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死病亡不一樣

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一書,因於其水到渠成般的描述而膾炙人口,以至許多在正史中完全是另外一副人生模樣的謀士、猛將,或被拔高,或被貶低,成爲民間口口相傳、津津樂道的依據。今天不講別的,就講幾位在演義中死得很冤、但正史中卻是病死的猛將。

先講黃忠。黃忠系劉備手下的一員大將,又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因其勇冠三軍,且戰績多鑄於老年時期,故而成爲"老當益壯“成語的代名詞。

《三國演義》中,劉備爲了報其結義二弟關羽被東吳殘害之仇,親率大軍伐吳。年邁的黃忠要求同去,並領銜先鋒,承擔破敵之責,不料被東吳軍隊伏擊,肩窩受了箭傷。回到營寨療傷不久,即死於氣血衰竭。

但在正史《三國志黃忠傳》中,則是如下記載:"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諡剛侯。"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劉備打下漢中,稱漢中王,封黃忠爲後將軍,與關羽等並列。第二年,黃忠病死,被追任爲'剛侯'。

次道張遼。張遼是曹操手下大將,屬於曹魏政權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遼武藝高強,善於統兵作戰,歷史學家中多將"一個差點改變三國曆史走向"的至高之譽冠其身上。在《三國演義》中,張遼跟隨魏文帝曹丕伐吳,不慎中了東吳名將徐盛之計,魏軍掩護曹丕倉皇避逃,東吳大將丁奉窮追不捨。張遼爲了護主,上前應戰,混戰中竟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戰事稍息,張遼回到營寨療傷,但仍然沒能躲過迴天乏力之局。

《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孫權復叛,帝遣遼乘舟,與曹休至海陵,臨江。權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將呂範。遼病篤,遂薨於江都。"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孫權復叛,魏文帝曹丕指令張遼與曹休一起率兵徵吳,張遼所部擊敗了東吳大將呂範,呂範也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迎娶孫權之妹時的那個媒人。張遼到達決戰區域時,身體染恙,東吳諸將聞之,甚喜,呂範等要求孫權乘機反擊。孫權心悸於當年逍遙津一戰自己差點就擒於張遼之手,因此告誡道:"張遼雖然生病,但勇氣尚存,不可輕視。"但呂範等不以爲然,與張遼死嗑,結果被張遼擊敗。張遼得勝回營不久,病情加重,最後病死於江都。

再說徐晃。徐晃也是曹操手下大將,他與張遼一樣,同爲曹魏政權的五子良將之一。徐晃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有智勇雙全之稱。

《三國演義》描述,投降魏國的原蜀漢將領孟達,在諸葛亮的啓發下,復想回歸蜀漢陣營。司馬懿得知此變,立即命令徐晃爲先鋒,起兵討伐。徐晃心急火燎地趕到孟達所守城池之下,因戰馬跑得太疾,一時勒不住繮繩。孟達在城上見之,乘機張弓搭箭,一箭射中徐晃頭顱。徐晃中箭落馬,但被手下救回,最終死於不甘。

《三國志徐晃傳》一書中記載:"明帝即位,拒吳將諸葛瑾於襄陽。增邑二百,並前三千一百戶。病篤,遺令斂以時服齋。"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曹丕即位後,封徐晃爲右將軍。曹丕死後,其子曹睿繼位,徐晃此時在襄陽抵擋東吳名將諸葛瑾,雙方在交戰與對峙過程中,日御夜防的徐晃,因體力不支而病死。

四述太史慈。太史慈乃東吳大將,弓馬熟練,勇猛善戰,箭法精準。《三國演義》一書中,太史慈奉命攻打合肥,不料中了曹魏猛將張遼的埋伏。太史慈本可選擇撤退,但他卻採取"兩軍相逢勇者勝"之策,一馬當先,衝入城中。張遼喝令手下亂箭齊發,太史慈身中數箭,傷重不治而亡。

正史《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似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曹操十分在意太史慈的威名,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太史慈,派人秘密送之,暗示其"當歸"。但太史慈沒有理會曹操的好意,繼續事奉孫權。孫權派太史慈去抵擋劉表的侄子劉磐,並負責治理南方的事務。太史慈在公元206年病死,年僅四十一歲。

