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蛻變一念間

受制於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人們對董卓的印象,不外乎就是一個十惡不赦之徒。那麼問題來了:十惡不赦之徒,理應人人喊打,但爲何會有那麼多人擁戴他呢?有人說,那些擁戴他的人,是因爲懼怕董卓的淫威,纔不得已這麼做。

這一說法初聽有理,但深思一下,就難自圓其說了。比如時下許多貪官,不可能是走上領導崗位前,就是"貪官"吧?出於探究董卓變壞之因,近期我翻閱了《三國志》、《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章節,發覺董卓嬗變之前,竟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董卓的一生,較爲注重"江湖義氣"。董卓出生於貧困家庭,從小愛好習武,久而久之,練就了過人的武藝。董卓文化程度不高,但懂得以武會友之理。早在年少時期,他就經常前往羌族地界,廣交羌族中的武林好漢,既切磋武藝,又結交友誼。

有一次,羌族中的幾個豪傑,前往董卓家中做客。因家境不富,沒有什麼可以招待,董卓就將正在犁地的那頭耕牛牽回家中,二話不說宰了,以表盛情。

那幾個羌族豪傑見董卓如此看重自己,異常興奮。返回家鄉後,他們或去買、或去偷、或去搶,硬是湊滿一千頭耕牛,浩浩蕩蕩地給董卓送了過來。一時間,有關"一牛換千牛"的故事,傳遍方圓百里。自此之後,董卓便擁"爲人仗義"之名。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爲了鎮壓起義,漢靈帝劉宏採納何進主意,允許地方豪強招兵買馬,協助政府圍剿黃巾軍。己經爲官多年的董卓,趁機招募數千家丁。雖然在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董卓名氣不大,但在之後協助名將皇甫嵩對付涼州叛軍時,身爲副中郎將的他,卻收穫了不薄的"政治資本"。史載,這個階段,董卓打仗依然不行,但在籠絡人心上,卻很有一套。每當朝廷頒發獎勵,董卓不取分文,一律分給將士。得了實惠的部下,無不感恩董卓。因此也就有了"皇甫嵩會打仗,董卓會帶兵"一說。

公元189年5月,漢靈帝劉宏駕崩。素與何進有隙的"十常侍",擁躉董太后,既爲自保,又可制衡何氏家族。這讓身爲漢少帝劉辯的舅舅,也就是大將軍何進,更加不爽。爲了剷除"十常侍",何進採納袁紹主意,下令地方軍閥進入洛陽"清君側“。不想"十常侍"比他歷害,提前下手,索了其命。

董卓領兵前往洛陽途中,收容了大批因爲不堪袁紹屬下御林軍追殺的太監及其親朋好友。這些搖身一變成爲董卓之兵的人,一回洛陽,專找御林軍報仇雪恨。

也就是這個階段,董卓的權力慾開始膨脹。他認爲:何進己死,御林軍處於羣龍無首狀態,只要將何太后和漢少帝,與那些追隨何進、知道軍隊運作規律的親信,如袁紹、丁原、盧植等隔離,大事可成。

董卓採取了各個擊破的辦法,他先是以當初入城前路遇漢少帝,劉辯嚇得噤若寒憚,而比他年齡小的陳留王劉協,反而處驚不亂爲由,提出改立劉協爲帝。丁原、袁紹、盧植等人當即予以否決。鑑於軍力上一時難以壓倒反對派,董卓沒有冒險。

這以後,董卓收買了呂布,唆使呂布殺了丁原,同時假傳聖令,讓駐防洛陽附近的老搭檔皇甫嵩,率兩萬鐵騎進京"述職"。袁紹、盧植聞此消息,頓知不妙,爲了避禍,辭職回家。

皇甫嵩一入城,受到董卓的"熱情款待"。由於皇甫嵩堅持"效忠"漢少帝,因此在酒足飯飽之後,即被"大牢侍候"。要不是其子皇甫堅壽以前與董卓交好,皇甫嵩必死牢中。基於兩萬鐵騎中的大多數將士,以前領受過董卓的關懷,加上董卓現在己是"中央領導“,他們便自然而然地擁護董卓。不費吹灰之力白撿兩萬大軍,再次驗證了"皇甫嵩會打仗,董卓會帶兵"的說法。

徹底掌控了政局的董卓,開始擅權。他先廢劉辯,後立劉協,接着弒殺了何太后和漢少帝。同時縱容所屬軍士掘墓挖墳,搜掠陪葬金銀細軟,弄得洛陽烏煙瘴氣。不久,又令遷都長安。到了長安,董卓無視劉協,自封相國、太師、尚父等。

