敗中覓不爲瓦全頌曹髦姜維乃悲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