шшш▲ тtκan▲ c○

第五位人物,名叫甘寧。甘寧乃是東吳猛將,作戰勇猛,一生爲東吳政權立下過諸多戰功。

《三國演義》中,劉備聯合蠻王沙摩柯伐吳,甘寧當時因爲生病,在船上休養。蠻王帶兵殺來,甘寧見敵軍來勢洶洶,覺得硬扛不是良策,於是下令暫避,不想在撤退過程中,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甘寧沒有戀戰,策馬帶箭而走,走到一個名叫富池口的地方時,箭傷發作,下馬坐在一棵大樹下休息,稍然死去。

正史《三國志甘寧傳》中記載:"寧卒,權痛惜之。之朅,以罪徙會稽,無幾死。"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甘寧爲東吳立下不少戰功,一生沒有封侯。甘寧病死之後,孫權非常傷心。甘寧的兒子因爲犯了罪,被髮配到會稽。

其實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被描寫死於戰場、但正史中死於疾病的人,還有潘璋和朱然等人。潘璋是東吳政權的一員偏將,在《三國演義》中死於關羽之子關興之手。羅貫中此舉,是在彰顯潘璋的不得好死。但在正史中,潘璋死於疾病。

朱然也系東吳政權屬下的一員偏將,在《三國演義》中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具體情節是:劉備爲替關羽報仇,舉兵伐吳,結果在夷陵遭受"火燒連營"之敗。吳軍乘勝追擊狼狽逃竄的劉備,危急關頭,趙雲縱馬趕到,秒殺緊攆劉備之後的朱然。但在正史中,朱然也是病死於家中。

羅貫中能將已被正史確認的事實,加以"演義",妙筆生花地達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效果,不得不說羅貫中是個富於創造性的寫作高手一一同樣是死,以戰死沙場取代病死,意義就不一樣。

羅貫中,真厲害!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大儒大義獨盧植人若作孽不可活曹魏政權八虎騎擅變之鬼公孫淵過河拆橋爲哪般過河拆橋爲哪般人怕出名豬怕壯玩火自焚蘊因果勇猛大義令人敬擅變之鬼公孫淵曹魏政權八虎騎皇親國戚照吳懿大丈夫兮太史慈牢騷滿腹必斷腸情到用時方知絕妙手回春亦有憾心比天高命如紙張遼戲耍三巨頭挪移乾坤應合規世崇關羽爲武聖有仇不報夏侯霸謹慎務實贊顧雍愚忠之才遇庸主仕途沉浮似狼狗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中完美數高順審時度勢一良將曹操家事亦傷心好人壞人難分辨不講做意在中意陰溝翻船爲哪般禍福相依堪唏噓內心蘊善難勝奸放浪形骸濁浪高吼罵亦可致人死豔服隱藏羞恥情章表書檄看陳琳有過對比無傷害叔侄相剋有隱情趙忠乃是朕母親睜眼閉目盲錢財有初無末之孫皓歷史就像揉麪團朝盛晚衰嘆李嚴夫妻反目爲哪般既菜又壞一蠢將妙手回春亦有憾東吳馬忠終窩囊自我膨脹害彭羕睜眼閉目盲錢財人生如意好完美華歆疑似一壞人金子爲誰而閃光名臣宿將俠朱儁婦人干政猶可怕高傲清廉贊鄧芝自我膨脹害彭羕絕處逢生公孫恭救火隊長皇甫嵩妙手回春亦有憾假作真時真亦假迷茫之苦誰人知男人一半是女人守城悍將數郝昭婦人干政猶可怕遺言不善恨難了誇誇奇談能揚名重情厚誼擅外交姜維乃悲情人物挾天子以令諸侯孫策脈系無從覓酸棗會盟後果酸東吳四任大都督曹操最恨哪三人曹子建獨佔八斗青黃不接是大忌吼罵亦可致人死內事不決問張昭嗜血之魔公孫度兩面三叨是譙周狼心狗肺是李儒文人相輕禍害深聰明反被聰明誤外粗內細慈蘊悍吾粲坦蕩獄中坐東吳四任大都督拖延病症害死人桃源地獄須臾間再續衛瓘敗與煌孫吳穩固贊呂範自古英雄出少年冢虎韜略隱爲首名不符實滋國殤法正不死無三國叔侄相剋有隱情竹籃打水嘆步闡身在蜀漢心在魏劉備是兒壞孫好文武雙全夏侯玄七歲看老話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