董卓暴行,引起了士族階層的強烈反感。董卓的女婿李儒,看到了後果的嚴重性,進言董卓:"不能胡鬧了,有必要重用文人墨客,通過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樹立治國安邦的好形象。"董卓就予採納,遍請蔡邕等名揚天下的名家,入朝爲官。

蔡邕爲人正直,不願事奉董卓,連續三次婉拒。董卓就惱:"如若不赴任,就斬其全家。"出於保全家人,特別是聞知董卓同意讓他繼續編纂"後漢史",蔡邕便去長安就職。

董卓見蔡邕到任,很是高興,當即任命他爲左中郎將。蔡邕是個埋頭學術的專家,遇到困難,就向董卓報告。對於蔡邕之求,董卓總予解決。有人奇怪,問董卓:"爲何如此看重蔡邕?"董卓答:"蔡邕是人才。人才難得,他爲我辦差,我就得給他方便,禮尚往來嘛。"

董卓死於呂布戟下後,大權獨攬的王允,即命皇甫嵩誅滅董卓九族,曝曬其屍,明令任何人不得祭奠。蔡邕無視這條禁令,前去哭祭。王允大怒,先是將蔡邕下獄,不久又將其秘密毒死。

之所以將蔡邕這段情節,放進這篇文章,是想說明一個問題:董卓這廝,無法無天,真的不是一個生來就是暴戾的小人;王允這廝,無情無義,真的不是一個生來就是謙遜的君子。我把董卓、王允並列稱"廝",源因董卓、王允,皆屬前半生是人,後來因爲得權、得勢而成了鬼!值得一提的是,王允因爲屠殺董卓舊部西涼將士過甚,激起劇變,結果落敗,最後也被誅了九族。

撰寫此文,既不是爲董卓貼金,也不是給王允蒙塵,而是說明一個問題:人是一種善變的動物,正是因爲善變,促使我們需要運用辨證、兼容、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

曹魏狗熊知多少身材顏面很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放蕩不羈敘簡雍路人皆知非笨蛋子不繫父見董允韓遂的翻來覆去謀士成堆牌難打心比天高命如紙王凌生就被誅命蜀漢精銳壯聲勢不講做意在中意放蕩不羈敘簡雍柿子要揀軟的捏三國時期龍虎狗奇謀迭出看荀攸名不符實滋國殤七歲看老話曹操狼心狗肺是李儒牌技優劣看心態三國鼎立始與滅酸棗會盟後果酸放浪形骸濁浪高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物性格隨境變三國鼎立論首功瘦死駱駝比馬壯學高情摯追邴原挪移乾坤應合規童真有趣辨真假順我者昌需約定東吳四任大都督愚忠之才遇庸主守城悍將數郝昭曹操家事亦傷心相逢一笑泯恩仇章表書檄看陳琳閃爍星中有羊祜不講做意在中意不愛紅裝愛武裝順我者昌需約定耿耿忠心鑄英名夫妻反目爲哪般鐵肩道義宗預擔大丈夫兮太史慈禍福相依堪唏噓人生如戲嬉人生內事不決問張昭人怕出名豬怕壯蜀漢擇降何其慘王凌生就被誅命蔡瑁並非將幹害酸棗會盟後果酸遺言不善恨難了好人壞人難分辨妙手回春亦有憾姜確實是老的辣禍福相依堪唏噓夫妻反目爲哪般如意算盤害許貢世崇關羽爲武聖瘦死駱駝比馬壯死後哀榮實堪傷醉翁之意在平衡關羽落敗於自身禍國殃民枉爲臣學高情摯追邴原姜維乃悲情人物絕處逢生公孫恭好人壞人難分辨馬失前蹄話輕敵神人難分侃左慈恃強凌弱燒自身不講做意在中意勇猛大義令人敬有初無末之孫皓七歲看老話曹操豔服隱藏羞恥情許允醜妻有憂喜生死不渝在磊落放長線可釣大魚黃忠龐德試比高有初無末之孫皓龐會報仇虛實辯青黃不接是大忌聰明反被聰明誤酸棗會盟後果酸外斂內放是陳祗坐駕優劣關乎命章表書檄看陳琳章表書檄看陳琳義重如山贊臧洪劉備和他夫人們誇誇奇談能揚名三十里變三十秒死後蒙恥嘆全琮烏桓之戰定北方夫妻反目爲哪般